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娟
(江蘇財經職業(yè)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江蘇淮安 223003)
民以食為天,我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在建設現代化農業(yè)背景下,探究大數據時代下農產品精準營銷具有重要意義。生鮮農產品是一種對新鮮度要求極高的農產品,未經加工就直接流入市場進行售賣,保鮮期非常短暫,如果不能快速銷售,就會影響經濟效益。大閘蟹是生鮮農產品代表種類之一,而且人們對它的需求量越來越高,如何開展大閘蟹精準營銷成為社會性問題。江蘇省是我國大閘蟹的最大產地,名聲響、影響大,本文以江蘇省大閘蟹作為研究對象,提出完善大閘蟹市場營銷的策略,可以提高研究權威性和可信度,為其他生鮮農產品提供借鑒。
美國著名營銷學家萊斯特·偉門在1999年提出將生產商家和銷售商家作為中心的營銷模式,指明可以借助電子媒介、互聯(lián)網等方式建立客戶資源庫,深度挖掘客戶需求和潛在客戶,并結合客戶需求改變產品推廣策略。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學者對精準營銷有了更深的認識,紛紛提出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理念,精準營銷理念逐漸從以生產商和營銷者為中心轉變成以客戶為中心,并提出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進一步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數據庫營銷,指明要開展精準化、可衡量的營銷措施。
國外的農產品精準營銷模式是基于萊斯特·偉門精準營銷模式理論和菲利普·科特勒的精準營銷理念發(fā)展而來,提出農產品精準營銷主要包括信息收集處理、客戶細分定位、營銷策略制度、營銷方式實施及效果反饋五個環(huán)節(jié)。美國學者Jeff Zabin提出要在保證客戶群體針對性的基礎上,運用數據庫資源和大數據技術分析、衡量消費者的行為,并選擇恰當的途徑進行農產品精準營銷。國外的農產品精準營銷主要依托twitter、facebook等第三方平臺進行廣告推送。
國內農產品精準營銷是由精準營銷模式轉化而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對消費者進行精準定位,并結合客戶需求進行個性化溝通、服務,從而有效降低營銷成本,提高營銷精準度。當前,國內的農產品精準營銷主要依托淘寶、京東等第三方網購平臺及抖音、今日頭條、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
大閘蟹是河蟹的一種,學名為中華絨螯蟹,產地從遼河南至珠江,分布廣泛,其中長江水系是大閘蟹的主要產區(qū),該區(qū)域的大閘蟹口感最為鮮美。2020年,我國大閘蟹養(yǎng)殖產量約為80.6萬噸,與2019年養(yǎng)殖產量同比增長率為3.5%,如圖1所示。其中,華東地區(qū)占比最大,其次是華中地區(qū),兩地約占全國總產量的90%。
圖1 2016—2020年中國大閘蟹養(yǎng)殖產量
智研咨詢發(fā)布的《2021—2027年中國大閘蟹養(yǎng)殖行業(yè)市場供需規(guī)模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19年國內大閘蟹養(yǎng)殖產量最多的地區(qū)是江蘇省,產量為36.48萬噸,其次為湖北省,產量為15.87萬噸,具體如圖2所示。
由圖2可以了解到,江蘇是我國最大的大閘蟹養(yǎng)殖地,占全國產量約50%。因此,研究江蘇省大閘蟹精準營銷非常具有代表性。
圖2 2019年中國大閘蟹養(yǎng)殖產量前十地區(qū)(萬噸)
江蘇大閘蟹又叫江蘇螃蟹、江蘇河蟹。目前,江蘇省大閘蟹養(yǎng)殖規(guī)模將近400萬畝,養(yǎng)殖戶人數達到20多萬,年產量高達二三十萬,是江蘇第一個產值過百億的水產養(yǎng)殖產業(yè)。同時,江蘇省擁有多個馳名中外的大閘蟹品牌,如陽澄湖大閘蟹、洪澤湖大閘蟹、太湖大閘蟹、興化大閘蟹、固城湖大閘蟹等,擁有廣大的消費群體。養(yǎng)殖方面,江蘇省積極引導漁民建立生態(tài)化、標準化、規(guī)范化的生產模式,注重監(jiān)管餌料、漁藥等物品,致力于打造安全放心的水產品。近年來,江蘇省大閘蟹養(yǎng)殖產量處于持續(xù)增長狀態(tài),例如陽澄湖大閘蟹養(yǎng)殖產量從2017年的1200噸增長到2021年的1575噸,增長速度較為可觀,具體如圖3所示。
圖3 2017—2021年陽澄湖大閘蟹產量
江蘇大閘蟹在我國有著極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在中國十大名蟹中,江蘇就占了八個,且陽澄湖大閘蟹排在第一名。由此可以了解到,江蘇大閘蟹發(fā)展較為突出,擁有極強的市場競爭力。
近年來,江蘇省委政府非常關注大閘蟹的安全質量問題,大力推廣生態(tài)大閘蟹健康養(yǎng)殖,堅持走品牌發(fā)展戰(zhàn)略。江蘇省大閘蟹已經在國內外取得較高知名度,擁有167個國家認定的無公害大閘蟹品牌,大閘蟹養(yǎng)殖戶經濟條件有了一定改善。以下將對江蘇省大閘蟹產業(yè)發(fā)展情況做詳細介紹。
第一,品牌知名度。信息時代,信息更新?lián)Q代的速度越來越快,而且網絡輿情對社會影響愈發(fā)明顯,要想獲得更高知名度和擴大消費群體,就必須先建立屬于自己的品牌,并不斷打響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從品牌知名度來看,江蘇擁有8個中國十大名蟹品牌,陽澄湖大閘蟹、太湖大閘蟹、洪澤湖大閘蟹等。其中,根據2016年十大大閘蟹品牌排行榜來看,除了排在第七的梁子湖大閘蟹和第十的白蕩湖大閘蟹分別屬于湖北和安徽外,其他都屬于江蘇省,可見江蘇省大閘蟹品牌建設及推廣非常突出,擁有廣大的消費者群體。
第二,養(yǎng)殖規(guī)模及產量。大閘蟹養(yǎng)殖規(guī)模和產量在很大程度上能夠直觀地展現出產業(yè)發(fā)展情況,也能側面驗證大閘蟹的營銷情況。目前,江蘇省大閘蟹養(yǎng)殖面積約400萬畝,換算成國際計算單位就將近26萬平方米,占江蘇省總面積的2.5%,產業(yè)規(guī)模已經非常大。例如,2019年江蘇省的養(yǎng)殖產量為36.48萬噸,2020年產量稍有降低,為35.91萬噸,都位居當年的全國第一。從大閘蟹育苗來看,2020年江蘇省的育苗數量為718.26噸,位居全國第一,而位居第二的遼寧省的育苗量為80噸,兩者相差600多噸,可見江蘇省對大閘蟹養(yǎng)殖產業(yè)的重視程度。
第三,營銷環(huán)境。當前,國民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都有很大提高,不再局限于吃飽,而是要吃好,美味可口的大閘蟹成為很多人的首要選擇。從銷售情況來看,江蘇省的銷售渠道主要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線下通過水產品市場、酒店、超市、經銷商等渠道進行銷售,線上借助淘寶、京東等第三方購物平臺進行銷售。但整體來看,線上銷售情況不容樂觀,物流運輸、冒牌產品、劣質產品等因素造成線上營銷效率較低,不利于擴大客戶群和提高經濟效益,只有進一步提高數據挖掘能力和擴大分銷渠道規(guī)模,才能提高市場適應性,取得更好的發(fā)展成效。
第四,擁有完整的大閘蟹養(yǎng)殖產業(yè)鏈。江蘇省大閘蟹年產量約35萬噸,年產值超300億元,無論是產量還是產值都約占全國總數的50%。經過多年發(fā)展,江蘇省大閘蟹產業(yè)鏈較為完整,涵蓋了蟹苗繁育、蟹種培育、成蟹養(yǎng)殖、產品加工與品牌銷售等環(huán)節(jié)。蟹苗繁育方面,主要集中在射陽縣、東臺市、如東縣等地區(qū),規(guī)模達到4萬畝,年均育苗量達到800萬噸。蟹種培育方面,江蘇省現有約50萬畝的扣蟹培育場地,畝產量為150~300千克,為相關養(yǎng)殖戶提供充足的蟹苗。成蟹養(yǎng)殖方面,擁有近350萬畝的成蟹養(yǎng)殖面積,而且以池塘精養(yǎng)為主,并注重精細化養(yǎng)殖管理。產品加工方面,由于鮮活的大閘蟹肉質更為鮮美,在產品加工方面種類較少,主要集中在蟹黃醬、醉蟹、冷凍蟹肉棒等方面。品牌影響方面,江蘇省是我國的主要河蟹產地,擁有很多知名蟹產業(yè)。
第一,政策渠道優(yōu)勢。江蘇省是我國最大的大閘蟹產地,省委政府十分重視大閘蟹產業(yè)發(fā)展。例如,政府部門從省長基金中專門劃撥100萬元作為扶持出口大閘蟹相關課題研究資金,并注重構建生態(tài)、質量、品牌全過程監(jiān)管體系,加強對國內及出口大閘蟹的安全質量監(jiān)管。同時,江蘇省商務廳十分關注與電商平臺的合作,于2020年9月10日與阿里巴巴聯(lián)合舉辦了“匯聚江蘇江湖好蟹”主題活動發(fā)布會,并在聚劃算上舉行江蘇大閘蟹專場活動,讓江蘇品質好蟹更好地走向國內外。
第二,地理資源優(yōu)勢。江蘇省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qū),是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位于江淮沂沭泗五大河流下游,且有長江橫穿江蘇省南部,擁有豐富的水文資源。其中,中國五大淡水湖有兩個位于江蘇省,大大小小的湖泊共有290多個,是盛產淡水水產品的主要地區(qū)。優(yōu)質的水文條件極大地滿足了江蘇省發(fā)展大閘蟹養(yǎng)殖產業(yè)的需求,而且長江、京杭大運河等河流提供了便利的水運渠道,能夠為開展大閘蟹精準營銷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品牌優(yōu)勢。隨著十多年的大閘蟹品牌推廣,江蘇大閘蟹已經成為大閘蟹的代名詞,尤其是陽澄湖大閘蟹、太湖大閘蟹、洪澤湖大閘蟹品牌中外有名,成為國內各大城市的高級食用品種,尤其是中國港澳臺人士將9—12月作為一年一度的食蟹盛事。
第一,人工養(yǎng)殖難度大。隨著國家提出生態(tài)環(huán)境戰(zhàn)略,蟹民的養(yǎng)殖、漁業(yè)活動變得更加嚴格,從以往的大面積、粗放型養(yǎng)殖轉變成小面積、精細化養(yǎng)殖。例如,陽澄湖2012年前的總圍養(yǎng)面積為14.27萬畝,到2012年就縮小為3.2萬畝,到2016年又縮小至1.6萬畝,對網圍面積要求越來越嚴格。同時,以往的粗放型養(yǎng)殖模式對環(huán)境破壞較大,不僅造成大閘蟹規(guī)格和質量有所下降,還引起野生大閘蟹急劇減少的嚴重危害,江蘇省甚至下令全面禁養(yǎng)大閘蟹,造成近年大閘蟹數量一直較為平穩(wěn)。
第二,大閘蟹產品局限性較大。大閘蟹屬于生鮮農產品,網上營銷雖然能快速提高知名度和銷量,但一不小心就會出現質量不達標的情況。目前,江蘇省乃至全國的生鮮農產品運輸、冷藏保鮮技術都較為落后,會影響消費者對生鮮農產品的感觀。例如,大閘蟹的物流包裝通常是加入冰塊共同運輸,但如果消費者沒有及時取件或物流出現突發(fā)情況,就很容易造成大閘蟹不新鮮,進而影響大閘蟹的銷售效益。另外,空運、冷藏等技術意味著需要更高的物流運輸成本,也會造成銷售效益有所下降。
第三,冒牌橫行。江蘇省最出名的大閘蟹品牌就是陽澄湖大閘蟹,但每年的陽澄湖大閘蟹產量在2000余噸左右,往往只能供應到北京、上海等一二線城市,很少到三四線城市和批發(fā)市場。但從銷售情況來看,北京的市場需求量就達到5萬噸左右,更別提上海、香港地區(qū)等其他城市,巨大的產需缺口造成冒牌盛行,甚至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給整個大閘蟹行業(yè)的發(fā)展帶來不良影響。
第一,政策支持。2021年,為了更好地約束和規(guī)范大閘蟹市場,江蘇省出臺了《大閘蟹電商銷售服務規(guī)范》(簡稱《規(guī)范》),指出電商銷售的商品蟹重量凈重誤差不得超過7%,即在不包括商品標簽、捆扎繩等物體情況下的重量誤差要在標重誤差的7%以內,這個重量還包含了失水率,如果出現多于7%,可以全額退款。同時,指明要在蟹卡上寫明大閘蟹的真實價格、規(guī)格,不能以“8888型”“1299型”等模糊說法糊弄。有了《規(guī)范》后,消費者就可以放心在電商平臺購買大閘蟹,為推動江蘇省大閘蟹產業(yè)發(fā)展提供幫助。此外,江蘇省還出臺了多項有關電子商務發(fā)展的政策,2019年江蘇省政府推出《江蘇省電子商務平臺管理規(guī)范(實行)》,2021年出臺了20項措施為促進跨境電商發(fā)展的意見,指明要做好載體建設工程和主體培育工程,并不斷優(yōu)化電商環(huán)境和促進業(yè)態(tài)模式融合,為開展精準營銷奠定基礎。
第二,網民規(guī)模增長速度快,網購消費模式不斷壯大。2021年互聯(lián)網發(fā)展報告顯示,中國網民已經達到9.89億人,這為開展精準營銷提供了充足的客戶群體。另外,網購消費已經成為國民的主要消費方式,尤其是對年輕群體來說,人們在網上購物數量和類別都不斷增長。在此背景下,愿意嘗試電商購買大閘蟹的人群越來越多,大閘蟹電商市場得到較大開發(fā)。
第三,營銷信息、營銷手段更加精準化。大數據時代,政府及蟹農可以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用戶信息收集和挖掘,進而了解到更加精準的營銷信息,找到消費群體的共性及差異性,并有針對性地開展營銷活動。例如,可以借助電商平臺、社交網絡、自媒體等平臺進行大數據挖掘,從而提高數據挖掘的精準度,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個性化的營銷服務。
第一,市場不穩(wěn)定。從上文可知,當前大閘蟹市場存在較多冒牌現象,會將江蘇省大閘蟹推向風口浪尖,而且有很多網民都意識到這一點,在有關新聞頭條下可以看到部分網民提出了這一觀點。在此背景下,如果不及時整改,就很容易降低江蘇省大閘蟹的威信度,激發(fā)網民的反感和抵觸。另外,巨大的供需缺口會引來黃牛,給江蘇省大閘蟹行業(yè)發(fā)展造成不良影響。
第二,消費者需求變化較大。信息化時代,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在不斷更新發(fā)展,除了重視生鮮產品的多樣性和口味外,還會關注生鮮生產過程是否生態(tài)化、綠色化。因此,野生大閘蟹及生態(tài)化模式產出的大閘蟹更受消費者歡迎,也能賣出更高的價格。但消費者自身很難區(qū)分不同生產模式的大閘蟹,需要電商經營主體進行差異化營銷,才能滿足消費者的真正需求,解決網絡經營存在的威脅。
第三,大閘蟹市場競爭愈發(fā)激烈。相對以往由蟹農控制和壟斷螃蟹市場的賣方市場來說,當前處于買方市場階段,不僅蟹商間存在激烈競爭,還涌出大量大閘蟹替代品、相似品,給江蘇省大閘蟹發(fā)展造成極大的阻礙。例如,就陽澄湖大閘蟹來說,以往的陽澄湖大閘蟹網絡價格在800元每單,但經過殘酷的市場競爭后出現400元每單、200元每單的情況,給蟹農帶來極大的利益損害。再加上推廣費、電商平臺入駐費、服務費、郵費等成本,導致蟹商網絡生產環(huán)境非常危險。
不同年紀、不同收入的消費群體在大閘蟹消費方面存在不同需求,江蘇省相關政府、大閘蟹經營主體要加強與淘寶、京東、拼多多等第三方電商平臺的聯(lián)系,不斷挖掘該平臺上的消費者行為,結合消費市場特點進行市場細分。例如,可以將消費年齡進行劃分,將其大致劃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20歲以下、20~30歲、30~40歲、40~50歲及50歲以上;或按照消費者收入劃分,分別為低于3000元、3000~5000元、5000~8000元及8000元以上;還可以按照購物目的進行市場劃分,如普通家庭消費、送禮、市場批發(fā)等,通過細化市場能夠明確不同消費群體定位,為開展精準營銷提供幫助。又例如,可以按照價格可接受范圍進行營銷,大閘蟹是一道美味的食物,很多人都喜歡吃,但并不是每個家庭都消費得起昂貴、高端的大閘蟹。因此,江蘇省相關政府應該結合不同產地、不同規(guī)格、不同品種制定不一樣的用戶定位,將其設置成每件10元以內、10~30元、30~60元、60~100元及100元以上不同價格等級,既滿足高消費人群的高端大閘蟹美食享受,又能讓大閘蟹走進尋常百姓家,豐富產品類型和完善消費群體結構。
電商平臺是進行產品推廣、營銷的關鍵,要想拓寬江蘇省大閘蟹營銷渠道和開展精準化營銷,就必須做好利用各類電商平臺及大數據技術進行數據挖掘和產品營銷活動。例如,可以在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上設立專門的大閘蟹專欄,積極推動大閘蟹網上銷售。同時,鼓勵和指導本地企業(yè)建設自主電商平臺,提高本地電商平臺使用頻率,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市場需求分析,從而形成“一對一”營銷模式,能夠更好地維護老客戶忠誠度,并借助網絡營銷吸引更多客戶。另外,江蘇省大閘蟹相關經營主體要積極響應政府有關部門號召,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對市場需求進行精準化分析,并積極創(chuàng)新大閘蟹發(fā)展模式,借助多樣化的網絡營銷降低宣傳成本,才能更好地推動大閘蟹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在建設本地電商平臺過程中,要積極向優(yōu)秀電商服務企業(yè)學習,構建運營、倉儲物流配送、網絡營銷一站式服務平臺,開展專業(yè)化營銷服務。
蟹農是開展精準營銷的主要實施者,但由于蟹農整體文化水平較有限,敢于參與網絡銷售和營銷的養(yǎng)殖戶較少,阻礙了大閘蟹產業(yè)的發(fā)展。因此,江蘇省及相關市縣都要積極開展教育培訓活動,幫助蟹農更好地了解網絡,正確使用電子商務開展精準營銷。同時,積極鼓勵具有網絡營銷意識的企業(yè)家和經濟能人回鄉(xiāng)投資,從而起到良好的帶動示范作用,促進蟹農共同發(fā)展農村電子商務。提高蟹農的網絡營銷意識后,還需要積極鼓勵和引導其開展大閘蟹產品質量和口碑打造,做好產品品質管控,不能通過不正當的手段進行營銷。例如,蟹農不僅要做到不售賣“過水蟹”“洗澡蟹”等不合格產品,還要嚴厲打擊此類行為,一旦發(fā)現同行出現該類行為,就可以通過舉報向相關部門反饋,從而營造一個良好的江蘇省大閘蟹發(fā)展格局。此外,江蘇省蟹農還要積極建設當地企業(yè)品牌,通過創(chuàng)建自己的品牌能夠更好地擴大自身影響力,同時穩(wěn)定大閘蟹的生產品質,在獲得穩(wěn)定顧客流量的同時,提高員工的企業(yè)文化認同感。
精準營銷的本質就是營銷,江蘇省相關部門要重視線上線下大閘蟹生產銷售數據,深度挖掘江蘇省大閘蟹市場信息,為開展精準營銷提供充足的數據支撐。第一,強化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能夠提高數據分析的精確度和效率,幫助相關大閘蟹企業(yè)及蟹農及時了解相關市場信息,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營銷。同時,通過這些技術有效挖掘用戶信息及購物喜好,可以更好地開展網絡營銷,提高營銷效率。第二,積極創(chuàng)新大閘蟹營銷內容?;ヂ?lián)網時代下,營銷方式變得更加多樣,大閘蟹相關經營主體要了解不同的營銷渠道,并借助各種營銷方式進行多樣化營銷,快速建立品牌,為經營主體帶來更多客戶和流量。另外,要積極引導蟹農創(chuàng)新大閘蟹營銷內容,采用更加新奇的營銷方式,可以借助軟文、短視頻、小故事等形式開展營銷活動,讓品牌不再冰冷,而是變得更加鮮活。例如,可以借助美食類軟文、特產類軟文、比較類軟文、市場類軟文、旅游類軟文等形式和內容創(chuàng)新大閘蟹軟文營銷內容,積極構建特色化營銷道路。美食類軟文以大閘蟹做法、美食歷史類文章、各地美食詳解、豪華大餐介紹等內容為主,通過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描述,有效激發(fā)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并加深消費者對大閘蟹做法、吃法的掌握;特產類軟文就是在介紹江蘇省特產時將大閘蟹納入其中,并將大閘蟹定位在一方名品上,提高大閘蟹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或者可以提高大閘蟹的影響力,將其與中國其他地區(qū)特產收錄到一起,使其轉變成國家級特產。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大閘蟹營銷形式和內容,能夠很好地加強江蘇省大閘蟹品牌建設,提高消費者對江蘇省大閘蟹的認知度和依賴度。第三,構建多樣化營銷方式。要想進一步提高江蘇省大閘蟹的營銷效率,江蘇省相關政府及企業(yè)都要構建線上線下多樣化營銷渠道,積極打造健全的營銷體系,為開展精準營銷提供路徑。例如,可以借助微博、百度百科、問答、征文、發(fā)布等方式進行線上營銷,提高大閘蟹相關元素在網絡中的滲透力度,讓不同平臺的用戶都能了解江蘇省大閘蟹。同時,可以進行自媒體社群營銷。當前,我國正處于網紅刷屏、直播盛行時期,網絡上出現了一大批網紅和各種生鮮農產品直播銷售線下,很多農民或網紅借助移動視頻直播走紅,擴展新的營銷方式。相對其他網絡營銷來說,移動視頻直播具有交互性強、互動便捷、內容形式豐富等優(yōu)點,可以快速收獲大量目標消費者。另外,由于移動視頻直播采用的實時上新、限時搶購方式,極大地刺激了網絡用戶的消費欲望,實現生鮮農產品快速銷售。因此,江蘇省蟹農可以利用快手、抖音、淘寶等直播平臺進行自媒體社群營銷,通過自媒體平臺讓粉絲朋友與主播快速成為高新人客戶關系,有效擴展營銷渠道,提高大閘蟹銷售速度。在線下,可以開展消費者體驗營銷活動。相對不知名的生鮮農產品來說,江蘇省大閘蟹擁有很多個全國知名大閘蟹品牌,消費者與江蘇省大閘蟹的營銷重點不在于擴大知名度,而是如何確認大閘蟹產品質量及產地的真實性,消費者會擔心線上與線下質量不同,造成消費者使用移動端購買大閘蟹的興趣下降。因此,可以建立消費者體驗營銷的方式幫助其更加了解江蘇省大閘蟹,通過線下互動加強消費者的信任感;還可以通過建立體驗門店,組織相關消費者前往大閘蟹產地考察、參觀,舉辦大閘蟹產品嘗鮮會等形式提高消費者對大閘蟹的信任。在具體營銷過程中,江蘇省蟹農及相關企業(yè)要注重與消費者的有效溝通,并借助大數據挖掘開展消費者個性化需求調研,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服務和優(yōu)質的售后服務,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和產品忠誠度。同時,江蘇省要堅持走品牌化、特色化道路,注重構建“地域品牌+企業(yè)品牌”發(fā)展格局,在原有知名度上進一步細分,從而幫助消費者更精準地了解江蘇省不同產區(qū)大閘蟹有哪些特色,滿足不同客戶群體需求。
綜上所述,大閘蟹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生鮮產品,借助大數據技術進行精準營銷,可以更大程度地激發(fā)消費者購買欲望,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實際需求。江蘇省大閘蟹需要加強蟹農對電商的認識和應用,并細分市場目標和優(yōu)化電商服務,形成更加科學的精準營銷策略。通過引導蟹農進行精準營銷,可以更好地擴大銷售范圍和開展個性化服務,有效降低大閘蟹在銷售過程中的耗損,提高蟹農經濟效益。在該過程中,需要政府、社會及企業(yè)的共同努力,不僅要積極培育具備互聯(lián)網技術和營銷策略的人才,還要加強大閘蟹市場規(guī)范約束,提高市場穩(wěn)定性,消除負面影響和不安定因素,才能推動江蘇省大閘蟹乃至全國大閘蟹標準化生產,為國民提供優(yōu)質大閘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