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寧
自擔任班主任以來,我一直勤于實踐,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希望在實踐中探索出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的方法與藝術。
作為六年級班主任,我所帶的學生大都進入了青春期,自主意識增強,開始排斥教師、家長的管理,有的缺乏責任感,有的找不到學習、生活的目標,還有的沉迷電子產(chǎn)品。面對這樣的狀況,我及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具體的做法有以下幾點。
一、育愛國心,培養(yǎng)熱愛生活、踐行正確價值觀的“紅孩子”
第一,我利用每天中午學生在校就餐時間,組織學生觀看《新聞聯(lián)播》、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中國通史》等,讓學生了解國家歷史與發(fā)展現(xiàn)狀,增強民族自豪感、責任心。觀看過程中,我及時給學生介紹當時的歷史背景或背后的小故事。慢慢地,他們體會到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經(jīng)歷無數(shù)艱難險阻,卻依然自強不息,今天的和平與幸福,是無數(shù)仁人志士用生命換來的。這些歷史故事的力量,比單純給學生做思想教育更能直擊心靈。
第二,我利用預備時間組織學生學唱紅色歌曲。在電影《長津湖》上映期間,教他們唱電影主題曲《最可愛的人》,影片的故事情節(jié)與歌曲融合在一起,深深打動了每一位同學,每次音樂聲響起,大家都飽含深情與崇敬。
第三,利用班會和學生聊時事,談國家建設、國際熱點……從那時起,同學們在課余時間討論的話題不再局限于游戲裝備、瑣事八卦了,他們的眼界也更開闊了。
班里變化最大的要數(shù)孫同學,他是本學期才轉來的,學習成績一般,作業(yè)書寫潦草,自從開展“育愛國心”活動以來,孫同學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每次聊到相關話題時,他都特別專注。留在教室看新聞聯(lián)播的總有孫同學的身影,隨之而來的“連鎖反應”就是孫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現(xiàn)在他的數(shù)學成績已是名列前茅。除此之外,孫同學還特別熱心,每天早早來到學校,主動打掃教室內(nèi)外衛(wèi)生,贏得了同學們的一致好評,家長對他的可喜變化也很滿意。
二、結合勞動教育,開展養(yǎng)花護花活動,以美育人
美是治愈一切的良藥。本學期,我從班級實際出發(fā),結合勞動教育,在班級開展“花兒朵朵開”養(yǎng)花護花活動,號召學生人人動手養(yǎng)護一盆花,并在班級開展一系列與花有關的活動:搜集花的知識、給花制作標簽、寫與花的故事、畫花、吟誦花的詩詞及名家作品等。教室后墻上掛滿了學生的實踐作品,教室外的廊道上擺滿了花草。課余時間,總有學生三五成群賞花、談花,有的給花草澆水,有的整理枯葉。
此外,我號召學生與家長一起種花養(yǎng)花,定期根據(jù)學生養(yǎng)花成果及實踐作品,評選班級“花樣少年”?;顒蛹蓉S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激發(fā)了學生熱愛勞動的精神,又讓他們體會到了勞動的價值,給他們提供了欣賞自然美的空間。
我始終堅持全員參加的原則,不管什么活動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為他們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使每個學生都得到鍛煉。
三、關注學困生,探索轉化策略,以愛育人
我們班里有近五分之一的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提不起興趣,我曾多次利用課余時間給他們輔導并及時與家長溝通,但效果不甚明顯。
為改變這一現(xiàn)狀,本學年,我以“探究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為題開展課題研究,通過培養(yǎng)學困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習慣,為學困生家長提供家庭教育資源,提升家長的督促、引導作用,形成家校合力等方式進行實踐研究。最終這些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有所改變,人也變得更自信了。家長樂于孩子可喜的進步與變化,對教師及學校的工作配合度、參與度更高了。
班里的任課教師都說我們班凝聚力強,班風正學風濃,學生行為習慣好,我想這與平時的點滴教育是分不開的。
教育是一場向美而行的遇見,教育需要有更廣闊的情懷,也需要教師在教學業(yè)務之外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