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博振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是巨大子宮肌瘤(HLU)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具有創(chuàng)傷小、出血量少、疼痛輕等優(yōu)勢,受到臨床的廣泛認可[1]。但大部分患者對手術治療方式缺乏認知,治療信心、自護能力不足,會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與病情預后[2]。因此,增加患者對手術與疾病的正確認知,積極配合手術開展十分重要。常規(guī)護理模式下的認知宣教具有被動性,無法幫助患者建立完善認知體系,收效甚微[3]。團隊協(xié)作式照護通過調動患者周邊各方資源,提高患者認知重塑的積極性、主動性,實踐自護舉措,促進患者疾病康復及轉歸。本研究回顧性收集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收治的94 例HLU 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團隊協(xié)作式照護策略對其術后康復、自我效能的影響,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回顧性收集2019 年3 月—2020 年11 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收治的94 例HLU 患者的臨床資料,均行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按入院時間分為常規(guī)組45例和研究組49例。常規(guī)組:年齡24~58 歲,平均年齡(40.38±8.09)歲;腫瘤直徑10~15 cm,平均腫瘤直徑(12.03±0.91)cm;肌瘤個數(shù)為單發(fā)28例,多發(fā)17例;肌瘤種類為肌壁間肌瘤27例,黏膜下肌瘤7 例,漿膜下肌瘤11 例;文化程度為小學16例,中學20 例,大學及以上9 例。研究組:年齡25~59歲,平均年齡(43.06±7.87)歲;腫瘤直徑10~14 cm,平均腫瘤直徑(11.81±0.84)cm;肌瘤個數(shù)為單發(fā)31 例,多發(fā)18 例;肌瘤種類為肌壁間肌瘤30 例,黏膜下肌瘤6例,漿膜下肌瘤13例;文化程度為小學14例,中學24例,大學及以上11 例。兩組患者的年齡、腫瘤直徑、肌瘤個數(shù)、肌瘤種類、文化程度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樣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納入標準:(1)符合《子宮肌瘤的診治中國專家共識》[4]中子宮肌瘤的診斷標準,經盆腔超聲檢查證實。(2)瘤體直徑≥10 cm。(3)具備手術指征。(4)首次行手術治療。(5)年齡超過18歲。(6)參與照護家屬≥1人。(7)病歷資料完善。排除標準:(1)處于哺乳期或孕期。(2)伴有精神疾病、語言障礙。(3)伴有重要臟器功能異常、傳染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礙、免疫系統(tǒng)疾病。(4)合并盆腔、子宮惡性病變。
常規(guī)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向HLU患者介紹疾病及預后有關知識,緩解患者焦慮與緊張情緒;勤加通風消毒,為患者提供舒適病房環(huán)境;指導合理飲食,術后常規(guī)禁食,排氣后可食用少量流食,排便后恢復普食;指導患者遵醫(yī)用藥,告知藥物效果與可能引發(fā)的不良反應。研究組在常規(guī)組的基礎上采用團隊協(xié)作式照護策略,具體如下。(1)成立團隊協(xié)作小組。組員包括護士長1 名、主管護士4 名,護士長任組長負責對組員進行培訓,內容包括團隊協(xié)作式照護理論知識、實際操作流程,培訓結束后對組員進行考核。理論與實踐考核均通過后,方能參與后續(xù)護理工作。(2)團隊協(xié)作照護。將HLU 患者及其家屬作為1 個協(xié)作組,護理人員負責引導雙方參與疾病管理。護理人員對患者及其家屬開展訪談,拉近護患關系。采用床旁健康指導方式,讓患者了解疾病誘因、注意事項、預后等知識,并通過雙方協(xié)商,制訂協(xié)同照護策略,確定協(xié)同照護目標,促使患者及其家屬積極參與疾病照護。在每次健康指導后,護理人員以布置作業(yè)的形式,促進患者掌握相關知識,并囑咐其將完成的作業(yè)交給護理人員,方便護理人員了解知識掌握情況。(3)團隊情景演練。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前,由護理人員設定具體照護情景,指導HLU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角色扮演,如即將進入手術室時,患者需調整自身心態(tài),積極配合醫(yī)師各項操作。在具體照護情景闡述完畢后,由患者扮演患者角色。由家屬扮演護理人員角色,護理人員則扮演醫(yī)師角色,在此過程中,讓患者了解手術中的配合要點與操作流程,體會手術時自身心理變化,患者家屬全程參與,可增強其照護能力。
(1)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康復指標。包括術后清醒時間、進食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2)比較兩組患者疾病認知水平。采用樣本醫(yī)院自制疾病認知水平調查問卷進行評估,內容包括手術配合、術后注意事項、疾病日常照護等,滿分100 分,得分與疾病認知水平成正比[5-6]。經預實驗,本問卷評估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為0.90,效度系數(shù)為0.82。(3)比較兩組患者自我效能。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進行評估,包括10項內容,總分10~40 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越好[7]。(4)比較兩組患者自護能力。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表(ESCA)進行評估,包括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責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識水平4 個維度,分值分別為0~48 分、0~24 分、0~32 分、0~68 分,評分越高,表示自護能力越強[8]。(5)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工作滿意度。采用樣本醫(yī)院自制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健康宣教、護理態(tài)度、護理水平、心理干預4 個維度,每個維度分值為0~5 分,評分越高,表示護理工作滿意度越高[9-10]。經預實驗,本問卷評估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為0.91,效度系數(shù)為0.80。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術后清醒時間、進食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康復指標情況(±s)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康復指標情況(±s)
組別研究組(n=49)常規(guī)組(n=45)t值P值術后清醒時間(min)27.76±4.26 35.03±4.78 7.797<0.001進食時間(h)6.41±0.82 13.06±0.95 36.411<0.001下床活動時間(d)1.92±0.60 3.93±0.74 14.517<0.001住院時間(d)7.05±1.28 8.90±1.56 6.306<0.001
干預前,兩組患者疾病認知水平評分、GSE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疾病認知水平評分、GSES 評分均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疾病認知水平、GSES評分情況(±s) 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疾病認知水平、GSES評分情況(±s) 分
a表示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研究組(n=49)常規(guī)組(n=45)t值P值疾病認知水平干預前53.39±8.05 55.48±8.36 1.235 0.220干預后78.84±9.16a 70.03±8.74a 4.761<0.001 GSES干預前21.05±3.35 21.82±3.66 1.065 0.290干預后34.69±4.07a 27.73±3.86a 8.489<0.001
干預前,兩組患者ESCA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ESCA 評分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ESCA評分情況(±s) 分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ESCA評分情況(±s) 分
a表示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時間干預前研究組(n=49)常規(guī)組(n=45)t值P值干預后研究組(n=49)常規(guī)組(n=45)t值P值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責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識水平20.58±3.31 21.66±3.54 1.529 0.130 10.33±2.02 10.78±2.21 1.032 0.305 14.58±2.18 15.16±2.47 1.209 0.230 31.07±5.06 32.28±5.51 1.110 0.270 39.89±4.74a 27.51±4.05a 13.555<0.001 20.56±1.96a 15.19±2.03a 13.045<0.001 28.33±2.57a 22.19±2.33a 12.098<0.001 60.62±4.47a 48.81±5.03a 12.052<0.001
研究組健康宣教、護理態(tài)度、護理水平、心理干預4個維度的護理工作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工作滿意度情況(±s) 分
表4 兩組患者護理工作滿意度情況(±s) 分
組別研究組(n=49)常規(guī)組(n=45)t值P值健康宣教4.45±0.41 3.28±0.50 12.447<0.001護理態(tài)度4.33±0.51 3.19±0.55 10.427<0.001護理水平4.42±0.35 3.17±0.40 16.155<0.001心理干預4.33±0.35 2.91±0.40 18.352<0.001
HLU 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缺乏特效治療藥物,外科手術仍為首選手段。腹腔鏡子宮切除術雖創(chuàng)傷較小,但由于患者疾病認知水平較低,對術后病情轉歸普遍存在焦慮、擔憂等情緒,嚴重者甚至產生抵觸情緒,治療依從性較差[11]。因此,有必要在治療的同時配合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增強其自我效能,提高其參與疾病診治的配合度、積極性,促進患者疾病康復。
本研究引入團隊協(xié)作式照護模式,將患者、患者家屬、護理人員作為1個團隊,以改善患者身體狀況為目標,共同踐行干預措施[12]。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術后清醒時間、進食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較常規(guī)組短,研究組疾病認知水平評分、GSES 評分、ESCA 評分較常規(guī)組高,提示團隊協(xié)作式照護策略可提高HLU患者疾病認知水平,增強自我效能與自護能力,縮短康復進程。分析其原因在于:(1)團隊協(xié)作照護借助健康教育,可幫助患者形成完善的知識框架,進而改變其意識形態(tài),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督促其自覺實踐正確、積極的行為。(2)團隊情景演練通過情景演練幫助患者提前感受手術過程,形成對手術的正確認識,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強化健康信念,增強自我管理能力,實踐健康行為方式,積極配合手術開展,從而獲得良好的自護成效,有利于術后康復。本研究結果表明,團隊協(xié)作式照護策略可明顯提高HLU患者的護理工作滿意度。分析其原因在于,該護理模式實踐人文關懷理念,從患者心理、環(huán)境、社會等多方面出發(fā),實施相應護理策略,能保證患者身心均處于舒適狀態(tài),進而獲得患者對護理工作的高度評價。
綜上所述,團隊協(xié)作式照護策略應用于HLU 患者中,能夠提高患者疾病認知水平,增強其自我效能與自護能力,縮短康復進程,有利于提高護理工作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