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慶華
北大荒集團神經精神病防治院精神科,黑龍江佳木斯 154002
糖尿病為臨床常見基礎疾病,發(fā)病率高,且治愈難度大,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血糖升高,若不予以及時干預以控制患者血糖,可能引發(fā)糖尿病足、糖尿病腎病、高血糖高滲綜合征等一系列并發(fā)癥,極大威脅患者生命健康[1]。在糖尿病患者中也有較多合并精神分裂疾病患者,分析原因發(fā)現(xiàn),臨床多對精神分裂患者實施利培酮、奧氮平等二代抗精神病藥物治療,該類藥物患者能夠較好吸收,調節(jié)中樞神經效果明顯[2]。但是,抗精神類藥物的長時間服用也會造成空腹血糖、三酰甘油等一系列脂糖代謝指標異常,進而引發(fā)糖尿病,兩病并發(fā)增加了治療難度,此類患者不僅需要接受精神類藥物治療,還需要進行血糖控制[3]。因此,藥物聯(lián)合使用成為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的主要發(fā)展方向。本文以2020年1月—2022年1月北大荒集團神經精神病防治院收治的82例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癥的不同治療方法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收治的82例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研究,按照入院順序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1例。研究組患者中男23例,女18例;年齡18~64歲,平均(35.29±8.03)歲;病程1~10年,平均(5.62±1.81)年;平均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BMI)(24.62±2.87)kg/m2。對照組患者中男20例,女21例;年齡18~62歲,平均(34.87±7.85)歲;病程1~9年,平 均(5.47±1.75)年;平 均BMI(24.71±2.79)kg/m2。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精神病學》[4]中對于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②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5]中對于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③年齡在18歲及以上;④8周內未接受利培酮、二甲雙胍、阿卡波糖等本次研究所用藥物治療。
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或傳染性疾病患者;②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③臨床資料不全者;④對研究涉及藥物存在過敏反應者。
兩組患者均實施利培酮治療,給予患者利培酮(國藥準字H20010310,規(guī)格:2 mg/片)治療,起始劑量為1 mg/d,后每日逐漸加量,最大劑量不得超過5 mg/d,連續(xù)治療12周。
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阿卡波糖(國藥準字H20020202,規(guī)格:50 mg/片)治療,飯前嚼服,3次/d,0.2 g/次;研究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二甲雙胍(國藥準字H11021518,規(guī)格:0.25 g/片)治療,口服,3次/d,0.5 g/次,連續(xù)治療12周。
①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12周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糖脂代謝指標,包括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type A1c,HbA1c)、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以及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
②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胰島素相關指標,包括空腹胰島素(fasting insulin,FIns)及餐后2 h胰島素(insulin 2 h after meal,2 hIns)。
③從軀體功能、情緒功能、生理功能、精神狀態(tài)、社會功能、活力以及心理功能維度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并進行對比,評分與患者生活質量成正比。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兩組糖脂代謝指標均明顯改善,且研究組FPG HbA1c TC和TG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糖脂代謝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糖脂代謝指標對比(±s)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
指標FPG(mmol/L)HbA1c(%)TC(mmol/L)TG(mmol/L)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研究組(n=41)8.23±2.25(6.61±1.24)*8.34±2.04(6.45±1.32)*5.06±1.13(4.17±0.86)*1.82±1.26(0.62±0.20)*對照組(n=41)8.22±2.19(7.31±1.86)*8.36±1.97(7.22±2.06)*5.05±1.18(4.63±1.05)*1.84±1.19(1.12±0.35)*t值0.0202.0050.0452.0150.0392.1700.0747.942 P值0.9840.0480.9640.0470.9690.0330.941<0.001
治療后,兩組FIns、2 hIns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組上述指標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Ins、2 hIns對比[(±s),μU/mL]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Ins、2 hIns對比[(±s),μU/mL]
注:相比治療前,^P<0.05
組別研究組(n=41)對照組(n=41)t值P值FIns治療前11.36±4.8211.28±4.690.0770.939治療后(8.73±2.89)^(10.15±3.21)^2.1310.0362 hIns治療前49.25±15.4148.68±14.830.1790.859治療后(36.78±12.28)^(44.17±14.02)^2.5700.012
治療后,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提升,且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對比[(±s),分]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對比[(±s),分]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
指標軀體功能情緒功能生理功能精神狀態(tài)社會功能活力心理功能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研究組(n=41)32.67±3.61(61.49±5.18)*32.78±3.59(62.56±5.32)*33.18±3.52(63.85±5.29)*33.81±3.34(62.98±5.14)*33.25±3.61(63.42±5.61)*32.51±3.16(63.27±5.59)*34.43±4.23(63.85±5.31)*對照組(n=41)32.59±3.57(52.03±4.72)*32.81±3.61(53.73±4.65)*33.13±3.47(54.21±4.62)*33.78±3.48(52.64±4.56)*33.18±3.53(52.31±4.25)*32.43±3.13(54.97±4.82)*34.38±4.20(55.49±4.71)*t值0.1018.6440.0388.0020.0658.7890.0409.6360.08910.1080.1157.2000.0547.542 P值0.920<0.0010.970<0.0010.949<0.0010.968<0.0010.929<0.0010.909<0.0010.957<0.001
精神分裂癥屬于重癥精神疾病,治療難度較大,遷延不愈,患者若未接受及時有效治療可能造成不可逆的精神殘疾,給患者及家屬造成極大心理和經濟負擔[6]。臨床一般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但是長期使用抗精神病藥物也會引發(fā)糖脂代謝指標異常,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癥已成為臨床常見病癥類型[7]。因此,為獲取良好治療效果,臨床還需要在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基礎上對患者實施降血糖藥物干預以控制患者血糖。在精神分裂癥治療上,吩噻嗪類、苯甲酰胺類等第一代抗精神病藥物起效較慢,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高[8];以利培酮為代表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優(yōu)勢愈發(fā)明顯,患者不僅能夠更好地吸收,且不會受到飲食影響,起效更快,安全性也更高[9]。利培酮是屬于苯并異惡唑衍生物,可在進入機體后迅速與多巴胺D2受體以及五羥色胺受體等結合,進而起到治療目的,同時還能夠對性腺軸系、甲狀腺軸系等起到抑制作用,進而對甲狀腺激素水平產生影響。
阿卡波糖的使用效果較為理想,可直接作用于α-葡萄糖苷酶,對腸道食物的分解起抑制作用,機體對于蔗糖以及淀粉等的吸收率降低,葡萄糖吸收量減少,進而達到降糖、降脂的目的,對于降低BMI值有積極意義。但是也有研究認為,二甲雙胍是治療糖尿病的一線藥物,在控制患者血糖,調節(jié)糖脂代謝指標上作用顯著,利培酮與二甲雙胍的治療能夠更好地起到聯(lián)合治療的目的[10]。利培酮與二甲雙胍的聯(lián)合使用可以在改善精神分裂癥的同時,控制患者血糖、血脂水平,且治療安全性高,不會造成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增加[11-12]。本次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經過治療,研究組患者糖脂代謝指標、胰島素指標以及生活質量評分較對照組均更為理想(P<0.05),證明了利培酮聯(lián)合二甲雙胍的應用優(yōu)勢。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利培酮聯(lián)用二甲雙胍干預能夠更好地達到治療效果,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可進行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