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明,柳亞娟
普洱市人民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云南普洱 665000
隨著超重及肥胖人群的增加、人口老齡化的進展及城市化快速發(fā)展等多種因素影響,近年來我國糖尿病患者患病率顯著增加。最新流行病學結(jié)果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為11.2%,主要以2型糖尿病為主,而且不同年齡及地區(qū)見差異明顯[1]。糖毒性及脂毒性是影響胰島β細胞功能的主要影響因素,糖尿病患者降低糖脂毒性有助于改善胰島細胞功能,降低糖尿病相關(guān)并發(fā)癥風險[2-4]。度拉糖肽是一種新型的GLP1受體激動劑,在降低血糖同時可降低體質(zhì)量[5]。本研究選擇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普洱市人民醫(yī)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5例,研究度拉糖肽聯(lián)合二甲雙胍的療效及安全性。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75例本院內(nèi)分泌科住院診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參照隨機數(shù)表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齡20~53歲,平均(38.43±15.64)歲。觀察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齡21~55歲,平均(40.06±16.57)歲。兩組間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2型糖尿病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②年齡≥18歲;③BMI≥24 kg/m2;④對本研究清楚了解且同意進行。
排除標準:①1型糖尿病患者及體形消瘦者;②嚴重感染、急性胰腺炎、手術(shù)及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③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④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⑤近期合并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及需要胰島素強化治療者;⑥對本研究所使用藥物過敏者。
兩組患者均行生活方式干預,予糖尿病飲食及運動指導。對照組采用二甲雙胍治療(國藥準字S20153001;規(guī)格:0.25 g/片),0.5 g/次,餐前口服3次/d。觀察組在使用二甲雙胍的同時聯(lián)合度拉糖肽治療(國藥準字JS20210001;規(guī)格:0.5 mL:1.5 mg)1次/周,皮下注射。兩組患者均治療3個月后觀察治療前后的變化。
①糖代謝指標: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時分別采集空腹及餐后2 h肘靜脈血2 mL,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PG),液相色譜法檢測糖化血紅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②脂代謝指標: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膽固醇(cholesterol,CHO)、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③治療安全性:統(tǒng)計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經(jīng)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后FPG及2 hPG均明顯降低,觀察組HbAlc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FPG、2 hPG相比于對照組明顯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患者BMI較治療前降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指標對比(±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FPG(mmol/L)治療前8.12±2.34 8.25±2.28 0.244>0.05治療后(7.04±1.98)*(6.14±1.75)*2.089 0.040 2 hPG(mmol/L)治療前12.47±4.17 13.29±4.51 0.816>0.05治療后(10.38±3.71)*(8.94±2.16)*2.074 0.042 HbA1c(%)治療前8.45±2.61 8.97±2.77 0.835>0.05治療后7.61±2.04(7.24±2.14)*0.765>0.05 BMI(kg/m2)治療前26.14±5.91 26.88±6.21 0.528>0.05治療后25.91±5.85images/BZ_87_647_2603_650_2605.png24.74±4.76 0.937>0.05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CHO、TG值較治療前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LDL-C及HDL治療前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CHO、TG值降低程度更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代謝指標對比[(±s),mmol/L]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代謝指標對比[(±s),mmol/L]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CHO治療前5.64±1.27 5.59±1.31 0.168>0.05治療后(4.97±1.08)*(4.39±1.02)*2.268 0.026 TG治療前4.28±0.99 4.51±1.14 0.929>0.05治療后(3.72±0.84)*(3.32±0.79)*2.125 0.037 LDL-C治療前3.21±0.85 3.18±0.91 0.147>0.05治療后3.04±0.77 2.87±0.64 2.270>0.05 HDL治療前0.94±0.24 0.87±0.19 1.406>0.05治療后1.05±0.31 1.01±0.29 0.289>0.05
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未出現(xiàn)低血糖、腹瀉、惡心嘔吐等嚴重不良反應。觀察組有4例患者在治療早期出現(xiàn)輕度惡心、厭食等反應,堅持用藥后癥狀逐漸緩解。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nèi)分泌代謝性疾病,由環(huán)境及遺傳因素共同影響的多基因遺傳性疾病,近年來,我國糖尿病患者患病率顯著增加,主要以2型糖尿病為主。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改變主要是胰島素抵抗及胰島素相對不足導致血糖升高,高血糖及脂毒性可加重胰島素抵抗,使患者血糖控制不平穩(wěn),進而損傷神經(jīng)及血管等引起全身多個器官病變[6-7]。降低糖脂毒性損害,有助于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加胰島素敏感性[8-9]。積極控制血糖有助于保護殘存胰島細胞的功能和早期預防或延緩糖尿病相關(guān)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及發(fā)展[2,6-7,10]。
二甲雙胍是2型糖尿病治療一線藥物,可以通過抑制糖異生、改善胰島素抵抗等多個環(huán)節(jié)降低血糖。度拉糖肽是一種新的胰升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通過葡萄糖依賴性促進胰島素分泌的作用可以明顯降低低血糖發(fā)生的風險,而且通過中樞性食欲抑制作用降低體質(zhì)量,作為一種周制劑臨床使用更加方便,有助于提高患者依從性[11-12]。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常見且嚴重的并發(fā)癥,血脂、載脂蛋白、糖化血紅蛋白變化均增加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的風險,因此近年來在糖尿病治療中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是糖尿病治療的重點之一[13-15]。研究結(jié)果顯示,度拉糖肽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總體風險及終點事件發(fā)生率[16-17]。
本研究顯示,觀察75例使用二甲雙胍及度拉糖肽治療的患者,治療后患者體質(zhì)量、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較治療前降低,而聯(lián)合度拉糖肽組降低更明顯,兩組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兩藥聯(lián)合使用療效更好,且療效安全。研究顯示,在度拉糖肽聯(lián)合吡格列酮治療糖尿病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改善肝功能[18]。本研究顯示二甲雙胍聯(lián)合度拉糖肽治療中也發(fā)現(xiàn)在降糖之外還伴有血脂水平不同程度降低,但仍未達到血脂治療目標,需要聯(lián)合降脂藥物治療。
綜上所述,二甲雙胍聯(lián)合度拉糖肽對于糖尿病患者治療,可有效提高降糖效果,而且同時降低體質(zhì)量及血脂,具有超越血糖控制之外的治療效果,可以為伴有CVD高風險因素及合并CVD的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加方便有效的治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