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詩怡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實施,設置了《品德與社會》課程,讓德育彰顯其地位,以此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fā)展,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素質(zhì)型人才。但只依靠《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進行德育教育稍顯不足。我們亟須將德育與學科教學相結合,將德育滲透于學科教學,兩者相互配合,相互提升。
根據(jù)2011年版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表標準》,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zhì),我們應將德育滲透于英語課堂教學中。
一、德育滲透小學英語課堂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英語課程的雙重性質(zhì)
德育在小學生成長階段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具有難以取代的重要地位。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根據(jù)課程標準提出英語課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性質(zhì),以譯林版英語教材為例,小學英語教材中既包含所需掌握的基本語言知識,也包含必要的德育元素。例如6B Unit8 Dreams,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理想暢所欲言,引導學生樹立自身的理想,并為其努力學習;5B Unit5 Helping our parents,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幫助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4B Unit3 My day,教師可以幫助孩子如何規(guī)劃自己的一天,合理安排時間;2B Unit8 Dont push,please!教師可以通過文本的演繹,讓學生明白在公共場合要懂文明,遵守規(guī)則;1A Unit2,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一個會打招呼,懂禮貌的孩子等。英語教材的設置為德育滲透于英語課堂教學提供了極大的可行性。
由此,小學英語教師可幫助學生通過英語課程掌握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發(fā)展基本的英語聽、說、讀、寫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的能力,同時還可將德育滲透于英語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yǎng),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二)德育目標
根據(jù)教育部2017年印發(fā)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明確了小學階段的德育目標。因此,德育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滲透勢在必行。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根據(jù)英語學科特點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教師深度解析文本內(nèi)容,仔細研究文本插圖,對文本和插圖進行二次處理,發(fā)掘和提煉教學過程中蘊含的德育元素,發(fā)揮英語課堂中獨特的德育價值,讓德育真正落實于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幫助每一個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
(三)重才智輕德育
雖然現(xiàn)在大力提倡素質(zhì)教育,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幾乎還是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重才智輕德育仍然是人才培養(yǎng)中的主流想法。從身邊孩子的情況可知,更多的家長和教師輕視甚至忽視了德育的培養(yǎng)。在小學培育正確三觀和思想道德素養(yǎng)的階段,忽視小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只著重提高學習成績,導致錯失了造就良好道德認知和行為習慣的關鍵性時機,對孩子的未來成長將造成無法彌補的缺憾。因此德育教育迫在眉睫,學科德育也勢在必行。
二、小學英語輕視德育的原因
(一)教師對課堂教學滲透德育的意識淡薄
身處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在教學過程中存在重智育、輕德育的現(xiàn)象。不少老師甚至家長都會覺得只要學習成績好,學生就會得到良好的發(fā)展。考試成績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判斷標準,可以考量學校的教學質(zhì)量,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評判學生的聰明程度、學習認真程度以及未來的發(fā)展等。
在考試成績重壓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教師更關心自身的教學任務是否完成,知識傳達是否能讓學生正確理解,語言點是否操練到位,學生能否熟練運用所學知識。而和考試成績無關的德育滲透變得無關緊要,忽視對學生思想道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二)教師對課堂教學滲透德育的能力欠缺
在小學課程中雖有《品德與社會》的設置,但是德育的主要載體依然是學科教學。德育應主要在學科教學的過程中得到落實。學生在校的時間被多學科的學習占據(jù)。那么德育融于學科學習也變得理所應當,教師挖掘自己任教學科中蘊藏的德育資源,將其與學科知識融會貫通,讓學生在不經(jīng)意間感受德育,受到啟迪。
教師雖認識到德育與學科教學融合的重要性,但是兩者的結合需要教師既能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取語言知識,又能讓學生感受德育思想的熏陶。教師已經(jīng)意識到要在文本教學之外讓學生認識一些人文知識,但只是將這個人文知識“直白”地強加于學生。例如5B Unit7 Chinese festivals向?qū)W生介紹了春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和重陽節(jié)四個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在介紹節(jié)日的基本習俗以外,也應讓學生了解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學生文化傳承意識,感受熱愛祖國的濃烈情感。那如果只是單純介紹,對學生而言只是接收到空洞的說教,停留在認識層面,永遠無法達到理解和實踐層面。有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無法“共情”,不能和學生進行輕松愉快的雙向情感交流。學生自然不能在課堂上體會學習的興趣。這樣的課堂學生不僅不能獲取學科知識,更別談德育滲透了。因此要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的德育滲透,需要教師具備足夠的課堂把控能力和較高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
三、探索德育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相融合的實踐策略
(一)加強英語教師學科德育意識,營造課堂德育氛圍
教育即教書育人,教師如若想真正做到教書育人,那么不僅需要教師具備相應的學科知識,也需要具備德育意識。受到應試壓力,當前英語教學依然以智育為主要目標,甚至有些老師認為英語課堂教學與德育關聯(lián)性不高,導致蘊含在英語教材中的德育元素被忽略。教師應首先提高自身的德育意識,認識到自身在教學過程中肩負的德育責任,理解英語課堂教學和德育是緊密相連的,這是教師開展學科德育的第一步。
教師德育意識的培養(yǎng)與提高,首先要讓教師明白“什么是德育”,加強自身對德育的理論學習。只有教師對德育內(nèi)容有較為清晰的認識,才能厘清如何選擇相關內(nèi)容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例如德育內(nèi)容可以包括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勞動教育、自覺紀律教育、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而以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為例,仔細思考教材內(nèi)容都可以和德育內(nèi)容相互聯(lián)系,讓德育滲透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賦予課堂濃郁的德育氛圍,讓學生無形中加強思想道德素養(yǎng),提高英語課堂德育教學實效。
其次,教師要明白“為什么要德育”。英語課程不同于其他課程。英語本身就是一種交流工具,來源于外國,承載著外國思想文化。那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正確對待西方文化,處理好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最后,教師更要明白“如何德育”。思考如何將德育滲透于小學英語課堂是進行英語學科德育的關鍵步驟。例如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利用文本教材中的德育元素,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德育教學。
(二)提升英語教師學科德育能力,開拓多元學科德育方式
要將德育落實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只是加強學科德育意識顯然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應具備并且提升自身的學科德育能力。能夠根據(jù)德育目標和教材內(nèi)容,選擇符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以及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科德育方式,落實到英語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沒有非凡的學科德育能力,不僅會讓原本的學科語言文化知識讓學生難以接受,更不用說讓課堂發(fā)揮德育價值。
教師要時刻提升自身的學科德育能力。首先要明確德育目標,明了德育內(nèi)容,明晰德育方法。教師應將教學內(nèi)容和德育目標相結合,選擇貼合小學生實際生活的德育內(nèi)容,充分利用發(fā)生在實際生活中的事例,讓學生有同感,能共情,以此增加英語課堂德育教學的感染力和實效性。例如6B Unit7 Summer holiday plans的文本主題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假期計劃,足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在引導學生做好假期計劃的同時,也可適時適度引導學生規(guī)劃好自己的時間,并能在假期中豐富自己的經(jīng)歷,收獲成長。教師要依據(jù)每階段的德育目標,立足英語教材,貼合實際生活,深度挖掘德育話題,讓學生真切地在英語課堂中得到德育實效。
其次,教師要開拓多元學科德育方式。當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大多還是使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德育知識的講解簡單地仿照文化知識的傳授方式。因為教委明確規(guī)定小學教師教案中要出示三維目標,其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就是德育滲透目標的體現(xiàn)。由此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要在展現(xiàn)課堂教學與德育相聯(lián)系,教師會在處理完文本以后,將該篇文章所應傳達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直白”地呈現(xiàn),這只能是空洞的教條式說教,無法讓學生產(chǎn)生共鳴,更無法將該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反映至自己的日常行為中。例如4B Unit7 Whats the matter的文本解讀,應向?qū)W生傳達When someone is in trouble, please try your best to care about him, help him.和Helping others is the source of happiness.的情感態(tài)度,幫助學生養(yǎng)成關心他人、助人為樂的好習慣。但如只是呈現(xiàn)兩句話和簡單地說教,無法達到教師心中的課堂德育實效,可能還會變成反效。所以,將原有的灌輸式教學轉(zhuǎn)變?yōu)槎嘣恼n堂教學方式,讓英語課堂教學和德育有效結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提升課堂教學的同時,發(fā)揮德育實效。例如教師可以和學生創(chuàng)編英語歌謠和韻律詩,讓德育知識在節(jié)奏中被學生印入腦海。開展英語游戲,讓學生在娛樂時養(yǎng)成遵守游戲規(guī)則的品質(zhì)。編排英語小品、短劇,讓學生在劇情中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感受團隊合作的愉悅,增強集體責任感。
(三)培養(yǎng)英語教師學科德育素養(yǎng),勉勵師生共同成長
教師將學科教學和德育相結合的前提是加強學科德育意識,關鍵是提升學科德育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英語學科德育素養(yǎng)。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在小學階段,教師的行為和語言甚至表情都對學生有極大的影響。例如教師不斷叮囑學生要字跡端正,卷面整潔,那么首先要從自身做起,訓練出一手漂亮的字是必不可少的。教師不斷強調(diào)在英語表達中要盡量地使用完整的語言,那么教師自身在表達時千萬不要有疏漏。教師的表情是課堂氛圍變化的原因之一。教師表情是否具有感染力是學生能否產(chǎn)生課堂專注力和激發(fā)學習興趣的關鍵。親切的表情能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此外,教師還應該懂得表揚和鼓勵的重要性。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教師可以通過表揚讓學生保持對英語課堂的興趣和熱情。例如課前運用“We are going to have an Interesting lesson. You will have a good job today!”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學習信心。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不斷使用“Good! Great! Exactly! Excellent! Fantastic!”等激勵性語言評價讓學生保持學習興趣。課堂結束時教師也可以用“That s the best you ve ever done. Please keep it up!”延續(xù)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繼續(xù)保持學習的熱情。
總而言之,要將德育真正落實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是一項艱巨并長遠的任務。德育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落實既能讓英語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又能提升綜合人文素養(yǎng),實現(xiàn)英語課程的雙重性質(zhì)。在大力提倡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我們更應將德育滲透進英語學科教學,不斷挖掘英語學科中的德育元素,讓學科教學和德育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希望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能形成合力,幫助和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滋養(yǎng)學生成為適應社會發(fā)展、德才兼?zhèn)涞娜瞬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