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明(江蘇省南京市科利華中學)
近年來,中考數(shù)學復習中,函數(shù)、方程、不等式融為一體、有機結合,成為一個熱點專題。下面,筆者從“數(shù)于其外、函形于內”的視角淺談該專題復習教學的組織與實施。
設計意圖:引導和幫助學生理清函數(shù)、方程、不等式的三者關系,挖掘深層內涵,構建知識“三角圖”,滲透“數(shù)形結合”思想,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目標:通過學習,學生能夠理解函數(shù)、方程、不等式之間的關系;通過學習,學生能夠綜合函數(shù)、方程、不等式之間的關系解決問題;通過學習,學生能夠進一步綜合數(shù)學知識,感悟數(shù)學思想,提高解題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函數(shù)、方程、不等式之間的關系并能夠綜合三者關系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綜合函數(shù)、方程、不等式之間的關系解決問題。
分析:前期試講中,筆者曾嘗試讓學生直接說出函數(shù)、方程、不等式的聯(lián)系,但效果不好。因此,筆者調整思路、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和幫助學生學習從歸納中理清三者關系。
此方程是一個高次方程,初中生沒有學過。這個問題的提出,對學生產(chǎn)生了巨大的沖擊,“逼”著學生充分發(fā)揮函數(shù)和方程的聯(lián)系,以“形”研“數(shù)”。
課堂上,筆者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這是第一個問題,也是引領學生更有信心地往下走的一個開端。留有充足的時間,學生的思考會更充分,信心會更強。充分思考之后,學生給出此題的一個較為完整的解決思路。如下。
解:∵x≠0
(6)霧化方面:護理人員應每日給予患兒霧化輔助治療,在霧化液中加入消炎藥物,每次霧化保持在15min左右,一日5次。
由函數(shù)與方程的關系,此方程的根即為函數(shù)y=x2+2和的交點的橫坐標。
分析:此題巧妙地以“形”研“數(shù)”,思路簡單易操作,結論一目了然,學生嘗到了以“形”研“數(shù)”的甜頭。
此不等式組中的兩個不等式,不等式①學生非常熟悉,易得解集為x<1。
而對于不等式②,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了以下兩種思路。
思路一(“數(shù)”的角度):
由②,得2<x,即x>2.
綜合①②得不等式組無解。
由②,得當x>0時,得 2<x,即x>2;當x<0時,得 2>x,即x<0。
∴x>2或x<0。
綜合①②得不等式組解集為x<0。
思路二(“形”的角度):
令y<1得解集x>2或x<0,從而綜合①、②得不等式組解集為x<0。
分析:兩種不同的思路,一個從“數(shù)”的角度,一個從“形”的角度。筆者發(fā)現(xiàn),思路一(“數(shù)”的角度)的解法中,大部分學生都出現(xiàn)了“錯誤解法”,究其原因是x的正負不確定,不等式基本性質的應用出現(xiàn)了錯誤。而“正確解法”雖然正確,但是相對于思路二(“形”的角度)來說,明顯復雜,所以,我們發(fā)現(xiàn)此題若以“形”研“數(shù)”,則方法易且正確率高。
草圖1
本課至此,學生已經(jīng)充分感受到,遇到“數(shù)”的問題,不僅能以“數(shù)”解“數(shù)”,更可以綜合“數(shù)形結合”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以“形”研“數(shù)”,使得方法簡單、思路巧妙。
本課最后留給學生一道課后思考題,既與之前的情境呼應,又能充分體現(xiàn)本節(jié)課的主旨思想,可謂“畫龍點睛,意味深長”。
從本課的“設計意圖”到“備課”“備學生”,再到“課堂全過程”,筆者分別在不同的班級分別授課,感受頗深。
在研究教材、研究專題的基礎上,筆者靜心思考教材所體現(xiàn)的設計意圖和設計思路,在專題部分多次調整問題,并將若干問題“串聯(lián)”,層層深入,注重問題前后的聯(lián)系和思想方法的滲透,注重課堂上學生的自然生成,努力體現(xiàn)以“形”研“數(shù)”“數(shù)形結合”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
作為學生學習、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帶領學生一步步往前走,不僅需要教師在授課前充分地準備,更要學會在課堂上大膽地放手,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相互之間的合作探究。特別是生生、師生之間的合作探究,尤為重要。
只有充分理解學生,相信學生,重視生生、師生之間的合作探究,課堂才能真正成為師生共成長、共進步的課堂。
數(shù)學課堂教學,教師不僅僅是把某個知識傳授給學生,除了“傳道授業(yè)”,更需要的是“解惑”。而如何“解惑”并教會學生“自主探究、自主解惑”,是所有數(shù)學教師面臨的挑戰(zhàn)。
課堂上,某一個數(shù)學知識的呈現(xiàn),某一個數(shù)學方法的講授,某一個數(shù)學思想的滲透,都需要我們教師充分地理解教學,把握數(shù)學,唯有這樣,才能體現(xiàn)數(shù)學課堂深厚的思想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