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馮建輝,許琦
利津縣中心醫(yī)院檢驗科,山東東營 257400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 高,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年升高趨勢。糖尿病屬于臨床上發(fā)病率極高的一種內分泌障礙性疾病[1],具有病程長、病情進展慢、難以根治等特征[2],患者發(fā)病初期往往未表現(xiàn)出明顯特征,導致漏診、誤診普遍存在[3],若未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病情持續(xù)發(fā)展會損傷到多個器官組織,引發(fā)系列嚴重并發(fā)癥[4]。尤其是在近幾年來,我國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快速,人們生活水平獲得了很大的提高,糖尿病患病人數(shù)也在不斷增多[5],做好糖尿病的診斷、管理是實現(xiàn)病情有效控制的關鍵所在[6]。糖尿病通常在血糖、脂肪、蛋白質、電解質等代謝障礙狀態(tài)下出現(xiàn),在長期高血糖水平影響下炎性細胞因子分泌異常[7],出現(xiàn)全身慢性炎癥,引發(fā)心腦血管疾病,對患者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8]。生化檢驗常被臨床用于檢查糖尿病患者多項指標,但無法顯示炎癥情況,容易出現(xiàn)臨床檢驗漏診、誤診情況[9]。超敏C-反應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屬于一種低炎癥敏感性指標,表現(xiàn)出突出的臨床檢驗價值。鑒于此,本文選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利津縣中心醫(yī)院收治的54例糖尿病新發(fā)患者作為觀察組,分析超敏C-反應蛋白與血脂檢驗在糖尿病新發(fā)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利津縣中心醫(yī)院收治的54例糖尿病新發(fā)患者作為觀察組,男30例,女24例;年齡41~73歲,平均(56.98±10.24)歲;病程2~16年,平均(8.98±1.65)年。同時間內選取54名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男28名,女26名;年齡37~75歲,平均(56.84±10.22)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觀察組中54例患者經(jīng)臨床診斷均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10]相關標準;病歷資料與臨床檔案齊全;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次研究具備知情權,同時參與。
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嚴重肝腎障礙、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患有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難以正常溝通配合者;患有嚴重營養(yǎng)不良、內分泌疾病、炎癥疾病者;中途退出者。
研究對象均接受常規(guī)檢驗工作,具體為:①生化檢驗,在采集血樣樣本前1 d叮囑患者禁食,次日清晨收集空腹靜脈血樣本3 mL,經(jīng)過乙二胺四乙酸抗凝血處理、無抗凝血處理,以全自動分析儀(美國貝克曼公司,型號AU5800)檢測糖耐量、空腹血糖水平。②血脂與hs-CRP檢驗,正式開始檢驗前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開展健康宣教,叮囑其在正式采集血樣樣本前3周內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嚴禁服用可能影響血脂指標的藥物,清晨采集6 mL空腹靜脈血,經(jīng)3000 r/min離心處理后去上清液制備標本,使用全自動生化儀在12 h內完成檢測,使用終點法檢測hs-CRP,使用兩點終點法檢測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s,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使用酶比色法檢測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總膽固醇(cholesterol,CHO)。③對患者的血糖水平與血脂及hs-CRP進行相關性分析。
①血糖相關指標。當糖化血紅蛋白>6.5%,空腹血糖>7.0 mmol/L,即代表存在糖尿病癥狀[11]。②血脂與hs-CRP。指標異常參考范圍:TG≥2.26 mmol/L;CHO≥6.22 mmol/L、LDL≥4.14 mmol/L;HDL在1.04~1.55 mmol/L范圍內[12]。③血糖水平與血脂及hs-CRP相關性分析。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各變量的相關性采用Pearson和Speaman相關分析法和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指標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糖相關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血糖相關指標比較(±s)
組別觀察組(n=54)對照組(n=54)t值P值糖化血紅蛋白(%)6.63±1.025.31±1.086.530<0.001空腹血糖(mmol/L)7.29±1.145.76±1.037.318<0.001
觀察組hs-CRP、LDL、TG、CHO顯著高于對照組,HDL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脂與hs-CRP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血脂與hs-CRP指標比較(±s)
組別觀察組(n=54)對照組(n=54)t值P值hs-CRP(mg/L)4.88±1.371.20±0.3219.222<0.001 LDL(mmol/L)3.54±0.782.41±0.658.178<0.001 TG(mmol/L)2.56±0.481.42±0.3114.661<0.001 CHO(mmol/L)5.11±1.024.05±0.865.838<0.001 HDL(mmol/L)0.68±0.201.59±0.2719.902<0.001
血糖水平與hs-CRP、LDL、TG、CHO呈負相關(r=-0.524,P=0.014;r=-0.356,P<0.05;r=-0.511,P<0.05;r=-0.207,P<0.05),血 糖 與HDL呈 正 相 關(r=0.887,P<0.05)。
現(xiàn)如今,我國糖尿病患者數(shù)量不斷增多,對患者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均造成了負面影響,關于慢性分泌障礙疾病的管理工作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13]。研究指出,隨糖尿病病程持續(xù)延長,患者機體耐受程度降低,極易誘發(fā)多種并發(fā)癥,破壞器官組織功能,甚至危害患者生命安全[14]。因此,盡早采取可靠的措施診治疾病、及時控制疾病進展十分必要。
糖尿病診斷在臨床檢驗中具有一定復雜性,由于患者與健康者相比無典型性癥狀,臨床癥狀表現(xiàn)易被忽視,直接影響常規(guī)檢查準確率[15]。此外,多數(shù)糖尿病患者受到自我認知限制,導致其錯失了最佳診治時間。因此,臨床上在診斷糖尿病患者時,需在常規(guī)檢驗方式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與完善,實現(xiàn)提升糖尿病確診率的目的[16]。糖尿病是一種無法治愈的慢性病,需要終身服用。因此,消除心理障礙,接受事實非常重要,這與糖尿病患者能否在晚期配合治療有關。首先,患者應控制飲食,即定量測定膳食。其次,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定期監(jiān)測血糖、適當?shù)剡\動,遵循醫(yī)生的建議是重點。
血脂是各種脂質的總稱,如膽固醇、TG、磷脂等。高脂血癥通常指血漿中膽固醇和/或TG的異常升高。這些異常升高的脂質通過某些機制沉積在細胞和血管壁上,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導致血管管腔狹窄甚至閉塞,造成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腦梗死等嚴重后果。血液中的這些脂質不溶于水。只有當它們與一種或多種大分子蛋白質結合形成脂蛋白時,才能在血液中發(fā)揮作用并參與體內代謝。LDL是血漿中攜帶膽固醇的主要顆粒。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血漿LDL-C水平升高,冠心病水平越高,冠心病發(fā)病率越高。所以稱LDL-C為壞膽固醇類固醇。HDL-C持續(xù)攜帶血液中的外周膽固醇進入肝細胞降解,促進外周膽固醇清除,防止動脈硬化,因此被稱為良好膽固醇。糖尿病最常見的脂質代謝異常是TG和HDL-C。
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脂代謝紊亂情況,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中誘發(fā)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即血脂代謝異常,主要是由于患者體內胰島素水平不斷下降或產(chǎn)生抵抗作用,降低了脂蛋白酶活性,提高了激素敏感脂肪酶活性,導致TG含量增高,HDL數(shù)量減少[17]。即使處于新發(fā)糖尿病階段,機體未表現(xiàn)出明顯的脂代謝異常,但也可能導致相關血脂指標變化,因此,在糖尿病檢驗中充分地融合血脂檢驗。糖尿病屬于慢性炎性病變,患者機體內分布了大量細胞介導的炎性因子,導致血液中白細胞、血小板附著在血管內皮細胞上,血液不斷凝聚,加大了血管內壁厚度,最終導致多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hs-CRP屬于敏感性極高的一種炎癥標志物,由肝臟合成,正常情況下在人體內含量極低,一旦機體發(fā)生損傷或感染,則會合成大量hs-CRP,內皮組織功能紊亂嚴重,對身體機能造成不同程度破壞,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同時hs-CRP也會對腎臟及其周圍神經(jīng)造成損傷,加重病情。因此,可將hs-CRP水平或血脂檢驗用于糖尿病診斷中,方便醫(yī)護人員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全身炎性狀態(tài)或動脈粥樣硬化,為糖尿病的確診提供更為完善的信息。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hs-CRP、LDL、TG、CHO顯著高于對照組,HDL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以上數(shù)據(jù)提示與健康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及hs-CRP水平均處于紊亂狀態(tài),利用上述指標診斷能夠降低臨床檢驗由于患者身體條件導致的誤診、漏診風險,對患者進行更為可靠、系統(tǒng)、全面化的診斷,方便評估病情,為延緩病情發(fā)展、完善病情管理奠定了穩(wěn)定基礎,提高了臨床診治效果。另外,患者的血糖水平與C-反應蛋白有限制相關性,說明通過C-反應蛋白可以推斷出患者血糖異常的情況,而且血脂水平與血糖同樣存在密切的相關性[14]。本研究旨在探索超敏C-反應蛋白與血脂檢驗在糖尿病新發(fā)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研究結果無疑給糖尿病的臨床診斷與治療提供了另一個思路,糖尿病不僅是血糖異常,而是整個人體代謝過程的紊亂。同時對于本病的發(fā)病機理也是一個深入促進的過程,代謝紊亂是本病發(fā)生發(fā)展的病理學基礎,對于糖尿病的臨床以及基礎研究提供了另一個角度的思考,同時對于本病的治療,不僅要控制血糖,對于血脂同樣要監(jiān)測與干預。對于糖尿病的綜合治療與個體化治療提供了數(shù)據(jù)支撐。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新發(fā)患者中應用hs-CRP與血脂檢驗,可準確預測糖尿病的發(fā)生,減輕了患者生理及心理壓力,臨床價值突出,值得大范圍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