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嫻,朱樹人,劉羽清,安麗
(山東省淡水漁業(yè)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013)
烏鱧(Channaargus)又稱黑魚、生魚,是我國淡水養(yǎng)殖名優(yōu)品種。烏鱧營養(yǎng)價值高、肉質鮮美、無肌間刺,具有祛瘀生肌、滋養(yǎng)調補的藥用價值,是日常滋補和術后調理的常用食材,深受國內和東南亞市場歡迎。近5 年,我國烏鱧(包括雜交鱧)年產量一直保持在50 萬t 左右,在我國淡水養(yǎng)殖品種中產量位居前十。
烏鱧生長速度快、個體大、耐低溫,經濟價值較高,但養(yǎng)殖烏鱧以投喂冰鮮魚為主,不易馴化投喂配合飼料,導致養(yǎng)殖水體污染嚴重。同為鱧科魚類的斑鱧(Channamaculate),具有能夠攝食配合飼料的優(yōu)點,但個體小、生長速度慢、不耐低溫。
為了獲得適合養(yǎng)殖的烏鱧品種,通過烏鱧和斑鱧親本進行正反交,培育出了斑烏雜交鱧(斑鱧♀×烏鱧♂)和烏斑雜交鱧(烏鱧♀×斑鱧♂)2 種雜交鱧新品種。這2 種雜交鱧均具有生長速度快和能馴食配合飼料的優(yōu)點,其中斑烏雜交鱧不耐低溫,適合在長江以南地區(qū)養(yǎng)殖,而烏斑雜交鱧能在北方地區(qū)池塘中自然越冬,適應性更強。
目前市場上的黑魚主要是指烏鱧、斑烏雜交鱧和烏斑雜交鱧這3 個品種,在長江以北地區(qū)以烏鱧養(yǎng)殖為主,長江以南尤其是廣東地區(qū)以斑烏雜交鱧養(yǎng)殖為主,烏斑雜交鱧作為性狀優(yōu)異的新品種正在逐步推廣之中。目前,烏鱧和雜交鱧的人工繁育技術已經相對成熟,養(yǎng)殖烏鱧和雜交鱧可以直接購買正規(guī)苗種場繁育的人工魚苗,有條件的養(yǎng)殖企業(yè),也可自行開展烏鱧和雜交鱧的人工繁育?,F(xiàn)將烏鱧和雜交鱧人工繁育方法和技術要點總結如下,供相關從業(yè)人員參考。
烏鱧和斑鱧是鱧科2 種不同魚類,烏鱧一般選擇2 齡以上、體質量1 000 g 以上個體;斑鱧一般選擇1 齡以上、體質量500 g 以上個體,兩者均為體格健壯、無病、無傷。
烏鱧和斑鱧須分開培育,做好隔離措施,嚴防混雜。親魚培育從上一個年度秋季開始。烏鱧親魚培育主要投喂冰鮮或野雜魚,水溫低于15 ℃時,不投喂,水溫在15~20 ℃時投喂量為魚體質量的2%~3%,水溫20 ℃以上投喂量為魚體質量的6%~8%,分別于上、下午各投喂1 次。斑鱧親魚投喂以含蛋白質40%的配合飼料為主,中間可加投一些冰鮮魚。斑鱧在水溫低于18 ℃時很少攝食,不投喂,當水溫在18 ℃以上時,日投喂量為體質量的5%~8%,分別于上、下午各投喂1 次。催產季節(jié)須提前停食。
烏鱧繁殖季節(jié)為4—7 月,一般集中在5—6 月,斑鱧繁殖一般從4 月開始,繁殖旺季為5—6 月。
烏鱧繁殖的適宜水溫為22~28 ℃,斑鱧繁殖的適宜水溫為25~30 ℃。如果要進行雜交鱧生產,需使烏鱧和斑鱧的性腺發(fā)育同步,催產水溫最好控制在25~28 ℃。
催產藥物采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地歐酮(DOM)、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混合催產為宜。一般雌魚注射劑量為:HCG 800 IU/kg~1 000 IU/kg+DOM 2~5 mg/kg+LRHA 5~10 μg/kg,雄魚注射劑量為雌魚劑量的1/2。繁殖早期和后期多采用2 次注射,間隔時間6~8 h;繁殖旺季,可采用1 次注射,注射部位為胸鰭基部。
根據(jù)生產的苗種不同,將親魚配對。生產烏鱧苗種將雌雄烏鱧按1∶1 配對,配組后放入泡沫箱、水族箱或小水泥池等水體,可放置一定數(shù)量的水草或棕片,用作遮陰和產卵魚巢,水面覆蓋網片,防止親魚躍出。雌雄親魚被人工注射后,經過一段時間,自行交配產卵。生產斑烏鱧苗種,將雄性烏鱧和雌性斑鱧按1∶1 配對生產烏斑鱧苗種;將雄性斑鱧和雌性烏鱧按1∶1 配對生產,其余條件同烏鱧苗種生產。
烏鱧及雜交鱧的受精卵均為非黏性卵,具油性,吸水后浮于水面。將受精卵收集起來,置于孵化器、水族箱等容器中靜水充氧孵化,受精卵密度為500~1 000 粒/L。規(guī)模生產時,可將受精卵置于孵化桶或孵化環(huán)道流水孵化,受精卵密度0.6×10~1×10粒/m。
孵化中,每天適量更換新水,保證水質良好,水溫穩(wěn)定。如有死卵及時去除,預防水霉病發(fā)生。受精卵呈黃色,隨胚胎發(fā)育逐漸轉為灰色,未受精的卵子最終變?yōu)榘咨?。水溫?4~28 ℃時,受精卵24~36 h 孵化出膜,魚苗2~3 d 可平游。
苗種池大小為4~20 m,水深0.5~1.0 m,安裝進排水設施。放苗前使用生石灰(300~400 g/m)、漂白粉(20~25 g/m)或茶粕(60~70 g/m)全池潑灑,毒性消失時間為5~7 d。
苗種早期培育,應使用保溫水泥池,水溫25~30 ℃,要求水質良好,具備充氧和排污設備。
魚苗平游后即可放入苗種池培育。同一池放同一批孵化魚苗,以保證相同規(guī)格,放養(yǎng)密度為1 000~3 000 尾/m。
魚苗入培育池后,一般2~3 d 后開始攝食。開口餌料以輪蟲和小型枝角類浮游動物為主,可適量加喂熟蛋黃,接著投喂鹵蟲。魚苗長至1.5 cm 時,開始投喂水絲蚓等動物性餌料,投喂4~6 次/d。生長到體長3 cm 時,即可進入魚種培育階段。
池塘面積500~1 500 m為宜,泥質底,放養(yǎng)前用生石灰(每667 m60~80 kg)、漂白粉(每667 m20~30 kg)或茶粕(每667 m10~20 kg)清塘消毒,7~10 d 后進水0.6~1.0 m。
放養(yǎng)密度為80~100 尾/m,魚種規(guī)格整齊無傷病。
馴食是烏鱧(雜交鱧)培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魚種早期進行馴食才能確保后期投喂配合飼料。馴食先投喂死活相摻和的浮游動物,后投喂死浮游動物,然后過渡到死浮游動物摻和魚糜投喂,逐漸增加魚糜用量,直至全部使用魚糜投喂,再往魚糜中拌入0 號浮性飼料,逐步增加飼料比例至完全使用飼料投喂。馴食過程需要7~14 d。投喂量為魚種體質量的6%~8%。
分規(guī)格培育是烏鱧(雜交鱧)早期培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魚種適宜在水泥池或網箱中培養(yǎng)。每隔3~7 d 用魚篩將不同規(guī)格魚種篩出,分池培育,防止因個體生長差異太大,引起魚種自相蠶食,降低苗種成活率。
于每日上、下午定時各投喂1 次。定時換水清污,及時過篩分規(guī)格培育。每月全池潑灑1 次二氧化氯(ClO),用量0.1~0.2 g/m。水溫低于28 ℃時,魚種易患纖毛類寄生蟲病,可用質量分數(shù)為0.5×10“纖蟲凈”等藥物防治。
(1)烏鱧和烏斑雜交鱧可在北方池塘自然越冬。斑烏雜交鱧不耐低溫,在斑烏雜交鱧苗種培育過程中水溫應維持在18 ℃以上,以利于苗種攝食和生長。(2)生產雜交鱧苗種時,因烏鱧、斑鱧性腺發(fā)育不完全同步,使得雜交鱧育種平均受精率偏低,一般受精率在40%。(3)在烏鱧和雜交鱧苗種攝食開口餌料階段,需保證餌料充足,否則會導致稚魚互相殘殺,降低苗種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