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冰
福建省泉州市光前醫(yī)院七病區(qū)(原外二科),福建泉州 362321
糖尿病足又稱糖尿病肢端壞疽疾病,作為糖尿病常見且嚴重的并發(fā)癥,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的狀態(tài)下,因下肢動脈硬化造成皮膚微小血管病變或者小動脈閉塞、神經病變、細菌感染,而出現(xiàn)足部潰瘍、足部感染、足部疼痛、足部麻木等壞疽癥狀[1-2]。近年來,糖尿病足疾病的發(fā)病率以逐年升高的趨勢呈現(xiàn),不但會增加家庭及社會的經濟負擔,還會引起患者出現(xiàn)殘疾以及死亡等后果。因為糖尿病足的病程較長,臨床有著不一致的表現(xiàn),加上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相對缺乏,沒有足夠的足部保護意識,導致其治療存在一定難度[3]。大部分糖尿病足患者需要開展外科治療,需重視足部創(chuàng)面的處理工作,合理地選擇干預手段,促使患者的整體治療效果明顯提高[4]。本文選取福建省泉州市光前醫(yī)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48例糖尿病足患者,采取外科綜合治療,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足患者。所有患者對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48例。對照組中男28例,女20例;年齡50~80歲,平均(70.11±5.02)歲。觀察組中男30例,女18例;年齡51~80歲,平均(70.99±5.11)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患者與WHO診斷糖尿病足的相關標準相符。
排除標準:意識障礙者;合并嚴重臟器疾病者;不配合者。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對癥治療措施進行干預,主要包括以下內容。①抗感染[5]:采取足量、強力、廣譜等抗生素給予感染控制治療,通過分析分泌物培養(yǎng)的結果,對抗生素給予合理調整。②血糖控制[6]:采取降糖藥物在7 d內平穩(wěn)地控制血糖。③改善循環(huán)[7]:選擇貝前列素、西洛他唑、前列地爾等血管擴張藥物、微循環(huán)改善劑改善循環(huán),同時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進行抗血小板治療。④營養(yǎng)神經[8]:采用硫辛酸、腺苷鈷胺等營養(yǎng)神經藥物進行治療。
觀察組在常規(guī)對癥治療基礎上,進行外科綜合治療,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內容。(1)局部創(chuàng)面治療[9-10]。糖尿病足創(chuàng)面處理方法主要包括,①Ⅰ級:對于本類型的淺表潰瘍患者,在沒有合并感染的情況下,用碘伏消毒之后,混合生理鹽水、胰島素、山莨菪堿,對創(chuàng)面進行持續(xù)性的濕敷處理,每天換藥1次。②Ⅱ級:如果創(chuàng)面有較多的分泌物,需要通過3%的過氧化氫溶液完成清洗,之后再通過生理鹽水進行清洗,如果創(chuàng)面處于干凈狀態(tài),可直接通過生理鹽水做清洗處理,接著用碘伏消毒,隨后混合生理鹽水、胰島素、山莨菪堿對創(chuàng)面進行持續(xù)性的濕敷處理,每天需要對創(chuàng)面進行1~2次的清洗。③Ⅲ~Ⅴ級:由于此階段的患者會出現(xiàn)惡臭明顯、分泌物多、創(chuàng)面臟等特征。在早期應該重視清創(chuàng)換藥治療,將膿腔、竇道切開之后,重視壞死位置的引流。通過高錳酸鉀溶液或者高滲鹽水完成浸泡處理,每次浸泡時間為0.5 h,接著通過3%過氧化氫溶液作沖洗處理,再通過生理鹽水完成沖洗,清刨局部,將壞死組織取出,以分批、分期的方式進行蠶食清創(chuàng)干預。如果出現(xiàn)壞疽癥狀,需要采取趾關節(jié)離斷術對死骨進行切除,局部可通過分析創(chuàng)面肉芽生長情況采取胰島素、生理鹽水進行濕敷,促使創(chuàng)面修復速度明顯加快,每天需要完成2~3次的換藥。(2)下肢重建治療[11-12]。臨床需要綜合評估患者下肢動脈供血情況,對患者是否符合下肢動脈介入治療指征進行判斷。如果患者確定出現(xiàn)下肢動脈閉塞或者狹窄,對創(chuàng)面愈合產生影響,需要重視血管重建干預。要求患者選擇平臥位體位,通過分析術前下肢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的檢查結果完成股動脈的穿刺干預,引入動脈鞘管,利用造影觀察潰瘍側肢體的動脈情況,如果出現(xiàn)閉塞病灶或者狹窄程度>70%的情況,需要開展動脈內支架置入治療。或者采取單純球囊擴張成形技術治療,將3支動脈開通,確保有1支動脈供血能夠在足部位置抵達,潰瘍直接供血血管為優(yōu)先開通的血管位置。(3)截肢術[13]。一旦患肢出現(xiàn)不可逆缺血性壞死,或者感染嚴重癥狀無法控制時,需要通過截肢的方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手術前需要行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成像、數字減影造影、B超等檢查對側支循環(huán)重建程度進行評估,包括下肢血管閉塞范圍、程度以及位置等,為截肢平面的選擇提供依據。
①恢復情況:記錄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創(chuàng)面恢復時間以及疼痛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VAS評分采取視覺模擬評分量表進行評估,選擇一根10 cm的尺子,分別在兩頭標注0、10,要求患者根據自己的疼痛程度指出相應的數值,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明顯。
②血流量、血流峰時速度、足背動脈管徑:分別在入院當天、治療后對兩組患者的血流量、血流峰時速度、足背動脈管徑指標進行記錄。
采取痊愈、好轉、無效3個級別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估,痊愈:經過治療后壞疽創(chuàng)面或者潰瘍全部愈合,且形成瘢痕或者結痂;好轉:壞疽或者潰瘍局部分泌物減少較為明顯,且明顯縮小潰瘍或者壞疽的面積;無效:壞疽或者潰瘍沒有出現(xiàn)變化,分泌物較多。治療總有效率=痊愈率+好轉率。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住院時間、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恢復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恢復情況對比(±s)
組別對照組(n=48)觀察組(n=48)t值P值住院時間(d)15.25±2.23 10.25±1.32 6.251 0.009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d)18.33±3.02 12.32±1.23 5.984 0.011 VAS評分(分)6.58±1.11 3.02±0.95 5.644 0.010
兩組入院當天血流量、血流峰時速度、足背動脈管徑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流量、血流峰時速度、足背動脈管徑均高于入院當天,且觀察組患者各項指標提高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流量、血流峰時速度、足背動脈管徑對比(±s)
表2 兩組血流量、血流峰時速度、足背動脈管徑對比(±s)
組別對照組(n=48)觀察組(n=48)t值P值血流量(mm/s)入院當天21.01±5.21 21.02±5.25 1.251 0.255治療后30.22±5.95 37.25±6.25 6.254 0.009血流峰時速度(mm/s)入院當天35.31±5.22 35.25±5.25 1.254 0.254治療后38.32±5.95 42.25±6.25 5.999 0.010足背動脈管徑(mm)入院當天1.20±0.51 1.21±0.52 1.214 0.253治療后1.55±0.51 1.99±0.62 6.021 0.010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3.33%,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83%,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對比[n(%)]
糖尿病足作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并不是由于單一因素引起的,其與糖尿病微循環(huán)異常、糖尿病微血管病變、脂質代謝、糖代謝、維生素缺乏等關系較為密切[14]。糖尿病足的治療應該根據神經病變、感染、血管狀況、潰瘍嚴重程度等給予綜合評估,治療期間需要重視改善患者的全身狀態(tài),積極治療感染,在以上的基礎上還可采取外科綜合治療進行干預,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預后[15]。外科綜合治療重視糖尿病足患者全身狀態(tài)評估工作,主要對局部創(chuàng)面情況、感染程度、周圍神經病變、血管病變分級、營養(yǎng)狀態(tài)、血糖控制情況等,通過分析評估的結果采取針對性的外科方法進行治療[16]。根據患者的全身狀態(tài)與血管因素確定手術方法,需要通過血管彩超對患者下肢動脈情況進行評估,如果患者下肢動脈病變程度較輕,且足背動脈有著良好的搏動,應該選擇小截肢或者保肢治療。如果患者存在重度感染癥狀,應該先開展病灶清除術治療,并實施支持治療與全身抗感染治療。對于Ⅱ期患者需要開展皮瓣修復術或者植皮手術治療;若患者下肢血管條件較差且出現(xiàn)嚴重感染,應通過急診截肢術或者病灶清除術進行治療,避免感染擴散,對生命產生威脅。對于感染不明顯的患者,可等到調整好全身狀態(tài)之后再開展截肢手術,能夠促使手術風險明顯降低,使創(chuàng)口愈合能力有所增加。通過分析血管病變程度開展介入或者血管重建治療,能使下肢血管條件得以改善,加快創(chuàng)面愈合速度,使截肢平面有所降低。在外科綜合治療期間,還需要重視圍術期創(chuàng)面處理工作,清創(chuàng)壞死的組織后,應該選擇負壓材料對清創(chuàng)后的創(chuàng)面進行覆蓋,加快滲液引流和肉芽生長的速度,采取抗生素、胰島素持續(xù)性注入創(chuàng)面的方式加快創(chuàng)面愈合。局部應用抗生素可有效抑制細菌生長,使感染癥狀得以減輕,而胰島素可促使局部血運明顯改善,增強機體抵抗能力,對蛋白質合成起到促進作用,同時可降低脂肪液化的發(fā)生[17]。對于Ⅱ期患者,可按照創(chuàng)面的情況合理地選擇皮瓣覆蓋手術或者植皮手術進行治療,但需要等到控制炎癥之后方可開展。糖尿病足外科治療中清創(chuàng)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應該合理地選擇清創(chuàng)時間,過早清創(chuàng)會擴大創(chuàng)口范圍,從而無法獲得治療的效果,過晚清創(chuàng)會引起截肢,所以需要對清創(chuàng)的時間給予準確判斷。分析本組研究結果可知,觀察組的住院時間、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血流量、血流峰時速度、足背動脈管徑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示綜合外科治療用于糖尿病足中能獲得較為理想的效果,能加快康復速度,提升治療總有效率。
綜上所述,糖尿病足患者采取外科綜合措施進行治療能建立多學科協(xié)作模式,采取外科技術進行處理,可有效保留患者的部分足部功能,降低患者的截肢率,最終促使患者的生存質量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