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艷
(南陽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三附屬醫(yī)院,河南 南陽 473000)
腸造口術是較常見的一種外科手術,主要用于治療結直腸癌癥患者,可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命周期。但該手術會改變正常排便途徑,且排便不受控制,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壓力,降低其生活質量,因此,需重視此類患者的護理工作[1]。除標準造口護理流程外,還應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模式。集束化護理是目前應用較廣泛的新型護理模式,與傳統(tǒng)護理方法比較,此護理模式將多項已知且相互關聯(lián)的護理措施聯(lián)合起來,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且全面的護理服務,提高了護理效果[2-3]。本研究探討了標準造口護理流程、集束化護理聯(lián)合用于腸造口患者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腸造口患者178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護理組和參照組,每組89例。參照組患者中男52例,女37例;年齡34~75歲,平均(55.56±5.34)歲;原發(fā)疾?。阂覡罱Y腸癌41例,直腸癌48例;手術方式:開腹Miles術35例,腹腔鏡Miles術54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2例,高中及???1例,本科及以上36例。護理組患者中男55例,女34例;年齡42~78歲,平均(55.12±5.54)歲;原發(fā)疾?。阂覡罱Y腸癌44例,直腸癌45例;手術方式:開腹Miles術37例,腹腔鏡Miles術52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9例,高中及專科33例,本科及以上37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原發(fā)疾病、手術方式、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護理方法 2組患者均接受標準造口護理流程護理:(1)評估造口表面黏膜情況,準備造口護理所需的物品,如濕紙巾、剪刀、尺子、溫水、毛巾、垃圾桶等;(2)觀察造口縫合情況及周圍皮膚狀態(tài),用濕紙巾或溫水清潔造口周圍皮膚,使其清潔、干燥;(3)測定造口直徑,裁剪造口底盤,根據(jù)造口情況使用皮膚保護膜、護膚粉及防漏膏,均勻涂抹并將多余的量清除;(4)撕掉底盤粘貼的面膠片,自上而下粘貼造口底盤,放置好袋夾并標注日期;(5)按壓底盤5~10 min,系上腰帶,扣造口袋;(6)詳細告知患者及家屬日常造口護理的注意事項,學習更換造口袋的方法。參照組在接受標準造口護理流程護理基礎上給予常規(guī)護理,即做好術前準備和各項檢查,嚴格遵醫(yī)囑給患者用藥,做好術后的日常生活、飲食指導等。護理組在接受標準造口護理流程護理基礎上給予集束化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1成立集束化護理小組 選擇本科室造口治療師、胃腸外科醫(yī)師分別作為組長和副組長,其主要任務是對小組成員進行專業(yè)培訓,另選擇工作經(jīng)驗豐富的護士作為組員,主要任務是對患者進行造口護理指導。
1.2.1.2術前護理 建立患者檔案,包括個人信息、生活飲食習慣、手術方式、心理狀態(tài)分析、培人員等;告知患者造口作用,展示造口用品及正確定位造口的方法;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做好心理指導,穩(wěn)定其情緒,使其能積極配合完成手術。
1.2.1.3術后護理 向患者發(fā)放造口護理流程資料包并進行健康教育,指導患者如何選擇造口用品;告知患者手術情況,詳細講解今后造口在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向患者展示既往造口術患者良好的生活現(xiàn)狀,讓患者對生活的充滿希望;了解患者落實標準造口護理流程的情況,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糾正和指導,避免出現(xiàn)不良情況。對患者及家屬進行造口自我護理的相關內容和方式的宣講,提高其自護能力,便于出院后可進行專業(yè)的家庭護理,減少感染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
1.2.1.4出院后隨訪 出院后2周,1、2、3個月進行隨訪,隨訪方式為電話、微信及居家現(xiàn)場等,向患者加強健康教育、正確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進行心理狀態(tài)調查,掌握其心理變化,及時穩(wěn)定情緒,積極面對生活,提醒患者定期至相關門診復診。
1.2.2觀察指標
1.2.2.1自尊程度[4]采用由Rosenberg 編制的自尊量表評估2組患者護理前,護理2、4周后自尊程度,共10個條目,涉及自我接納和自我價值感受,每個條目均采用4級評分法(1~4分)進行評分,總分為10~40分,評分與自尊程度呈正相關。
1.2.2.2術后并發(fā)癥 觀察并統(tǒng)計2組患者術后出現(xiàn)造口缺血、造口出血、造口周圍皮炎、皮膚黏膜分離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2.2.3生活質量[5]采用生活質量量表評估2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總分為0~100分,評分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
2.12組患者護理前,護理2、4周自尊程度評分比較 2組患者護理前自尊程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組患者護理2、4周后自尊程度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前,護理2、4周后自尊程度評分比較分)
2.22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與參照組比較,護理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n(%)]
2.32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2組患者護理前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組患者護理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優(yōu)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結直腸癌患者在接受腸造口術后排便方式會變?yōu)楦共颗疟闱也皇芸刂?,會引起自我形象紊亂。另外,造口處疼痛、造口袋異味、性生活障礙及睡眠障礙等均會影響患者與其家人的親密程度,尤其是永久性結腸造口患者,出院前的社會反應和心理狀態(tài)復雜,一方面,因出院而感到輕松;另一方面,因手術對身體正常機能造成不可逆的影響,形象受損而出現(xiàn)情緒障礙[6-7]。腸造口患者護理不良不僅會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也會增加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影響患者病情改善,因此,需加強相關護理工作。
標準造口護理流程是腸造口術患者的重要護理內容,主要包括造口評估,以及物品準備、脫、洗、干、穿、壓、定及健康指導等多方面內容,重點在于記錄造口表面黏膜、周圍皮膚及造口排出物等情況,貼底盤前確保皮膚干燥、干凈。選擇二件式造口袋與底盤可分開,不用撕開底盤可護理造口,袋子更換方便,保護造口周圍皮膚,造口底盤一般3~5 d更換1次,最長不超過7 d,當?shù)妆P發(fā)生滲漏時立即更換[8]。在此基礎上需選擇科學、合理的護理模式,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護理服務。
集束化護理一般包括3~5項簡單且操作性強的護理措施,與單獨執(zhí)行護理工作比較,循證實踐措施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結局[9]。相比于常規(guī)護理,集束化護理內容更加程序化、全面化,可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滿足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從而達到理想的護理效果。目前,此護理模式在國內外已廣泛應用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已獲得大多數(shù)患者和醫(yī)護人員的認可[10]。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參照組比較,護理組患者護理后自尊程度、生活質量評分均更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標準造口護理流程的同時給予集束化護理可提高患者自尊心,促進其生活質量的改善。
腸造口患者會因為身體形態(tài)的變化且在短時間內難以適應造口而嚴重影響患者的自尊心和日常生活,采取集束化護理時給予造口的健康教育、心理干預,幫助患者建立積極的心態(tài),積極面對生活的挑戰(zhàn),提高生活質量[11-12]。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參照組比較,護理組患者造口缺血、造口出血、造口周圍皮炎、皮膚黏膜分離等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此護理模式可明顯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與查小英等[13]研究結果相符。在標準造口護理流程的同時給予集束化護理可彌補患者及家屬對造口及相關護理技能掌握不足,減輕患者恐懼感,使其能積極、主動地配合完成專業(yè)造口護理知識的學習,避免出院后出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14]。
綜上所述,腸造口患者在接受標準造口護理流程的同時給予集束化護理可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其生活質量,建議優(yōu)先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