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昀
上期封面
上周的“上海這十年”專題報道,我采寫了上海援疆事業(yè)在新疆喀什的演進。受疫情影響,這次沒能去喀什采訪,我把目光放在了上海。國慶節(jié)前,我在閩龍實業(yè)位于上海浦東的辦公室見到了總經(jīng)理任長艷。之前我在喀什的上海援疆前指工作期間,曾數(shù)次到閩龍實業(yè)在當?shù)氐墓S采訪,但這倒是第一回到他們的上海公司。
十二年前,上海開始對口援建喀什四縣。任長艷跟隨上海經(jīng)濟考察團赴喀什,后來,閩龍實業(yè)成為考察團首個援疆落戶的企業(yè)。在任長艷的辦公室,依然保留著當年直飛新疆喀什的001號登機牌。
上海援喀十二年,閩龍達在喀什先后修建的三座工廠可以看成一種縮影。最早的干果加工廠,主要幫助特色紅棗遠銷全國;第二家位于喀什莎車縣的工廠,由任長艷的兒子負責,主要開展巴旦木、核桃油深加工,把產(chǎn)品做得更精致、高端,符合現(xiàn)代消費習慣。在采訪中,任長艷向我展示了他們最新的巴旦木產(chǎn)品——機器去衣、不用手剝的巴旦木。
這家企業(yè)參與上海援疆的過程讓我感受到,上海援疆的確是一項長期事業(yè)。之前數(shù)年,上海援疆力量都在努力幫助喀什當?shù)孛撠?;如今中國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如何防止當?shù)胤地?,依然考驗著人們。任長艷告訴我,未來不僅希望有更多喀什當?shù)剞r(nóng)民走進工廠工作,擺脫“靠天吃飯”,更希望能有更多原來的工人積極走上管理崗位,形成更完備的人才體系。
采訪結(jié)束,任長艷給我嘗嘗近來在喀什新研發(fā)的藜麥能量棒,一口下去,讓我一秒回到了喀什。兩年前的秋天,在喀什金胡楊國家森林公園,我曾在滿目金燦燦的胡楊樹下寫稿。這回寫完援疆報道,又讓我憧憬:何時能再見金胡楊?
云豹真漂亮,腿粗粗的,油光水滑。
記得小時候在崇明,每年冬天水都是咸的。
懷念米盧那屆國家隊,從那以后再也沒看過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