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歡 王建召
寧波市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 寧波 315000
改革開放后,我國城市對地下空間的利用需求越來越大,主要包括地下停車場、地下商場、地鐵、地下隧道、地下綜合管廊等,種類繁多的地下結構如同一只只“鋼筋混凝土大船”時刻受到地下水浮力的作用。近年來,國內許多高層建筑內部地下室上浮事故時有發(fā)生,特別是大面積地下室的不均勻上浮,導致地庫柱子、墻體開裂、底板局部隆起等,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影響和巨大的財產損失。
地下室上浮事故按照造成的結果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地下室整體上浮,表現(xiàn)為地下室底板與地基持力層全部或部分脫離,整體浮起;另一類為地下室局部上浮,表現(xiàn)為地下室底板隆起、開裂、滲水[1-2]?,F(xiàn)實中發(fā)生的地下室上浮事故多為第2類,即局部上浮事故,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只對項目整體進行了抗浮設計驗算,地庫等薄弱部位未進行局部抗浮設計,導致抗浮力分布不均。
2)地下室實際地質水文情況勘察不清,導致設計抗浮水位與實際水位差異大,抗浮安全度不足。
3)施工期間地下室后澆帶封閉后,沒有及時回填地下室頂板覆土及降排水,導致地下室水浮力大于結構負重。
4)排水設施不暢,暴雨期間地表積水快速下滲,導致地下水位急劇上升。
地下室抗浮破壞帶來的后果是極其嚴重、不可逆轉的,在設計階段即要根據(jù)項目地質、水文特點進行抗浮設計,以提高建筑物地下室的穩(wěn)定性和抗浮作用,地下室抗浮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兩類,即剛性抗浮和柔性抗浮措施。
1.2.1 剛性抗浮措施
剛性抗浮措施即是在建筑物體上增加與浮力方向相反的作用力,用以對抗地下水浮力,從而達到作用力平衡,避免結構破壞。根據(jù)作用力的施加部位不同,主要分為以下3種做法:
1)壓重法。是通過增加地下室自重來抵抗水浮力的抗浮設計方法,在地下室頂板、底板、側壁外挑結構上增加覆土、砂石、混凝土等荷載,此做法設計與施工相對簡單,受環(huán)境及地質條件影響較小,適用于建筑物自重與浮力相差較小的情況,若是相差較大,則將大幅增加填載工程量,不宜采用。
2)結構抗拔法。是通過增加底板或結構剛度,或利用基坑圍護結構增加豎向抗力,或連接荷載大的結構等措施形成整體抗浮結構,提高結構自身抗拔承載力,適用于抗浮力分布較小區(qū)域、地下結構底板剛度分布不均的工程,有效作用范圍不大[3]。
3)錨固抗浮法。是通過在建筑內增設抗浮構件,如抗浮錨桿或抗拔樁,提供抗拔力來抵抗水浮力的抗浮方法,可根據(jù)上部荷載分布情況采用集中設置或分散設置,加固受力合理,不影響建筑功能,但造價相對較高,適用于水浮力較大,單一方法無法滿足抗浮要求的工程[4]。
1.2.2 柔性抗浮措施
柔性抗浮措施是通過設置集水井、排水溝、盲管、泄壓孔等降排水系統(tǒng),阻止或引導地下水滲流、匯集,以達到防止地下水浮力產生或降低浮力值的目的,此種措施施工過程操作簡便、成本較低,但需要長期監(jiān)測和維護管理,適用于透水性好、水量相對較大的區(qū)域。
通過上述研究對比,剛性抗浮措施無需后期維護管理,適用范圍更廣,但成本相對較高;而柔性抗浮措施,施工中操作更加簡便、成本較低,但需長期管理維護。本文通過運用柔性抗浮措施中的浮力消除法,闡述一種永久性地下室底板抗浮泄壓做法,在施工過程中安裝預埋,施工期間、交付運營后均可連續(xù)發(fā)揮作用。同時,通過裝置內水壓力監(jiān)測表、自動警報器,實現(xiàn)自動泄壓、排水。
寧波杭州灣新區(qū)文旅宜居項目1#-2地塊工程,位于寧波市杭州灣新區(qū),總建筑面積為11.03萬 m2,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積為2.56萬 m2,為地下1層停車場;地上建筑面積為8.47萬 m2,共計塔樓9幢,其中7幢位于地下室上方,分別為1幢4層酒店、1幢10層酒店、1幢18層酒店、4幢20~22層住宅(圖1、圖2)?!? m相當于1985黃海高程5.35 m,室外地坪標高為-0.15 m,地下室底板底標高為-5.45 m。
圖1 項目整體效果圖(紅色圖框為地下室區(qū)域塔樓)
圖2 地下室區(qū)域塔樓分布平面示意
本工程純地下室及4層酒店為框架結構,高層酒店、住宅均為框架-剪力墻結構,地下室底板類型為無梁筏板,筏板厚度400 mm,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0,底板墊層為厚100 mm的C20素混凝土,車庫頂板覆土厚度1.2 m,地下室抗浮設計水位為-1.0 m。
工程所在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雨量充足,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 344.7 mm,雨水時空分布不均,有明顯的雨季和旱季,汛期(4~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73.3%。場地地下水位埋深較淺,勘察期間(2020年3~4月)實測地下水位為-3.08~-2.36 m。土體類型為砂質粉土,透水性較好,水量相對較大。
綜合上述建筑、結構設計概況、水文地質情況可知,本工程地下水位埋藏較淺,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基礎底板較多,對地下室基礎底板的浮托力較大,需采取相應的抗浮措施。
在以往高層建筑施工過程中,地下室底板防上浮措施主要分為2個階段,前一階段是在地下室底板后澆帶封閉之前,地下水上浮力通過后澆帶釋放,上浮風險低;后一階段是在地下室底板封閉后,至頂板覆土荷載未達到設計值期間,不確定因素多、地下室上浮風險大,采取的抗浮措施通常為在底板后澆帶內埋設一定數(shù)量的PVC管或止水套管,作為底板抗浮泄壓孔,待頂板覆土完畢后,將高出底板結構面部分割除,洞口采用高一個等級的膨脹混凝土封堵密實即可,地下室底板臨時性泄壓孔做法如圖3所示。
圖3 地下室底板臨時性泄壓孔做法示意
上述方法操作簡單,滿足了工程在施工期間底板抗浮泄壓需求,但缺陷也較為突出,即開放式泄壓孔無法確定地下水壓力,往往在釋放地下水的過程中,土體也會隨著一同流失,且在工程后期需要封閉,無法繼續(xù)發(fā)揮作用。
針對臨時性抗浮泄壓孔土體流失、無法持續(xù)發(fā)揮抗浮泄壓問題,通過分析研究其作用原理,提出一種改進的永久性地下室底板抗浮泄壓方案。此方案由3部分構成,分別是濾水系統(tǒng)、水壓力監(jiān)測系統(tǒng)和泄壓系統(tǒng),即地下水通過濾水系統(tǒng)多重過濾后,經監(jiān)測系統(tǒng)監(jiān)測水壓力,水壓一旦超標即自動警報,由泄壓系統(tǒng)進行釋放,最后由地下室集水井內自動式潛水泵抽排至市政管網(wǎng),既解決了臨時開放式泄壓孔地下水土流失的問題,又解決了項目竣工投產后無法持續(xù)發(fā)揮作用的問題。地下室底板永久性抗浮泄壓裝置如圖4所示。
圖4 地下室底板永久性抗浮泄壓裝置示意
3.2.1 濾水系統(tǒng)
為防止地下土體流失和泄壓管堵塞,濾水系統(tǒng)共包含3重過濾。第1重過濾為波紋管外側的雙層尼龍網(wǎng),第2重過濾為波紋管內粒徑20~40 mm的碎石或卵石,第3重過濾為泄壓管底部的雙層尼龍網(wǎng)。同時,為滿足透水泄壓需要,在波紋管側壁開設孔徑10 mm、間距100 mm的濾水孔,在泄壓管底部焊接3 mm厚穿孔鍍鋅鋼板,孔徑5 mm、間距50 mm。地下壓力水經過波紋管外雙層尼龍網(wǎng)過濾后,通過波紋管上濾水孔進入波紋管內,再經過碎石層和泄壓管外側尼龍網(wǎng)過濾后,最后穿過穿孔鍍鋅鋼板進入泄壓管,完成整套過濾。濾水系統(tǒng)多重過濾結構如圖5所示。
圖5 濾水系統(tǒng)多重過濾結構示意
3.2.2 水壓力監(jiān)測系統(tǒng)
水壓力監(jiān)測系統(tǒng)主要是由水壓力表、水位自動報警器等構成。由于本工程所處地域具有明顯的豐水期和枯水期,汛期降雨量大,水位上升快,通過水壓表可以時刻掌握地下水壓力情況,為是否需要泄壓及泄壓量提供依據(jù)。
3.2.3 泄壓系統(tǒng)
泄壓系統(tǒng)包含球閥、2臺自動抽排潛水泵、開關箱等。
3.3.1 工藝流程
地下室磚胎模及墊層→打降水管井→填筑碎石→安裝泄壓管→底板鋼筋綁扎→隱蔽工程驗收→集水井支?!鷿仓装寤炷痢B(yǎng)護、拆模、清理→安裝水壓表→安裝球閥→安裝自動式潛水泵及開關箱
1)地下室磚胎模及墊層。地下室土方分層開挖至底板墊層面,改用人工修土至設計標高,澆筑集水井底板墊層,砌筑集水井側壁磚胎模至上墊層,澆筑上墊層混凝土,此時應將打設降水井的位置留出,避免二次打鑿。
2)打設降水井。對降水管井打設位置進行定位,使用高壓水槍向下鉆孔至設計深度,控制水槍水壓和泥漿相對密度,防止坍孔,在波紋管外側安裝雙層尼龍網(wǎng)并綁扎牢固,將制作好的濾水管向下投放至鉆孔內,臨時固定后將管井與底板墊層之間空隙用素混凝土澆筑、修補平整。
3)填筑碎石。將碎石過篩,篩出粒徑為20~40 mm的碎石,用清水沖洗干凈后填筑至波紋管內,并振搗密實,至墊層面標高以下100 mm。
4)安裝泄壓管。泄壓管由1根直徑200 mm的鍍鋅鋼管和1根直徑100 mm的鍍鋅鋼管組成,直徑200 mm鍍鋅鋼管端部連接3 mm厚穿孔鍍鋅鋼板,為防止砂石進入管內,穿孔板外側包裹雙層尼龍網(wǎng)用于過濾。將制作完成的泄壓管放入管井內,對泄壓管進行支撐固定后,在鍍鋅鋼管與波紋管之間空隙灌注細石混凝土,嵌填密實。
5)底板鋼筋綁扎。安裝集水井及地下室底板鋼筋,并對泄壓管四周設置加強鋼筋。
6)集水井支模。對穿過集水井側壁鋼管位置進行測量定位,在模板上按照定位尺寸預先開孔,安裝完成后,用玻璃膠將鋼管與模板之間空隙封堵密實。
7)澆筑底板混凝土。泄壓管周邊混凝土需振搗密實,振搗時與泄壓管保持一定距離,防止劇烈觸碰引起偏位。
8)將泄壓管外露端頭清理干凈,安裝水壓表及水壓超標警報器。
9)安裝球閥及水龍頭。
10)安裝自動式潛水泵、電源、開關箱。
3.3.2 注意事項
1)去除集水井側壁厚度400 mm、磚胎模厚度240 mm及鉆孔所需富余空間,降水管井打設位置與集水井之間凈距應≥800 mm。
2)為保證地下水充分進入到管井內,同時為防止波紋管過長折斷,宜將管井打設深度設為1~2 m。
3)為防止底板混凝土漏水,泄壓管豎向鍍鋅鋼管側壁需設置止水片,厚度≥3 mm,寬度≥50 mm。
4)為方便后續(xù)水壓表、球閥安裝,泄壓管出集水井側壁宜≥100 mm。
5)項目正式投入使用后,應移交物業(yè)單位維修管理,枯水期時一般處于關閉狀態(tài),豐水期時需安排專人定期巡查水壓情況,超出指標時進行排水泄壓。
6)當排出的水體內含有較多泥砂時,說明濾水系統(tǒng)可能已經失效,需及時對泄壓管進行割除、封堵。
3.3.3 日常監(jiān)測與維護
1)對集水坑進行定期清理,防止水泵堵塞、失效。
2)自動式潛水泵及電源應進行定期保養(yǎng)維護,及時修復受損的設施設備。
3)地下水壓超標警報器連接至值班室,一旦警報響起,值班人員需采取相應緊急措施。
4)汛期需制作地下水壓記錄表,記錄地下水壓。
地下水環(huán)境受氣候、季節(jié)、地域、地質等多重因素影響,難以精準預測,不確定性較大,且地下室上浮帶來的危害極其嚴重。通過對多種地下室抗浮措施分析對比,提出一種永久性地下室底板抗浮泄壓方案,在地下室底板結構施工期間安裝預埋,施工期間即可使用,項目交付投產后仍可繼續(xù)發(fā)揮作用,操作簡便、經濟實用。本項目在此套裝置體系安裝完成后投用,已正常運行2年時間,效果良好,能為后續(xù)類似工程提供一種有效的地下室抗浮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