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寬紅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yī)院產科 200127
產前抑郁癥又稱妊娠期抑郁癥,是指妊娠期以抑郁、膽怯、空虛、焦慮、憤怒,甚至出現(xiàn)悲傷、絕望、自殺傾向為特征的心理障礙〔1〕。目前,臨床上一些睡眠障礙、性欲喪失、食欲改變等孕婦現(xiàn)象,往往容易被忽視。研究發(fā)現(xiàn),產前抑郁不僅使產后抑郁風險增加,而且還可能影響產婦的分娩質量和安全,不利于嬰兒娩出后的生長發(fā)育。目前,國內外對于產前抑郁的研究報道較少,多集中在產后抑郁。本文以孕婦產前抑郁狀況與易感性人格特征特點、妊娠壓力源的相關性研究為題,為進一步探索產前抑郁癥的發(fā)病特征、干預機制提供理論依據。
選擇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在該院或在產科住院的符合調查要求的290名孕婦為研究對象。根據有無確診產前抑郁分為對照組(正常情緒組)與觀察組(產前抑郁組)。其中對照組年齡20~40歲,平均年齡(22.08±2.1)歲。觀察組年齡19~38歲,平均年齡(21.11±1.1)歲。所選研究對象均為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調查方法 采用Beck抑郁自評量表評價患者產前抑郁狀況,總共21項4點評分量表,孕婦自評,得分在0~4分為無抑郁;評分為5~13分表示輕度抑郁;評分為14~20分表示患者中度抑郁;評分為≥21分表示患者重度抑郁。根據有無確診產前抑郁分為對照組(正常情緒組,245例)與觀察組(產前抑郁組,45例)。
1.2.2調查問卷 兩組孕婦分別使用妊娠應激量表(中文版)和艾森克個性簡易量表(EQP-RSC)中文版〔2〕。填寫完問卷后,當場回收。①EQP-RSC中文版根據30個省市56個地區(qū)8 637人(其中漢族7725人)的抽樣數(shù)據修訂形成,分為4個分量表:P(精神質)、E(內外向)、N(神經質)、L(掩飾性),各12項。E量表以15分為標準;N量表14分;P量表8分;L量表18分,P分高的人冷漠、缺乏同情心、缺乏對錯意識、缺乏社會化觀念;E分高的人性格外向:愛交際、反應快、情緒容易失控,做事不踏實;E分較低,安靜、孤僻、生活有規(guī)律、傾向于悲觀;N分高,情緒不穩(wěn)定,焦慮、緊張、易怒、對各種刺激的反應太強。E、N和L量表的信度0.74~0.78,P量表信度0.54~0.60。②妊娠壓力應激量表〔3〕共30項,包括3個子量表。壓力源1:“確定即將承擔父母角色導致的壓力感”,由項目1~15題組成;壓力源2:“確保母子健康安全導致的壓力感”,16至23題組成;壓力源3:“懷孕導致體形改變和體力活動受限導致的壓力感”,由24至27題組成;其他項目28~30組成。潘穎麗翻譯此量表,重新定義評分方法。分量表得分為總得分除以項目條數(shù),1分表示患者完全無壓力,1.001~2.000分表示患者有輕度壓力,2.001~3.000分表示患者處于中度壓力狀態(tài),3.001~4.000分表示患者處于重度壓力狀態(tài),得分越高,表明孕婦妊娠壓力越大。該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較高。Cronbach α為0.88,各因子Cronbach α為 0.79~0.97。③社會支持狀況(SSRS):該量表由肖水源1986年設計,共 10個條目,分主觀(1、3、4、5題)、客觀支持(2、6、7題)以及對支持利用度(由 8、9、10題)的總分反映。④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CSQ):由積極、消極應對組成,包括20個條目。積極應對由條目1~12組成,消極應對由條目13~20組成,該量表Cronbach ɑ為0.90。具有良好的效度及信度。
單因素分析顯示,孕婦產前抑郁的相關因素有文化程度、懷孕期間是否服用過助眠藥、人均月收入、懷孕期間睡眠狀況是否良好、有無妊娠并發(fā)癥、孕周、接受產前教育、客觀支持、積極應對(P<0.05),見表1。
表1 孕婦產前抑郁的單因素分析
續(xù)表1 孕婦產前抑郁的單因素分析(n)(分,
觀察組的P量表 E 量表,L 量表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但N量表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孕婦人格狀況對比(分,
觀察組的壓力源1、壓力源2、壓力源3、其他壓力總分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孕婦妊娠壓力對比(分,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孕婦產前抑郁的相關因素有人格P、E、L、N評分,壓力源1、壓力源2、壓力源3(P<0.05),見表4。
表4 孕婦產前抑郁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產前抑郁癥的發(fā)生與外向性、宜人性、責任感呈負相關,與神經質呈正相關。這與黃莉〔4〕的研究成果相似。張穎〔5〕等進一步證實,高神經質、低外向性、低人性、低責任感是抑郁癥的易感因素。人格作為一種心理生理動力系統(tǒng),在人們的思維和行為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人格通過應對壓力影響心理健康,或人格本身包含心理健康因素。有關學者對人格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做了大量的研究。有研究〔6-7〕認為,神經質高的人更容易將事件評價為壓力源,有更強的壓力反應,容易產生更多的負面情緒,而性格友好、負責任的人可能會對健康采取更積極、更有意識的態(tài)度,從而維護心理健康。通過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合意性進入回歸方程。由此可見,產后抑郁癥患者有其獨特的個性特征,適宜的人格特征是影響產后抑郁癥發(fā)生的關鍵因素。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的P量表E量表,L量表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但N 量表評分高于對照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孕婦產前抑郁的相關因素有人格P、E、L、N評分。說明N人格對產前抑郁有明顯影響,由于研究設計、時間、篩選尺度、研究的納入標準、樣本量等方面的差異,臨床對產前和產后抑郁癥發(fā)病率報道不一。陳志紅等〔8〕研究指出,孕期不同時間段孕婦的產前抑郁嚴重程度差異明顯,在孕期早期,孕婦往往會有早孕反應、先兆流產和擔心胎兒健康等;在孕期后期,孕婦往往會面臨身體不適,胎兒生長發(fā)育引起的并發(fā)癥和對分娩的恐懼,在一定程度上使孕婦處于高度抑郁狀態(tài)。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的壓力源1、壓力源2、壓力源3、其他壓力總分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孕婦產前抑郁與壓力源1、壓力源2、壓力源3呈顯著相關性,說明孕婦壓力越大孕婦的產前抑郁發(fā)生率越高。雖然妊娠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但也是女性生活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孕婦在懷孕過程中,由于擔心胎兒健康、擔心體形變化、害怕分娩、無法適應母親角色的轉變、家人的態(tài)度等各種擔心,自身可能會有一定的心理壓力,要加強產前教育,鼓勵孕婦上孕婦學校等課程,讓她們了解孕產過程,減少焦慮〔9-11〕。王蔚軍〔12〕等、徐艷紅〔13〕的研究表明,神經質量量表得分越高,情緒越不穩(wěn)定,焦慮、緊張、易怒、睡眠不好,常出現(xiàn)幾種心身障礙。感情太多,對各種刺激反應太強,觸及感情后很難恢復,這種人往往伴有抑郁癥〔14〕。葉圣龍〔15〕等,結果表明,外向性評分越低,孕婦越內向,焦慮水平越高。內外向量表的高分表明了外向性,社交能力、友好性、對刺激的渴望、冒險、經常受沖動影響的行為、快速反應、樂觀、良好的交談和笑聲、情緒失控、工作不可靠,這些人的焦慮水平較低,抑郁發(fā)生率較低。因此,應盡早對孕婦的個性特征進行評估,找出有缺陷的,并給予相應的干預措施,預防產前抑郁癥的發(fā)生〔16〕。
綜上所述,產前抑郁癥的發(fā)生與孕期應激及孕婦的個性特征有關,醫(yī)務人員也應充分重視,將心理評估納入產前檢查。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