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超杰
(??诮洕鷮W院 海南???571127)
當前,我國在體育教育上引入了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很多高校都在應用這種教學模式,??诮洕鷮W院也不例外。體育俱樂部,不論是組織形式,還是教學模式,都與傳統(tǒng)的課程教學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對于體育教學來說,該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模式。從實施過程中可以看到,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在發(fā)現學生特點、減輕課堂壓力,以及調動學生興趣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把職業(yè)俱樂部的教練員和運動員改為教師和學員,便是體育教育俱樂部教學的雛形。該教學模式就是將學校體育教育與調動學生的運動興趣、訓練學生、健全學生人格發(fā)展相結合的產物,是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全新嘗試。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將被動承受的思維方式轉化為自主尋求的方式,在挖掘學生特長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意識。體育教學質量的衡量是基于學生的體育能力的,它離不開學生體育素質的發(fā)展。體育俱樂部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積極運動起來,參與全民運動,樹立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這種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的特長和特點為基礎,挖掘學生的運動潛力,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參與體育運動,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
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實際情況選擇要加入的俱樂部,在課程設置和教學目標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變,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還可以吸引技術水平較高的學生參加體育俱樂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內部比賽,調動整個班級的體育氛圍。通過組織比賽,能提高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并提升心理調節(jié)水平,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對有潛力的學生進行進一步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全班的體育運動水平。這種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選擇課程內容和上課時間變得非常自由,這種教學模式關注的是學生的運動技能,樹立終身體育意識,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這種教學模式能夠讓大學生積極地參與體育鍛煉,具有鍛煉意識,還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的團隊意識。教師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鍛煉意識為核心,讓學生養(yǎng)成日常運動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運動學習能力,同時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傳統(tǒng)體育教學與現代體育教學模式結合,產生了現在的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符合時代發(fā)展和教育制度改革的要求。目前,大部分高校的體育館和操場的利用率都很低,體育俱樂部的教學模式能夠充分利用體育場館和操場,提高運動場所的利用率。這種教學模式不分課內、課外,它能夠讓學生利用業(yè)余時間進行體育學習,而且不受空間的限制。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能夠調動學生的運動興趣,使學生的愛好得到強化,同時學生還能夠通過運動來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體育俱樂部模式作為全新的體育教學方法,在學校的運用日益普遍,現已發(fā)展形成了學校體育文化活動。俱樂部教育模式能夠充分利用學校的基礎設施,將具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學生相互聯(lián)系起來,引起學生之間的運動熱潮,共同進行體育鍛煉等有益的身心健康活動。
綜上所述,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作為一個嶄新的教學與教育理念,值得在各大院校中加以實施,這一教學方法也非常契合當今教育所提倡的培育全面發(fā)展人才的總體目標,所以,運動俱樂部教學應在各大院校得到具體實施。
基礎設施建設差是目前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在高校發(fā)展的制約因素之一。體育俱樂部教學活動的開展經費主要來自學生繳納的會費,但數額十分有限,這對硬件設備、器材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影響。由于體育俱樂部教學方法主要是由學習者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選取相應的運動課程,而缺乏適當的場地會使體育課程的開展受到一定的限制。這使得運動俱樂部項目相對局限,抑制了學生加入體育俱樂部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比較完善的器材設備,輔助完成學校的體育教學。但許多院校在進行運動教學過程中并未配備完善的硬件設備,以及有限的經費,導致體育俱樂部的場地受到較大的限制,只是一小部分院校體育俱樂部有相應的運動場地,使學生可以在完善的設施服務之下,參加體育鍛煉。
教學模式的僵化,讓學生無法真正投入教學體驗中。傳統(tǒng)的學校體育俱樂部模式,還是以教師組織學員參加活動為主,這既是人們認知的誤區(qū),也是社會發(fā)展的困惑。同時,因為缺乏專業(yè)的心理輔導,部分應用型院校在實施體育俱樂部模式時存在著一定問題,仍采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和課下練習的方式,反而本末倒置。導致學校有關部門為了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不能建立課內與課外相互統(tǒng)一的教育制度。
學生選擇與自身的興趣愛好相關的體育課程,以課內外一體化的俱樂部模式開展教學,以期利用俱樂部課程,拓展校園運動的功能。該模式不單是把體育運動加以細分,更是一個逐漸培養(yǎng)學生運動興趣的教學模式。這樣既可以把課內教學內容掌握,還可以讓學員在上課之外,生活變得更加充實。
在教學方式推廣方面的不足,讓大眾和學生無法了解俱樂部教學模式。大部分應用型高校,雖然引入了俱樂部教學模式,但是并沒有進行推廣,在學校內的接受度也不足,這就導致了學校俱樂部教學沒有辦法好好開展,仍然采取傳統(tǒng)的方法進行教育。所以,為了學校能夠進一步提升俱樂部式教學方法的普及程度,學校需要加大對俱樂部教學方法的推廣與普及,使學校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掌握俱樂部式課堂教學的基本方法與特點,進一步普及俱樂部教學模式,并為學校體育教學提供基本保證。
首先,建立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基礎是應用型高校對基礎設施進行完善。在設置體育課程時,要先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統(tǒng)計,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設置體育俱樂部,并對招收人員數量進行合理調整。應用型高校要完善體育俱樂部之間的轉會制度,對學生的轉會行為進行約束。同時,在管理上,要健全管理機制,建立完整的體育俱樂部管理部門,從專業(yè)角度指導俱樂部的運作和運營,并能夠向俱樂部提供資金支持。這不僅可以解決俱樂部資金緊缺的問題,而且提高了俱樂部的專業(yè)性,在籌資和購買器材、制訂訓練計劃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應用型高校引入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處于初步階段,在教學系統(tǒng)和運營模式上都能為其構建完整的體系,但在人與自我、人與社區(qū)、人與自然之間的共同關聯(lián)上,缺乏對俱樂部教學模式的認識。應注意俱樂部教育理論與實際工作的緊密結合,圍繞以理論指導實際工作,以鞏固教育理論知識,通過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推動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的發(fā)展。在課程編排上,為了能夠使場地設施的利用合理化,應當將新課程分散在兩個學期的中部,這樣才能合理利用器材,以保證節(jié)能性與實用性。根據男女性別差異,分別設立運動課,確保男子和女子的運動數量均適度,同時還可以提高學校運動課堂教學質量。在教學模式上的創(chuàng)新不只是為了節(jié)約資源,也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自我價值。真正構建學習型社會,最重要的是將社會各種教育資源加以整合,形成綜合而全面的素質教育體系。這一培養(yǎng)目標,值得人們認真學習和參考。我國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方法,一方面,應強調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體育俱樂部教學具有較強的社會性和多向性;另一方面,需要根據當前中國的發(fā)展狀況,各院校都需要研究符合我國人才培養(yǎng)的體育俱樂部教學方法,并按照當地人文特點、辦學條件、學校素質來培育各種專業(yè)的人才,從而彰顯地方特色,以便更好地服務當地,服務社會。而體育俱樂部教學方法,既能夠讓我國高校發(fā)展成為體育消費市場,又可以滿足我國體育俱樂部教學方法變革的需要。
??诮洕鷮W院在引入運動俱樂部模式的同時,也以培養(yǎng)動商為核心創(chuàng)新體育課程。我國學校借用了外國完善的基本理論框架并結合學校自身特點,構建了新的基本理論框架,需要落實在實踐運營中,并根據實際運營中所表現出來的新問題,完善基本理論,循環(huán)往復地改革創(chuàng)新。這也將使體育俱樂部的開展更加具備長期性,從而真正使體育俱樂部的功效充分發(fā)揮出來。為了讓學生真正生活在自主的空間中,應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此外,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還可以使教師的課堂生活更加具有針對性,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按照教學標準和已有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教學,使學生的專項運動能力得到提高。如果學生時間充足,還能夠報名多個俱樂部課程,從而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體育教師的專業(yè)指導下更加自由地進行課程選擇。??诮洕鷮W院在引入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同時,將西方標準的體育俱樂部教育與該校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不僅讓該校的體育學習氛圍得到提升,還促進了該校的精神文明建設,讓以往枯燥的體育課堂煥發(fā)生機,不僅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還讓學生主動地接觸體育,將體育不斷地融入生活,課外活動也變得多樣化和靈活化,對提升學生的健康體質有很大作用,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對體育運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