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歡 鄭超
目前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的不斷加劇,腦卒中的發(fā)病率逐年增加,成為影響我國居民身體健康的重大疾病,其中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是最常見的類型,約占全部腦卒中患者的80%[1]。目前治療AIS 的原則以盡早開通堵塞的血管為主,繼而迅速恢復缺血腦組織的血供,挽救缺血半暗帶,改善患者預后[2-3]。機械取栓術是近年來治療AIS的重要方法,能夠迅速使閉塞的血管再通,提高患者生活質量[4],但關于其治療時間窗的控制尚未達成共識。相關研究表明,對于發(fā)病時間≤6 h 的患者,與靜脈溶栓相比,采用機械取栓術能夠達到更好的臨床治療效果,但對于發(fā)病時間>6 h 的超時間窗患者,機械取栓術的療效仍處于探索階段,曹姍等[5]研究顯示,對于發(fā)病時間超過6 h 的超時間窗患者,行機械取栓術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再通率。本研究旨在探討機械取栓術在治療不同時間窗AIS 患者中的臨床效果,以期為臨床進一步診治AIS 提供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選擇萍鄉(xiāng)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yī)院2019 年9 月-2021 年9 月收治的86 例AIS 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文獻[6]臨床診治指南中關于AIS 的診斷標準,并經(jīng)腦血管造影確診;(2)患者入院時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障礙癥狀明顯;(3)臨床資料完整;(4)精神狀態(tài)正常,能順利配合治療。排除標準:(1)重要器官功能障礙;(2)入院頭顱CT 檢查顯示合并顱內(nèi)出血;(3)合并手術禁忌證;(4)近期有顱腦外傷史和頭顱手術史;(5)重癥感染。所有患者均行機械取栓術治療,根據(jù)患者發(fā)病-手術時間是否小于6 h 分為時間窗內(nèi)組(≤6 h,52 例)和超時間窗組(>6 h,34 例)。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刻予以吸氧、補液、降壓、維持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等對癥支持治療,同時完善術前檢查,排除手術禁忌證,行動脈內(nèi)機械取栓術治療?;颊呷⊙雠P位,全身麻醉成功后從右側動脈采用改良Seldinger 技術進行穿刺,置入6F 導管,并使用5F 導管于雙側頸動脈、椎動脈進行全腦血管造影檢查,明確腦動脈堵塞的部位和范圍,側枝代償情況和操作路徑,采用微導管穿刺技術將導管前端穿至血栓內(nèi),微量泵泵入(30~50)萬U 尿激酶(生產(chǎn)廠家: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4020646,規(guī)格:50 萬單位/支)聯(lián)合50 mL 的0.9%NaCl 溶液,將流速控制在1 mL/min,于動脈內(nèi)進行溶栓,在每個閉塞部位注入(15~20)萬U 尿激酶后再次進行造影檢查,評估閉塞處栓子溶解情況,如果復查造影顯示閉塞血管未通采用置入支架取出血栓,使用微導絲穿刺入閉塞血管內(nèi),同時經(jīng)微導管置入4 mm×20 mm Solitaire AB 型支架于閉塞動脈內(nèi),留置時間5~10 min,使其與動脈內(nèi)血栓充分接觸,使得支架在血栓內(nèi)完全張開,黏附完全后輕輕取出支架及微導管,反復多次進行上述操作取出栓子,再次進行血管造影評估閉塞血管通暢情況,復查血管造影顯示血管壁光滑,動脈內(nèi)血流通暢,顯示手術成功,撤出微導管及引流鞘,手術結束。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待平穩(wěn)后送回病房。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3.1 治療成功率 兩組患者于手術結束前進行腦血管造影檢查,使用改良腦梗死溶栓分級(mTICI)對患者治療顱內(nèi)動脈血流恢復情況進行評價,0 級:未見灌注;1 級:灌注量極少;2a 級:腦組織下游缺血區(qū)灌注量低于腦組織正常血供的50%;2b 級:腦組織下游缺血區(qū)灌注量等于或超過腦組織正常血供的50%;3 級:腦組織下游缺血區(qū)得到完全灌注,以mTICI 分級中2b 級及3 級定義為治療成功,治療成功率=(mTICI 2b 級例數(shù)+mTICI 3 級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7]。
1.3.2 神經(jīng)功能 使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卒中量表(NIHSS)對患者治療前后神經(jīng)功能進行評價,評價內(nèi)容包括凝視、面癱、視野、意識、上肢運功等15 個評價項目,評估總分為0~42 分,評估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神經(jīng)功能損傷越嚴重[8]。評估時間為治療前、治療后3 d、治療后3 周。
1.3.3 預后評估 所有患者術后均密切隨訪90 d,使用改良Rankin 量表(mRS)對術后90 d 患者預后進行評價,mRS 量表分值為0~5 分,0 分:患者無臨床癥狀;1 分:患者有臨床癥狀,但能獨立活動,未見明顯功能障礙;2 分:患者存在輕度殘疾功能障礙,但無須幫助;3 分:患者存在中度殘疾功能障礙,需要幫助但能單獨行走;4 分:患者存在重度殘疾功能障礙,日常需要他人幫助;5 分:患者存在嚴重殘疾長期臥床,長期需要護理。mRS量表0~2 分為預后良好,3~5 分為預后不良[9]。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6.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性別、年齡、既往史等相關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基本資料比較
2.2 兩組治療成功率比較 經(jīng)mTICI 分級評估顯示,時間窗內(nèi)組患者治療成功率為82.69%(43/52),超時間窗組為73.53%(25/34),兩組間治療成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54,P=0.087),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成功率比較
2.3 兩組神經(jīng)功能比較 兩組治療前、治療后3 d、治療后3 周NIHSS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治療后90 d 預后比較 治療后90 d 隨訪,兩組均無死亡病例,經(jīng)mRS 量表評分比較,時間窗內(nèi)組預后良好率為55.77%(29/52),超時間窗組患者預后良好率為52.94%(18/34),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985,P=0.246)。見表4。
表4 兩組預后比較
AIS 是目前最常見的一類卒中類型,其具有發(fā)病急、進展快、預后差等特點,患者如果治療不及時會導致腦組織出現(xiàn)缺氧缺血性損傷,嚴重影響居民身體健康[10-11]。臨床上治療AIS 的原則以盡快開通閉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帶,改善患者神經(jīng)功能為主。既往臨床上采用靜脈溶栓療法以恢復缺血腦組織的灌注,但這一方案治療時間窗較窄,臨床受益人群有效,局限性較大,影響治療效果[12]。近年來相關研究結果表明,與藥物溶栓治療相比,采用機械取栓術治療大血管閉塞所致的AIS 效果顯著,能夠有效疏通堵塞血管,改善患者預后[13-14]。目前對于AIS 患者行機械取栓術的時間窗以≤6 h 為主,對于>6 h 的超時間窗患者,機械取栓術的臨床療效尚處于起始階段[15],本研究探討比較了兩種時間窗AIS 患者行機械取栓術治療效果、神經(jīng)功能和預后差異。
mTICI 分級是臨床上用于評估機械取栓術治療效果的客觀指標,能夠有效地反映患者血管內(nèi)血栓去除效果,其中mTICI 分級中的2b 級及3 級為取栓治療成功[16]。本研究中,時間窗內(nèi)組患者治療成功率為82.69%,超時間窗組為73.53%,兩組間治療成功率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對于AIS 患者使用機械取栓裝置能夠切割血管內(nèi)栓子,并將栓子附著于支架外側,繼而將血管內(nèi)栓子帶出體外。根據(jù)本研究結果及取栓裝置的工作原理,在患者血栓形成的早期,不同時間窗患者行機械取栓術療效無明顯差異。NIHSS 評分是評估AIS 患者神經(jīng)功能的重要指標,能夠從患者運動、反應、意識、感覺及高級神經(jīng)功能活動等角度綜合評估AIS 患者神經(jīng)功能及病情嚴重程度,臨床可靠性高[17]。本研究中兩組患者治療前NIHSS 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3 d、治療后3 周NIHSS 評分均明顯降低,但兩組間比較并無明顯差異(P>0.05),這一結果與Wood[18]研究一致。本研究結果表明,臨床上不應以時間窗作為是否行機械取栓術治療的標準,對于超時間窗的患者及時進行機械取栓術治療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經(jīng)功能。
隨之本研究對機械取栓術后患者進一步隨訪90 d,結果顯示兩組患者隨訪期間均無死亡病例,經(jīng)mRS 量表評分比較,時間窗內(nèi)組患者預后良好率為55.77%,超時間窗組患者預后良好率為52.94%,兩組間比較并無明顯差異(P>0.05),表明不同時間窗AIS 患者行機械取栓術治療預后一致。然而本研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選擇的樣本量較少,未來應擴大樣本量,以完善機械取栓術在不同時間窗AIS 患者中的應用;其次隨訪時間較短,不同時間窗對患者術后生存時間的影響仍待進一步研究;同時本研究中未對AIS 進行分型,不同分型的AIS 患者行機械取栓術預后可能存在差異;最后作為評估AIS 患者預后的mRS,具有一定的主觀特異性,不同患者對于mRS 評估標準的理解可能存在差異性,上述差異可能會對評估結果造成偏倚。
綜上所述,對于時間窗內(nèi)及超時間窗AIS 患者行機械取栓術治療效果一致,均能改善患者神經(jīng)功能且預后一致。本研究結果為AIS 患者機械取栓術治療時機的選擇提供了依據(jù),對于超時間窗的AIS 患者,及時行機械取栓術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經(jīng)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