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偉 葉春芳
(合肥皖智中學 安徽合肥 230012)
經過高一、高二的學習,高三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儲備,但是認知水平有待提高,這就需要注重對知識再加工、提煉和梳理。培養(yǎng)宏觀視野,教師先要從整體上引導、培養(yǎng)學生,建立好教材之間、單元之間的邏輯,把握單元主旨,培養(yǎng)整體意識。再將每課置于單元主旨的宏觀背景下,重新梳理課文和單元主旨之間的關系,避免歷史事件孤立化和歷史知識碎片化。本文以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三第2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例展開分析。
高中歷史人教版三本必修教材共同勾畫了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基本脈絡。必修三主要講述中外思想文化發(fā)展史和科學技術發(fā)展史,在結構上,各單元之間或構成中外對比,或形成古今貫通。例如,第一單元的核心是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化,它與第二單元構成東西方文化的對比,與第三單元共同闡述了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概況,又與第五、六單元構筑了中國思想史發(fā)展的基本脈絡。在整套高中歷史教材中,必修三第一、第四單元與必修一、二的第一單元共同反映了中國古代史的概況。
必修三第一單元的標題已經明確了本單元的基本線索。以儒釋道為主干,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具體表現(xiàn)為中國畫、書法、傳統(tǒng)節(jié)日、戲曲等,其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故本單元學習主旨為:古代中國儒家思想的發(fā)展歷程。
第2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第一單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第1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講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家的發(fā)展概況,儒家從創(chuàng)立發(fā)展成為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第2課的引言部分,明確敘述了秦朝采用法家思想、打擊儒家學說的措施。漢初,統(tǒng)治者基于社會現(xiàn)實和前朝教訓,采用一系列措施,使社會經濟得到了一定的恢復與發(fā)展,政治基本穩(wěn)定;但是一些新的問題凸顯出來,對內政治統(tǒng)治需要加強,對外政策需要調整(外部威脅愈重)。漢武帝通過一系列強化措施,使儒學的地位逐漸提升,主流思想得以確立。第3課和第4課講述了儒家思想在之后歷代的發(fā)展狀況。
這明確了第2課在高中歷史中的地位,明確了本課與單元主旨和本單元各課間的邏輯關系。
根據2019年教育部下發(fā)的通知,《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成為高三復習的重要依據。本課的主要知識點有:漢初實行“無為而治”、董仲舒新儒學的內容、漢武帝推崇儒學的史實。教學重點是董仲舒的主張。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本課的教學難點,即新儒學如何迎合了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求及對后世的影響。
依據課程標準對本課知識點進行梳理。在結構上,本課包含引言部分、小標題3個、“歷史縱橫”、圖片5張、“資料回放”、“學思之窗”、“本課要旨”、“本課測評”、“學習延伸”。教師指導學生熟悉教材內容,把握各標題的內在邏輯。
通過本課的引言部分,引導學生了解秦朝時儒家的情況,從春秋戰(zhàn)國過渡到漢朝,將本課與第1課建立聯(lián)系。
第一節(jié)(標題1)從“無為”到“有為”,著重講述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基于百廢待興的狀況,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訓,漢朝初年統(tǒng)治者推行“黃老之學”,采取了與民休息政策。“歷史縱橫”用“蕭規(guī)曹隨”的例子講述漢初“無為而治”政策。這里要厘清“無為而治”的兩面性:既鞏固了統(tǒng)治,也醞釀了危機。
第二節(jié)(標題2)講述了董仲舒的新儒學。新儒學汲取了部分學派的一些思想,迎合了當世統(tǒng)治的需要,漢武帝采納并付諸實踐。教師指導學生結合其中的圖片、“資料回放”與“學思之窗”,讓學生理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與時俱進的特點。
第三節(jié)(標題3),系統(tǒng)講述了漢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儒學逐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
“本課要旨”提示本課的主要內容,指明本課與必修一和必修二的關聯(lián)。
“本課測評”起到鞏固本課學習的作用。
“學習延伸”講解董仲舒的思想順應時代需要。
這節(jié)課的內容在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三單元有所涉及,因此,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
單元主旨教學,要重視規(guī)劃和整體設計,要增強課堂教學實踐的可操作性,同時,還要在綜合性和開放性上下功夫;方法上要加強邏輯性和群體性,重視學科的邏輯線索和學生間的互助、合作。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師生合作很重要,通過參與單元主題的設計,培養(yǎng)學生對單元主旨教學的適應性。
首先,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通過問題引領學生熟悉知識點。設問要求:漢初實行“無為而治”的基本史實(背景、措施和影響);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和君權的史實;董仲舒的新儒學;漢武帝的尊儒。其次,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史料,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通過對新儒學與中央集權關系的細致分析,突破本課的重難點。同時將本課中各子目(歷史縱橫、學思之窗等)的相關史料合理利用起來。
以近5年高考真題中的選擇題,對學生進行當堂檢測。就2018年全國Ⅲ卷第42題當堂討論,與本課內容相結合,加深學生對本課知識點的理解。課下學生練筆,形成書面材料,進而鞏固認識。
將本課置于單元教學中,板書設計以時間為線索,明確本課在本單元中的地位。
在復習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構建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還要以核心素養(yǎng)為指導,明確單元主旨,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史觀。這在宏觀上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方面,更具有優(yōu)勢,為今后的歷史教學提供了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