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圓 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小學
在《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中,中小學德育總體目標被表述為:“培養(yǎng)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增強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養(yǎng)成良好政治素質、道德品質、法治意識和行為習慣,形成積極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升和全面發(fā)展,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p>
該指南基于小學生的認知特點、生活實際和行為習慣提出相應的教育內容、具體要求和呈現(xiàn)方式,體現(xiàn)了對小學生的生命教育、信念教育、道德教育不得延緩。
社會即課堂,生活即教育,疫情防控,師生需要共同面對、共同討論、共同參與、共同承擔,在教學條件變化、交流空間變化中通過德育陣地,師生要共同完成好這場生命教育、信念教育、道德教育。在抗擊疫情的戰(zhàn)役中進一步樹立和塑造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學生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感情。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一生中責任意識形成的關鍵階段。作為三年級的小學生,他們有一定的責任意識,但對自我、對家庭、對同伴、對集體、對社會的積極的情感信念比較缺乏。
2022 年3 月,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股炎疫情,改變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責任意識越來越淡薄,承擔責任的勇氣也越發(fā)不足,具體表現(xiàn)為:職責意識弱,如有的學生作息時間變得沒有規(guī)律,有的學生沒有家長介入就不能獨立自主地學習;家庭的責任意識弱,如有的學生不能主動承擔家務;社會及國家的責任意識弱,如有的學生感到不自由,常常吵著要去學校上課;還有的學生對真實世界發(fā)生的事件不太關心。
主題班會“小小少年‘疫’起守‘滬’”,旨在讓學生知道,歲月靜好的背后離不開千千萬萬人的努力:日復一日堅守在屏幕前的教師使自己的學習有了保障;奔波在小區(qū)里的居委會工作人員送來了暖心的物資;忙著核酸采樣的醫(yī)生在與病毒賽跑。作為小小少年也可以通過安心宅家、增強體質等力所能及的事,與大家一起守護家園,共克時艱。
1.通過案例分享、小組合作,體會志愿者工作的艱辛。
2.通過行為辨析、同齡人的故事,學習身邊的好榜樣,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事。
3.通過觀看視頻,感受中國力量,激發(fā)愛國熱情。
學習身邊的好榜樣,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事,感受中國力量,激發(fā)愛國熱情。
“同學們,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和父母一起宅在家中,但是我們班的小愛卻整日看不到爸爸媽媽的影子,她十分想念他們。一天,她不經意翻到了媽媽的日記……”活動伊始,在征得班級學生小愛的同意后,我將小愛媽媽日記的一個片段分享給了大家,并引發(fā)思考:小愛的爸爸媽媽為什么沒有陪在她身邊呢?學生在讀完日記后敏銳地捕捉到小愛同學思念爸爸媽媽的緣由,知道小愛父母是為了做好小區(qū)的防疫工作,舍棄了小家,住進了居委會。
隨后,他們紛紛進入ClassIn 指定小組,共同觀看《大白的一天》的視頻,一幕幕畫面使學生深深感受到:像小愛爸爸媽媽一樣的抗疫工作者還有很多很多??赐旰螅瑢W生們還嘗試合作完成學習單(見圖1)。
圖1
一串串數字的背后讓他們再一次感受到:社區(qū)志愿者跑斷了腿,是為了大家足不出戶;警察不休不眠,是為了大家安心放心;醫(yī)生強忍十多小時“不方便”,是為了讓大家更方便。此時,我發(fā)現(xiàn)屏幕那頭的小愛在讀了媽媽的日記,又了解了大白的日常工作后,格外激動。于是,我再次連麥采訪小愛,詢問她此時此刻最想對爸爸媽媽說些什么。隔著屏幕,小愛大聲說出自己對父母的愛與自豪。音樂漸漸響起,屏幕上“逆行者”照片滾動播放,全班小朋友一起通過ClassIn 送獎杯的功能為疫情防控中的逆行者點贊,屏幕內外,愛意彌漫。
“巧盡拙出,水到渠成?!蓖ㄟ^讀一讀小愛媽媽的日記,分組觀看視頻《大白的一天》,并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數據統(tǒng)計,讓學生在對比與碰撞中感受醫(yī)生、警察、社區(qū)志愿者等抗疫工作者的艱辛與責任擔當。通過小愛的情感變化——從一開始對父母的思念到現(xiàn)在為父母感到自豪,引導學生向抗疫工作者致敬。
在學生的生活、學習中,處處、時時會遇到一些兩難問題。三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是非判斷能力,但兩難問題的抉擇對他們來說不是輕而易舉的,它猶如處在十字路口,往往是矛盾的焦點,又是感情的交結處。尤其是在一些原則問題上,既要做到堅持原則又要講究人情,需要我們教師鏈接學生生活實境,手把手教會他們以心換心,真心對人,誠心對事。
活動中,我引入兩個真實的情境,并向學生求助:“同學們,你們愿不愿意來幫幫亮亮呀?”
情境1:外面陽光明媚,爸爸想悄悄地帶我去樓下滑滑板,可我們是封控樓,我能不能去呢?
情境2:下周是我的生日,這幾天媽媽天天在小區(qū)團購群里不停地打聽哪里可以訂購大蛋糕。我該怎么辦呢?
針對兩難問題,學生給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
“生日蛋糕可以以后再吃,早日抗疫成功才是大家的目標?!?/p>
“我不能給大家添亂,滑滑板可以等到解封后再去?!?/p>
“我要提醒爸爸,不能因為一時舒服而斷送了大家的努力成果?!?/p>
…………
不斷的說教只會讓學生感到厭煩,只有通過真實的問題辨析,讓學生真思考、真實踐,才能讓他們明白真道理。生生間的分享,引發(fā)了學生們的思考,更讓他們知道,作為小小少年,足不出戶,不給別人添麻煩,是自己的應盡之責。
疫情防控期間,大部分學生都能在家里正常地生活、學習,但是在我們身邊也有不幸感染新冠病毒的孩子。我?guī)ьI著屏幕前的學生走近小杰,大家跟隨鏡頭走進方艙了解了他的經歷(見圖2)。
圖2
同齡人小杰的方艙經歷牽動著每個學生的心。感染后的小杰并沒有感到害怕,他在積極配合治療的同時,認真學習,堅持鍛煉,最后終于康復了。小杰誓與疫情抗擊到底的決心深深打動著每個學生。有了榜樣的引領作用,學生也漸漸明白,陰霾終將消散,小小少年時刻準備著:學生爭相分享在疫情防控期間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他們有的揚起雙臂,展開腿腳,化身運動小健將;有的端坐桌前,舉手發(fā)問,化身學習小達人;有的擼起袖子,拿起掃帚,化身家務小能手;有的澆灌愛心,修剪枝條,化身種植小高手。通過ClassIn 平臺的展臺功能,同學們隔著屏幕向大家分享自己的生活。大家安心宅家,增強體質,培養(yǎng)興趣,使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充實起來(見圖3)。
圖3
“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蓖g人小杰方艙生活和班中小伙伴宅家學習生活場景的分享,引導學生以實際行動向榜樣學習,主動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黃浦江的波浪,聲聲拍打著北京。黨中央一聲令下,各方緊急增援。上海的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視頻《上海,我來了》將主題班會推向高潮:視頻中,三萬八千名白衣戰(zhàn)士正在向上海集結;大量醫(yī)療設備、生活物資向上海集中,一批批隔離人員緊急向周邊轉移……學生看完后熱血澎湃,中華民族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此刻正在他們幼小的內心萌芽。大半個中國在行動,疫情讓全國人民手拉手,共情讓中華民族心連心。主題班會課漸漸進入尾聲,一段健康防疫舞《病毒走開》,讓久坐于電腦屏幕前的學生動起來。小小少年,為這座自己深愛的城市加油鼓勁!小小少年,盡己所能“疫”起守“滬”!
一個微視頻,不僅讓學生真正理解“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還將愛國主義情懷深深植根于學生的心底。他們相信上海,相信祖國,相信風雨過后艷陽高照,相信插曲過后凱歌嘹亮。
本次班會具有一定的時效性、針對性、實用性。主題班會中,我通過引導學生關注疫情防控中各行各業(yè)的普通人所做的一些感人事跡,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建立向“榜樣們”靠攏的決心與目標,積極尋找實現(xiàn)目標的個性化路徑。根據公共突發(fā)事件來設計班會課,這對我是一次全新的挑戰(zhàn)和嘗試。在班會開展過程中,由于是線上進行,學生的參與度和互動性與普通現(xiàn)場主題班會課是有差異的,在后期我們還會持續(xù)跟蹤學生的情況,進行主題班會后延伸教育活動,進一步跟蹤學生的學習成效。
云班會結束后,我們開展小小“守‘滬’者”系列活動:
1.寫一份倡議書:結合自己居住樓棟的實際情況,和爸爸媽媽共同撰寫一份居家倡議書,并請志愿者將倡議書張貼在樓道內、電梯口等醒目位置。
2.說一個小故事:搜集身邊志愿者的故事,并把故事與身邊的家人分享。
3.學一項新本領:努力嘗試學習一項新的本領,并用照相機把精彩瞬間記錄下來。
每周利用班會課時間進行反饋,鼓勵學生多做力所能及的事,并向身邊的榜樣學習。
附:活動感言
媽媽是一名醫(yī)生,疫情暴發(fā)后,她變得越來越忙,我已經很久都沒有看到她了。今天,王老師給我們上了班會課,讓我知道了媽媽的工作很辛苦,也很危險。明天就是媽媽的生日了,晚上,我通過微信給媽媽送上了祝福:“媽媽,生日快樂!疫情防控期間,見不到您,沒有鮮花、沒有禮物,但有我深深的想念、深深的愛、深深的祝福,只愿您身體健康,在“戰(zhàn)場”上“沖鋒陷陣”的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等疫情結束后,讓我好好抱抱您!
——何卿辰
今天,爸爸收到居委會的通知,讓我們下樓領取新疆支援的物資。打開包裹,里面有雞蛋、肉,還有新疆特有的大紅棗。在疫情防控期間,能夠吃到新疆的特產,我太開心啦。聽爸爸說,小小一個包裹需要跨越5 000多公里,歷經6 天的時間才能抵達上海。這背后凝聚著新疆人民對上海的牽掛??!
——周品攸
班會課上,同學們紛紛曬出了宅家時的生活照片,他們有的會水培植物,有的自創(chuàng)了居家游戲,還有的學會了做家務。媽媽經常在家里抱怨蔥不夠了,我也要學著同學們的樣子種種蔥,幫媽媽解憂。
——陸子楓
我的小區(qū)是封控區(qū),現(xiàn)在每天都要做抗原檢測,那長長的棉簽捅到鼻子里,難受極了。直到今天上完了班會課,我才理解為什么我們要做抗原檢測。與防疫人員的辛勞相比,我這點難受又算什么呢!
——楊乾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