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東濤
摘要將審美教育融入到高中文學名著閱讀教學里,能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文學名著中的內涵,激發(fā)學生對名著的興趣,收到涵養(yǎng)學生的心境,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與增強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效果。進一步認識高中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加強審美教育的重要性,探討在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融入審美教學的策略,有助于增強高中文學名著閱讀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文學名著閱讀審美教育重要性融入策略
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能訓練學生文學欣賞水平與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但是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實施教學,存在著局限性,無法激發(fā)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導致文學名著閱讀教學失去了吸引力與名著自身的作用。針對此種情況,教師要不斷地反思自身教學模式,要將審美教育融入到教學中,開展多樣化的名著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在形式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中掌握更多的文學知識,從而落實審美教育,推動語文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一、高中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審美教育的重要性
1.強化審美意識,使學生善于發(fā)現美
高中階段的語文審美教育與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有著重要聯系,還直接影響到對學生生活情感的培養(yǎng)。高中語文教材中文學名著都是通過專家精挑細選的,與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具有著密切關聯的作用。經典文學名著一般都表現了作者的正確三觀,體現出深刻的主旨與高雅的審美情趣,具有較高的藝術性與欣賞價值,能有效豐富學生的生活,促進學生精神世界的升華。此外,高中文學名著閱讀的內容涉及面也比較廣泛,如蘊含著祖國的大好山河、人文景觀、歷史典故等內容,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樹立起良好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增強學生審美意識,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善于發(fā)現美好事物的人。
2.借助審美教育,提升學生整體素質
文學名著往往反映的是社會現實,是作者人生智慧與社會經驗的總結與升華。將審美教育融入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能加深學生對社會的了解,能激發(fā)學生關注生活、變革社會的熱情,并能學習作者的人生智慧,借鑒作者的社會經驗,提升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學生在閱讀文學名著時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從中獲得更多的現實啟發(fā)與人生感悟,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推動學生養(yǎng)成優(yōu)秀的品格,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文學名著閱讀中融入審美教育的策略
1.導入設置:調動學生審美趣味
(1)以情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情趣
語文教師在實施文學名著閱讀教學時,可以借助以情導入的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情趣。通過設置精彩的課堂導入語來展開教學內容,這樣既能集中學生注意力,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抱以期待之心,懷著興奮之情走進課堂教學內容,更好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情感作為審美教育中最為活躍的因素,其廣泛滲入能讓審美蘊含著情感色彩。因此以情導入的方式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名著的理解,還能將其中所蘊含的美好情感傳遞給學生,收到豐富學生情感世界的效果。
例如,在進行《雷雨》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導入語:“響在天邊那沉悶的雷聲,淋濕往事那凄清的驟雨,化成一場久遠的哭泣?!痹诮虒W中通過此導入語的運用,能將作品中的主旨、情感展現出來,讓學生能體驗到作品中悲哀情感,并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以情導入的方式將學生能引入到文學名著學習中,使學生能感受到作品所要表達的悲涼情感,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與感悟。
(2)信息技術導入,豐富教學內容
多媒體教學設備的運用能獲得豐富教學內容的效果。在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中的聲音、視頻的應用,能有效引導學生進入到課堂學習中,為課堂教學奠定良好基礎。例如,在教學《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此詞是作者蘇軾被貶時期創(chuàng)作的,詞中出現了赤壁之戰(zhàn),將周瑜等人物引入其中,將作者自身的坎坷仕途表述出來,但是作者并沒有用悲觀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而是仍舊保持著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通過信息技術導入將作者灑脫的情懷揭示出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作者其人。此時,教師可以借助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將《三國演義》中的主題曲引入課堂,讓學生能聆聽雄偉激烈的歌曲,并能在腦海中不斷浮現三國英雄的影子。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出問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是作者與千古江山的對話,作者在這其中想要說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接下來我們來一起走進名著世界。了解作者筆下的壯麗山河及英雄人物!”通過此種形式的引入,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其中,真正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要表達的內容與情感、主旨。
2.依據背景:引導學生發(fā)現課文內涵美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文學名著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后世評價等方面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探究,能讓學生發(fā)現到作品所蘊含的藝術美,從而讓學生全面把握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并能認識到其成為名著的原因。例如,在《老人與?!返慕虒W中,學生雖然知道小說所要表達的內容,但是卻很少有學生能深刻認識到其中表達的社會意義、社會評價以及對當時社會所產生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發(fā)現其中的情感美、藝術美,可以從創(chuàng)作背景及社會評價進行入手,如:“《老人與?!愤@部作品問世后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并在全球掀起了海明威的熱潮。并且這部作品還獲得了多個獎項,如諾貝爾文學獎、美國普利策獎等,海明威甚至被譽為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同時他還是新聞體小說的創(chuàng)始人?!蓖ㄟ^介紹《老人與海》的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能在閱讀的過程中懷帶著敬佩之心投入其中,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發(fā)現小說所蘊含的內涵美。
3.深入啟迪: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1)賞析語言,了解其中的情感美
語言的賞析能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文學名著的魅力。教師在文學名著閱讀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對名著中的情感美進行分析,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從而才能更好地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里。例如,在教學《赤壁賦》時,教師要引領學生感悟到其中的語言文字:“白露橫江,水光接天”“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等內容,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其中虛實結合的創(chuàng)作技巧,并能體會到作者心境逐漸變得開闊的整體過程,分析作者灑脫的生活態(tài)度。
(2)培養(yǎng)語感,感悟人物的形象美
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作品中的人物是審美教育的對象,人物形象通常具有著特殊性與典型性的特點,會與作者的人生理想、生活體驗等有著緊密的關系。因此,教師在文學名著閱讀教學時,可以從人物形象的分析入手,讓學生在語言賞析的基礎上進一步感悟到人物的形象美。反復誦讀,形成語感,在語言、神態(tài)、心理及動作等層面上更好地感受真實的人物形象。例如,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時,課文中的王熙鳳出場方式相對而言較為別致,教師可以讓學生將重點放在分析王熙鳳出場所說的語句中,通過品味語言,促使學生能進一步了解王熙鳳的性格。再比如,在教學《祝?!分?,可以挑選文中描寫祥林嫂被迫改嫁的片段,讓學生著重品味其中的“塞”“拉”等字詞的用法,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品味,進一步體會到當時女性地位的低下,并能將封建家族的殘酷性揭示出來,從而在人物形象的角度上喚醒學生的審美意識,促進學生審美情感的形成。
總之,在高中文學名著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將審美教育滲透入其中,并在教學時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審美情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作者通聯:陜西漢中市四 O 五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