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 萍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階段幼兒的成長與發(fā)展。因此,教師需要順勢而為,結合當前課程改革的發(fā)展形勢,構建科學、高效的課堂,為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種植課程在幼兒園課程體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通過該課程可培養(yǎng)幼兒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愛護動植物的習慣。本文分析探討了幼兒園開設種植課程的目的、功能和教學原則,并提出相應的開發(fā)與實踐策略,以期為今后幼兒園的相關課程研究提供思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huán)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fā)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經驗。借助種植課程,教師不僅可以糾正幼兒的不良行為、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心、提高幼兒的專注力,還可以提高幼兒對生態(tài)平衡的認知能力。這對增強幼兒的生態(tài)意識至關重要,教師需高度重視。
幼兒園在教學中引入種植課程,能夠發(fā)揮其重要的教育作用。在種植課程中,幼兒需要聽從教師的指導和安排,進行科學的種植管理。在課程中,教師要指導幼兒根據植物的習性進行種養(yǎng),讓幼兒參與種植全過程,引導幼兒探索植物生長的規(guī)律,激發(fā)幼兒學習植物相關知識的興趣。教師需要對不同階段的幼兒采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讓各階段幼兒都能明白種植課程的意義。
幼兒園種植區(qū)里可以種植各類瓜果和蔬菜。幼兒可以在種植區(qū)的每個角落種植自己喜歡的植物。在種植過程中,幼兒與教師共同探討是否進行施肥、澆水等工作。幼兒在種植區(qū)域會被生機盎然的植物吸引,他們會忍不住觸碰結果帶刺的小黃瓜,欣賞盛開的茄子花,甚至想與嫩嫩的小白菜對話……教師應適時鼓勵幼兒多觀察、多發(fā)現,培養(yǎng)他們熱愛生活的情感和保護自然的習慣。
幼兒園開設種植課程,開辟種植園地,能增強幼兒的綜合能力。幼兒作為種植活動的參與者,不僅可以觀察植物的生長特征,還能將學到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與此同時,種植活動還能增強幼兒的溝通能力,培養(yǎng)幼兒團隊協作的精神。
種植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是家園共育的有效渠道。在家長的指導下,幼兒可以在家中觀察種子的成長過程。在教師和家長的協作和監(jiān)督下,幼兒會更關注各種植物的生長特點。這能為幼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促使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
幼兒由于年齡尚小,很難長時間專注于一件事。但幼兒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如果對某一事物感興趣,幼兒就會對該事物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想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整合各類教學資源,適時更新教學理念。教師應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種植課程,并根據幼兒的個性特點,發(fā)掘幼兒的興趣方向,以此設計更加有趣的種植課程,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教師還應提供多種可種植的植物類型供幼兒選擇,通過多元化的課程設計,增加種植課程的趣味性,從而吸引幼兒更好地參與課程。
教師在種植課程中,不僅要教授幼兒蔬菜種植、花草養(yǎng)護等方面的內容,還要在此基礎上把種植課程向藝術、科學、社會等領域延伸。同時,教師要引導幼兒密切關注植物的生長過程并做好記錄。此外,在種植活動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觀察蜜蜂、蚯蚓、蝸牛等,指導幼兒觀察大自然中的各種奇妙現象,逐步提高幼兒的認知水平,培養(yǎng)幼兒形成科學的學習理念,讓幼兒始終保持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
教師開發(fā)種植課程需制定合理的目標,從幼兒的生態(tài)意識出發(fā),科學地利用各種自然資源,讓幼兒將人們的生活與植物的生長過程聯系起來,樹立保護環(huán)境的觀念。教師要分析幼兒的思維特征,努力構建契合幼兒思維的自然環(huán)境,讓幼兒親身參與種植活動,探尋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理解生命的本質。幼兒園可為每個班級劃分相應的種植區(qū),由教師指導幼兒親身參與植物生長的全過程,增強幼兒的責任感,激發(fā)幼兒愛護環(huán)境的意識,這有助于教師達成種植課程的教學目標。
1.充分考慮植物的多樣性。幼兒園在開展種植課程時,需要綜合考慮周圍環(huán)境資源。幼兒園要根據種植周期合理選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植物,比如生長周期較短的植物有油菜、小白菜等,生長周期較長的植物有黃瓜、青椒等。幼兒在種植體驗活動中,能夠適時觀察植物的生長特征,獲得更多的知識和體驗。通過對生命的感知,幼兒可以樹立環(huán)保理念。
2.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征。幼兒園在開展種植課程時,應該綜合考慮幼兒的年齡特征、接受能力和智力發(fā)展水平,設置相應的種植內容。此外,教師還應考慮幼兒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獲取經驗的能力。
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制訂種植計劃,引導幼兒探討“這個季節(jié)種植什么植物最合適”等問題。教師應在保障幼兒人身安全的基礎上,指導幼兒參與種植過程,并向幼兒講解相關知識,讓幼兒逐步積累種植經驗。在植物生長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幼兒悉心照顧植物,仔細觀察植物的變化,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并鼓勵幼兒嘗試用語言描述出來,促使幼兒不斷積累種植經驗。教師還應指導幼兒積極參與收獲過程,了解植物的收獲方法。另外,教師可以指導幼兒把收獲的果實做成美食與同伴分享,感受成功的喜悅。
1.家長資源。教師應積極和家長配合,為順利開展種植課程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教師可采取以下方式:一是定期召開家長會,向家長詳細介紹種植課程情況,明確開設該項課程的作用,鼓勵家長提出建設性意見。關于家長提出的合理化建議,教師要認真傾聽、記錄并在課程實踐中落實,以更好地開展植物種植教學。二是邀請有相關經驗的家長到園指導幼兒種植、看管、修剪植物等。三是鼓勵家長和幼兒在家庭中同步開展種植活動,引導家長和幼兒記錄植物生長變化的過程。四是邀請家長參與種植活動的全過程,與幼兒一起總結種植心得,并陪幼兒一起體驗采買、制作食物等活動,增進親子關系。
2.活動資源。教師要在種植課程中適時融入各類活動資源。例如,教師可以以“春天來了”為主題,組織幼兒開展植樹或播種活動;以“秋天來了”為主題,組織幼兒外出觀賞落葉。在主題活動中,教師要適時將其他領域的知識進行合理遷移,如指導幼兒利用花生和玉米等進行10以內的加減法練習,鼓勵幼兒提出問題并通過討論得出答案,還可以指導幼兒分析植物生長的現象等。教師要鼓勵幼兒在種植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感,增強其合作意識。
教師可以在種植課程中融入游戲活動,激發(fā)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玩“找朋友”的游戲,先描述植物的形態(tài)和特征,再讓幼兒根據描述,從植物區(qū)找出對應的植物。
完成種植活動后,教師可組織幼兒把收獲的果實作為裝飾品,對班級的墻面進行裝飾。幼兒還可在墻面上展示活動過程中的觀察記錄和作品、照片等。這既能美化幼兒園的環(huán)境,又能使幼兒領悟到種植活動的意義。
綜上所述,幼兒園種植課程的開發(fā)可使幼兒深刻領悟各種植物的特性及生長規(guī)律,又能讓幼兒在課程過程中因一次次發(fā)現感受到探索的樂趣。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可親自體驗照料、管理植物,這能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心。教師在指導幼兒種植的過程中要不斷改進種植方式,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充滿探索性、富有特色的幼兒園種植課程,在幼兒園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