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悅希 蔡春艷 寧致遠 南寧職業(yè)技術學院
圖騰作為文化的載體和信息傳達的視覺方式,是古代原始部落信仰某種自然或有血緣關系的親屬、祖先、保護神等,而用來做本氏族的徽號或象征,也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情景。 古代人們把某種動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幻想成自己的保護神,希望獲得他們的力量從而保護自己,圖騰作為當地珍貴的歷史文化元素是鄉(xiāng)村振興建設設計很好的設計素材, 其中蛙圖騰是古駱越文化中流傳較多較廣的一種。 本文以蛙圖騰文化為例,研究圖騰系統(tǒng)構建模式,將駱越圖騰元素運用在現代鄉(xiāng)村建設設計中,探索空間環(huán)境設計更好地融入地域文化特性,進而總結方法讓更多的圖騰得到更適合更廣泛的應用。 同時也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駱越文化,使駱越文化得到更好保護和發(fā)展。 對推動當地文化、旅游、經濟以及鄉(xiāng)村振興等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將根據蛙圖騰崇拜由來——圖騰采集鎖定——圖騰分析提煉——圖騰系統(tǒng)構建——鄉(xiāng)村建設設計應用的脈絡開展研究。
古駱越人早在先秦時期,主要活動于廣西紅水河流域,西起云貴高原東南部,南至越南紅河流域,是壯族、侗族、毛南族等少數民族的先民。 與各民族一樣古駱越族也是多圖騰崇拜民族,其中蛙圖騰是駱越族中出現較廣泛的圖騰,在銅鼓、壁畫、文獻記載中出現了關于蛙的圖騰和傳說,廣西博物館、南寧博物館等還展出了不少有青蛙圖形圖樣的文物。 這些蛙的造型千姿百態(tài),生動形象,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關于駱越蛙圖騰崇拜,民間有記載傳說蛙圖騰崇拜是源于先民對繁衍生育的需求。 古時候生存條件較差,由于各種因素影響,人類生育得不到較好保障。 而蛙的繁殖能力很強,古駱越人祈福能像蛙一樣具有很強的繁衍能力,所以在一些生活生產器皿上看到駱越人描繪有蛙的形象,祈求多子多福;還有傳說是人們?yōu)榱似砬箫L調雨順,五谷豐登。 每當下雨時,氣溫驟降,空氣濕度上升,非常符合青蛙的習性,戶外河邊田間常常會聽到蛙發(fā)出歡快的叫聲。 人們聽到蛙的叫聲,聯想到風和細雨,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畫面,故將蛙喻為雷神之子,作為他們的保護神,保佑他們來年有好的收成。 這些民間的神話故事,雖然帶有人們的夸張神奇的想象,也反映了一定的自然現像,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駱越蛙圖騰崇拜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的認知和生產技術的改變也再不斷注入新的意義和活力。 [5]現代圖騰的運用需結合當代人們的形式美法則,在雷圭元先生的圖案藝術論說到,“形式美脫離不開一定的內容,并且對于它賴以存在的實體來說有相對的獨立性”。 藝術設計作品的美是形式美與思想內容美的統(tǒng)一,我們應通過這些不同形式的蛙圖騰背后,從多角度分析理解蛙圖騰崇拜的歷史文化,從而設計具有文化內涵以及獨特形式美的鄉(xiāng)村風貌。
1.2.1 駱越銅鼓與蛙圖騰崇拜
在駱越人主要生活聚居地之一的廣西,挖掘出土了大量各種類型的銅鼓,廣西民族博物館收藏有“冷水沖型銅鼓”、“北流型銅鼓”、“靈山型銅鼓”和“石寨山型銅鼓”等大小不同類型的銅鼓(如圖1)。其中1958年廣西平南縣出土東漢時期的“冷水沖型”變形羽人紋銅鼓,鼓面邊沿鑄造了四蛙,兩蛙間各有一群小累蹲蛙。 另外,1959年廣西岑溪縣出土東漢時期的“北流型”云雷紋銅鼓,其鼓面邊緣也有類似立體蛙飾面,順時針環(huán)列。 各種各樣的銅鼓上設計了不同的蛙造型。
圖1 銅鼓(現藏于廣西省博物館)
《廣西風物圖志銅鼓》寫到,銅鼓最初從炊具銅釜演變而來,作為一種文化載體,通過大江大河傳到嶺南百越地區(qū),嶺南越人接受了銅鼓文化,并將其發(fā)揚光大演變出各種類型。 “北流型銅鼓”的鑄造和和使用者主要是駱越及其后裔烏滸、俚人;而“冷水沖型銅鼓”主要分布于廣西左右江、郁江、黔江沿岸一帶,由中國南方百越地區(qū)古越人的一分支僚人所鑄造和和使用。 駱越及其后裔、近親族人把蛙造型雕塑在當時被人們奉為的重器鼓面上,并廣泛應用和流傳。 《隋書.地理志》:“自嶺南二十余郡,諸獠并鑄銅為大鼓。 初成懸于庭中,置酒以招同類。 來者,有富豪子女,則以金銀為大釵,擬以叩鼓,競乃留遺主人,號為銅鼓釵。 俗好相殺,多構怨仇。 欲相攻;則鳴此鼓,到者如云。 有鼓者號為都老,群情推服”。 由此可知,銅鼓作為重器在社會中曾起著重大的作用,不僅為人們伴舞節(jié)樂,還被當作權力和財富的象征,反應了蛙在駱越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如圖2)
圖2 銅鼓中蛙的圖騰造型(圖片來源:何湘梅《廣西古代銅鼓研究》)
1.2.2 駱越花山壁畫與蛙圖騰崇拜
廣西崇左市左江流域巖壁上發(fā)現戰(zhàn)國至東漢期間當地壯族先民駱越人群體祭祀遺留下來的遺跡——“花山巖畫”。 巖畫上的舞人有一個共同的舞蹈動作就是曲肘舉手,屈腿半蹲的造型,類似蛙形舞姿。 在民間流傳的壯師劇或壯族舞蹈等表演動作中出現類似巖畫上蛙式造型的動作。 這些動作造型都與左江巖壁畫的舞人蛙式造型有很大相似性。 古越人認為蛙是雷公雷婆的子女,甚至雷公、雷婆也可能是大青蛙。 模擬圖騰的形象,可以更好地接近雷神,從而得到神的幫助與庇護。 [2]因此,可以猜測早期在左江流域巖畫上描繪的人物造型是對蛙圖騰崇拜的另一種現象反應。 (如圖3)
圖3 花山巖畫(作者攝于左江流域花山巖畫)
1.2.3 駱越節(jié)慶與蛙圖騰崇拜拜
駱越族群的節(jié)日慶典活動也體現了蛙圖騰崇拜,例如廣西盛行的“蛙婆節(jié)”。 舉辦蛙婆節(jié)時,有蛙婆郎捕捉青蛙給鬼師祝壽以及人們模仿青蛙姿態(tài)載歌載舞等活動儀式。 蛙婆節(jié)在祭壇旁邊會樹立一根挺直高數丈的蛙圖騰柱,人們敲鑼打鼓,吹號唱歌,祈求祝福,慶祝農耕豐收等。 此外還有在廣西武鳴、上林等地方,每當節(jié)日活動還有師公舞類似模仿青蛙姿勢的舞蹈動作,旁靠步、前踹步、明燈步等都貫穿著,膝蓋屈伸,雙腿姿勢多呈半蹲狀態(tài);來賓師公舞的顫步,膝部屈伸也很明顯,同時上身及頭部微微晃動。
除了銅鼓、巖畫上發(fā)現駱越蛙圖騰紋樣外,一些銅罇、陶瓷等古代越人生活用品上也發(fā)現有蛙紋蛙飾圖案,例如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出土的春秋晚期銅罇上的蛙蛇圖案,銅罇上雙蛇蜷曲,圍繞著處在中心位置的蟾蜍,相安無事。 (如圖4)距今六七千年的這些各地發(fā)掘的駱越蛙圖騰與其他圖騰以組合的形式出現,也是很重要設計設計素材。
圖4 蛇蛙紋銅尊(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根據上述圖騰采集,從崖壁畫上夸張的作蛙舞姿圖騰,到各種銅鼓上高度概括的青蛙造型。 反應了古人從二維到三維,從寫實到寫意,從對自然描摹的具象思維漸漸開始學會了向抽象思維的變化。同時,千年留存之間的文化現象與現代設計總結的形式美法則有許多不謀而合的地方。 鄉(xiāng)村設計不單應保留駱越圖騰特色,還應該結合現代形式美的需求構建駱越圖騰系統(tǒng)樣式:
(一)單獨紋樣造型具象表現
具象指形象特征與自然對象基本相似或極為相似。 具象造型直觀,可識別性強。 具象造型以它具體、生動的形象去激發(fā)人們的思想感情,引起人們精神上的共鳴。 例如冷水沖型銅鼓,在銅鼓上依據青蛙的自然形態(tài)直接模仿鑄造。 冷水沖型銅鼓鼓面有4只蛙,形態(tài)碩大,空身扁腹,兩眼圓突,四足挺立,身披辮形綬帶,外形華麗美觀;靈山型銅鼓蛙的后腿并攏成一,背部飾辮紋、同心圓紋、復線半圓紋,臂部起密線螺旋紋,顯得肥大厚實;,鄉(xiāng)村民宿酒店等軟裝裝飾上,可以將這些形態(tài)各異、有一定代表性的蛙造型進行提煉概括、重新組合再設計應用(如圖5),例如窗簾掛鉤、柜體把手,家具陳設、戶外休閑椅等,以直觀的形象展示和營造民宿空間文化主題氛圍。
圖5 蛙圖騰造型提煉概括組合(圖片來源:筆者設計制作)
(二)組合紋樣系統(tǒng)的抽象化構建
抽象造型是從眾多事物中抽取共同的、本質特征的形狀或形態(tài)進行造型的提煉與歸納。 抽象造型的審美通過聯想來展開,是一種從感知抽象造型到聯想具象事物的逆向思維過程。 抽象圖案造型從具象形式中發(fā)展、演化、抽取而來。 抽象后的圖騰紋樣可以根據設計主題再進行組合構建應用(如圖6)。 環(huán)境空間通過組合與搭配來營造氛圍,常常以不同的圖騰元素一起搭配來設計應用。 根據空間環(huán)境的設計主題,以不同方式進行組織搭配相關的圖騰元素,從而啟發(fā)人們的聯想。 例如民間傳說,根據蛙叫聲聯想到下雨以及雨水帶來的豐收,則可以運用蛙和雨或者蛙和水稻的組合元素進行設計,來賦予空間五谷豐登,碩果累累的美好畫面場景。 通過蛙圖騰的歷史文化事物,生態(tài)自然關系等進行聯想、發(fā)散思維,進一步構建與蛙圖騰相關的紋樣系統(tǒng)。 與此同時還可以再進一步展開更多關聯,多角度地運用圖騰構建更豐富的空間主題。駱越圖騰中與蛙圖騰有關聯的常見圖騰元素還有以下幾種組合。
圖6 蛙與云紋的組合應用(圖片來源:筆者設計制作)
1.蛙與動物的組合:常見有文獻或文物記載中,出現與蛙圖騰有關聯的動物組合有翔鷺、鳥獸。 冷水沖型銅鼓的鼓面四周,鑄有蛙飾和鳥獸立體造型,奇異多姿。 銅鼓形體飾有變形翔鷺、變形羽人(如圖7)。 平南縣大麥銅鼓,除了鼓面大青蛙之間的兩只巨龜之外,在四只大青蛙的背上各負有一只小龜,構成青蛙馱烏龜的奇特形象,畫面生動有趣。此外,還發(fā)現有蛙與蛇、蛙與田螺、蛙與羊等關聯組合圖騰等。
圖7 銅鼓上的變形翔鷺(作者攝于廣西博物館)
2.蛙與自然景物的組合:冷水沖型銅鼓紋飾繁縟復雜,豐富多彩。 除了有動物圖案外,還鑄有許多裝飾紋樣,鼓面中間最突出的太陽紋,為12 道銳角芒紋,外圍一圈連續(xù)雷紋。 民間傳說蛙是雷神之子,能祈求風雨,通過葬螞拐判斷一年是否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有“蛙鳴有雨”,“蛙多雨大”之愿。 根據銅鼓上的紋樣,以及人們看到這些景象產生的根深蒂固的聯想,構成了蛙與太陽紋和雷紋等自然景物圖騰系統(tǒng)的構建。 同樣的還有蛙與風雨、蛙與五谷,蛙與稻田等的組合系統(tǒng)。 這些圖騰系統(tǒng)的組合構建,為設計壁飾、鋪裝材料等提供了大量的圖騰紋樣創(chuàng)作素材。
3. 蛙與植物的組合:除了文物記載,關于蛙圖騰的關聯事物還可以從更多維度進行圖騰系統(tǒng)構建。 例如蛙的民間傳說、生活環(huán)境,可以很容易的聯想到稻田、池塘、荷葉等場景植物的搭配。
4.蛙與其他組合:銅鼓從銅釜演變成了重器,在人們生活中曾起到重要作用,在一些地區(qū)婚嫁時敲銅鼓、在廣西東蘭壯族螞拐節(jié)有打銅鼓的風俗,人們相信敲起銅鼓請娃婆,喊得天開雨水落。 銅鼓和青蛙和被緊密的聯系在了一起。 另外,從花山巖畫中的蛙形舞姿也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組合形式和素材等,是我們設計創(chuàng)作的豐富資料和靈感源泉。
設計應考慮空間的視覺、心理、藝術感染等給人帶來的精神感受,駱越圖騰在空間設計的應用對營造當地民族特色設計環(huán)境有著重要作用。 主題營造可以先設計一個單位圖騰紋樣,由單位紋樣按照一定組織循環(huán)排列,構成連續(xù)循環(huán)紋樣,注意整體效果。 圖案的好壞主要看連續(xù)紋樣的整體效果,而非單位紋樣,在空間設計同理把控整體效果,遠看比例,近看細節(jié)與層次。 經過提煉重組設計后的圖騰元素可廣泛應用于鄉(xiāng)村民宿、酒店、景觀道路、設施等的、墻面、地面、門窗、梁柱以及各種陳設品中。 同時結合現代的工藝、材料進行設計。
表1 蛙圖騰組合系統(tǒng)的構建圖表(作者自繪)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 農村要美,農村環(huán)境設計必須美。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把鄉(xiāng)村振興作為發(fā)展的重要目標,隨著鄉(xiāng)村振興的推進,農村生態(tài)文明建設顯著加強,鄉(xiāng)村面貌煥然一新。 但在設計過程中也存在許多問題,例如對鄉(xiāng)村環(huán)境的設計存在千篇一律,缺乏文化特色和創(chuàng)新。 每個村落有自己的文化,如果用統(tǒng)一的標準樣式去做鄉(xiāng)村建設,對于原有的鄉(xiāng)村文化無疑是一種摧毀。 以當代社會需求和問題為支持,挖掘鄉(xiāng)村特點,結合圖騰的背景文化應用于鄉(xiāng)村建設設計中,尋找生活和生產功能的平衡,尋找現代習慣與傳統(tǒng)習俗的平衡。
在吸取城市文明及外來文化優(yōu)秀成果的基礎上,立足鄉(xiāng)村文明,加強鄉(xiāng)村民族文化教育,樹立文化自信,將地域傳統(tǒng)圖騰運用于鄉(xiāng)村振興設計中,對傳承發(fā)展提升鄉(xiāng)村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從構建蛙圖騰主題文化出發(fā),讓蛙圖騰在現代鄉(xiāng)村建設中重構應用,出現在人們的生活里,將蛙圖騰反映的勤勤懇懇,安居樂業(yè),五谷豐登的積極美好鄉(xiāng)村生活氣息與廣西鄉(xiāng)村環(huán)境美好氣象很好的結合起來。 通過構建蛙主題空間,包括鄉(xiāng)村建筑民宿、公共設施、文創(chuàng)產品等。 例如廣西明仕田園度假村設計,明仕田園位于廣西西南部,崇左市大新縣內,大新縣始治于秦朝,現大多居住著壯、瑤、苗、水等少數民族,是駱越先民的聚居地之一。 廣西寧明、崇左、扶綏一帶長期以把蛙當作圖騰崇拜,世界文化遺產“花山壁畫”就在距離明仕田園一百公里左右,人們不僅把它的形象浮雕式的鑄在象征著銅鼓上,還為蛙編歌傳唱,舉行祭典。 明仕田園度假村廣場作為人們舉行公共文娛活動的場所,設計挖掘了當地的蛙圖騰文化傳說,巧妙地運用了不同的蛙圖騰紋樣組合進行裝飾設計,廣場中間紅色公共火把造型設計,借鑒“花山壁畫”的人物舞蹈圖騰,創(chuàng)造性地轉化傳統(tǒng)元素、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不斷賦予時代內涵、豐富表現形式。 同時搭配銅鼓、火把、太陽、稻穗等圖騰元素組合。 烘托出了極富南國田園風光氣息的農耕五谷豐登美好生活主題場景。 (如圖9)。 明仕田園度假村的環(huán)境空間設計案例如上文闡述,通過蛙圖騰構建相連系統(tǒng),同時組合不同的圖騰元素搭配,以及不同方式進行組織啟發(fā)人們的聯想,從而打造空間環(huán)境文化主題,賦予空間五谷豐登,豐富多彩的熱鬧吉祥場景。
圖8 蛙圖騰雕刻窗花(作者攝于廣西明仕田園)
圖9 廣場上蛙圖騰公共藝術(作者攝于廣西明仕田園)
各民族居住環(huán)境不同,風土習俗不同,從而產生不同的圖騰崇拜,同是駱越先民,也有多種圖騰崇拜。 駱越民族圖騰反應了駱越先民的審美價值,蛙圖騰反應了古人的文化信仰。 紋樣取材于自然,源于原始社會的自然崇拜,與古代人們的文化思想和社會風俗有關,背后蘊含著耐人尋味的歷史文化或流傳著神秘有趣的故事背景,具有寶貴的內涵價值。 基于以上蛙圖騰的審美以及內涵價值,本文以駱越蛙圖騰的由來,寓意,圖騰提取歸納,圖騰系統(tǒng)構建到鄉(xiāng)村振興設計運用,通過研究挖掘蛙圖騰的背景文化精髓,提取圖騰代表性元素,結合現代人審美需求和功能主題,提供設計應用參考。 同時,激發(fā)人們對駱越文化的興趣,保護前輩們流傳下來的寶貴圖騰文化資源,不斷創(chuàng)作研究更豐富的圖騰設計應用模式,為鄉(xiāng)村振興注入更多活力,設計具有地域性特色的鄉(xiāng)村環(huán)境,促進區(qū)域經濟、旅游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