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敏, 衡靜, 鄧進
(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 腫瘤內科,江蘇 徐州,221002)
胃癌為消化系統(tǒng)常見的腫瘤,常表現(xiàn)為上腹部疼痛等,病死率較高?;瘜W治療(簡稱“化療”)是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療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但長期的疾病困擾會對其身心帶來沉重打擊,導致其對疾病進展產生恐懼感??謶旨膊∵M展(FoP)是指個體對疾病相關的一切所產生的恐懼心理,其可存在于腫瘤的整個發(fā)展階段[1]。較高的FoP水平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均會產生不良影響。有研究[2-3]發(fā)現(xiàn),惡性腫瘤患者的FoP水平會受到人口學特征(如性別、年齡和經濟狀況等)、心理因素(應對方式、焦慮和抑郁情緒)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本研究調查晚期胃癌患者在化療期間FoP的現(xiàn)狀并探討對應的護理策略,現(xiàn)將具體內容匯總如下。
選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接受化療的90例晚期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 ① 經病理學檢查確診為胃癌;② 病理分期為晚期;③ 意識清醒且認知正常;④ 自愿接受化療;⑤ 患者知情并同意。排除標準: ① 合并消化道大出血或其他惡性腫瘤;② 近期遭受過重大創(chuàng)傷;③ 預計生存時間<3個月;④ 聽力或視力異常。
1.2.1 資料采集 采集患者的相關臨床資料,主要包括性別、年齡、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自理程度、家庭住址和婚姻狀況。
1.2.2 FoP 采用恐懼疾病進展簡易量表(FoP-Q-SF)[4]評估患者的FoP水平。FoP-Q-SF包括2個維度,分別是社會家庭和生理健康,共計12個條目,各條目根據(jù)“總是”“經?!薄坝袝r”“很少”和“從不”分別記為5分、4分、3分、2分和1分,評分范圍為12~60分,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883,評分越高提示患者的FoP水平越高。
1.2.3 焦慮和抑郁情緒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分別評估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2個量表均包括20個條目,總分均為100分,SDS評分≥53分提示處于抑郁狀態(tài),SAS評分≥50分提示處于焦慮狀態(tài)[5]。
1.2.4 應對方式 采用醫(yī)學應對方式問卷(MCMQ)[6]評估患者的疾病應對時產生的應對方式。MCMQ包含3個分量表,分別是屈服(5個條目)、回避(7個條目)和面對(8個條目),共計20個條目,各條目均按照1~4分進行評分,總分為20~80分。其中,屈服評分>9分、回避評分>15分、面對評分>20分提示患者越傾向于采取該種應對方式面對疾病。
90例晚期胃癌患者在化療期間的FoP-Q-SF總評分為(28.48±4.21)分,見表1。
表1 晚期胃癌患者化療期間FoP-Q-SF評分情況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自理程度、焦慮、抑郁和疾病應對方式不同的患者,其FoP-Q-SF評分相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以FoP-Q-SF評分為因變量,將表2中有統(tǒng)計學差異的項目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情況具體如下:① 年齡(<60歲=1,≥60歲=2);② 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大學及以上=2);③ 焦慮和抑郁[焦慮和(或)抑郁=1,不焦慮且不抑郁=2];④ 自理程度(基本自理=1,部分自理=2,無法自理=3);⑤ 疾病應對方式(面對=1,回避和屈服=2);⑥ 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元=1,≥5 000元=2)。
表2 晚期胃癌患者化療期間FoP水平的單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60歲、焦慮和(或)抑郁、回避和屈服疾病應對方式均是導致晚期胃癌患者在化療期間FoP的危險因素(P均<0.05),大學及以上、基本自理、面對疾病應對方式和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元均是保護因素(P均<0.05),見表3。
表3 晚期胃癌患者化療期間FoP水平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胃癌屬于消化系統(tǒng)腫瘤,早期發(fā)病較為隱匿,明確診斷時多已為中晚期,預后相對較差,且患者多為中老年人,對疾病和化療的認知水平均較差,多易產生FoP[7]。
FoP是一種非神經性、有意識的恐懼心理,對患者的身心均會產生不良影響。腫瘤患者的FoP從應激反應發(fā)展至具有一定的臨床癥狀是動態(tài)的持續(xù)變化過程,短時間內、低水平的FoP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對改進患者的生活方式有正向促進作用[8]。但長期的FoP會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年齡≥60歲是導致晚期胃癌患者在化療期間FoP的危險因素(P<0.05),提示年齡越大,患者的FoP水平越高,與李冰等[9]的研究結果相似。這可能是由于,伴隨年齡的增長晚期胃癌患者對疾病和死亡的恐懼感越強,從而導致其FoP水平升高。晚期胃癌患者面對腫瘤細胞的侵襲和臟器功能衰退,極易產生緊張、害怕,甚至是抑郁等消極情緒,嚴重影響其臨床治療和預后狀況[10]。本研究結果顯示,焦慮和抑郁均是晚期胃癌患者在化療期間FoP的危險因素(P均<0.05)。因而,護理人員可多與胃癌患者進行交流,促使其敞開心扉,緩解其抑郁、緊張情緒,同時可指導患者多看喜愛的電視、書籍或傾聽音樂等緩解不良情緒,從而降低晚期胃癌患者的FoP水平[11]。文化程度與晚期胃癌患者的FoP水平密切相關,文化程度較高的患者對疾病的相關信息、知識獲取能力相對較強,理解能力好,因而能夠正確認識胃癌,正面應對疾病。鑒于大學及以上是晚期胃癌患者在化療期間FoP的保護因素(P<0.05),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及其家屬加強關于胃癌疾病知識的宣教,促使其正確認識疾病,從而降低FoP水平?;咀岳硎峭砥谖赴┗颊咴诨熎陂gFoP的保護因素(P<0.05),晚期胃癌患者的自理程度越高,其FoP水平越低。這可能是由于,胃癌患者若不能自理則需要依賴配偶、家人或保姆的照護,對他人的依賴程度高,從而導致FoP水平越高。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元是晚期胃癌患者在化療期間FoP的保護因素(P<0.05),家庭人均月收入較低的患者在承受胃癌疼痛和化療不良反應的同時,還需擔心經濟上的負擔,導致FoP水平較高。本研究結果顯示,回避和屈服疾病應對方式均是導致晚期胃癌患者在化療期間FoP的危險因素,面對疾病應對方式是保護因素(P均<0.05)。針對上述結果護理人員應重視對晚期胃癌患者的正確引導,鼓勵其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面對疾病,避免出現(xiàn)“談癌色變”的現(xiàn)象;此外,護理人員還應鼓勵家屬多與患者交流,給予其家庭關懷,以促使其更積極地配合臨床診治。
綜上所述,文化程度高、自理程度高、積極應對疾病和家庭人均月收入高的患者FoP水平相對較低,年齡大、合并焦慮或抑郁情緒、消極應對疾病的患者在化療期間更易出現(xiàn)高水平的FoP,臨床應給予這類患者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