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欣欣 閔雯 李紅章 麥裔強
牛仔服裝是指原美國西部墾拓者(牛仔)穿著的服裝,一般用純棉或棉纖維為主要原材料混紡、 交織的色織牛仔布制作[1]。有研究表明[2],全球消費者人均擁有7條牛仔褲,我國消費者人均4條,世界各地90%的消費者至少擁有1條,可見人們對時尚不倦的追求造就了龐大的牛仔服裝消費市場。
本文通過收集一些牛仔服裝產品質量檢測報告發(fā)現(xiàn),市面上的牛仔服裝質量仍參差不齊,主要有以下幾類問題:產品使用說明(標簽標識)不規(guī)范、纖維成分及含量標注不正確、甲醛等有害物質含量超標、耐濕摩擦等色牢度差等。本文將深入分析牛仔服裝存在的常見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相關建議。
產品使用說明(標簽標識)是紡織服裝產品常見的不合格項目之一,是市場監(jiān)管部門歷年重點抽查的項目之一,屬于高風險項目[3]牛仔服裝也存在同樣的問題。GB/T 5296.4—2010規(guī)定產品使用說明內容應包括:制造者的名稱和地址、產品名稱、產品號型或規(guī)格、纖維成分及含量、維護方法、執(zhí)行的產品標準、安全類別等重要信息,以及FZ/T 81006—2017規(guī)定了牛仔服裝使用說明應標明“水洗產品”或“原色產品”,有特殊磨損和洗爛工藝等情況的也應標明。對于服裝類產品,通常情況下都要求具有耐久性標簽(洗水嘜),且耐久性標簽上必須標注3項內容,包括產品號型或規(guī)格、纖維成分和含量以及維護方法[4-5]。
牛仔服裝產品使用說明不合格的情況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錯誤: ①號型規(guī)格標注錯誤。沒有按照規(guī)范的格式標注,如標注為29碼、M、L或沒有按照相關號型規(guī)格標準選用合適的號型規(guī)格等。②維護方法標注錯誤。如標注了不規(guī)范的圖形符號,或者圖形符號排列順序錯誤。 ③纖維成分及含量標注錯誤。如標注了不規(guī)范的纖維名稱,標稱纖維含量超出了允差范圍。④吊牌與洗嘜同時標注的相同項目內容不一致,或者沒有耐久性標簽。⑤未標注某一項或幾項內容。常見未標注的內容如制造者名稱和地址、安全類別、維護符號等。⑥產品標準對使用說明有特殊要求的沒有標明,如牛仔服裝 FZ/T 81006—2017要求在使用說明上標明“水洗產品”或“原色產品”。
導致產品使用說明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在于企業(yè)對產品使用說明重視程度還不夠,對相關標準不熟悉,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培訓流程,負責標簽標識制作的企業(yè)人員掌握的技術知識并不全面。
纖維成分及含量反映了服裝產品所用面料的材質構成,決定了服裝產品的價格與服用性能,也是消費者購買時的主要參考指標之一。纖維成分及含量不合格的情況主要表現(xiàn)在實測纖維成分與標稱成分不一致、纖維含量標稱值與實測值偏差超出允差范圍[6]。例如產品明示纖維含量為“棉 97%,氨綸 3%”,實測值為“聚酯纖維 64.4%,棉 32.5%, 氨綸 3.1%”。
導致纖維成分及含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在于企業(yè)對采購面料的成分信息掌握程度不夠或者掌握了錯誤的成分信息,比如服裝企業(yè)按照布料供應商提供的成分信息直接標注在標簽上,而沒有經過事先的檢測確認,結果布料供應商提供的成分信息不正確,導致產品標簽標稱的成分被判不合格。
牛仔服裝物理性能的不合格常見于(撕破、紕裂、褲后襠縫接縫、工字扣)強力差、緯斜以及氨綸失彈等。
撕破強力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洗水工藝不當,造成成衣經洗水后強力下降;紕裂和褲后襠接縫強力不合格則主要是因為使用了劣質的縫紉線和縫制工藝不當?shù)仍斐蒣7]。工字扣附著牢度差主要是由于工字扣本身質量問題或牛仔面料質量問題造成的,在使用過程施加一定力后會出現(xiàn)工字扣破損、脫落或者面料破損等質量問題。
牛仔面料通常采用三上一下右斜紋的組織結構,由于組織松緊程度差異大,緯紗容易發(fā)生傾斜現(xiàn)象。另外,紗線的捻度存在的退捻力矩與斜紋形成作用力,當退捻力矩與斜紋形成的作用力方向相同時,緯紗傾斜加劇,方向相反則有效減緩緯紗傾斜程度。因此,右斜紋織物中,Z捻紗加重緯紗傾斜程度,而S捻紗則可減緩緯紗傾斜程度,左斜紋織物則相反[8]。而其他加工過程中,由于水洗造成纖維本身發(fā)生收縮、設備對面料的影響、織物落布的不規(guī)范等都可能造成織物緯斜,導致成衣變形,嚴重影響牛仔服的外觀效果[9]。
氨綸絲的失彈現(xiàn)象,一方面是氨綸絲本身質量差引起的,另一方面是在牛仔面料加工過程中,需經過多道水洗工藝,酵素洗、氯漂等加工,氨綸絲都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甚至斷裂而造成的織物失彈。
牛仔服裝為了達到防縮、防皺、阻燃等作用,或為了保持印花、染色的耐久性,或為了改善手感,就需添加一定的整理助劑,如固色劑、防縮樹脂等。使用的整理助劑若處理不完全,容易導致甲醛殘留在牛仔面料上,從而導致甲醛含量超標。
牛仔服裝生產過程中經過酸、堿、鹽類化學物質加工處理后,如未洗凈,可能使得紡織品具有一定的酸堿性,工藝處理就會導致pH值超標,因此,在纖維生產、染色、面料整理、洗水這些工藝過程均可能導致牛仔服裝pH值超標[10]。根據(jù)本實驗室日常檢測數(shù)據(jù)分析,牛仔服裝 pH值的不合格率相對于甲醛含量要高一些,一般為偏堿性超標,部分不合格產品 pH 值高達 10.0。
牛仔服裝產品主要考核的色牢度指標有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汗?jié)n(酸、堿汗)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耐日曬色牢度,其中耐摩擦色牢度超標問題尤為突出。
由于牛仔面料的染色通常使用靛藍或硫化染料,藍色牛仔產品通常使用靛藍染料染色,黑色、灰色牛仔產品通常使用硫化染料染色。靛藍染料屬于還原染料,需要在堿性條件下將其還原成隱色體鈉鹽附著在纖維上再氧化成不溶性染料而固著在纖維上達到著色的目的[11]。由于染料隱色體鈉鹽與棉纖維間的親和力低,染料上染率低,需要大量染料才能達到較深的顏色,在清洗過程中易造成浮色、清洗不凈。因此,靛藍染色牛仔布染色牢度不好,尤其是濕摩擦牢度很差[12]。也正因為生產工藝的特殊性,F(xiàn)Z/T 81006—2017《牛仔服裝》并未對牛仔產品的耐濕摩擦色牢度作出要求,但牛仔服裝耐濕摩擦色牢度低確實是普遍存在且亟須解決的一個問題。
牛仔服裝產品生產企業(yè)應根據(jù)我國現(xiàn)行的牛仔服裝檢測標準,明確產品質量考核指標,再結合自身實際生產條件,對生產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合理優(yōu)化,致力于生產出質量優(yōu)良的產品。根據(jù)上述牛仔服裝常見的產品質量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企業(yè)應重視使用說明(標簽標識)的標注問題,重視培養(yǎng)相關人員關于制作吊牌和洗水嘜的專業(yè)能力,可派相關人員多參與相關機構舉辦的專題講座進行學習,或咨詢第三方檢測機構,不應盲目跟從別人的標簽標識標注方式。
(2)企業(yè)對于采購的牛仔面料,不應盲目相信布料廠商提供的成分信息,建議企業(yè)要求布料廠商提供面料的成分檢測報告,或者企業(yè)在制作吊牌和洗水嘜之前對面料進行成分檢測,確認面料成分后再進行標簽的制作。
(3)企業(yè)應加強對生產過程中各個關鍵步驟的質量檢測,比如對原材料的質量檢測, 不建議等到成衣做出來之后才進行檢測。因為有些質量問題是比較容易整改的,比如甲醛、 pH 值超標,可以通過洗水的方式進行調節(jié)處理從而達到標準要求,但有些質量問題卻無法整改,比如可分解禁用偶氮染料超標或強力指標不達標等,目前沒有有效手段進行整改處理,一旦成衣被發(fā)現(xiàn)這些質量問題,企業(yè)面臨的將是產品下架、銷毀的重大經濟損失。
(4)建議企業(yè)加強生產工藝的質量控制,提高面料的物理性能。例如,加入氨綸保護劑、嚴格控制水洗液的pH值,從而減緩氨綸絲在生產過程中受到的損傷;加工工藝中,宜適當加入柔軟助劑,以減緩紗線滑移;利用紗線的捻度與織物斜紋形成的作用力,合理消除所產生的緯斜效應;生產過程中注意調節(jié)儀器參數(shù),避免造成落布所受儀器左右阻力和張力不同引起的緯斜,規(guī)范生產過程。
(5)建議企業(yè)加強對采購輔料(如縫紉線)的質量檢測,以及加強制衣過程的縫制工藝的質量控制,可降低紕裂、褲后襠縫接縫強力等項目的不合格風險。
(6)建議企業(yè)在經營管理中落實好5S管理[13],從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yǎng)(Shitsuke)5 個方面著手,結合企業(yè)本身條件,不斷優(yōu)化生產過程,達到全面提升產品質量的目的。
消費者應盡量從商場、專賣店、電商品牌旗艦店等正規(guī)渠道購買產品,質量更有保障。在購買時,除了關注價格和款式外,應關注標識信息的完整性。雖然使用說明不是與產品質量有直接關系的檢測項目,但它是消費者在使用產品時的重要信息來源,也是消費者對所選商品知情權及維權的重要依據(jù)[14]。
對于消費者(或經銷商)在購買牛仔服裝產品時應注意,一件質量好的牛仔服裝,應具備以下特點:質地厚實,手感蓬松有一定彈性,顏色柔和略帶陳舊感,接縫處使用雙縫線,縫線順直,紋路清晰,左右對稱,紙張擦拭沒有明顯沾色,聞一聞沒有明顯異味[2]。
牛仔服裝的質量把控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包括原材料的生產與采購、紡織加工、過程控制、質量審核、儲存與銷售等一系列過程。生產企業(yè)應提高產品風險控制的意識,熟悉一件合格的牛仔服裝應符合的標準質量考核指標,從生產的源頭上緊抓質量,尤其注意使用說明、纖維成分標注、色牢度、pH值、甲醛及物理性能等常見的質量問題,避免產品出現(xiàn)不符合標準的現(xiàn)象。相關部門(特別是牛仔產業(yè)集群所在地)應加強對牛仔服裝產品的專項監(jiān)督和市場整頓,加強質量宣傳與培訓,增強企業(yè)質量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