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芝 梁彩容 梁漢銳
重癥肺炎病情嚴重[1,2],死亡率極高,患兒常需進行機械通氣治療。機械通氣可以糾正呼吸衰竭、改善通氣功能、滿足人體呼吸功能的需求[3,4],進行機械通氣可以為重癥肺炎患兒爭取疾病治療時間,但由于患兒呼吸系統(tǒng)功能尚不完善,患兒進行機械通氣時極易出現(xiàn)相關并發(fā)癥[5],增加患兒救治難度。故而,臨床需加強重癥肺炎患兒機械通氣方面的護理。本研究中筆者選取2020 年9 月1 日至2022 年2 月28 日入住本院兒童重癥監(jiān)護病房的100 例重癥肺炎呼吸機輔助通氣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分析護理目標策略應用于縮短重癥肺炎患兒機械通氣時間的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 年9 月1 日至2021 年2 月28 日入住本院兒童重癥監(jiān)護病房的50 例重癥肺炎機械通氣患兒作為對照組,2021 年3 月1 日至2022 年2 月28 日入住兒童重癥監(jiān)護病房的50 例重癥肺炎機械通氣患兒作為觀察組。(1)納入標準:①重癥肺炎患兒;②需實施機械通氣;③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20210515002),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住院過程自動出院或死亡者;②合并心律失常;③存在意識障礙、嚴重心血管疾病史。觀察組患兒,年齡2-10 歲,平均(5.11±1.32)歲;女/男:22/28;平均病程(23.40±3.72)d。對照組患兒,年齡2-8 歲,平均(5.05±1.29)歲;女/男:24/26;平均病程(23.59±3.85)d。兩組患兒基礎資料比較(P>0.05)。
1.2 研究方法對照組患兒給予兒童重癥病房常規(guī)護理:在患兒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給予患兒降壓、抗感染、護腦、解痙等搶救治療,同時,密切觀察患兒病情變化,監(jiān)測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在出現(xiàn)并發(fā)癥后,及時告知管床醫(yī)生,進行干預治療。觀察組患兒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護理目標管理策略:(1)制定目標:落實責任護士、護士長、護理組長三級護理制度;根據(jù)患兒病情、治療方案等,在其進行機械通氣的第2 d 確認護理目標,提升機械通氣管道護理質量,并防止機械通氣治療期間發(fā)生并發(fā)癥;同時,根據(jù)護理工作實施情況動態(tài)調整護理目標;(2)護理培訓。為了確保護理工作的順利落實,需針對負責相關護理工作的人員做好護理知識的培訓工作,主要是明確針對患兒病情特征的護理,做到護理操作的仔細性及安全性,嚴格遵循消毒滅菌規(guī)范,防范感染情況;此外還需要強化對護理人員責任心的培養(yǎng),明確責任護理的重要意義,做到合理的護理管理,確保護理的安全性。(2)實施目標:形成護士長、護理組長、責任護士三級質控,由責任護士開展護理工作并落實護理目標。如:①監(jiān)測機械通氣相關參數(shù)變化:采用保護性通氣策略,在確?;純汉粑劳〞车耐瑫r注意患兒肺部狀態(tài),避免氧濃度過高而使患兒肺功能受損;針對存在的異常問題需要做到及時的處理,并且還應及時的上報處理,形成一種預案,有效避免后續(xù)再次發(fā)生相關情況;②加強機械通氣管道管理:固定管道,預防其出現(xiàn)脫落;護士需掌握患兒導管型號、深度、固定、外露情況等相關信息,做好交接工作,并做好記錄;至少由兩名護士共同完成呼吸機管道更換工作,而且需有專人保護氣管導管;注意需避免導管感染的問題,確?;純旱慕】?;③備好血管活性藥物:護士在開展相關護理工作前,需熟知相關抗血管活性藥物給藥途徑、給藥時機及藥物作用機制等信息,并監(jiān)測患兒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指標,嚴格按要求給予患兒相關藥物進行治療。
1.3 觀察指標(1)治療效果:①顯效:在患兒進行機械通氣3 d 內,呼吸機參數(shù)明顯降低或成功將呼吸機撤離,影像學檢查提示炎癥明顯減輕,病癥明顯改善;②有效:在機械通氣3-5 d 內呼吸機參數(shù)有所降低或成功將呼吸機撤離,影像學檢查提示炎癥有所減輕;③無效:機械通氣5 d后未能撤離呼吸機且呼吸機參數(shù)不變或有所升高,影像學檢查提示炎癥加重。(2)護理質量:采用自制護理質量調查表調查兩組護理質量水平,調查表包含護理記錄、藥品、病房安全、并發(fā)癥護理、管道護理五項內容,每項總分0-10分,評分越高,護理質量越高。
1.4 統(tǒng)計方法運用SPSS 24.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療效比較(n/%)
2.2 護理質量觀察組護理記錄評分、藥品評分、病房安全評分、并發(fā)癥護理評分、管道護理評分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護理質量評分比較(分)
重癥肺炎患兒不僅會有咳嗽、咳痰等常見病癥表現(xiàn),患兒還會出現(xiàn)其他系統(tǒng)受累的表現(xiàn)[6-7],患兒極易發(fā)生低氧血癥、感染性休克及呼吸衰竭,因此,臨床常需要實施機械通氣干預治療[8-9],以促進氣道恢復通暢,為肺炎治療爭取時間。但相關研究表明[10],重癥肺炎患兒接受機械通氣治療后,會明顯增加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會增加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風險,導致患兒脫機困難、死亡。故而,對接受機械通氣干預治療的重癥肺炎患兒,需加強其臨床護理干預,以縮短機械通氣時間,保障患兒生命安全。
護理目標策略是對常規(guī)護理的進一步優(yōu)化[11],該種護理方法根據(jù)患兒病情與臨床治療方案制定相關護理目標,并由護士按護理目標逐步落實護理工作。護理目標策略將理論與護理實驗相結合,不僅嚴密監(jiān)測機械通氣治療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使得護理工作更有目標、有方向,還嚴格把控治療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抓住護理難點,使得護理更有針對性,更有效。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P<0.05),這說明了,和常規(guī)護理相比,實施護理目標策略可以縮短患兒機械通氣時間,促進患兒肺部康復,有效緩解患兒病情。另外,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護理記錄評分、藥品評分、病房安全評分、并發(fā)癥護理評分、管道護理評分比對照組高(P<0.05),這說明了,和常規(guī)護理相比,實施護理目標策略干預有利于創(chuàng)建良好醫(yī)療環(huán)境,其對機械通氣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嚴密監(jiān)測,可以避免護理盲目性,顯著提升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和常規(guī)護理相比,實施機械通氣治療的重癥肺炎患兒采取護理目標策略干預可以縮短機械通氣時間,有效緩解患兒病情,改善臨床治療效果,而且實施護理目標策略干預還可以提高臨床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