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偉
(興縣畜牧獸醫(yī)服務中心,山西 興縣 033600)
隨著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工作的開展,作為一名基層畜牧獸醫(yī)工作者,有幸參加了興縣的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工作。普查的結果令人失望,原來興縣的本地山羊—青背山羊已無蹤影,取而代之的是雪白的改良絨山羊。也許是時代的發(fā)展讓曾經給興縣人民解決溫飽和創(chuàng)造財富的土種羊退出了歷史舞臺。盡管該品種羊不是地方良種,但作為興縣的地方品種,結合這次普查,筆者有必要對青背山羊的一些生產特性簡要綜述,供畜牧同仁了解。
據舊縣志“合河政紀”記載,“興邑地居山麓,民間牧羊頗多,計全境畜牧概數,山羊、綿羊約有八萬只之譜,內中牝羊約居半數,每年可生仔羊三萬二千余只,民間求神破盤婚嫁喪葬以及城鎮(zhèn)市鄉(xiāng)食用約宰殺六千二百余只,約余二萬五千八百只之譜,每只平均價額以二元(銀元)計出售,可得銀五萬一千六百元?!鄙鲜鲇涊d足以說明興縣當時的養(yǎng)羊狀況,真可謂風吹草地現羊群。
興具原本地羊,屬蒙古羊體系,在長期的生長發(fā)展過程中,受氣侯植被等因素的影向,又與蒙古羊有所差異,肉質鮮美,產毛產絨低于蒙古羊。但細度加大,更適合輕紡工業(yè)的需要。有一部分羊由于長期放于柏樹山林之中,形成了所謂“柏子羊”,肉質鮮美,腥味小,瘦肉多,成為當地名特產,遠銷京、津一帶。
興縣羊群的發(fā)展與改良,自建國以來進展較快。先后引進過新疆細毛羊、美利奴羊、茨蓋半細毛羊、三北羊(卡拉庫爾羊)、中衛(wèi)山羊等優(yōu)良品種雜交改良本地羊,特別是改革開放后又引進了遼寧蓋縣絨山羊等優(yōu)良品種,使得羊群的生產性能得到不斷提高。
本地羊均為肉、毛、絨、皮兼用型。山羊大多數為青黑毛,俗稱“青背山羊”,有少數為白毛,角型為“擰長角”呈螺旋狀。綿羊全身毛呈白色,產毛量不高,為肉、毛、皮兼用型。
青背山羊,調查成年公羊21只,平均體高55.8 cm,體斜長66.9 cm,胸圍77.6 cm,管圍9 cm,體重55.99 kg;調查成年母羊156只,平均體高56.35 cm,體斜長61.9 cm,胸圍68.7 cm,管圍8.6 cm,體重32.1 kg;調查周歲公山羊132只,平均體高46.7 cm,體斜長50.9 cm,胸圍58.5 cm,管圍6.7 cm,體重26.2 kg;調查周歲母山羊50只,平均體高43.7 cm,體斜長45.9 cm,胸圍52.6 cm,管圍6.4 cm,體重18.6 kg。
本地錦羊:調查成年公羊5只,平均體高66 cm,體斜長50.8 cm,胸圍86.8 cm,管圍8.4 cm,體重75.6 kg;調查成年母羊36只,平均體高58.6 cm,體斜長61.3 cm,胸圍73.6 cm,管圍7.3 cm,體重43.4 kg;調查一歲母羊21只,平均體高49.5 cm,體斜長55.4 cm,胸圍66.4 cm,管圍5.9 cm,體重31.5 kg。見表1。
表1 羊體尺體重測量表
興縣以群眾性的養(yǎng)羊為主,養(yǎng)羊的方式基本上是兩種,即群養(yǎng)放牧和家庭養(yǎng)“站羊”。產肉主要以2~3歲放牧羯羊和1~2歲的家庭養(yǎng)站羊為主。經調查,本地2歲山羯羊平均體重40.7 kg,放牧群羊活重1 kg出肉300~400 kg,屠宰率為49.1%,凈肉率為35%左右。群眾養(yǎng)站羊,以綿羯羊為主,而且多以當年羔羊開始肥育,到本年冬天屠宰,肥育好者,體重能達40~56 kg,活重1 kg,出肉1000 g,屠宰率達50.9%。
本地山羊,每年抓絨一次,剪毛一次,山羊最高剪毛0.6 kg,最低0.2 kg。產絨最高0.3 kg,最低0.1 kg。綿羊一年剪春毛、伏毛、秋毛三次,三次剪毛較高者能產毛1 kg,較差者三次可剪0.6 kg。八五年引進遼寧蓋縣絨山羊最高每只能抓絨0.5 kg,最低0.2 kg。
本地母山羊泌乳期為48~60d,日平均產奶0.4~0.6 kg。奶山羊泌乳期為240 d,日平均產奶1.25~1.5 kg。
本地山羊一般控制在一年一胎,產羔一只者較多。綿羊一般均為一年一胎,一年兩胎者較少,產羔一只者較多,兩只者較少。
從上面數據可以看出,興縣原來的本地青背山羊生產能力不高,與現在飼養(yǎng)的遼寧蓋縣絨山羊各方面的性能指標相比差距很大。特別是在當今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的時代,這種生長周期長,經濟效益差,實用性不強的本地品種不適應當前市場經濟的需求,淘汰絕跡已成為必然。造成絕跡的主要原因是對地方品種遺傳資源認識不足,片面追求外來優(yōu)良品種,追求畜禽快長快大,過分追求經濟效益的結果。然而從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角度講,每一種畜禽品種都有各自的優(yōu)點和缺點,或許本地品種隱藏著自身特有的優(yōu)良基因,只不過是人們未深入研究罷了。部分土種畜禽品種瀕危及絕跡,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隨著我國畜禽品種資源重要性認識的提高及各種現代的先進保種手段,相信未來畜禽品種資源將能得到最大的保護,種業(yè)翻身仗定能打好打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