2022年11月1日上午,在2022深圳全球創(chuàng)新人才論壇上,結(jié)構(gòu)生物學家顏寧宣布,即將辭去普林斯頓大學教職,出任深圳醫(yī)學科學院創(chuàng)始院長。
在此之前,顏寧的聲名早已超出科學界而被公眾所熟知。
她未滿30歲即從普林斯頓博士畢業(yè)回到清華任教,成為“清華最年輕教授”。此后,她的科研成果更令人矚目——2009年以來,她以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最有影響力的頂級學術(shù)期刊《自然》《科學》《細胞》上發(fā)表了19篇論文,其中兩篇被《科學》“年度十大進展”引用。
如今,顏寧又一次作出了重要決定:全職回國,到深圳創(chuàng)立醫(yī)學科學院。
“我從沒有想過科學界有沒有圈子這個問題,如果真有,我也不混圈子。我很宅,時間都花在了實驗室,業(yè)余時間就宅在家里上上網(wǎng),追追劇,看看書。其實我是個網(wǎng)癮少女?!鳖亴庍@樣描述自己。
2010年11月,新浪微博剛開通,很多人還不知道其為何物的時候,顏寧就發(fā)了第一條微博。至今她已經(jīng)發(fā)了3000多條微博——考慮到與此同時她在科研上的高產(chǎn),這個數(shù)字還是很可觀的。對此,顏寧解釋說,她把發(fā)微博當作寫論文時的調(diào)劑,“有時腦袋卡殼了,就打開微博,寫140字發(fā)出去,再回到論文上,思路就已豁然開朗?!?/p>
“施一公和我對顏寧早年的印象都是憨厚。她擔任系學生會主席期間,默默地為系里做了很多事。另外,她一直比較‘文藝’,喜歡看小說、看電影,還擔任系刊的主編,我那時從來沒有想過她后來會從事科研這條路?!鼻迦A生科院院長、顏寧的“損友”兼大學時代的輔導(dǎo)員王宏偉回憶說。
據(jù)顏寧的大學同學兼閨蜜、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李一諾在《我和顏寧這些年》一文中的敘述,顏寧從小學就開始看武俠小說,追明星八卦,大學時選修了電影課,到處看電影。大二時,被李一諾認為“不靠譜”的顏寧,忽然要去競選系學生會主席,沒想竟一舉戰(zhàn)勝了外班的一位競爭對手,成功當選。王宏偉對此也有些詫異,“我當時跟她說,但凡某某某用一點點心思也輪不到你呀!這句話被她一直記著,說我胳膊肘往外拐,還被寫進了回憶文章里?!彼χf。
顏寧這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兒,在大學畢業(yè)申請美國學校時再次發(fā)揮作用。當時,施一公是普林斯頓分子生物學系的助理教授,負責面試亞洲學生。顏寧因病錯過了施一公回清華的講座,便給他寫了一封英文自薦信。在列舉了自己的種種成績后,信是這么結(jié)尾的:“我覺得自己在各方面能力都很出色,我希望把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地方。但申請出國太浪費時間和金錢了,如果普林斯頓大學錄取我,我就不用再花精力申請別的學校……”這封信給施一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從普林斯頓打電話面試了顏寧。大四寒假時,顏寧獲得了普林斯頓的錄取通知書。
小時候,父母對顏寧從沒有提過什么要求,只希望她和妹妹兩人健健康康、開心地長大?!耙驗樾r候我眼睛不好,父母不許我多看書,為此我還很不高興?!鳖亴幍男愿窕蛟S與成長經(jīng)歷有關(guān):她從小在一個寬松有愛的家庭氛圍里長大,人生的路一直走得很順。
盡管父母并沒有提出什么期待,但顏寧對自己有要求:不和別人比,但要做到自己的最好。大學第一個學期,她的微積分考了67分,差點全班墊底。這對于之前一直是全年級第一的顏寧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不過她表示,整個大學期間也就只考過一次這么爛的成績?!拔业拇髮W成績排全班第四名,已經(jīng)不是學霸了。在我的概念里,只有第一名才是學霸?!?/p>
做一名“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的記者,是顏寧曾經(jīng)的理想。因此,在高中分班時顏寧選擇了文科。但在當時“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風氣下,年級第一的她,被班主任老師強行拉回了理科班。報考清華生物系也是父母的主意。顏寧更加向往自由開放的北大,但是父母親對清華更加青睞。“上了大學以后才發(fā)現(xiàn),我來清華是來對了!”
顏寧。 圖片|中國新聞周刊
“清華厚道、大氣、穩(wěn)重,普林斯頓優(yōu)雅、淡定、高貴,這是我一生中最愛的兩個地方?!痹?014年清華大學畢業(yè)典禮上,顏寧這樣表示。她對清華園充滿感情。她很少跑步,但喜歡走路,平時做實驗、寫論文累了,就在校園里走走。因此,她清楚地知道清華園哪一處幾近廢棄的老房子背后有幾株臘梅,哪一處園子在什么季節(jié)最漂亮。
顏寧把清華看作“娘家”。她衷心感謝學校和學院領(lǐng)導(dǎo)與同事們:“趙南明老院長與施一公通過各種努力,解決了經(jīng)費問題,使我們剛回來的年輕人能夠安心于科研?!贝送?,她還感謝匡廷云、王志珍等一批校外的老一輩科學家們對她的肯定與支持。
2017年12月15日,在《中國新聞周刊》“影響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志珍把顏寧所謂“歸海”的現(xiàn)象與施一公當年的海歸相比較:“施一公從國外回到中國,作為一種現(xiàn)象,形成新中國科技發(fā)展歷史進程中有轉(zhuǎn)折點意義的標志……以顏寧為代表的又一代更加年輕的中國科學家,由于在中國的土地上取得的非凡的科研成果而被世界著名一流大學或研究機構(gòu)從中國聘出去擔任正教授、講席教授的學術(shù)職位,這難道不是中國科學技術(shù)事業(yè)新時代的一個標志嗎?”
◎ 來源|綜合央視網(wǎng)、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