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艷敏
(菏澤市立醫(yī)院,山東 菏澤 274000)
小兒哮喘稱為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屬于兒童期最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據相關流行病學數(shù)據表示[1],全球約有3 億人罹患哮喘,發(fā)達國家高于發(fā)展中國家,且在我國70%~80%的兒童哮喘發(fā)病于5 歲以前,約20%的患者有家族史。小兒哮喘急性發(fā)作期患者的臨床癥狀通常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咳嗽、胸悶等,起病急,病情危重,需要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護理措施進行干預,以整體保障患兒的臨床及預后效果。部分參考文獻中也曾表示[2],精細化護理模式的實施對小兒哮喘急性發(fā)作期霧化吸入治療患者的臨床效果顯著。因此,本次研究中將針對這一結論進行分析,探討該種護理模式的臨床價值。
本次研究選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隨機收治的小兒哮喘急性發(fā)作期患者40例。給予所有納入研究對象均應用等量數(shù)字隨機方式分為兩組,每組20例患兒。常規(guī)組中女性/男性為8/12;年齡3~8歲,平均年齡(5.23±0.12)歲;病程0.5~6年,平均病程(3.2±1.3)年,給予霧化吸入聯(lián)合普通護理模式。實驗組中女性/男性為9/11;年齡3~8 歲,平均年齡(5.28±0.10)歲;病程0.5~6年,平均病程(2.9±1.3)年,給予霧化吸入聯(lián)合精細化護理模式。兩組研究對象資料比較差異小,無統(tǒng)計意義(P>0.05)。
納入標準: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自愿參與研究,并已經全部簽署協(xié)議書。
排除標準:(1)臨床診斷后不符合“小兒哮喘急性發(fā)作期”疾病診斷,且病史資料不全的患兒;(2)患有先天性疾病或合并嚴重器質性疾病的患兒;(3)存在相關藥物禁忌癥的患兒;(4)近期采用其他藥物治療以及具有急性危重哮喘發(fā)作史的患兒;(5)家長對于此次研究內容拒絕簽字確認,或依從性較差、自愿退出研究的患兒。
1.2.1 霧化吸入治療
兩組患兒入院接受相關指標及用藥禁忌癥的檢查后,均采用鎮(zhèn)靜、平喘、止咳、化痰及抗感染等對癥治療。在此基礎上,醫(yī)護人員給予霧化吸入,即布地奈德混懸液(正大天晴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3063,規(guī)格2 mL∶1 mg×30支)吸入治療,200 μg/次,1次/d;治療時間為連續(xù)1個月。
1.2.2 護理模式
常規(guī)組:護理人員按照護理要求給予患兒進行環(huán)境護理、飲食調整等普通護理內容,同時做好家長的病情交流,針對家長提出的相關問題進行耐心解答,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為患兒提供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
實驗組:由本院具有豐富經驗的護理人員給予患兒實施精細化護理模式。具體方法如下:(1)健康教育。護理人員需要與家長進行長時間的溝通交流,并對其進行小兒哮喘急性發(fā)作期的相關應急對策和急救方法,指導患兒日常進行咳痰、深呼吸等,并將霧化吸入治療的重要性為家長進行普及,充分提高其對于疾病的認知度,提高臨床治療和護理依從性。(2)心理護理。哮喘患兒的年紀通常較小,在經過急性發(fā)作后部分患兒會出現(xiàn)緊張、吵鬧、哭泣、焦慮等不良情緒,甚至還會拒絕接受護理措施。此時護理人員需要以溫柔、和藹可親的服務態(tài)度關心患兒,消除其警惕性和陌生感,并通過講故事、看視頻等方式提高患兒的依從性,促進護理人員更好地為患兒開展護理服務。(3)霧化吸入護理。在霧化吸入治療前需要與患兒和家長進行溝通,講解其治療的主要流程和注意事項、配合要點;霧化吸入時應讓患兒保持坐位,指導其進行正確的呼氣、吸氣、屏氣,促進霧滴深入細支氣管;護理人員和家長輕柔的拍打患兒背部,并告知患兒不要將藥液咽下;在治療結束后使用溫濕毛巾擦拭患兒鼻部、面部等部位,防止其皮膚受到傷害,做好口腔護理干預,降低口腔炎等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定時為患兒進行體位更換,通過拍背的方式幫助其促進痰液排出。(4)環(huán)境護理。對治療室定期通風消毒,并保持安靜的環(huán)境,避免外界因素對患兒造成干擾,消除患兒對陌生環(huán)境的恐懼心理。同時,在治療室內貼上令人舒適的墻紙,并粘貼各種卡通圖案,在顯眼的位置擺放玩具,分散患兒的注意力。
分別對兩組哮喘急性發(fā)作期患兒護理后的家長護理滿意度、臨床指標及肺功能指標進行觀察記錄,并作有效的對比和分析。(1)家長護理滿意度。利用本院自制問卷,不記名方式開展,總分100,滿意(80~100分)、基本滿意(60~79分)、不滿意(<60分),滿意率+基本滿意率=總體滿意度。(2)臨床指標。分別對兩組患兒護理后的哮喘急性發(fā)作次數(shù)、哮喘控制時間、住院時間進行觀察記錄,其中用時較短的一組患兒表示其臨床護理效果顯著。(3)肺功能指標。觀察記錄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氣峰流速(PEF)變化],并作有效的對比和分析。(4)治療依從性.在患兒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根據其表現(xiàn)評估其治療依從性,分別為依從(患兒未出現(xiàn)哭鬧、躁動等不良表現(xiàn),可以順利完成治療)、比較依從(患兒出現(xiàn)輕微不良表現(xiàn),在安撫后能夠順利完成治療)、不依從(患兒出現(xiàn)嚴重不良表現(xiàn),無法有效安撫)。
應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患者進行相關數(shù)據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如果P<0.05 則表示組間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家長護理滿意度為95.00%(19/20),常規(guī)組家長護理滿意度為70.00%(14/20)。兩組數(shù)據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家長護理滿意度對比[n(%)]
實驗組的哮喘急性發(fā)作次數(shù)、哮喘控制時間、住院時間均相比常規(guī)組較少。兩組數(shù)據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后的臨床效果對比(±s)
表2 兩組護理后的臨床效果對比(±s)
組別 例數(shù) 哮喘急性發(fā)作次數(shù)(次) 哮喘控制時間(d) 住院時間(d)常規(guī)組 20 4.65±0.75 2.58±0.50 7.88±2.75實驗組 20 2.31±0.25 1.25±0.21 5.50±2.20 t值 13.237 10.968 3.022 P值 0.000 0.000 0.004
兩組護理前的肺功能指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實驗組的FEV1、FVC、PEF等肺功能指標改善效果優(yōu)于常規(guī)組,組間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標對比(±s)
表3 兩組護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標對比(±s)
組別 例數(shù)FEV1(L)FVC(L)PEF(L·s-1)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常規(guī)組 20 1.55±0.26 2.82±0.72 2.22±0.23 3.85±1.02 1.25±0.88 2.35±0.56實驗組 20 1.56±0.28 2.05±0.50 2.29±0.25 2.72±0.88 1.27±0.96 3.26±0.36 t值 0.117 3.928 0.922 3.751 0.069 6.113 P值 0.907 0.000 0.363 0.001 0.946 0.000
實驗組患兒的治療依從率為100.00%(依從15例,比較依從5例,不依從0例),常規(guī)組實驗組患兒的治療依從率為75.00%(依從10例,比較依從5例,不依從5例),差異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霧化吸入治療是針對小兒哮喘急性發(fā)作期患者所采用的一種常見治療方案,其所用藥物布地奈德可以對患兒體內的半胱氨酸白三烯與白三烯受體結合進行有效抑制,并預防白三稀所致的氣道通透性及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充分改善患兒的肺部相關指標;且藥物治療起效快、操作簡單、管理方便,不宜對患兒產生相關的毒副作用,容易被家長所接受可認可[3]。但是臨床治療中由于患兒年紀較小等相關因素,仍需要輔以針對性的護理措施進行有效干預,以充分保障患兒的臨床治療及預后效果。然而,常規(guī)的護理干預措施所取得的護理效果有限,這主要是因為護理內容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通常都是對患兒在生理上進行干預,護理工作也缺乏規(guī)范性,導致對患兒的護理效果不佳。所以,就需要積極探索對患兒更為理想的護理干預方法,才可以幫助患兒更好地接受治療。
精細化護理模式是一種較為新型的護理管理技術,其主要是由醫(yī)院內具有豐富經驗的護理人員針對患兒的實際情況運用標準化、系統(tǒng)化、程序化等護理手段來充分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保證護理各個環(huán)節(jié)協(xié)同、持續(xù)、高效地運轉,促使患兒獲取較好的護理服務[4]。本次實驗研究結果表示,實驗組家長護理滿意度為95.00%(19/20),常規(guī)組家長護理滿意度為70.00%(14/20)。這說明通過實施精細化護理,可以有效提高患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且實驗組的哮喘急性發(fā)作次數(shù)、哮喘控制時間、住院時間均相比常規(guī)組較少。這說明通過實施精細化護理,可以有效提高對患兒的病情控制效果,促進患兒的病情恢復。兩組數(shù)據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前的肺功能指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實驗組的FEV1、FVC、PEF等肺功能指標改善效果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這說明通過實施精細化護理,可以使患兒的肺功能得到顯著改善。實驗組患兒的治療依從率為100.00%(20/20),常規(guī)組實驗組患兒的治療依從率為75.00%(15/20),差異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通過實施精細化護理,可以促使患兒積極配合治療。之所以取得上述成果,主要是因為在精細化護理中,能夠對患兒從生理到心理開展全面的護理干預,能夠消除患兒的恐懼情緒,做好對患兒的安撫工作,促使患兒可以處于平穩(wěn)的狀態(tài),并積極配合治療。在患兒接受治療時,為其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避免患兒出現(xiàn)應激反應,進一步保證患兒的安全。同時,利用健康教育,可以對患兒家長進行有效的培訓,提高患兒家長的護理能力,并使其可以知曉各種注意事項,使其可以參與到對患兒的護理工作之中,提高對患兒的護理效果。并且,在患兒接受霧化吸入治療的過程中,對患兒進行有效的安撫和指導,促使患兒能夠更好地完成治療,提高對患兒的治療效果,避免出現(xiàn)意外事件以及并發(fā)癥。
綜上所述,對于小兒哮喘急性發(fā)作期患者而言,在霧化吸入治療時實施精細化護理模式后的效果更佳,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和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