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雙蓮,李沐霖,孫陽勝
1.宜春市中醫(yī)院,江西 宜春 336000;2.宜豐縣中醫(yī)院,江西 宜豐 336300
感染后咳嗽屬呼吸系統(tǒng)感染后的并發(fā)癥,是指呼吸道急性期癥狀消失后咳嗽仍持續(xù)1~8 周,發(fā)病后會出現(xiàn)少痰、刺激性干咳等癥狀,呈陣發(fā)性,若不及時治療可演變?yōu)橹夤芟?、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2]。針對該病西醫(yī)以對癥治療為主,臨床常用H 受體拮抗劑、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在短時間內可控制病情,但不良反應較多,且無法對疾病根本病因進行治療,易反復發(fā)作。從中醫(yī)學角度分析,該病屬于“久咳”“頑固性咳嗽”等范疇,其病位在肺,主呼吸,為嬌臟,易遭受外邪侵襲而致肺氣上逆、宣降失常而發(fā)病,濕熱壅肺為常見證型,治療應施以清熱宣肺、健脾化痰之法[3]?;诖?,本研究旨在探討感染后咳嗽患者應用加味二陳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治療的效果。現(xiàn)總結如下。
納入2018 年9 月至2021 年10 月宜春市中醫(yī)院收治的88 例感染后咳嗽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4 例。診斷標準:西醫(yī)符合感染后咳嗽的診斷標準[4]。既往有呼吸道感染病史;表現(xiàn)為咳嗽或咳少量痰,持續(xù)1~8 周;X 線胸片檢查顯示存在慢性感染灶。中醫(yī)診斷符合痰濕蘊肺咳嗽的診斷標準[5]:痰多色白,納少,胸悶脘痞;舌苔白膩,脈滑。對照組男26 例,女18 例;年齡(55.87±5.96)歲,年齡范圍22~75 歲;病程(5.13±0.52)周,病程范圍1~8 周。觀察組男24 例,女20 例;年齡(55.92±6.03)歲,年齡范圍25~80歲;病程(5.09±0.48)周,病程范圍1~8 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宜春市中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1)年齡20~75 歲;(2)臨床資料齊全;(3)符合上述診斷標準;(4)患者知情同意;(5)語言、認知功能正常。排除標準:(1)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2)妊娠期或哺乳期者;(3)精神疾病患者;(4)支氣管哮喘、肺結核等肺部疾病所致咳嗽者;(5)對本研究所使用藥物過敏者。
對照組吸入沙丁胺醇氣霧劑(山東力諾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2314,規(guī)格:每撳含沙丁胺醇0.14 mg)治療,1~2 掀/次,每日不超8 掀;口服頭孢克洛膠囊(浙江貝得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3278,規(guī)格:0.25 g/粒),0.25 g/次,3 次/d。觀察組加用加味二陳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治療,方藥組成:萊菔子、茯苓、陳皮各15 g,蘇子、紫菀、杏仁各10 g,法半夏12 g,白芥子6 g。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 次溫服,1 劑/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1~2 周。
(1)臨床療效:中醫(yī)證候積分改善≥95%,咳嗽、咳痰等癥狀消失為臨床痊愈;中醫(yī)證候積分改善70%~94%,咳嗽、咳痰等癥狀明顯改善為顯效;中醫(yī)證候積分改善30%~69%,咳嗽、咳痰等癥狀有所改善為有效;未達上述標準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2)咳嗽癥狀改善情況:對患者晝夜咳嗽癥狀按照由輕到重程度分別計0~3 分。(3)血清炎癥因子指標:抽取患者5 mL 空腹靜脈血,檢測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別于治療前、治療2 周后檢測或評估。(4)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皮疹等。
臨床總有效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治療后兩組日間、夜間咳嗽積分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咳嗽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分
表2 兩組咳嗽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
治療后兩組IL-6、TNF-α 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炎癥因子指標比較
表3 兩組血清炎癥因子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
治療期間兩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中醫(yī)學認為,感染后咳嗽是由六淫之邪侵襲肺臟,導致肺氣閉塞不能通達,失于宣降,津液不布,聚津生痰,阻塞氣機,引發(fā)咳嗽。正如《素問》中說所載:“五氣所病……肺為咳”[6]。多年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該病常見病機為痰濕蘊肺,屬“內傷咳嗽”的范疇,肺居上焦,主氣司呼吸,肺氣可通調水道、宣發(fā)肅降。痰濁內蘊于肺,肺失宣降,導致六淫之邪入侵,外邪又可與痰濁結合,導致病情纏綿,痰既是肺氣上逆的致病因素,又是邪氣犯肺的病理產(chǎn)物[7]。且脾為肺之母,咳嗽日久及脾,導致脾虛生痰,加重咳嗽。結合以上論述,治療本病應以宣肺化痰、健脾滲濕為原則。
感染后咳嗽常見致病病原體有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等,經(jīng)上述病毒感染后,支氣管黏膜產(chǎn)生的炎癥介質可增加咳嗽敏感性,增加氣道反應性,引發(fā)神經(jīng)源性炎癥,引發(fā)咳嗽。研究證實,病毒感染后可誘發(fā)大量炎癥因子釋放[8]。TNF-α 可促進其他促炎介質釋放,引發(fā)組織炎性損傷;IL-6 可促進機體T 細胞表面炎性因子表達[9-10]。本研究結果顯示,臨床總有效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IL-6 和CRP水平、日間和夜間咳嗽積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表明感染后咳嗽患者中應用加味二陳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治療具有良好的療效,在緩解咳嗽癥狀、減輕氣道炎癥、提高免疫力方面效果明顯。加味二陳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中萊菔子化痰止咳;蘇子止咳平喘、降氣化痰;茯苓健脾滲濕;陳皮燥濕化痰、理氣健脾;紫菀理氣止咳、潤肺化痰;杏仁止咳平喘、溫肺化痰祛濕;法半夏燥濕化痰;白芥子溫肺化痰、利氣散結。全方共同發(fā)揮燥濕化痰、溫肺健脾之效?,F(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萊菔子、蘇子能夠抑制多種病原菌,具有抗炎消毒的作用;茯苓具有抗炎、免疫調節(jié)等作用;杏仁具有鎮(zhèn)咳、祛痰、抗炎等功效[11-12]。從安全性上看,治療期間兩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說明加味二陳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患者耐受性好,更易接受。同時,中醫(yī)治療注重整體治療,從健脾、祛痰、宣肺、化濕入手,可提高療效,彌補西醫(yī)的短板,從而取得更佳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感染后咳嗽患者應用加味二陳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治療可緩解咳嗽癥狀,減輕炎癥反應,提高免疫力,效果顯著,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