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可達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溫州中醫(yī)院·浙江 溫州 325000)
慢性腎小球腎炎(CGN)為腎內科常見病,好發(fā)于青中年男性,具有起病隱襲、表現(xiàn)多樣、遷延難愈、預后不良等特點[1]。該病危害較大,可引起腎功能減退,并發(fā)慢性腎衰,同時可累及心血管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等,導致多臟器功能障礙,隨著病情逐步惡化,可危及患者生命[2]。如何有效延緩或阻止腎功能減退,減少急性發(fā)作次數,提高CGN患者的生存質量,是目前研究的重中之重。西醫(yī)常通過合理控制飲食、限制食物蛋白和磷、避免加重腎損害的因素、積極有效降壓、減少蛋白尿、酌情使用糖皮質激素及細胞毒藥物等治療措施[3],但效果不夠理想,且毒副作用大,影響患者依從性。隨著祖國醫(yī)學的發(fā)展,中醫(yī)藥治療對CGN的療效日益凸顯[4-5]。筆者自擬健脾益腎固本湯,用于治療脾腎氣虛型CGN患者39例,療效確切,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年5月—2021年8月收治的CGN脾腎氣虛證患者78例,抽簽法隨機分2組,每組各39例。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14例,平均年齡(47.61±8.23),平均病程(3.19±0.78)年;觀察組男性24例,女性15例,平均年齡(47.52±8.34)歲,平均病程(3.27±0.69)年。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 符合《內科學》[6]中CGN的診斷標準及《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7]中慢性腎炎“脾腎氣虛證”的辨證標準。
1.3 納入標準 1)符合CGN的西醫(yī)診斷和中醫(yī)辨證屬脾腎氣虛證;2)年齡在20~70歲,病程1~10年;3)24 h尿蛋白定量1~3 g/d;4)具有較高的依從性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1)繼發(fā)性或遺傳性腎小球腎炎患者;2)合并原發(fā)性高血壓者;3)伴有腎動脈狹窄者;4)合并腎腫瘤、狼瘡性腎炎等腎臟疾患者;5)合并其他組織、臟器感染者;6)對本研究藥物過敏或有禁忌者;7)認知功能障礙無法配合治療者;8)妊娠或哺乳期婦女。
2.1 治療方法 2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基礎治療,包括:低鹽低磷、優(yōu)質低蛋白飲食;糾正酸堿失衡及電解質紊亂;纈沙坦膠囊(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217,規(guī)格:80 mg/粒),80 mg/次,1次/天,晨起空腹口服,連服1個月。觀察組加服健脾益腎固本湯(黃芪50 g、山藥30 g、防己9 g、茯苓15 g、桂枝9 g、白術15 g、丹參15 g、澤蘭12 g、芡實15 g、金櫻子15 g、覆盆子12 g、菟絲子12 g、防風9 g、地龍9 g、炙甘草6 g)治療,每日1劑,煎取300 mL藥汁,分早晚2次溫服,連服1個月。
2.2 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7]中“慢性腎炎” 的療效標準判定,分為臨床痊愈、顯效、有效、無效。
2.3 觀察指標 1)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包括腰脊酸痛、疲倦乏力、食少納呆、便溏、浮腫、夜尿多,按癥狀無、輕、中、重分別計0、2、4、6分。2)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的變化;24 h尿蛋白采用免疫比濁法(羅氏cobas c502)檢測,Cr、BUN分別采用酶法和脲酶紫外速率法(均為羅氏cobas c701)檢測。
3.1 2 組患者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2 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3.2 2 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 見表2。
表2 2 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分)
3.3 2 組患者治療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及腎功能指標比較 見表3。
表3 2 組患者治療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及腎功能指標比較
慢性腎小球腎炎(CGN)是一種原發(fā)于腎小球的炎癥性疾病,是多因素引發(fā)免疫系統(tǒng)紊亂的疑難病癥,主要表現(xiàn)為蛋白尿、血尿、水腫和高血壓,并伴隨腎功能不同程度的衰退,在國內終末期腎衰竭的病因中位居首位[8]。該病多由急性腎炎遷延不愈演變而來,或腎臟炎癥隱匿起病,無急性腎炎表現(xiàn),緩慢發(fā)展而來;常因感染、勞累或使用腎毒性藥物等誘發(fā),導致腎功能急驟惡化。CGN發(fā)病機制復雜,病理表現(xiàn)類型多樣化,如膜性腎炎、系膜增殖性腎炎等,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細菌、免疫分子和炎癥因子等結合形成免疫復合物,在腎小球基底膜上長期積累并沉淀,進而免疫細胞被活化,產生一系列炎癥變態(tài)反應,在持續(xù)的炎癥刺激和免疫介導下,腎臟血流動力也隨之發(fā)生改變,終致腎小球損傷,代之以不同程度的腎小球、小血管硬化和球囊缺血性改變,逐漸形成CGN,隨著疾病進展,最終發(fā)展為腎衰竭,嚴重威脅患者健康[9]。此外,毒素、代謝產物等非免疫因素,長期沉積于腎小球,亦可引發(fā)炎癥反應,在CGN形成發(fā)展過程中,起到促進作用。如何阻斷CGN免疫介導,抑制炎癥反應,延緩腎功能惡化,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是目前研究的熱點,也是醫(yī)學界的難點。
CGN目前尚無根治的方法,屬于終身性疾病,需長期治療用藥。該病臨床治療的關鍵是合理控制血壓,減少蛋白尿,通過抑制免疫介導炎癥和細胞增殖,減輕腎臟硬化,從而達到改善臨床癥狀、延緩腎功能惡化和防治并發(fā)癥的目的。目前臨床上缺乏治療CGN的特效藥物,常規(guī)西藥雖能緩解或控制病情,但長期服用不良反應大,尤其部分頑固性CGN患者,臨床處理時更為棘手。為了改善腎功能損害,延緩慢性腎病進展,西醫(yī)多采用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阻滯劑、激素和細胞毒藥物、抗凝劑和抗體療法等進行干預,根據病情嚴重程度不同,選擇的治療方案也不同,但該病屬于自身免疫性損傷,病情嚴重且損傷持續(xù)存在,因此需要終身治療,勢必給患者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且以上諸多藥物毒副作用大,影響患者依從性,造成本病纏綿難愈,臨床治療效果往往不甚理想[10]。纈沙坦膠囊是一種常用的血管緊張素II(AngII)受體抑制劑,通過選擇性地阻斷AngII與AT1受體的結合,抑制醛固酮釋放和血管收縮,從而產生降壓作用;此外,尚能調節(jié)腎小球濾過膜的選擇通透性,減輕腎實質損傷,減少蛋白尿,發(fā)揮保護腎臟的作用[11]。但單用纈沙坦膠囊,對CGN的治療效果有限,無法有效改善其炎癥反應,難以阻斷腎功能惡化。
CGN中醫(yī)學歸屬于“水腫”“腰痛”等范疇,臨床以蛋白尿、水腫等為主要表現(xiàn)。祖國醫(yī)學認為,蛋白為人體之精微物質,其形成與脾、腎兩臟密切相關?!端貑枴そ浢}別論》曰“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脾乃倉廩之官,主運化水谷及津液,脾功能受損,水谷與津液不化,清氣不升,濁陰不降,清濁混淆下注于膀胱而發(fā)為本病;腎乃封藏之本,精之處也,腎功能受損,開闔失職,精微不藏,則下流膀胱,從而形成蛋白尿;故“脾腎兩虛”為該病的基本病機,治當健脾益氣、固腎澀精為主,同時配合搜風剔絡、活血化瘀之品,可增加療效[12]。風為百病之長,而本病又呈慢性進展,風邪久居,內入腎絡,腎臟開闔封藏不利,水氣不化,精微不固,終致水腫、蛋白尿;脾腎虧虛,津液、血液敷布、推動失常,易致津停瘀阻,加重臟器損傷,加快病情進展。筆者自擬健脾益腎固本湯,用于治療CGN脾腎氣虛證患者,方中防己性寒味苦,入膀胱、肺經,長于利水消腫,兼能祛風除濕;茯苓為甘平之品,入肺、脾、腎經,具有滲濕利水、健脾寧心的功效;黃芪補氣固表、利水退腫,是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之要藥,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該藥具有減少蛋白尿、保護腎功能等多種作用[13-14];桂枝長于溫經通脈、助陽化氣,得茯苓則不發(fā)表而反行水;甘草性味平和,補脾益氣,調和諸藥;白術益氣健脾、燥濕利水;丹參、澤蘭活血化瘀,澤蘭兼能行水消腫,兩者配伍,既能除瘀血,又能消水腫;芡實、金櫻子、覆盆子益腎澀精,芡實兼能補脾祛濕;菟絲子滋補肝腎、固精縮尿;山藥平補脾肺腎,益氣養(yǎng)陰固精;防風、地龍能入達腎絡,搜剔腎絡風邪。諸藥合用,共奏健脾補腎固精、活血祛風通絡之功效。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中醫(yī)癥狀積分、24 h尿蛋白、血Cr和BUN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健脾益腎固本湯可提高脾腎氣虛型CGN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緩解腰酸、浮腫等癥狀,減少蛋白尿,改善腎功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