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伏安
美國奧格斯堡學院的彼得·斯塔克博士認為,文化領導力是通過影響他人,讓他人意識到自己的缺陷并不斷改正自我的能力。學校文化領導力就是學校的辦學愿景、精神、價值觀等在領導活動中發(fā)揮的作用。文化領導力是學校發(fā)展的核心動力,通過其自身固有的向心力、浸染力、再生力等發(fā)揮它的定位、聚合、引領、催生的功能,推動學校朝著更好更強的方向持久前行。
文化向心力是指學校文化能聚合所有力量,圍繞核心理念運行的動力。文化向心力,這個“心”是學校的精神內(nèi)核,是學校的核心價值觀。價值觀是學校辦學的靈魂,是一所學校的風向標和導航儀。學校缺失了核心價值觀,辦學就失去了方向,所有的教育教學行為就成了一盤散沙的行動,失去了價值和意義。可見向心力具有導向作用、定位功能。
這個“心”要“正”,正確才有定力,才能指明方向,文化行動在圍繞“心”運行時,才能有能量,有力量,有激情;這個“心”要亮,是目標,是愿景,是每個成員頭頂上的太陽,讓每個人時刻都能看到,銘記心中,這樣的“心”才能凝聚所有的力量。有了“正”和“亮”的心,行動才能產(chǎn)生動力,形成向心力。圍繞核心價值觀、教育目標、辦學愿景等,通過載體,在行動中凝聚成力量,推動學校發(fā)展,這就是文化向心力的作用。南京市蓮花實驗學校小學部在辦學過程中,一直在尋求具有定海神針作用的“心”,經(jīng)過師生反復研討,專家多次論證,建構了完善的文化系統(tǒng),并在各個層面踐行,發(fā)揮了巨大作用。學校以“蓮”為邏輯起點,將“蓮”的眾多品質(zhì)聚焦在一個“純”字上,據(jù)此生成“至純達遠”核心價值觀,即師生力求成為“心純身正,內(nèi)外和怡的現(xiàn)代人”。這就是向心力的“心”。
在教師隊伍建設時,從蓮的脫俗、嫻靜、深情品性中提煉出一個字“雅”;學校從蓮的清純、高潔、正直的品性中提煉出另一個字“潔”,這就有了我們教師隊伍建設目標“雅潔教師”。學校將蓮的品質(zhì)和教師的品質(zhì)進行比照,細化出雅潔教師的四大特質(zhì):如蓮一樣的大氣——花果并蒂、美麗實用,對應教師的德藝雙馨;如蓮一樣的朝氣——鮮艷、積極、向上,對應教師的激情蓬勃;如蓮一樣的正氣——廉潔清純、剛正不阿,對應教師的廉潔自律;如蓮一樣的和氣——愛滿天下,對應教師的愛生如子。為了實現(xiàn)以上目標,學校圍繞“師德、師能”兩個維度,開設“青荷書苑——讀書吧”“蓮香墨客——書寫坊”“清塘荷韻——名師壇”“自然課堂——展演廳”四大陣地,“幸福成長——線路圖”“怡心雅行——儀式秀”“7+X——共同體”三大路徑有序運作。這樣的教師隊伍成長體系,目標明確、路徑科學、效果顯著?!靶募兩碚瑑?nèi)外和怡”的“雅潔教師”形象在學生、家長心目中迅速確立,在社會和同行中產(chǎn)生深遠影響。蓮文化,提升了教師隊伍素質(zhì),改變了教師形象。
文化浸潤力就是校園物理環(huán)境中的文化元素和學校人文環(huán)境對師生的浸染和滲透的能力,是環(huán)境文化(物理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反作用于人的力量。文化浸潤主要包括物理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對人的濡染,都是依靠其影響力發(fā)揮領導功能,這兩種文化對人的浸染方式又是不同的。
物理環(huán)境中隱含的文化元素比較零散而又隱秘,是點狀滲透,慢慢浸入。師生一旦領悟其文化內(nèi)蘊,汲取其精神元素,形成自己的價值追求,就具有韌性和持久性,影響深遠。譬如學生離開學校多年,但是常常會記住學校某個角落的一句話,某條小路以及兩邊的標語,某個涼亭上的對聯(lián),甚至會記得刻在桌角上的符號等,這些文字符號留給學生的是回憶,更是一種精神的寄托。懷特海說過,什么是教育,當你把受過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剩下的是什么?是學校留給學生的文化烙印。教育的落腳點是促進學生發(fā)展,文化就是為了給學生鋪設最好的精神底色。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我們圍繞培養(yǎng)像蓮一樣的“身正心純、內(nèi)外和怡的現(xiàn)代少年”的育人目標,凸顯“蓮文化”特色,按照“蓮詩詞、蓮故事、蓮書畫、蓮種植”等不同主題,建設了“蓮詩廊”“愛蓮亭”“蓮花池”等課程基地和“田田蓮葉”景觀小品,引領師生吟蓮詩、頌蓮文、悟蓮境、賞蓮美、立蓮德、做蓮人。蓮環(huán)境、蓮基地,為每一位學生成為品行端正、心底純正的現(xiàn)代少年鑄就了精神底色。
人文環(huán)境的浸染體現(xiàn)在師生言行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它的特點是通過外顯可視的行為、可聞的言語、可模仿的形象和內(nèi)隱的價值觀、人生觀等構成一個場,浸潤著場中的每一個人?;谶@樣特點,學??梢灾鲃咏?,不斷地弘揚先進的、積極的、充滿正能量的文化,樹立學校英雄,形成精神形象,建構強大的精神磁場,感染人,影響人,凝聚人,鼓舞人,向著正確的方向前行。而感染力最為強大的活動莫過于各種儀式,儀式主題集中、程序規(guī)范、氛圍濃重,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我校眾多的活動中,“榮休儀式”是最有吸引力的活動之一。我校的榮休儀式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主題鮮明,因人而定。我們打造屬于每位教師自己的退休儀式。每一次活動前學校會根據(jù)他們的實際工作情況,提煉出活動主題,這個主題是退休教師教育生涯的精神寫照,也是這位教師工作形象的集中體現(xiàn)。學校先后以“信念”“情操”“仁愛”“學識”為主題,為7位教師舉行了“榮休儀式”。二是經(jīng)典流傳,封存記憶。每次活動都保留了經(jīng)典環(huán)節(jié)。譬如“封存美好”板塊,為了讓教師們留下美好的瞬間,學校將他們在工作期間的照片收集起來,定制成一本“最美記憶”的相冊。當這冊影集送到他們手中時,教師們眼含熱淚,甚至把它貼在胸口?!敖?jīng)典流傳”也是固定環(huán)節(jié),每次儀式,都有一個留下手印的過程。每到此時,教師們會把手洗了又洗,擦了又擦,認真而又莊重地在印泥上按下手印,留下精神烙印,樹立精神形象。三是凝練精神,聚合形象。退休教師用行動告訴我們,無論在怎樣的情況下,都會初衷不改,恪守信條,終其一生用行動踐行自己的諾言,表達對教育的忠貞。老教師的離別感言,讓我們看到了一代人的形象。接下來教育重擔將由我們來肩負,這是厚重的、沉甸甸的責任和擔當,我們感受到教師職業(yè)的偉大和神圣,從而對職業(yè)產(chǎn)生敬畏之心。四是編織網(wǎng)絡,互為榜樣。通過儀式,我們看到了老教師不怕艱苦、執(zhí)著堅守的精神,看到了他們敦實醇厚的品質(zhì)。老教師也看到了青年教師熱愛教育的初心,善于創(chuàng)新的求變精神。這樣就將所有教師置于榜樣網(wǎng)絡體系之中,讓大家相互“看見”,互為榜樣。
文化再生力,就是指一個組織或者團體固有文化體系中的消極因素在進化的過程中慢慢消解、融化、重構,形成新的精神風貌、文化體系的能力。因為文化具有再生的能力,所以一個單位可以不斷地弱化、消減惰性文化,解構原有的文化體系,重新注入積極的、先進的文化營養(yǎng),激活新的成長因子,重塑精神形象。文化的再生力是領導要素中變革力的具體體現(xiàn),我們在變革的過程中基于傳統(tǒng),汲取營養(yǎng),再造新的傳統(tǒng)。
南京市蓮花實驗學校小學部教學文化的形成就是經(jīng)歷了“解構—優(yōu)化—重構—引領”的再生過程。我校學生絕大部分是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他們底子薄、基礎差,家庭教育缺失,學習能力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教師們一談起教學質(zhì)量,共同的表達是:我們已經(jīng)盡力了,憑良心我們認真教了,實在沒有辦法。面對這樣多年形成的話語體系,或者說教學文化,我們怎么辦?為了破解這種固有的思維模式,學校開展了訪學生、訪家長、訪親友、訪教師、訪社區(qū)的五訪活動。通過訪問,教師們了解到,“進城務工”已經(jīng)不是原有的概念了,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已經(jīng)發(fā)生了實質(zhì)性的改變。教師們親自聽到學生的學習需求、學法需求,體會到了家長的期盼、社會的關注、親朋好友的看重。他們深刻地感受到社會在變化,自己的認識已經(jīng)落后了;教學方法老套,不適合當下學生的需求;思想保守,無法適應當今社會的需求。重構課堂是當務之急,因此我們提出“道德課堂”的文化主張?!暗赖抡n堂”就是符合規(guī)律的課堂,符合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學習規(guī)律,尊重兒童本性,張揚兒童個性;是符合民主氛圍的課堂,充分尊重學生,主動關懷學生,營造和諧環(huán)境,讓學生在人格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的學習過程中獲取知識。教師們認真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踐行科學的符合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學方法,提出了以問題為導向的“五自五助”課堂教學范式。課堂上教師讓學于生、精準點撥、助力探究,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思維開闊、思想深刻、思潮涌動、情思飛揚的“道德課堂”呈現(xiàn)在專家、師生的眼前。重構課堂、激發(fā)潛能、重塑形象,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學校是文化的存在,優(yōu)秀的學校文化才能孕育出優(yōu)秀的學校教育。文化領導力在學校建設過程中發(fā)揮著強大的力量,文化建設推動學校發(fā)展,文化領導終將走向?qū)W校領導的前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