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蘊哲 蔡普默
(武夷學院茶與食品學院園藝系,福建 武夷山 354301)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一種極具傳染性的疾病,給人類健康和全球經濟造成嚴重的影響。在過去的兩年里,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截至2021年12月末,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2.7億,累計死亡病例539萬人,對全人類的生存帶來了很大的危機。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性,2020年1月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決定將其歸為法定傳染病乙類管理,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防控措施。目前,在全國人民上下一心的努力下,我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顯著的成效,防控工作已從應急狀態(tài)轉為常態(tài)化。
在教育部公布的2021年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yè)目錄》中,植物生產類包括農學、園藝、茶學、煙草、植物保護、種子科學與工程、植物科學與技術、設施農業(yè)科學與工程、菌物科學與工程、應用生物科學、園藝教育、農藝教育、農藥化肥、生物農藥科學與工程、智慧農業(yè)15個專業(yè)。武夷學院茶與食品學院分別于2008年和2015年開設茶學和園藝學專業(yè),為社會培養(yǎng)和輸出不少植物生產類相關人才。實踐教學是植物生產類專業(yè)培養(yǎng)學生能力與專業(yè)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專業(yè)實驗教學為其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相關專業(yè)實驗室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技能、運用理論知識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基地。為減輕新冠疫情給高等教育帶來的消極影響,2020年2月教育部發(fā)布了《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鼓勵各高校利用高質量的線上教學資源開展教學,盡可能做到“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然而植物生產類專業(yè)的技能操作和科學研究的訓練是農學專業(yè)學生完成階段性教育的必要環(huán)節(jié),難以完全通過在線教學的形式替代。
如果開展線下實驗教學,高校實驗室具有人員密集且流動性大的特征,是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高風險區(qū)域,如何在防控新冠疫情的同時保障實驗室正常教學科研活動是所有高校實驗室管理面臨的工作實際。由此可見,在實驗室建立健全傳染性疾病的日常防控措施及長期管理體系,提高地方高校實驗室處理突發(fā)事件的能力,對緩解疫情對全體教職工和學生身心健康和工作學習帶來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筆者通過分析武夷學院茶與食品學院植物生產類相關實驗室安全管理現(xiàn)況,找出存在的問題和安全隱患,并對此提出相應管理建議,旨在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和應急預案,將疫情的風險降至最低。
隨地方高校教育科研改革的不斷深入,實驗與實訓教學在培養(yǎng)高素質創(chuàng)新型人才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僅是課堂理論知識的延伸,也是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技能和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以武夷學院茶與食品學院為例,該學院根據茶學和園藝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的實踐課程設定,配備有烏龍茶加工中心、名優(yōu)茶加工中心、果蔬加工和保鮮實驗室、園藝專業(yè)實驗室、茶學專業(yè)實驗室、組織培養(yǎng)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GC-MS實驗室等多個植物生產類相關實驗室。雖然茶與食品學院擁有全校面積最大、設備最齊全的實驗教學資源,但學院的學生及教職工數(shù)量眾多,儀器設備及教學場地的開放程度及使用頻率高,致使教學實驗室易出現(xiàn)人員扎堆、流動性大等特點,給教學實驗室場所的疫情防控帶來巨大壓力。
以茶與食品學院園藝專業(yè)的課程設計為例,實驗及實訓教學課時大約占總課時的1/3,受新冠疫情的影響高校延遲開學,許多實驗課程在當學期無法順利開展,導致復學后的實驗課程教學任務繁重。據實驗室管理部門推算,復學后,茶與食品學院實驗樓每間實驗室平均每天需開設3個班次以上的實驗,每個班至少安排20人,才能滿足教學需求,但此舉易造成狹小空間內的人員聚集,且不同班次的學生流動性較大?;诮虒W實驗室通用性的考慮,在設計時未安裝過濾凈化與新風系統(tǒng),使得實驗室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據國家衛(wèi)健委頒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表示,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學生長時間在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中活動,潛在地增加了感染和傳播風險。此外,接觸性傳播也是新冠肺炎另一主要傳播途徑,在教學實驗過程中,通常許多學生共同使用一臺儀器,極大增加間接性接觸的幾率。由此可見,如何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時保障正常實驗教學活動需慎重考慮。
有別于教學實驗室,學院科研實驗室主要是師生開展科學研究的主要場所,在管理和運行上也與其他教學實驗室存在不同。目前,茶與食品學院設有福建省茶葉高校研究中心、大武夷技術研究院、福建省中國烏龍茶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武夷巖茶綠色創(chuàng)新中心等。科研實驗室人員組成結構相對固定,密度也相對低,但高??蒲腥藛T利用假期或者通宵開展科研活動是一種常態(tài),因此高??蒲袑嶒炇彝ǔ=K年無休、連軸運轉。針對科研實驗室存在的這種情況,有必要制訂有針對性地疫情防控期間科研實驗室的管理及運行方案。由于生命科學研究的復雜性及特殊性,部分師生開展的植物生產類相關科學研究會牽涉到病原微生物或直接利用動物如斑馬魚、小鼠等進行研究,由此可見,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科研實驗室生物安全問題需要特別關注。2003年,全球暴發(fā)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我國臺灣地區(qū)和新加坡曾出現(xiàn)SARS病毒實驗室泄漏致人感染的事件。
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線上虛擬仿真實驗應運而生,有效地解決傳統(tǒng)線下實驗教學時間和空間的缺陷。在肺炎疫情時期,如果能充分利用虛擬仿真實驗共享平臺進行預習或線上教學,可減少人員聚集,有效減輕實驗室課程壓力,將實驗空間還給需動手操作的基礎性實驗。2021年9月初,福建省莆田仙游暴發(fā)新冠疫情,學校及時作出響應,調整教學方案,全面實行線下教學,學院部分老師通過學校自制及網絡上存在的虛擬仿真教學資源開展實驗教學,使得實驗教學得以順利開展,避免復課之后線下實驗室教學資源的擠兌。例如,2019年學院構建的《武夷巖茶初制工序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系統(tǒng)》基本上能滿足茶學專業(yè)制茶加工實習、茶葉加工實驗等專業(yè)實驗課程的需求。此外,實驗與實踐的考核方法也需要相應的優(yōu)化。
雖然虛擬仿真實驗可以解決傳統(tǒng)實驗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但植物生產類專業(yè)是一類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對于學生動手實操能力的要求很高,線上虛擬仿真難以完全替代傳統(tǒng)線下實驗教學與實踐實習。2020年疫情復課后的學期,學院有48門實驗和實踐課程仍需要線下補做,給實驗室管理工作帶來了從未有過的嚴峻挑戰(zhàn)。為能夠順利開展上學期滯留及本學期設定的實驗課程,學院在實驗教學復課前期對實驗室功能進行全面整合,根據教學計劃合理規(guī)劃實驗室布局,包括天平室、樣品準備室、滅菌室、顯微鏡室等經重新規(guī)劃后,被賦予新的功能后也投入實驗教學中。通過實驗室的重新整理,盡可能增加教學實驗室的承載力,在滿足教學的同時減少人群密度,充分保障1M以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其次是在實驗條件充足的情況下協(xié)調學生的分組,盡可能安排單人進行實驗操作或采取隔位就座的形式,以減少學生之間的密切接觸。再次是嚴格實行分時段錯峰錯時上下課,每堂實驗課結束后要求間隔半個小時以上,準許下一批學生進入,避免學生扎堆聚集的同時,也給予教室充足的通風、消毒時間;在實驗室樓道設置醒目標識,引導師生單向進出,避免同一樓道人群聚集。
肺炎疫情期間,實驗室除保持室內衛(wèi)生清潔之外,應配套適宜的預防性消毒措施。消毒工作應堅持以預防性消毒為輔、清潔為主的原則,避免采用噴灑的方式過度消毒,每天定期消毒并做好記錄。根據專家的建議,可采用濃度75%酒精對高頻接觸的區(qū)域如實驗室門把手、操作臺面、冰箱等擦拭消毒;用有效氯濃度為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拖拭室內地面,間隔一定時間后用清水拖干凈;禁止使用具腐蝕性的含氯消毒液對精密儀器進行消毒,采用75%酒精擦拭。有紫外燈滅菌系統(tǒng)的實驗室,建議采用紫外線燈在夜間對實驗室進行空氣消毒;實驗室原則上禁止使用中央空調,若實驗必需,應在保障防疫安全的前提下,規(guī)范中央空調的使用;所有實驗室務必保持開窗或通風換氣,每日3次以上,每次至少30MIN。應規(guī)范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危險廢棄物和疫情防控廢棄物的處理,嚴禁將疫情防控廢棄物與實驗室危險廢棄物、普通垃圾混放。重要的是,應該特別注意對實驗室內所廢棄的培養(yǎng)基、廢液及生物樣品進行預處理,通過如高壓蒸汽殺菌處理等手段,使其達到生物安全標準后再處理。
實驗室環(huán)境包括“硬環(huán)境”和“軟環(huán)境”,前者主要指的是工作場所、儀器設備、科研經費等實驗活動客觀存在的物質基礎,后者主要指的是道德學風、價值觀念、管理文化、科研氛圍、科學精神、法規(guī)制度等相輔相成形成的人文環(huán)境。做好實驗室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不僅要做好實驗室“硬環(huán)境”的管理,也需要兼顧實驗室“軟環(huán)境”的建設。疫情發(fā)生后,線上安全教育培訓成為實驗室安全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重要手段之一。學院師生在進入實驗室前,必須通過疫情特殊時期實驗室安全規(guī)范的線上培訓教育,學習內容主要包括新冠疫情期間實驗室個人防護與行為規(guī)范、實驗室衛(wèi)生清潔要求、精密儀器的維護與使用安全、實驗廢物的分類與處理、實驗室安全規(guī)范標識等,后對培訓進行考核,以保證培訓效果。待正式復課后,學院分批次組織師生深入實驗室,開展疫情防控和環(huán)境衛(wèi)生專題教育及安全事故宣傳教育,要求師生嚴格遵守學校、學院和實驗室的有關疫情防控規(guī)定,積極配合學校做好各項防控措施,提升師生防控疫情與實驗室安全風險的意識和能力,形成安全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