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暉
(浙江省人民醫(yī)院淳安分院·浙江 淳安 311700)
干眼癥是眼科門診的常見疾病,是由于淚液的量或質(zhì)或流體動力學異常引起的淚膜不穩(wěn)定和(或)眼表損害,導致眼部不適、視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1-3]。由于電子設備的過度使用、空氣及光污染、空調(diào)的普及、屈光矯正手術(shù)的流行及人口老齡化等諸多原因,干眼癥的發(fā)病率逐漸升高并呈年輕化趨勢。干眼癥若未有效治療,嚴重可引起眼表進一步的損害,導致角膜上皮缺損、角膜炎甚至角膜潰瘍、穿孔、完全溶解等并發(fā)癥。玻璃酸鈉滴眼液是一種人工淚液,可補充缺乏的淚液,緩解眼部不適癥狀,治療干眼癥患者短期效果較好,但易復發(fā),且部分患者治療后效果不甚理想[4-5]。中醫(yī)中藥在干眼癥治療方面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6-7]。筆者采用自擬益氣養(yǎng)陰湯聯(lián)合玻璃酸鈉滴眼液治療氣陰兩虛型干眼癥,效果滿意,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7月本院眼科門診就診的干眼癥患者74 例(89 眼),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37 例(46 眼)和對照組37 例(43 眼)。對照組男17 例、女20 例;年齡18~70歲,平均(50.71±5.23)歲;病程3~13 個月,平均(8.65±1.39)月;部位:左眼15 例、右眼16 例、雙眼6 例。觀察組男19 例、女18 例;年齡19~70 歲,平均(51.48±5.16)歲;病程4~14 個月,平均(8.47±1.35)月;部位:左眼14 例,右眼14 例,雙眼9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診斷標準 干眼癥的診斷標準參照《眼科學》[8]中相關(guān)標準;中醫(yī)辨證分型:參照《中醫(yī)眼科學》[9]及參考文獻[10]擬定。主癥:目內(nèi)干澀不爽,目燥乏澤,雙目頻眨,羞明畏光,不耐久視;次癥:口干少津,神疲乏力,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舌淡紅,苔薄白,脈細或沉細。具備3 項主癥,2 項次癥,或舌脈之一者即為氣陰兩虛型。
1.3 納入標準 1)符合上述干眼癥的診斷標準,同時中醫(yī)辨證為氣陰兩虛型;2)年齡18~70 歲;3)患者對該臨床觀察知情同意。
1.4 排除標準 1)伴其他眼部疾病者;2)以往有眼部外傷及手術(shù)史者;3)干燥綜合征引起的干眼者;4)近期使用過抗炎或免疫抑制劑治療者;5)高度近視、高度遠視,散光超過1.00 D者;6)合并主要臟器嚴重疾病或功能障礙者;7)有藥物過敏史者;8)妊娠期、哺乳期婦女;9)依從性差者。
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0.3%玻璃酸鈉滴眼液(Santen Pharmaceutical Co.Ltd.Noto Plant,注冊證號H20171192,規(guī)格:5 mL/15 mg)滴眼,1 滴/次,4 次/天。觀察組0.3%玻璃酸鈉滴眼液滴眼加自擬益氣養(yǎng)陰湯,藥物組成:山藥、熟地各15 g,西洋參、牡丹皮、白術(shù)各12 g,枸杞子、白菊花、白芍、女貞子各9 g,紅花、陳皮、甘草各6 g,夜明砂3 g(包煎),1劑/日,水煎兩遍共取藥汁250 mL,分早晚兩次溫服。兩組均連用藥4 周之后評定療效。
2.2 療效標準 參照“干眼臨床診療專家共識(2013年)”[3]和《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1]相關(guān)內(nèi)容擬定。治愈:治療后眼部癥狀消失,淚液分泌量檢測Schirmer I試驗(SIT)達10~15 mm/5 min,淚膜破裂時間(BUT)≥10 s;好轉(zhuǎn):治療后眼部癥狀有所緩解,SIT<10 mm/5 min,BUT<10 s;未愈:治療后癥狀無改善,SIT測定未增加,BUT無變化。
2.3 觀察指標 1)眼部主要癥狀評分:按無、偶有、經(jīng)常及持續(xù)緩解分別對應0 分、1 分、2 分及3 分,于治療前后對兩組患者眼干澀、白睛紅赤、視物疲勞及異物感等眼部主要癥狀進行評分。2)淚液分泌量:以Schirmer I試驗(SIT)檢查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淚液分泌量。操作如下:采用5 mm×35 mm的淚液檢測濾紙,將其一端折疊成 5 mm 的襻,將患者患眼下瞼中央向下牽拉,把折疊的檢測濾紙置于下結(jié)膜囊的中外 1/3 處,讓患者輕閉雙眼5 min之后取出濾紙,測量濾紙被浸潤的長度,浸潤長度小于10 mm/5 min為淚液分泌量減少。3)淚膜破裂時間(BUT):采用眼表綜合分析儀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UT,重復3次取平均值。4)角膜熒光素染色評分(FL評分):治療前后用裂隙燈觀察角膜上皮缺損部位著色情況。將角膜劃分為 4 個象限,根據(jù)染色程度計分,0 分為無熒光染色;1 分為著染1~30 個點;2 分為>30 個點著染但并未融合;3 分為>30 個點著染且出現(xiàn)融合。
2.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20.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對計量與計數(shù)資料分別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檢驗水準α定為0.05。
3.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眼(%)]
3.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眼部主要癥狀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眼部主要癥狀評分比較分)
3.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SIT、BUT檢測結(jié)果及FL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SIT、BUT和FLI評分比較
人工淚液替代療法是目前治療干眼癥最常用的方法,通過補充和儲存淚液,減緩淚液蒸發(fā)和流失可起到滋潤眼睛的作用,可改善干眼癥的癥狀,其中玻璃酸鈉滴眼液在臨床上最常用[12]。玻璃酸鈉滴眼液屬人工淚液,治療干眼癥短期效果較好,但停藥后效果難以長期維持,治標不治本,總體來說效果不甚理想[13]。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對干眼癥患者在西藥治療基礎上加中藥聯(lián)合治療,可達治病求本、整體調(diào)理的優(yōu)勢[14-15]。
干眼癥屬中醫(yī)學的“白澀癥”“神水將枯”“干澀昏花”等范疇?!吨T病源候論》指出“目,肝之候也,臟腑之精華,宗脈之所聚,上液之道,其液竭者,則目干澀”。《銀海精微》言:“淚為肝之液”,淚液屬于津液,五臟六腑之精氣充足,上注于目,則淚液充足,濡養(yǎng)潤滑眼部,正如《靈樞·五癃津液別》所載“五臟六腑之津液,盡上滲于目”?;颊哂捎谙忍旆A賦不足,或后天用目過度、長時間使用電子產(chǎn)品,或情志過極,或年老體衰等導致氣陰兩虛,陰血、津液虧損,加之氣虛,氣不布津,目失濡潤而生燥,故而引發(fā)干眼癥。針對病因病機治療上當以益氣養(yǎng)陰、生津潤目以治之。筆者采用自擬益氣養(yǎng)陰湯與玻璃酸鈉滴眼液相配合治療氣陰兩虛型干眼癥。該方中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jīng),既能補氣又能益陰,作用平和,補而不滯,養(yǎng)而不膩。白術(shù)味甘苦、性溫,歸脾、胃經(jīng),可健脾益氣,以助生化氣血,從而有利于陰津的化生與輸布。西洋參味甘、微苦,性涼,歸心、肺、腎經(jīng),其既能補氣,又能清熱養(yǎng)陰生津,為補氣藥中清養(yǎng)之品,《醫(yī)學衷中參西錄》言西洋參“能補助氣分,兼能補益血分,為其性涼而補,凡欲用人參而不受人參之溫補者,皆可以此代之”。熟地黃味甘、性微溫,歸肝、腎經(jīng),具有補血滋陰、益精以明目之功效,《本草備要》記載熟地黃能“滋腎水,補真陰,填骨髓,生精血,聰耳明目”。枸杞子味甘、性平,歸肝、腎經(jīng),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之功效,其滋而不膩、補而不峻,《醫(yī)學衷中參西錄》稱其為“滋補肝腎最良之藥”,《本草便讀》言:“精血充則目可明”。女貞子味甘、苦,性涼,歸肝、腎經(jīng),具有滋補肝腎、明目之功效,《本草備要》載女貞子“益肝腎,安五臟……明耳目……”。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歸肺、肝經(jīng),可疏風清熱、平肝明目,其既可以清肝熱又可益陰明目,《本草蒙筌》言菊花“明眼目無雙”。久病入絡,患者氣陰兩虛日久,氣虛無力推動血液運行,陰虧血少亦會血行遲滯,皆可致瘀阻脈絡,故用紅花、牡丹皮活血化瘀,牡丹皮還可清熱涼血;夜明砂味辛、性寒,歸肝經(jīng),可清肝明目,同時又有散瘀之功效。陳皮可理氣健脾、寬中行滯,防止上藥滋膩礙胃氣。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可養(yǎng)血柔肝、緩急止痛,與甘草相配可酸甘化陰。甘草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補益氣血、滋養(yǎng)肝腎、生津明目之功效。
本觀察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治療后眼干澀、白睛紅赤、視物疲勞及異物感等眼部主要癥狀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減低,同時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SIT、BUT檢測結(jié)果較治療前明顯改善,且改善程度較對照組更為顯著;治療后,觀察組患者FL評分較治療前明顯減低,且下降幅度較對照組更顯著。結(jié)果提示,自擬益氣養(yǎng)陰湯聯(lián)合玻璃酸鈉滴眼液治療干眼癥(氣陰兩虛型)的療效明顯優(yōu)于單用玻璃酸鈉滴眼液治療,能更有效地提高患眼淚膜穩(wěn)定性,更顯著地促進淚液分泌,保持角膜上皮細胞完整性,從而減輕患者臨床癥狀。
總之,益氣養(yǎng)陰湯聯(lián)合玻璃酸鈉滴眼液治療干眼癥患者的療效較單純玻璃酸鈉滴眼液具有明顯優(yōu)效性,值得臨床推廣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