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來 華德正 申玉瑞 王 勇 劉新華
(1.中國礦業(yè)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江蘇徐州 221116;2.中國礦業(yè)大學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 江蘇徐州 221116;3.徐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 江蘇徐州 221140)
靜壓軸承在重載、多源擾動等情況下表現(xiàn)出良好的潤滑支撐效果,因此多應用于機床主軸。目前,如何提高靜壓軸承的承載能力和回轉精度一直是國內(nèi)外學者研究的熱點。
提高靜壓軸承性能的方法可以分為3大類。第一類,改變靜壓軸承的尺寸或者結構形狀。文獻[1]研究了4種油腔形狀對軸承性能的影響,分別是方形、圓形、橢圓形、三角形,結果表明,靜壓軸承系統(tǒng)的油腔形狀對軸承性能影響明顯,選擇適當油腔形狀以及合適的補償裝置可明顯改善軸承的性能。第二類,改變節(jié)流裝置。通常靜壓軸承使用的節(jié)流閥有小孔節(jié)流、毛細管節(jié)流、滑閥反饋和薄膜反饋節(jié)流等,文獻[2]提出了一種壓電型薄膜式差動節(jié)流閥,將其2個出油口分別連接至靜壓軸承對置油腔,通過控制壓電陶瓷的位移實現(xiàn)了靜壓軸承主軸軸心軌跡的控制。文獻[3]提出采用電液伺服閥主動補償方案來實現(xiàn)主軸位置精度的精確控制,結果表明,所提出的靜壓軸承具有良好的性能,包括可控性和穩(wěn)定性好、響應速度快、剛度大、抗沖擊能力強等。第三類,使用新型潤滑劑。文獻[4]將微極流體引入到靜壓軸承的潤滑中,并比較了圓形、矩形和三角形油腔對支撐能力的影響。
磁流變液是一種能夠通過磁場來控制的智能流體材料。其主要由分散相的磁性顆粒、連續(xù)相的基載液和表面添加劑組成[5-7]。在無外加磁場時,磁流變液表現(xiàn)為流動良好的牛頓流體,但在外加磁場作用下,流體的流變特性發(fā)生巨大變化,其黏度可在10 ms 內(nèi)增加幾個數(shù)量級,并呈現(xiàn)類似固體的力學性質,且流變特性是連續(xù)可逆的,即去掉磁場后,又變成可以流動的液體。磁流變液效應連續(xù)、可逆、迅速和易于控制的特點,使得磁流變液在航空航天、建筑、汽車制造、精密加工、機電工程、醫(yī)療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磁流變液在動壓軸承上的應用方面,學者們已進行了深入研究[8-13]。但磁流變液在靜壓軸承上的應用研究相對不多。HESSELBACH和ABEL-KEILHACK[14]將磁流變液作為可控潤滑劑用于靜壓推力軸承,通過控制外部磁場大小,實現(xiàn)了在不同載荷下靜壓推力軸承的間隙維持不變;LAMPAERT和VAN OSTAYEN[15]通過實驗裝置,數(shù)值模型和分析模型,給出了使用磁流變液靜壓推力軸承的載荷特性,研究表明局部磁體與磁流變液一起產(chǎn)生類似的效果,即液膜高度的局部降低;URRETA等[16]設計制造了基于磁流變液的動靜壓滑動軸承,分析其工作原理和流體潤滑機制,搭建了實驗臺測試該軸承在水平放置的潤滑主動控制性能。他們選用了4套磁流變液閥,采用PID控制器來控制油膜,提高了軸的回轉精度。綜上,雖然已有學者研究了磁流變液靜壓軸承,但主要集中在軸向靜壓軸承,對徑向靜壓軸承的研究較少,其結構和性能還需要深入探索。
為了研究磁流變液在徑向靜壓軸承上的應用,以提高其承載力和回轉精度,本文作者設計了具有自適應調(diào)節(jié)功能的靜壓軸承,使用電磁場仿真和流體仿真優(yōu)化磁流變液靜壓軸承設計,并采用流固耦合仿真進行了驗證。
設計的磁流變液靜壓軸承結構如圖1所示。從結構上來說,磁流變液靜壓軸承是由靜壓軸承和勵磁系統(tǒng)組成,將磁流變液作為潤滑介質。此勵磁系統(tǒng)由4個磁極(南北極兩兩對置)和磁軛組成。其中磁極是由硅鋼片纏繞漆包銅線制成,磁感應強度隨著電流的增大而增強,進而快速地改變磁流變液的流變特性。磁流變液從4個進油口進入微小的半徑間隙,形成潤滑油膜。
圖1 磁流變液靜壓軸承結構
設計的靜壓軸承采用定壓供油方式,小孔節(jié)流器節(jié)流,其工作原理如圖2所示。使用磁流變液潤滑的靜壓軸承受到節(jié)流器和磁流變液的雙重調(diào)節(jié)作用。忽略軸的質量,4個油腔壓力相同時,軸處于平衡位置,此時如圖2(b)所示,磁流變液沿著軸向流出;在受到豎直向下的載荷后,由于節(jié)流器的作用,1腔壓力升高,進而高壓油腔的磁流變液向低壓油腔流動,如圖2(c)所示,稱為內(nèi)流[17]。這時可以給勵磁線圈(圖1中的下面2個線圈)通電,磁流變液在磁場的作用下發(fā)生磁流變液效應,使得磁流變液的黏度增大,從而阻礙或阻斷了1腔的磁流變液向低壓油腔流動,導致了1腔的間隙減小,間隙液阻增大,使得1腔的壓力在節(jié)流器作用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大,因此軸承的承載能力增大,回轉精度提高。磁流變液在受到磁場的激勵后,其流變性質發(fā)生改變,不僅提高軸的回轉精度,另一方面增大的剛度和阻尼可以吸收外部振動。
圖2 靜壓軸承工作原理
在分析靜壓軸承系統(tǒng)時,有2個非常重要的液阻:一個是節(jié)流器產(chǎn)生的節(jié)流液阻;另一個是半徑間隙產(chǎn)生的間隙液阻。由此可以簡化液體靜壓軸承系統(tǒng),如圖3所示。圖中ps表示提供軸承定壓,Rc表示節(jié)流液阻,Rj1表示油腔1的間隙液阻,Rj2表示油腔2的間隙液阻,p1和p2分別表示油腔1和2的壓力。
圖3 簡化的靜壓軸承系統(tǒng)
理論與實踐證明:油路系統(tǒng)的壓力p、流量Q和液阻R三者之間的關系可以類比成電路中的電壓、電流和電阻,所以可以得到:
Q=p/R
(1)
油腔1和2的壓力分別為
(2)
(3)
而Rc(此處為小孔節(jié)流器)、Rj可以由以下公式計算得出:
(4)
(5)
式中:η為潤滑油的動力黏度,Pa·s;lc為節(jié)流器長度,mm;dc為小孔節(jié)流器的孔徑,mm;l1為封油邊長度(軸向),mm;b1為封油邊長度(周向),mm;R為軸的半徑,mm;θ1為油腔半角,rad;h0為半徑間隙,mm。
軸承的承載能力W和油膜剛度K可以表示為
W=Ab(p1-p2)
(6)
Ab=2R(l+l1)sin45°
(7)
K=F/e
(8)
式中:Ab為油腔有效承載面積,cm2;e為偏心距,mm。
假設p1為1.5 MPa,p2為0.7 MPa,經(jīng)計算Ab為22.91 cm2,所以W=1 832.8 N,而油膜剛度K可由實驗測得。
為了研究軸承結構參數(shù)對磁流變液靜壓軸承性能的影響,文中采用控制變量法進行研究[18]。結構參數(shù)包括軸承材料和半徑間隙。
2.1.1 仿真方法
設計的磁流變液靜壓軸承是圓柱狀的,可以通過軸承的二維截面來分析磁路,有助于縮短計算機運算時間。通過Ansoft Maxwell軟件仿真出磁流變液靜壓軸承的磁力線分布情況及磁感應強度。
(1)建立仿真模型。將簡化的二維模型圖按零部件材料屬性劃分成不同顏色的區(qū)域,如圖4所示。
圖4 磁流變液靜壓軸承二維磁路結構模型
(2)設定材料。根據(jù)圖4對各個零件添加材料,材料庫中沒有的材料需自行設定其BH曲線。
(3)添加邊界條件。仿真軟件默認的空氣邊界是從無窮遠處的磁場開始計算,浪費計算機的資源,所以定義磁軛環(huán)的外圈為空氣邊界。
(4)施加載荷。在Current Excitation中輸入電流載荷,即完成加載作用。此勵磁系統(tǒng)的勵磁線圈匝數(shù)為400。電流載荷的具體數(shù)值為勵磁線圈的安匝數(shù),即勵磁線圈匝數(shù)和輸入電流值的乘積。
(5)網(wǎng)格劃分。文中采用手動自設定網(wǎng)格劃分法,選取不同的最大單元格長度,分別是1、2、3、4 mm對其進行無關性驗證,從而選擇合適的最大單元格長度求解運算。在進行后處理時,畫出半徑為30 mm、圓心角為90°的圓弧,對路徑磁感應強度的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芍?,當最大單元格長度小于等于3 mm時,磁感應強度能夠保持穩(wěn)定。
表1 網(wǎng)格無關性驗證
在勵磁電流為2.5 A、半徑間隙為20 μm的條件下仿真出的磁力線分布如圖5所示??傮w來說,軸承的磁力線分布按照對稱分布,硅鋼片約束著磁力線,進而磁力線穿過特定的軸承區(qū)域,保證了磁流變液靜壓軸承在該區(qū)域發(fā)生磁流變效應。
圖5 磁流變液靜壓軸承磁力線分布
2.1.2 不同軸承材料的仿真分析
選擇鑄鐵、青銅、黃銅、鋼4種靜壓軸承材料,在勵磁電流為2.5 A,半徑間隙為20 μm的條件下進行仿真計算,得到的不同軸承材料的磁感應強度周向分布如圖6所示。
圖6 不同軸承材料的磁感應強度周向分布
由圖6可知:幾種材料中鑄鐵材料的磁感應強度最大,鋼次之,最小的為青銅和黃銅。黃銅和青銅這2種材料在各個角度的磁場幾乎相同。文中選擇鑄鐵為軸承材料,因為該材料對磁感應強度削弱作用最小,且磁感應強度沿周向分布變化大,可以獲得更佳的軸承性能。
2.1.3 不同勵磁電流下的仿真分析
在仿真軟件中,分別改變電流載荷的輸入值,得到勵磁電流分別為0.5、1、1.5、2、2.5 A時,半徑間隙磁感應強度沿圓周方向的分布曲線,如圖7所示。根據(jù)文獻[19],磁感應強度在300 mT以上,黏度才會產(chǎn)生很大變化,所以在施加電流時至少施加0.5 A以上,才能達到性能要求。
圖7 不同勵磁電流下的磁感應強度周向分布
軸承間隙是靜壓軸承設計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參數(shù),它直接影響著油膜剛度和進出口流量。過大的間隙會降低軸承承載力和剛度,過小的間隙又會使油膜溫升過高。從提高軸承剛度、控制流量、減小功耗來看,應盡可能設計較小的軸承間隙。但軸承間隙不能過小,它受軸承制造安裝精度的限制,以及節(jié)流器流量不宜過小的限制。在一般應用型工程中,液體靜壓軸承間隙一般在0.015~0.030 mm之間選擇[20]。
靜壓軸承其他參數(shù)不變,只改變半徑間隙,分別對半徑間隙為0.015、0.020、0.025、0.030 mm的油膜進行CFX流體分析。
(1)模型簡化:文中采用Creo建立簡化的油膜模型,導入CFX中,如圖8所示。
圖8 靜壓軸承油膜模型
(2)設置邊界條件:命名上入口為inlet1,設置壓力為0.7 MPa;命名左右入口為inlet2,設置壓力為0.5 MPa;命名下入口為inlet3,設置壓力為1.5 MPa;命名油膜軸向的2個端面為outlet,設置壓力為0;將與主軸接觸的上內(nèi)表面命名為wall1,下內(nèi)表面命名為wall2,設置為無滑移(No Slip),轉速為1 500 r/min。
(3)添加材料:流體設置為磁流變液,其密度為1.18 g/cm3,黏度為7 mPa·s[21]。
(4)求解控制設置:設置Advection Scheme為High Resolution,Convergence Control設置Min.Iteration為300,Max.Iteration為500,殘差精確度設置為10-4,其他選項均保持默認的設置。
利用CFD-Post后處理模塊提取油膜壓力數(shù)據(jù),利用Function功能中的壓力(Pressure)面積積分Area Int計算壁面wall1和wall2的數(shù)值,兩者之差即為承載力,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隨著間隙的增大,承載力也增大。由于磁流變液中含有磁性顆粒,其平均直徑為5~8 μm[22],過小的間隙會增加零件表面的摩擦力,進而會增大功耗。在保證承載力盡可能大的情況下,文中選擇半徑間隙為0.02 mm。
表2 不同間隙下油膜承載力
文中所設計的磁流變液靜壓軸承主要結構參數(shù)如表3所示。
表3 磁流變液靜壓軸承主要結構參數(shù)
為了驗證磁流變液靜壓軸承比普通靜壓軸承的承載能力更強、回轉精度更高,借助ANSYS有限元仿真軟件,使用其中Fluent和Transient Structural這2個模塊做耦合仿真分析。
圖9 普通軸承和施加磁場的磁流變液靜壓軸承油膜模型
(2)邊界條件:在Fluent中設置油膜邊界條件,流固耦合面wall1和wall2,分別與軸的上下面耦合,轉速6 000 r/min,無滑移旋轉。inlet1壓力為0.5 MPa;inlet2壓力為0.2 MPa;inlet3壓力為1.5 MPa;outlet出口壓力為0。在Transient Structural中設置軸的邊界條件,轉速6 000 r/min,施加3 000 N豎直向下的力,軸的兩端固定,添加2個耦合面。
(3)添加材料:設置普通軸承添加普通主軸潤滑油,其密度為0.96 g/cm3,黏度為1.8 mPa·s;磁流變液,其密度為1.18 g/cm3,黏度為7 mPa·s。軸的材料是結構鋼。
(4)瞬態(tài)耦合求解:在System Coupling中設置步長0.01 s,總時間1 s。
(5)后處理分析:在Fluent中求解出耦合面的壓力云圖,如圖10所示。
圖10 普通軸承和施加磁場的磁流變液靜壓軸承油膜耦合面壓力分布云圖
通過CFD-Post后處理模塊提取油膜壓力數(shù)據(jù),經(jīng)過函數(shù)AreaInt積分得到wall1和wall2耦合面的壓力,如表4所示??芍?,在相同的邊界條件下,磁流變液靜壓軸承的承載力比普通靜壓軸承大237 N,增大了11.6%。
表4 兩軸承承載力對比
在Transient Structural中求解軸的Directional Deformation(YAxis),如圖11所示。普通靜壓軸承Y方向的平均值是-1.61×10-5mm;而施加磁場后的磁流變液靜壓Y方向平均值是-1.33×10-5mm,表明磁流變液靜壓軸承在磁場的作用下回轉精度提高了17.4%。
圖11 普通軸承和施加磁場的磁流變液靜壓軸承的位移分布
針對傳統(tǒng)靜壓軸承可控性能的局限性,以磁流變液作為智能材料,設計了磁流變液徑向靜壓軸承。通過電磁場有限元仿真,對軸承的結構、材料進行優(yōu)化設計。選擇磁感應強度最大的鑄鐵作為軸承材料,以適應更大的負載變化;選擇20 μm作為半徑間隙,以增大承載能力。通過流固耦合仿真,驗證了磁流變液靜壓軸承在磁場的作用下,可以提高其承載能力和回轉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