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我原來在一所軍隊院校講授軍隊政治工作課,教學過程中頻有思想火花,就隨時形成文字投給《政工學刊》。這些文章主要是評論類文章,連續(xù)寫作有二十多年了,在該刊發(fā)表了大約一百多篇作品,也算個資深作者。雖沒寫出什么大名堂、大影響,但熟能生巧,巧能生華,多少還是有點寫作體會的,不揣淺陋,野叟獻曝,在這里與大家交流一二。
“政治工作是革命軍隊的生命線”,《政工學刊》在軍隊政工界影響很大,可以說是政工干部的必讀刊物,其中的不少評論文章都成為指導他們工作的重要參考。因而編輯部對評論文章要求很高、把關(guān)很嚴,形成了自己卓爾不群的獨特風格。評論文章一般不會太長,也叫千字文,但要寫好寫精也是不容易的。依我所見,給《政工學刊》寫評論當有“五味”。
一是軍味。大千世界,可評論事浩如煙海,舉不勝舉,但《政工學刊》評論之事一定要以軍隊政治工作為主,寫官兵關(guān)心之事?!墩W刊》姓軍,評論自然也要服務軍隊建設,服務于官兵之需,這是無可置疑的。
二是正味。即正氣沛然,堂堂正正,抒發(fā)正能量。雖說很多報刊都有“文責自負”之說,但在《政工學刊》發(fā)聲,那就有代表軍隊看法的意義。因而,評論絕不能模棱兩可、含含糊糊,不能插科打諢、皮里陽秋,就是要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大是大非問題一定要明確表明立場,愛憎分明。
三是鮮味。即時效性要強,也就是題材要新、反應要快。如魯迅言,要把評論寫成?“感應的神經(jīng),攻守的手足”,要求它照出“時代的眉目”,就是強調(diào)評論的新聞現(xiàn)實性與時效性,對軍隊生活反應的快捷敏銳。作者要密切關(guān)注軍隊建設,關(guān)注官兵生活,接地氣,察天時,把觀察的鏡頭始終對準軍隊建設的大背景,熱情謳歌官兵工作學習中的新事物,細心探索存在問題的癥結(jié),捕捉現(xiàn)實生活中的矛盾,深入剖析經(jīng)驗教訓,做到與時俱進。只有始終保持評論的鮮活性,“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才會擁有強大生命力,起到評論的應有作用。
四是雜味。評論是文學、藝術(shù)、思想、哲理交融的結(jié)晶,融會貫通,以雜取勝。所謂雜味,首先是內(nèi)容雜,不論大事小事、國內(nèi)國外、古代現(xiàn)代,只要官兵關(guān)心、軍隊建設需要,皆可成為評論的對象;其次是體裁雜,隨感錄、時評、雜說、閑話、漫談、知識小品、文藝政論等,都可成為不拘一格的評論武器;再是材料雜,引經(jīng)據(jù)典于古今中外,信手拈來于草根稗言,渾然一體,雜亂有章,雜中出彩,雜而不蔓,中心突出,雜而不褻,其思無邪。
五是趣味。評論最忌板著面孔教訓人,充斥大話套話。好的評論一定要有趣味,可讀性強,讀后回味無窮。馬克思、毛澤東、魯迅的評論文章就是楷模,讀來發(fā)人深省且趣味橫生。語言幽默是趣味第一要義,善用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寓莊于諧,將深刻的洞察賦予文字語言當中。其次,思想深刻,議論機智,想象巧妙,構(gòu)思新奇,都能引起讀者的興趣。此外,恰到好處的廣征博引,精選有度的知識介紹,也增加評論的可讀性。
五味雜陳,豐富多彩,再巧加烹制,文理皆精,軍隊政工評論文章才能贏得廣大官兵的青睞與熱愛。當然,我這里說的是軍隊政工評論文章的理想境界和高度,其實我自己也沒有完全做到,相距甚遠。但可以作為一個方向去努力,即所謂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