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向梅
思政育人是學校落實“五育并舉,德育為先”的首要任務,也是學校落實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改革的核心所在。筆者在多年管理工作中發(fā)現(xiàn),利用隊會課堂,從健全隊伍、構建課堂模式、培養(yǎng)綜合素養(yǎng)三方面入手,真正做到“小切口,大作用”,能夠構建科學的思政育人模式。
一、健全一支學校黨、政、工領導齊參與的隊伍
由學校黨支部牽頭,以黨支部書記為組長,統(tǒng)籌學校德育工作,黨支部直接領導和協(xié)調(diào)開展各項德育工作。開學初,根據(jù)上級文件精神要求,并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和階段性德育特點,筆者所在學校形成了以黨支部、行政為核心,政教處、大隊部為龍頭,副校長、班主任、各任課教師為基礎的德育常規(guī)管理網(wǎng)絡的良好局面。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工會積極協(xié)助,政教部門具體落實,分工協(xié)作、有條不紊。
二、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隊會課堂模式
1.用隊會儀式固定課堂的開頭部分
在隊會課的開頭部分一般有五分鐘左右的隊會儀式,包括整隊、各小隊報數(shù)、出旗等,結束后小隊長需快速精準地向中隊長匯報本小隊的情況。這對小隊長的具體要求就是要氣勢昂揚地報出小隊的人數(shù),而其余學生同樣備受鼓舞,會不由自主地模仿小隊長的語氣和神情。如此一來,課堂形式順理成章,學生情感體驗豐富十足。
2.用“知—悟—倡”三步驟固定課堂的中間部分
隊會課的中間部分是思政教育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我們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首先讓學生明白活動是什么,接著引導學生通過說、唱、演、舞等不同形式領悟其中的道理,最后倡導怎么做,一改過去說教式、填鴨式的“大滿貫”課堂。在布置學生完成任務之前,中隊輔導員要先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如針對收集資料這一任務,可以讓學生從課本上、網(wǎng)絡上或者家長口中獲得信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領悟能力會得到發(fā)展。接著讓學生整理資料,從中提取有用的知識,并跟中隊輔導員交流想法,這不僅能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也能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提供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為主的平臺
1.學生爭當“小主持人”,充分展示自我風采
在隊會課上,“小主持人”的風范是引領整個課堂的有力保障,中隊輔導員應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鍛煉其主持、排練節(jié)目等各方面的能力。學校舉行的“揚清廉之風·建清廉學校”主題隊會活動中,共有兩節(jié)展示課,每個“小主持人”在課堂上都充分展示出了自信、從容的風范,即使偶爾緊張忘詞,也能立馬機智化解。通過主題隊會課,既能讓學生從思想上到行動上體驗思政教育的豐富內(nèi)容,又能讓學生夯實基礎,提高綜合素養(yǎng)。
2.學生參與感同身受,讓隊會課融于人心
隊會課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并且應給學生呈現(xiàn)真實的案例,讓學生積極參與、感同身受,從而引起學生共鳴。如此一來,每一堂隊會課就是一次精神洗禮,就是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
總之,利用隊會課堂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從小處著手的育人模式,豐富了思政教育的載體,同時提高了中隊輔導員的思想素質(zhì)和業(yè)務能力,最重要的是推動了學?!包h建+”工作更加深入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