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英放
(大慶文化體育旅游集團 黑龍江 大慶 163000)
美聲唱法發(fā)源于意大利,是現階段詮釋與表現聲樂歌曲最為常用的演唱方法之一。美聲唱法注重對氣息的控制與對共鳴的利用,其中,氣息是優(yōu)美的聲音線條的支撐力量,對演唱效果及音色等有深遠的影響,也是構成美聲唱法風格的必備要素。充足飽滿的氣息、合理正確的氣息控制與運用技巧,能夠保證美聲演唱的聲音圓潤、豐滿、渾厚,強化人聲的質感并帶給聽眾極佳的聽覺審美體驗。若想推進美聲唱法的民族化與大眾化發(fā)展,便要深入認識美聲唱法中氣息與演唱技巧的關系,認識氣息對音色、演唱情感表達以及發(fā)聲器官的影響,根據當代審美語境以及聲樂作品的風格,處理好演唱中的氣息保持、氣息變化,通過氣息的合理控制與應用表達作品情感,強化美聲演唱藝術的感染力與影響力。
美聲唱法以聲音圓潤飽滿、音量渾厚著稱,但以往人們認為美聲的特點集中體現在音量上,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實際上,美聲唱法所發(fā)出的洪亮聲音以充足且渾厚的氣息為支撐,演唱者通過調動共鳴腔體,使演唱中的氣息連貫自如,支撐聲音的變化,從而發(fā)出高亢嘹亮的音色。若單純依靠聲帶的震動發(fā)出聲音,會導致氣息沖撞,甚至會損壞聲帶。因此,在美聲唱法中,科學有效的氣息控制與運用尤為重要。同時,在美聲唱法中,氣息如語言一般有著象征意義與情感色彩,美聲作品演唱需要演唱者在理解作品情感的基礎上以人聲表達情感,氣息作為發(fā)聲的支撐,也被賦予深刻的情感內涵,在何處進行換氣,以何種方式進行氣息變化,都會影響美聲演唱中的情感表達。因此,在運用美聲唱法時,要正確地控制氣息,配合運用咬字吐字、節(jié)奏把控等演唱技巧,并融入真摯的情感,體現出美聲唱法的情感與藝術價值,才能夠造就優(yōu)美動人的歌聲。此外,美聲唱法格外注重共鳴腔體的運用,胸腔、口腔等在演唱者的靈活調動下潤色聲音,讓聲音在腔體內不斷地反彈、放大,形成強烈的共鳴效果。而在共鳴腔體的運用中,氣息長短和粗細的控制尤為重要,當氣息充滿共鳴腔體時,演唱者可以通過腔體形狀的改變以及吸氣吐氣的協調滿足歌曲對音高、節(jié)奏、強弱的需求,進行靈活的發(fā)聲。
美聲唱法中氣息與演唱技巧的關系決定了在演唱過程中靈活控制與運用氣息的重要性。但氣息技巧的掌握絕非朝夕之功,需要演唱者加強練習,深入分析作品,并融入自身的審美情趣與藝術素養(yǎng),把握好氣息對音色、情感表達及發(fā)聲器官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配合演唱技巧,在飽滿充足的氣息的支撐下詮釋聲樂作品,才能體現美聲唱法的獨特魅力。
在美聲唱法中,氣息平穩(wěn)連貫才能支撐優(yōu)美的聲音線條。在演唱開始階段,演唱者需要深深吸氣,從口腔、鼻腔吸入空氣,讓氣流通過胸腔直達肺部的最深處。同時,吸氣時的步驟十分重要,要在胸腹式聯合呼吸法下,綜合運用胸腔、橫膈膜以及腹部的肌肉,使其成為有機整體并充分發(fā)揮整體的能動性,各類氣息器官要協同配合,吸氣時腰部兩側需向外擴張,橫膈膜下沉,以此擴大氣息容量,便于演唱中更好地控制氣息,根據美聲作品的旋律及節(jié)奏,通過氣息的控制使音高、強弱等實現靈活的變化。在美聲唱法中,應用胸腹式聯合呼吸法不僅能讓氣息平穩(wěn)連貫,還可以達到最佳的氣息控制效果。與此同時,美聲唱法中吸氣的節(jié)奏也需要特別注意,尤其是在演唱即將開始時,切忌吸氣過于急促,要讓氣息的控制張弛有度,以氣息的平穩(wěn)性為目標,在胸腹腔內存儲充足的氣息。除此之外,美聲唱法高度重視吸氣與呼氣的配合,吐氣時要控制好口型,避免漏氣,避免出現氣息斷斷續(xù)續(xù)的現象。在美聲演唱中,要保持氣息穩(wěn)定,讓聲音線條更為流暢。
美聲唱法中的氣息并非一成不變,演唱者要根據不同的聲部采取不同的氣息處理與控制方式,因此,美聲唱法中氣息的變化技巧尤為重要。在美聲唱法實踐中,對于低聲部作品而言,演唱者的聲帶處于較為放松的狀態(tài),此時,演唱者對氣息的控制需要保持松弛,控制難度較低;對于中聲部美聲作品而言,演唱者所發(fā)出的聲音與說話相似,具有較強的親和力與感染力,因此,對氣息的控制應當自然,要結合作品的風格與情感對其進行靈活處理;對于高聲部美聲作品而言,演唱者的聲帶要緊繃,這對演唱者的氣息控制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美聲演唱中,演唱者需要加大對氣息的控制,尤其是在處理跳音時,氣息要具有跳躍性,要借助橫膈膜的力量快速且適當地調節(jié)氣息,使聲音彈性十足,富有美感且變化豐富。
除此之外,在美聲唱法中,換氣是氣息控制的關鍵內容之一,正確的換氣可以讓美聲演唱中分句的銜接更為流暢,強化美聲演唱的藝術性。基于此,美聲演唱中演唱者需要根據美聲作品的旋律、歌詞等內容合理編排“氣口”,靈活且正確地使用急促、平穩(wěn)、深沉等換氣方式。例如,在演唱高聲部美聲作品時,演唱者應當在深呼吸的位置上進行換氣,采用深沉的換氣方法,如果呼吸過淺會導致氣息的支點向上移動,繼而導致音準出現偏差,影響美聲演唱的效果。
美聲唱法并非單純的技術性演唱方法,而是技術與藝術、技巧與情感高度融合的唱法。一名合格優(yōu)秀的美聲演唱者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美聲演唱基本功,還需要通過美聲演唱向聽眾表達自己的內心感悟、作品的情感與思想。因此,在美聲演唱之前,演唱者需要深刻理解美聲作品的內涵,挖掘歌詞的情感。若忽視作品風格、作品內涵對美聲演唱的影響,演唱者就難以通過歌聲打動受眾。在美聲唱法中,演唱者要致力于通過正確的氣息控制與運用技巧和各種演唱技巧將美聲作品呈現在受眾面前,處理好演唱中的強弱對比、音色變化,并且,在演唱中融入自己的風格,使歌聲與美聲作品的特點相得益彰。綜合而言,美聲唱法中促進氣息與演唱情感表達相互融合的技巧體現在以下三大方面:
1.把握氣息節(jié)奏
對于美聲作品而言,節(jié)奏是作品自然流淌的血液,也是作品的音樂生命力的集中體現。美聲作品曲譜內的速度標記是節(jié)奏控制的依據,良好的氣息節(jié)奏控制技巧可以增強美聲演唱的藝術性,這就需要演唱者在實際表演前分析作品譜例,根據作品的情感把握好其基本的速度與變化位置。同時,在演唱中根據作品的情緒變化把握好氣息的節(jié)奏,例如,在演唱情緒高亢的樂段時,需要以橫膈膜的力量控制氣息,讓肌肉有節(jié)奏地顫動,進而使發(fā)出的聲音嘹亮激昂,也讓氣息連貫平穩(wěn);在演唱情緒低沉的樂段時,需要使氣息的節(jié)奏與作品相契合,降低音調變化的速度,咬字吐字清晰且輕盈,以此表達作品的情感。
2.保持氣息的連貫性
美聲唱法中,氣息連貫性的保持不僅要依靠正確的呼吸方式和靈活的控制技巧,還需要與演唱技巧相配合,唯有如此,才能完美地表達情感。例如,在演唱《圣母頌》時,由于作品旋律優(yōu)美動聽,情感深刻細膩,有著圣潔的氛圍與莊重的風格,演唱者需要注重氣息的轉換,保證元音流暢,使氣息變化靈活自如。在日常訓練與演唱實踐中,演唱者一方面要讓氣息均勻,使得聲音純凈、空靈且連貫,另一方面要融入真摯的情感,尤其是在分句處理上,要運用上文所述的換氣方式,結合歌曲的演唱需求賦予氣息與聲音以豐富的變化性,讓聲音與氣息有機結合,讓情感與技巧相互促進。
3.根據情感調節(jié)氣息
情感是美聲唱法中氣息與演唱的“助推器”,也是氣息調節(jié)的重要依據。演唱者要將自己代入到美聲作品所營造的情境內,想象自己是真實的情境中的人物,與創(chuàng)作者及人物形象產生心理交互,以生命的律動以及情感的遞進為基礎調節(jié)氣息。同時,演唱者要根據美聲作品的情感基調進行氣息控制,盡力避免演唱中出現氣息凝滯,防止聲音蒼白無力、內涵淺薄。唯有領會情感、注入情感,實現情感與人聲的交織,才能夠寓情于聲,讓歌聲打動人心、感人肺腑。
美聲唱法中,演唱者的聲音來自發(fā)聲器官的共同作用,而氣息的長短、粗細會影響發(fā)聲器官,繼而影響美聲演唱的音色。在美聲演唱實踐中我們發(fā)現,對于相同的美聲作品,部分演唱者發(fā)出的聲音飽滿圓潤,極富感染力;部分演唱者發(fā)出的聲音略顯單薄,穿透力不足。產生這種不同的原因在于演唱者氣息運用與音色表現的結合形式不同。在美聲演唱中,演唱者要高度重視氣息的合理控制,通過提高氣息控制力來提高自己演唱的質量。例如,在美聲演唱中演唱者可以把腹部與喉部結合起來,讓氣息順利流入氣息器官之中,保持良好的發(fā)聲狀態(tài),讓聲帶發(fā)出更為豐富的音調;再如,當演唱中聲帶處于閉塞狀態(tài)時,演唱者要適度降低氣息的流量與流速,控制好漏氣的量,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避免聲帶閉塞影響音色,另一方面可以防止音色黯淡。所以,演唱者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氣息控制能力,注重音色與氣息的結合,通過科學有效的氣息運用方式提高音質,滿足美聲演唱的藝術需求,為聽眾帶來更好的聽覺體驗。
美聲唱法中氣息與演唱技巧有極強的內在聯系,氣息控制與運用方式會直接影響美聲演唱的音色呈現和情感表達,因此,在美聲演唱中,氣息與演唱技巧的配合與協調尤為重要。在美聲唱法中,演唱者要保持演唱過程中的氣息平穩(wěn)連貫,運用胸腹式呼吸法增強對氣息的控制,與此同時,要讓氣息時刻處于靈活變化的狀態(tài),找準“氣口”并合理運用氣息處理方式。除此之外,演唱者要積極推進氣息與情感表達的融合,通過把握氣息節(jié)奏保持氣息連貫,根據情感調節(jié)氣息,彰顯美聲演唱的獨特魅力。最后,演唱者應當注重音色表現與氣息運用的結合,以氣息控制為助力打造優(yōu)美靈動的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