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 泉 丁艷偉 霍 蕾(河南省鄭州市第九十九中學,鄭州 450000)
來訪者花花(化名),女,19 歲,高三年級學生。2019年,由于??际Ю?,花花出現(xiàn)了較為嚴重的抑郁、焦慮、失眠等癥狀,后被醫(yī)院的精神科診斷為中度抑郁,花花與學校溝通后決定休學進行治療。經(jīng)過半年的藥物治療和休養(yǎng),花花于2020年2月份返校上課。返校后的花花仍不能適應學校生活,最初表現(xiàn)為到校后會緊張焦慮,考試時會肚子痛、腹瀉、頭暈等。家長將花花接回家后,她的癥狀有所緩解,一旦返校又會出現(xiàn)類似的癥狀。最后發(fā)展到只要一到學校門口,花花就開始腹痛、腿軟、頭暈?;ɑㄔ俅蔚结t(yī)院的精神科尋求幫助,醫(yī)生診斷后排除了器質性因素,認為是心理問題,建議她進行心理咨詢。于是,花花在媽媽的陪伴下來到學校心理咨詢室。
花花由媽媽和姥姥撫養(yǎng)長大,家中還有一個弟弟,父親常年在外打工。她性格內(nèi)向、不善言辭,有完美主義傾向,一直想像她的表姐一樣優(yōu)秀。表姐學習成績優(yōu)異,前年通過自主招生考進了國內(nèi)的一所知名大學。表姐平時和花花交流較多,常鼓勵她努力奮發(fā),希望她考上一所好大學去見識外面更廣闊的世界。花花對自己當年因心理問題而無法參加高考的事耿耿于懷,現(xiàn)下想通過努力考取一所好大學,但目前的狀態(tài)讓她非常沮喪和絕望,她不知道該如何做,甚至出現(xiàn)了自我傷害的念頭。
花花出現(xiàn)了較為嚴重的軀體反應,根據(jù)專業(yè)倫理要求和工作程序,我們首先請專業(yè)的精神科醫(yī)生對她進行系統(tǒng)評估,排除了神經(jīng)癥的可能;花花在家時情緒穩(wěn)定、狀態(tài)良好,結合精神科醫(yī)生的診斷,咨詢師評估她的問題為較為嚴重的情緒問題。
花花年齡超過18 歲,自我認知和自我覺察的能力都比較完備。通過與她協(xié)商,我們決定在咨詢過程中采用接納承諾療法。
接納承諾療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簡稱ACT)是由美國內(nèi)華達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海耶斯及其同事于20 世紀末創(chuàng)立的,是心理治療與咨詢第三浪潮的核心療法。它強調(diào)接納、解離、正念、價值、承諾在咨詢過程中的作用,認為生活中很多痛苦是源于人們和自己的思維融合得太深,以至于無法把有限的注意力或精力集中到正念的、有價值的生活上。在咨詢過程中,咨詢師通過正念和解離等方法,嘗試讓花花改變她與癥狀間的關系,覺察自己的真實想法,在價值的引導下增強應對能力并積極采取行動以適應目前的生活。
花花在媽媽的陪同下進行了第一次咨詢。咨詢師詢問了花花的現(xiàn)狀及成長史,對花花的感受進行了共情,同時對花花進行了心理知識的普及。
咨詢師對花花說:“焦慮、緊張是任何人在面臨壓力時都會出現(xiàn)的,只是程度有所不同。在高考面前,很多學生都會感受到壓力,出現(xiàn)焦慮情緒非常正常。你回家后可以問問表姐在高考時是否也曾出現(xiàn)過焦慮不安。焦慮情緒并不可怕,消除焦慮的關鍵在于我們采取何種方式應對壓力。逃避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但不能也無法一直逃避?!?/p>
在咨詢師共情式的情感支持下,花花的焦慮程度有所下降,也認同咨詢師的觀點,愿意積極配合咨詢師去做一些嘗試。最后,咨詢師和花花約定了咨詢目標:探索應對焦慮的方法,盡量減少焦慮對日常生活和學習的影響。
第一次咨詢結束后,花花主動和表姐聯(lián)系,詢問表姐高考時的狀態(tài)。表姐說自己當年在參加考試時也感受到很大的壓力,也出現(xiàn)過煩躁、沒胃口、失眠等現(xiàn)象。表姐的這些話使花花的焦慮程度有所緩解。
花花描述自己去學校時會出現(xiàn)腹痛、緊張、頭暈的癥狀,無法進入學習狀態(tài)。這讓花花認為自己肯定跟不上大家的進度,今年高考一定會落榜。這一想法的出現(xiàn)讓她更為焦慮。
ACT 認為生活中阻止人們按價值行事,并讓人們飽受折磨的兩個核心心理過程分別是“認知融合”和“經(jīng)驗性回避”。認知融合簡單來說就是,人們和自己的想法焊接在一起,與想法混合,沉溺于其中,導致行為完全被自己的想法支配,失去了對自我的自主性。ACT 的一個重要技術就是“解離”,完整的專業(yè)名詞為“認知解離”,即與自己的念頭、想法、記憶等保持一段距離,不被它們牽著鼻子走。在運用ACT 進行心理咨詢時,咨詢師通常會先用隱喻技術讓來訪者理解ACT 的模型。
咨詢師:你剛剛談到你想到學習就會覺得自己一定學不好,學不好就一定考不好試,今年再考不好的話就完了。想到這些你就特別焦慮,是嗎?
花花:是的,我確實學不進去,學不進去就肯定考不好試,這是一定的啊。
咨詢師:我不太關心這個想法是對還是錯,我只想知道這個想法現(xiàn)在對你的影響是什么。如果你不介意的話,我想用一個隱喻來解釋一下。
花花:可以。
咨詢師:(拿起一個文件夾)把這個文件夾當成你現(xiàn)在的這個想法,接下來請緊緊地抓住它。舉著這個文件夾遮住自己的臉,盡可能貼近自己的臉,但是不要碰到鼻子,越近越好。
(花花拿起文件夾貼近自己的鼻子,遮擋了自己的視線,直到看不見咨詢師和房間四周。)
咨詢師:現(xiàn)在這種情況下,你還能正常和我交談嗎?能看見房間里的樣子嗎?假如我現(xiàn)在在屋子里面跳個舞,你能看到嗎?
花花:(微笑)不能。
咨詢師:當你完全陷入這種痛苦里面的時候,你能看到這個房間的樣子嗎?
花花:除了文件夾,我什么也看不到。
咨詢師:所以,當你完全沉浸在這些東西里時,你會失去很多,失去了與我、與整個世界的聯(lián)系。此外,當你一直緊緊抓著這個東西的時候,你就沒有辦法做生活中本該做的事情。我現(xiàn)在讓你去學習、去騎自行車、去和朋友聊天,你能做到嗎?
花花:做不到。
咨詢師:現(xiàn)在,請你慢慢地把這個夾子拿得離自己遠一點,保持在十公分左右?,F(xiàn)在感覺怎樣?
花花:感覺舒服多了,也自由多了。
咨詢師:請把文件夾交給我,(接過文件夾,把文件夾拿到距離花花約一米的位置)現(xiàn)在感覺怎么樣?它對你還有什么影響?
花花:基本沒什么影響了,不注意就不會感覺到它的存在。
咨詢師:如果將這個文件夾放到距離你十米的地方,你覺得你還會注意到它嗎?
花花:(輕笑)肯定不會了。
咨詢師:那你覺得你和你的想法之間的關系該如何處理?
花花:我應該離它遠一點。
在使用ACT 療法時,為了幫助來訪者和自己的念頭、感覺保持距離,咨詢師經(jīng)常用到的一個核心技術就是正念練習。從某種程度上來說,ACT 就是建立在正念基礎上的療法,對來訪者進行正念的教導和訓練是ACT 療法能夠起效的關鍵步驟。
正念簡單歸結為一點就是:以靈活、開放、好奇的心態(tài)去關注當下。正念是一種覺察的過程,而不是思考的過程。正念在操作層面上就是對自我不帶評判的覺察,我們稱之為“全然的覺察”,在ACT 領域則稱之為“以己為景”。第三次和第四次咨詢中,我們針對花花的想法和焦慮的感受,引導她進行了正念練習。
咨詢師:請你把腳平放在地面上,背挺直,閉上雙眼。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觀察它,注意空氣通過你的鼻孔,達到你的肺部,然后再次從肺部流出。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的過程中,保持在這個地方,無論出現(xiàn)什么樣的情緒、沖動或感覺,不管是愉快的還是不愉快的,承認它的存在,允許它來來去去,繼續(xù)保持你的注意力在呼吸上。(五分鐘以后)請準備好,讓自己回到這個房間,然后睜開眼睛。
正念練習的目的在于增強來訪者對自我融合和回避的覺察,讓來訪者學會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保持距離,不受困于此。這是ACT 療法的一個核心理念。咨詢結束后,我們給花花布置了家庭作業(yè),要求她每天臨睡前進行十分鐘的正念練習,并按照要求做好記錄。
經(jīng)過前四次的咨詢和半個月的正念練習,花花的焦慮情緒已經(jīng)得到了有效緩解,不再被自己的想法和情緒糾纏,已經(jīng)返回學校上課。
ACT 的治療理念是指向正念的、與價值一致的生活。在運用ACT 進行心理咨詢的過程中,來訪者癥狀的減輕不過是一種“紅利”,讓來訪者過上有價值的生活才是ACT 的主要目標。
在第五至六次咨詢中,咨詢師認真和花花討論了什么對她來說是最重要的,澄清了能夠給她的生活帶來意義感和目標感的事物,以及如何將這個價值作為行為持續(xù)的向導?;ɑㄒ恢睂Q笊锖芨信d趣,想以后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咨詢師支持花花的這個想法,并和花花討論了在現(xiàn)實中能夠找到的資源,以及可以馬上實施的現(xiàn)實行動。
六次咨詢過后,花花認為自己已經(jīng)能夠完全適應現(xiàn)在的學習和生活,和咨詢師溝通后結束了咨訪關系。咨詢師建議花花每天堅持十分鐘正念練習,并為目標的實現(xiàn)付行動。
通過咨詢,花花很快找回了之前的學習狀態(tài),返校進入緊張的高三學習中。九月份,花花的母親給咨詢師發(fā)來信息,說她考入了××海洋大學,比原來預想的學校要好很多。
ACT 療法脫胎于行為療法,是關注來訪者如何采取行動的治療方法,但它又和傳統(tǒng)的行為療法有很大的區(qū)別:它是以價值為導向指引行為,在正念的基礎上,使來訪者全身心地投入到當前正在做的每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中,接納那些無法控制的東西,然后采取能讓自己提升的行動。
ACT 療法不僅在干預焦慮、抑郁、強迫癥等方面有良好的效果,在發(fā)展積極自我,以及進行壓力管理、體重控制等方面效果也頗佳。該療法尤其適合對認知能力較強的高年級學生群體的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