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徐漫
[ 摘要 ]
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是護理專業(yè)學生的基礎課程之一,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護理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近幾年,社會對醫(yī)學人才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醫(yī)學院加強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傳統(tǒng)教學模式較為單一,更加注重理論教學,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難以滿足社會的實際人才需求。因此,要加強醫(yī)學院教學改革工作,將實踐能力培養(yǎng)作為教學的核心,重點開展實踐教學,不斷提升護理專業(yè)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本文就基于實踐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的基礎護理實驗教學改革工作進行研究。
[ 關鍵詞 ]
實踐能力;核心;基礎護理;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13.041
技術護理學是護理專業(yè)的主干課程,對學生的臨床護理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要求學生能夠在實踐中了解護理對象的生理、心理以及治療需要,是一門集教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以及基本技能的學科,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是護理專業(yè)學生未來工作能力的關鍵,通過開展實驗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系統(tǒng)地掌握護理的知識及技能,對于提升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當前社會對醫(yī)學人才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傳統(tǒng)實踐教學的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當前的社會需求。因此,如何轉變實踐教學理念及方式,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成為當前醫(yī)學院教學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1 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現(xiàn)狀
1.1 實驗教學未得到足夠重視
部分醫(yī)學院在開展基礎護理教學中,對實驗教學缺乏足夠的重視,仍然以傳統(tǒng)理論教學結合部分實驗教學,實驗教學所占的比重較低,且開展的時間比較短,學生難以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對基本理念及實際護理技能等充分地掌握。且大部分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中,對實驗教學的意義缺乏足夠的了解,忽視了學生自己動手的重要性,大多為示范教學,缺乏對學生自主性及積極性的調動,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1.2 實驗教學缺乏經驗
當前大部分醫(yī)學院在開展基礎護理中都開展了實驗教學,但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更加注重理論教學,在開展實驗教學中缺乏足夠的經驗以及先進理念的指導,導致實驗教學開展的效果比較低,實驗教學流于形式。僅針對某個環(huán)節(jié)、某個過程開展實驗教學,忽視了基礎護理學臨床實踐的整體性以及系統(tǒng)新,不利于學生臨床思維以及整體性思維的培養(yǎng)。
1.3 實驗教學的形式、方法較為單一
基礎護理實驗教學方法、形式比較單一,尚未形成系統(tǒng)性、多樣性的實驗教學體系,當前較為常見的實驗教學方法包括情景教學、習題訓練等方式,盡管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學生一定的實踐機會,但實驗內容較為碎片化、片面化,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未能充分感受護理的氛圍以及實際護理技能的運用,使得其對護理的整個過程缺乏系統(tǒng)性的認識,不利于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也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2 以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基礎護理實踐教學改革原則
2.1 注重實驗教學的親歷感
實驗教學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驗護理的過程以及理論、技能的實際運用狀況,使學生能更加熟練地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豐富學生的護理經驗,從而能夠更好地適應日后的工作。這就要求在實驗教學改革中加強實驗親歷感,讓學生有親身經歷護理全過程的感受,并在實驗后進行反思與回顧,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心理,總結更好的護理方法,并不斷提升自身的護理技能。
2.2 尊重學生的差異性
不同學生由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學習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在面對同一件事情上會產生不同的情感、行為,因此在開展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讓學生能夠自由地交流想法,從而尋求更好的護理方式,促使學生之間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2.3 增強實驗教學的娛樂性
傳統(tǒng)實驗教學行為較為單一,難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實驗興趣,為進一步提升學生對參與實驗的興趣,應當進一步增強實驗教學的娛樂性,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能積極、自主地參與到實驗過程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
2.4 提升實驗教學的互動性
以往實踐教學之中,僅為教師進行示范,學生進行模仿,缺乏師生之間的平等互動,不利于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因此,在實驗教學改革中應當提升教學的互動性,為學生開展實驗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能提升實踐能力,也能夠收獲情感體驗,從而學會如何與患者、患者家屬進行交流,為學生日后參與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3 以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基礎護理實驗教學改革
3.1 提升對實驗教學的重視,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
學校管理人員以及教師應當積極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充分意識到實驗教學的重要意義,增強實驗教學在基礎護理學中的比重,增加實驗教學開展的時間。組織專門的教學研究小組,結合基礎護理學的教學內容,設計系統(tǒng)性、完整性以及連貫性的基礎護理實驗教學體系,確保實驗教學的效果,讓學生在參與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掌握扎實的基礎護理理論,并對護理技能有系統(tǒng)性的認識,促使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得到提升。此外,提升學生對實驗教學的重視,學校可以通過改革學生考核指標,增加實驗學習表現(xiàn)在學生考核評估中的比重,促使學生不斷加強參與實驗學習的積極性與自主性。
3.2 學習先進的實驗教學經驗,提升學校實驗教學能力
我國醫(yī)學實驗教學開展的時間比較晚,缺乏豐富的教學經驗,且由于受到教育條件、經濟發(fā)展條件等因素的限制,不同學校在基礎護理實驗教學上存在較大的差異,實驗教學經驗匱乏,教學理念落后,導致學生的實驗教學能力較低。學??梢苑e極組織教師外出學習,去國外或國內教學水平較高的學校交流學習,或是積極參加教學經驗交流會等,汲取先進的實驗教學經驗,從而不斷深化實驗教學,開展本校實驗教學改革,促使其更具系統(tǒng)性,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以及實踐能力。
3.3 采用多樣化的實驗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積極性與自主性
3.3.1 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指教師結合教學內容,采用相應的案例開展教學活動,組織學生開展學習、探究以及討論等活動,具有較強的研究性、針對性、啟發(fā)性以及實踐性。例如在學習口腔護理時,教師可以結合不同的案例,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將不同疾病癥狀下的口腔護理案例發(fā)放到小組之中,組織學生搜集相關的信息、資料等,選擇護理方法,制定護理方案,并進行演繹,在課堂上進行匯報,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此進行討論與點評,分析其中的優(yōu)勢及不足,幫助學生作出改進,從而對口腔護理知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也能夠對不同場景下的口腔護理技巧有足夠的認識。
3.3.2 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實驗教學中較為常用的方法,但在實際運用中往往較為片面,缺乏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在情境教學中應當增強實踐的效果,可以借助虛擬化技術以及智能醫(yī)學教學模型等,構建或模擬更加真實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在進行情境教學時要注意學生各項行為、操作的規(guī)范性及標準化,包括規(guī)范站立、護患溝通等,并在這個過程中以更真切的情境啟發(fā)學生思考,讓他們主動尋求解決方式,促使學生的臨床應變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能力及溝通能力等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和鍛煉。
3.3.3 項目教學法
在基礎護理實驗教學中,可發(fā)現(xiàn)學生缺乏實踐的感受,難以獲得真實的感受,部分學生在參與實驗教學中缺乏端正、認真的態(tài)度,這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在基礎護理實驗教學改革中,采用項目教學方式可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熟練地掌握和運用護理知識與技能。例如,在學習靜脈注射中,可以在實驗教學中引入動物,開展實驗教學,如運用家兔進行靜脈注射實驗練習,學生能夠獲得更加真實的注射感受。此外,引入動物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與興趣。在項目教學開展之前,教師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項目小組,指定隊長并安排一名護理老師進行指導,交代項目的內容及目標,如“安撫兔子情緒、完成靜脈輸注”。在進行靜脈注射時,兔子的情緒也會有所變化,這就給靜脈注射造成了一定的難度,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學生安撫兔子情緒,使其能夠配合完成靜脈注射。學生可以將兔子視為臨床患者,搜集相關的資料,完成項目目標。之后,學生根據(jù)項目完成情況編寫報告書及心得體會,總結自己在項目過程中的收獲與不足,通過安撫兔子,學生進一步認識到與患者溝通、交流的重要性,提升了學生對患者心理安撫與護理的能力,同時在項目化教學下,學生有沉浸式的體驗,能夠對靜脈注射角度、位置等有更好的掌握,提升了學生的護理技能。
3.3.4 體驗式教學法
體驗式教學法的應用將基礎護理實驗教學劃分為三個層次:首先,基礎護理學理論知識講解,使學生對實踐有初步的認識;其次,采用實踐的方式幫助學生鞏固理論知識;最后,實驗結束后應當讓學生對自己在實驗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及實踐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同時鼓勵學生分享交流,促使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在開展體驗式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當提升實驗的趣味性,促使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實驗之中,還可以充分發(fā)揮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構建虛擬課堂,促使學生獲得更真實的體驗。例如,在實驗課上,教師可以采用虛擬課堂為學生創(chuàng)造護理實驗場景,讓學生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其中包含的理論知識,之后由教師進行引導和講解,從而便于學生對理論知識有更好的理解。在完成理論教學后,立即組織學生開展實驗教學,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當中,并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式教學法不僅體現(xiàn)在課堂上,在課后也應當為學生提供相應的體驗性實驗機會,促使學生能夠將知識與生活相結合,隨時隨地地進行實踐練習,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能力。因此,學??梢酝ㄟ^構建校園文化的方式,深化醫(yī)學院的醫(yī)院氛圍,讓學生在課后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不斷深化自己的臨床思維。還可以積極開展校園、校際的比賽,如知識競技、護理技能比賽等,以賽促學,調動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鍛煉。此外,為了能夠讓學生在實驗教學中有更好的體驗感,要優(yōu)化體驗教學方式,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到醫(yī)院參觀學習,讓學生更早地適應醫(yī)院的環(huán)境及工作模式,從而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不斷的提升,能夠在就業(yè)后更快地適應工作,成長為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高質量人才。
4 結語
綜上所述,傳統(tǒng)護理教學更加注重理論教學,而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模式下培育出的學生難以滿足當前社會醫(yī)學護理人才的需求?;A護理是護理專業(yè)學生的一門必修課,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與實踐性,通過開展實驗教學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但由于缺乏對實驗教學的重視、經驗等,實驗教學效果并未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因此,學校要不斷加強對實驗教學的重視,提升實驗教學在學生評估中的比重,學習先進的實驗教學經驗,不斷提升學校的教學能力與水平,同時采取多樣化的實驗教學方法,讓學生獲得更加切合實際、系統(tǒng)性、整體性的實驗體驗,促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臨床思維實踐能力、應變能力等的提升,促使學生實踐核心素養(yǎng)能力的提高,更好地滿足社會對醫(yī)學護理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李甜芳. 以實踐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的基礎護理實驗教學改革探究[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16):186,191.
[2]嚴璐,石國鳳,吳燦,等. “基礎護理學”實驗課在自主互助、合作探究教學模式下的實踐研究[J]. 科教文匯,2020(7):98-101.
[3]孫書琴,楊光啟,王丹,等. 淺談基礎護理實驗室管理方式——以黔南衛(wèi)?;A護理實訓室為例[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20,30(11):395-396.
[4]蔡圣年,張永學,李書梅. 以職業(yè)核心能力培養(yǎng)為主的《基礎護理學》實踐教學改革[J].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20,41(22):2875-2877.
[5]豆銀霞,高惠. CBL教學法結合學生標準化病人在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 臨床研究,2019,27(10):197-198.
[6]王研,林靜,林琳. 以提高學生職業(yè)能力為核心的“護理學基礎綜合實訓”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 商情,2020(31):232.
[7]劉少華. 護生職業(yè)核心能力培養(yǎng)模式在基礎護理學實訓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 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9(2):104-105.
[8]李秋穎. 基于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高職護理《基礎護理技術》項目化教學設計與應用[J]. 保健文匯,2021,22(5):251-252.
[ 作者簡介 ]
李娜,女,河北張家口人,張家口學院,實驗師,研究方向:基礎護理實驗。
徐漫,女,河北滄州人,張家口學院,實驗師,本科,研究方向:基礎護理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