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利君,蔡明江,于麗,張憶,周杰,饒嬋,雒肖艷,劉崢
1.武警新疆總隊醫(yī)院內分泌科,新疆烏魯木齊 830000;2.武警兵團總隊醫(yī)院門診部,新疆烏魯木齊 830018;3.新疆塔城托里縣醫(yī)院內分泌科,新疆塔城 834300;4.克拉瑪依市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新疆克拉瑪依 834000;5.新疆寶石花醫(yī)院內分泌科,新疆昌吉 831100
諸多證據(jù)表明,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 展不僅與整體血糖相關,且與血糖波動關系密切[1-5]。特別是患者早期存在“代謝記憶”效應,其血糖控制水平甚至與數(shù)十年后慢性并發(fā)癥及預后有關[6]。因此,為早期糖尿病患者選用合適藥物以平穩(wěn)控制血糖尤為重要。本研究采用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法,對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武警新疆 總隊醫(yī)院內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病程1~5年)血糖波動及相關資料進行分析,旨在探討預混胰島素、基礎胰島素或單純口服降糖藥3種治療方案血糖波動的差異,結果發(fā)現(xiàn)基礎胰島素組血糖波動水平較小、控制水平較高,有望為病程較短的2型糖尿病患者選擇合適的降糖藥物方案提供一定參考?,F(xiàn)報道如下。
納入武警新疆總隊醫(yī)院內分泌科收治的確診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99例、女37例;平均年齡(60.39±13.07)歲。不同治療方案組性別、年齡、糖尿病病程、體質指數(shù)及肝功、腎功、血脂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家屬知情同意。
納入標準:病程1~5年;降糖治療方案穩(wěn)定3個月以上,至少3次空腹血糖<7.0 mmol/L、早餐后2 h血糖<10.0 mmol/L,且無低血糖癥狀,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有效數(shù)據(jù)72 h以上;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1型糖尿病,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長期或大量應用糖皮質激素患者;嚴重心、肺、肝、腎功能障礙或感染患者;孕期、哺乳期女性。
患者降糖治療方案穩(wěn)定3個月以上。門冬胰島素30(國藥準字J20050018)組:平均劑量31.14 U/d,早晚餐前皮下注射,可根據(jù)病情聯(lián)用口服降糖藥,如鹽酸二甲雙胍片(格華止,國藥準字H20023370)10例、1 500 mg/d,或阿卡波糖片(拜糖平,國藥準字H19990205)14例、150 mg/d。甘精胰島素(來得時,國藥準字J20140052)組:平均劑量15.90 U/d,每晚睡前皮下注射,可根據(jù)患者的病情聯(lián)用口服降糖藥,格列美脲片(亞莫利,國藥準字H20057672)19例、2~4 mg/d或瑞格列奈片(諾和龍,國藥準字H20171153)9例、0.5~3 mg/d或二甲雙胍片10例、1 500 mg/d或阿卡波糖片9例、150 mg/d。單純口服降糖藥組:格列美脲片劑量1~4 mg/d,或瑞格列奈片0.5~3 mg/d。兩藥聯(lián)合二甲雙胍/阿卡波糖/磷酸西格列汀片(捷諾維,國藥準字J20120058)19例,或單用二甲雙胍/阿卡波糖/磷酸西格列汀片27例,鹽酸二甲雙胍片1 500 mg/d,阿卡波糖片150 mg/d,磷酸西格列汀片100 mg/d。其中鹽酸二甲雙胍片或阿卡波糖片三餐前口服,瑞格列奈片早餐或三餐前口服,格列美脲片或磷酸西格列汀片均早餐前口服。3組均應用雷蘭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系統(tǒng)(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行連續(xù)血糖監(jiān)測,每5分鐘記錄一次血糖值,288次/d,有效數(shù)據(jù)至少持續(xù)72 h,期間患者進餐時間、運動時間、食量及運動量相對固定,同時應用便攜式血糖儀至少測量4次/d指血血糖作為參比血糖,間隔時間<12 h。
①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系統(tǒng)。觀察血糖波動系數(shù)、平均血糖波動幅度(mean glucose fluctuation,MAGE)、日內血糖水平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SD)、TIR(血糖波動在3.9~10.0 mmol/L的時間比例)、低血糖(<3.9 mmol/L)時間比例。
②生化指標檢測。采取過夜空腹靜脈血測定: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γ-谷氨?;D移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尿酸(uric acid,UA)。TC用CHOD-PAP法、TG用GPOPAP法,HDL-C用直接法-選擇抑制法,ALT用丙氨酸底物法,GGT用GPNA底物法,UA用尿酸酶法。糖化血紅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用親和層析法。應用Friedewald公式計算LDL-C,中國改良的簡化MDRD公式[8]計算估算的腎小球濾過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采取晨尿測定尿微量白蛋白(urine microalbumin,ALB),用免疫透射比濁法。
應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非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組間糖化血紅蛋白、血糖波動系數(shù)、MAGE、SD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治療方案組動態(tài)血糖數(shù)據(jù)比較[M(P25~P75)]
3組間HbA1c達標(<7%)比例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治療方案組TIR達標(≥70%)及HbA1c達標(<7%)比例比較[n(%)]
連續(xù)葡萄糖監(jiān)測系統(tǒng)(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通過葡萄糖感應器實時監(jiān)測皮下組織間液的葡萄糖濃度間接反映血糖水平,能提供連續(xù)、可靠的血糖信息并繪制曲線,揭示常規(guī)方法不能反映的血糖波動趨勢[9-12]。為保證數(shù)據(jù)的穩(wěn)定性及代表性,可行10~14 d甚至更長時間的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13]。雖然本研究僅進行3 d以上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但患者生活相對規(guī)律,控糖藥物方案穩(wěn)定,盡量減少影響血糖波動的干擾因素以彌補不足。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在病程1~5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應用長效胰島素類似物者,平均HbA1c水平(7.02%)低于預混胰島素與口服降糖藥者,HbA1c控制滿意比例(61.70%)也高于后兩者。血糖波動系數(shù)、MAGE、SD也以前者為低,分別為1.70、4.91、2.37 mmol/L,TIR時間及低血糖時間比例三者相近。在多種降糖藥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李錚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較之單用預混胰島素,加用西格列汀者MAGE更低3.78 mmol/L。賈童林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加用阿卡波糖者血糖波動較低,MAGE 2.13 mmol/L,SDBG 1.25 mmol/L。似較本研究中3組血糖波動更小。分析原因如下。①早期患者口服降糖藥依從性可能更高,導致未及時采用胰島素。②出于對低血糖或增加體質量的擔心,導致未合理增加胰島素劑量。有研究發(fā)現(xiàn),對應用甘精胰島素HbA1c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增加胰島素劑量后,其血糖波動有所改善,MAGE自5.75 mmol/L降低0.71 mmol/L[16]。③早期患者尚存在一定的胰島功能,合理的胰島素聯(lián)用口服降糖藥物方案不僅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還可以改善胰島B細胞的分泌功能[17-18]。
綜上所述,早期2型糖尿病甘精胰島素較門冬胰島素30或單獨口服降糖藥物血糖波動較小、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控制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