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秀超
經歷了十多年的學習,好多學生形成了自己學習的慣性。升入高三后的我們,往往在學習時長上紛紛加碼,亦或在單位時間的專注度上追求提升,容易忽視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對自己學習方法和策略要不斷做出調整與改善。
學會學習是件看似簡單,但并不容易的事情。這在認知心理學領域叫做元認知,我們自己找到有效的學習方法就是學習力,它是我們對學習本身的監(jiān)控和調節(jié)能力,具體來說,就是整合外界關于如何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的知識與方法,為自己所用,并且不斷監(jiān)測學習的效果,做出評估與調整。
點燃學習力的第一步首先是要了解合理的、正確的學習方式是什么,這樣才能檢測自己的方式是否合理。比如在記憶知識的時候,我們應該了解經典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系列研究。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研究發(fā)現(xiàn),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并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漸緩慢。他認為“保持和遺忘是時間的函數(shù)”。這條曲線告訴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guī)律的,遺忘的進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觀察曲線,你會發(fā)現(xiàn),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后,如不抓緊復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shù)量也就減少。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兩組學生學習一段課文,甲組在學習后不復習,一天后記憶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組按艾賓浩斯記憶規(guī)律復習,一天后保持記憶率98%,一周后保持86%, 乙組的記憶率明顯高于甲組。經典一直流傳有它的道理,老師反復強調的也適合大多數(shù)人,關鍵在于我們會不會、能不能為我所用。但方法那么多,哪個適合我、怎么才適合我,也需要花心思和時間去摸索和總結。
分享一個很實用的辦法,就是康奈爾筆記法(架構見下圖),它告訴我們怎樣在課堂上記筆記。如果說記憶是幫助你收錄,記筆記則是幫助你防止遺忘??的螤柟P記系統(tǒng)把一頁紙分成了三部分:右上最大的空間是我們平時做筆記的地方,你按照平時的習慣記錄就行。還要提醒同學們,上課不是所有講的知識點都記,也不是越全面、越詳細越好,而是把不會的內容重點記錄,這樣會節(jié)省你的時間和精力。左邊豎著的空間叫做“線索欄”,是用來歸納右邊的內容的,寫一些提綱挈領的東西,這個內容不要在做筆記的時候做,而是在上完課之后馬上回顧,然后把要點都寫到左邊,這樣一方面馬上復習了內容,另一方面理清了頭緒。下面還有橫著的一欄用來做總結,就是用一兩句話總結你這頁記錄的內容,這個工作可以延后一點兒做(一周),起到促進你思考消化的作用,另外也是筆記內容的極度濃縮和升華。
其次,要不斷調整、改進自己的學習方式和習慣。要判斷你的學習方式和習慣是否有效,如果有效就持續(xù),如果效果差就要及時調整和改進。比如,對于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我們可能很多人都聽過,但是有多少人親自實踐過?又有多少人實踐后發(fā)現(xiàn)效果不好,就評價不好用,不適合自己,或者干脆評價為“糊弄人的”。這些實際上都是少了一份對自己學習的反思。要學會審視自己:我的不足在哪里?為什么效果不好?怎樣才能好一些?必要時和同學交流。
最后,還要去管理和監(jiān)測自己的學習動機和態(tài)度,有時候不是方法、時間的問題,而是態(tài)度和動機出了狀況,這個問題不陌生,但常常像走著走著就忘記了初心,意識不到自己出了問題。所以給大家一個小竅門:“每日三問”。就是在學習上每日三省吾身,首先就是,我的方法是不是得當。其次,我的態(tài)度是不是堅定。最后,我還有哪些地方可以調整和提升。
希望每個人都能點燃自己的學習力,打開學習格局,實現(xiàn)成績的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