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景利,解賀嘉,張冬榮 ,李 玲
(1.中國科學院 文獻情報中心,北京 100190;2.中國科學院大學 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系,北京 100190)
學術道德是科學研究的基本倫理規(guī)范,是約定俗成并得到學術界認同和共同遵守的觀念道德、價值取向、行為規(guī)范[1],對提高學術水平、增強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學術繁榮發(fā)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2]。遵守學術道德是科研人員必備的學術素養(yǎng),在科學研究的整個過程中始終要尊重學術倫理,遵循學術規(guī)范,堅守科研誠信,抵制學術不端。
全球的科學范式已經發(fā)生了顛覆式變革,開放科學發(fā)展、科學研究成果共享、科研分工細化、知識資產豐富、技術手段先進、數字出版普及、知識服務能力提升等要素加速了科研成果的產生、發(fā)表、傳播、組織、利用,實現了學術論文的幾何式增長,但伴隨而來的學術失范問題越來越嚴重,對學術道德產生了巨大的破壞。近年來我國學術界學術不端問題頻發(fā),從撤稿看,2017年《腫瘤生物學》單次撤銷中國學者涉嫌同行評議造假的107篇論文[3]。學術不端的嚴重性不容樂觀,2007—2018年間我國學者期刊論文的撤稿量居全球第2,數據問題、重復發(fā)表、抄襲、虛假同行評議等學術不端行為是撤稿的主要原因[4]??萍冀?、學術界對學術道德的關注與討論始于20世紀80年代[5],我國政府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重視科學界的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6],其中如何規(guī)制學術不端問題是重要議題。加強學術道德建設、治理學術不端是長期性和系統性的工程,需將外在的制度他律與內在的道德自律結合起來。
研究生群體是推動國家科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重要力量,是科學研究的直接參與者與科研成果的主要貢獻者,研究生的學術道德水平直接關系到科研以及學術成果的誠信性、可靠性、真實性,關乎國家科學發(fā)展的未來,因此受到學界和業(yè)界的高度關注。國內有關研究生學術不端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成因和對策。如程孝良等[7]從社會失范理論、理性選擇理論、社會控制理論的視角,闡述和分析了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深層原因,提出了端正研究生學術風氣的對策。居占杰等[8]從個人心理、人才培養(yǎng)機制、學術評價的導向、導師影響、社會環(huán)境分析研究生學術不端產生原因,從完善的學術道德教育體系等方面提出建議。葉繼紅[9]研究了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和論文發(fā)表制度的相關性,兩者存在一定關聯,高校需要對制度進行完善。二是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治理。如郭躍等[10]指出研究生成為學術不端的“重災區(qū)”,對其治理應形成軟硬法規(guī)范和道德規(guī)范的規(guī)范體系。李祥等[11]綜合分析了38所985工程大學學術不端治理文本,當前的治理制度構建主要體現在治理依據、原則、內容、程序、懲治,但也存在許多問題,需要從治理意識、機制、程序正義等方面完善。陳玉國[12]分析了研究生學術論文中的學術不端現象,提出基于學術共同體視域,從制度、規(guī)范、技術層面構建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防范體系。陳亮[13]從多中心治理的視角提出了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矯治的治理監(jiān)督機制與共生文化氛圍。
總之,已有文獻針對研究生群體對學術不端相關問題認識的調查與分析稍欠。而研究生對于科學研究以及學術不端等問題的認識代表了青年科研人員的基本認知和總體判斷,也將對他們的科研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對該問題的研究有利于明確我國學術道德建設存在的短板,為政策制定提供參考。
本文對中國科學院大學選修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各類公共通識課的研究生開展學術不端相關問題的問卷調查,從5個方面設置了12個問題,具體為(1)研究生對發(fā)表論文的態(tài)度和看法,題項為你寫論文的目的是什么?你對研究生畢業(yè)(獲得學位)要求發(fā)表論文的態(tài)度?(2)對學術規(guī)范的認識,題項為關于學位論文的撰寫要求,你是否了解《中國科學院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規(guī)范指導意見(2017)》?你是否了解中科院2018年、2019年、2020年先后發(fā)布的三份科研誠信提醒?(3)對學術不端現象和查重檢測的認識,題項為你認為國內學術不端現象嚴重嗎?需要采取治理措施嗎?你認為論文查重(相似度)檢測對判斷學術不端是可靠的嗎?你認為論文查重(相似度)檢測重復率達到多少,就有可能是抄襲剽竊行為?(4)對學術不端產生根源的認識,題項為你認為當前學術不端行為最主要的根源是什么?我國學術不端的主要成因?(5)對學術不端治理的認識,題項為你認為我國對學術不端采取的懲戒措施力度如何?你認為治理學術不端最需要采取哪條措施?遏制學術不端行為,依靠他律還是自律?問卷調查發(fā)放時間為2020年6月9—16日,共回收問卷1668份,剔除無效問卷,最終確定有效問卷1232份。
對研究生寫論文的目的進行調研,本文將目的分為獲得學位、評優(yōu)獎勵、職業(yè)發(fā)展、學術交流、科研興趣。問卷結果顯示研究生寫作論文的目的依次是:獲得學位、職業(yè)發(fā)展、科研興趣、學術交流、評優(yōu)獎勵(圖1)。由此可見研究生撰寫論文主要為了滿足畢業(yè)要求,為找到理想工作做準備。一半以上的研究生對科研抱有興趣,而對于學術交流、評優(yōu)獎勵考慮較少。研究生寫論文的目的性、功利性較強,為傳播科學知識、開展學術交流撰寫論文的驅動力較小。
圖1 研究生寫論文的目的
撰寫高質量的學術論文是對研究生基本的科學訓練也是其必備的科研素養(yǎng)。關于研究生畢業(yè)(獲得學位)要求發(fā)表論文的態(tài)度,占比最多的為不認同不反對(45.53%),其次為非常認同(44.48%),說明大部分研究生對于發(fā)表論文的態(tài)度是積極和支持的,仍有少部分學生(4.05%)表示堅決反對,還有5.93%的研究生沒想好。
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在科研階段最重要的學術成果,其內容質量和規(guī)范決定了研究生能否獲得學位。學位論文的寫作規(guī)范是研究生需要學習和遵守的基本規(guī)范,也是高校學術規(guī)范教育的重要內容,每個高校在國家相關文件的指導下對學位論文規(guī)范提出了具體要求。研究生是否了解學位論文寫作的基本規(guī)范?在論文撰寫中是否具有科研誠信意識?這些問題關系到研究生論文寫作的質量與學術道德水平。中國科學院大學在學位論文寫作規(guī)范上出臺了指導文件,針對研究生是否了解《中國科學院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規(guī)范指導意見(2017)》進行調查,不太了解的占41.23%,了解的只占48.46%,而非常了解的只有6. 74%,還有3.57%的研究生完全不知道。近年來,中國科學院高度重視科研誠信建設,其科學道德委員會辦公室于2018、2019、2020年分別發(fā)布了關于學術論文署名、生物醫(yī)學科研倫理、科研活動原始記錄的三份誠信提醒,研究生是否了解上述三份文件的內容?調查結果顯示,知道、了解全部內容的占比僅為9.74%,知道、了解部分內容占比59.33%,不知道的占比為30.93%。調研結果說明研究生對所在機構的學位論文撰寫與科研誠信要求認識不足。同時,相關部門對研究生學術規(guī)范和科研誠信教育、培訓、指導的任務艱巨。
研究生作為我國科研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長期參與科學研究與學術論文撰寫中對學術不端問題的客觀認識和看法有利于我國學術道德建設與學術不端治理。對我國學術不端問題的嚴重性,近88.96%的研究生認為我國學術不端現象非常嚴重,需要加大治理力度。但仍然有10.15%的研究生認為不很嚴重,無需特別治理,甚至有0.89%的學生認為沒有問題,無須采取措施。這一調查結果顯示研究生對學術不端問題的嚴重性認識不足。在學位論文和期刊論文學術不端問題識別上,我國高校、科研機構和期刊編輯部首先使用論文查重(相似度)檢測進行初步判斷,這個方式是否可靠?研究生認為查重系統“非??煽俊钡闹挥?6.72%,“不夠可靠”的占74.92%,“非常不可靠”的占3.49%,還有4.87%的研究生“不確定”。由此可知研究生認為論文查重在學術不端檢測上存在較大問題和漏洞。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對學術不端的判斷不能僅僅依賴檢測系統,檢測系統可起輔助判斷作用,但不是萬能的。檢測出來的問題一般是存在學術不端,未檢測出來問題的也不一定沒有問題,只不過系統的能力還不夠。我們同時還詢問了一個相關的問題:你認為論文查重(相似度)檢測重復率達到多少,就有可能是抄襲、剽竊行為?只有7.06%的研究生認為10%~20%,認為20%~30%的研究生占比不到1/3(31.98%),39.29%的研究生認為30%~40%,11.69%的研究生認為40%~50%,還有9.98%的研究生認為50%以上。結果表明研究生對重復率過于寬容,也反映研究生對重復率的認識存在嚴重不足。
按照責任主體和性質的不同,將學術不端產生的根源劃分為個人層面的自律問題、學術共同體層面的規(guī)范問題、社會層面的制度環(huán)境問題[14],研究生對3個根源的認識相差無幾,其中認為制度環(huán)境問題是最主要的根源,占比為79.55%。進一步探究其對學術不端問題產生具體原因的認識,本文參考了趙延東、鄧大勝論文的問題設置[14],結果如圖2所示。大多數研究生將學術不端產生的最主要原因歸于社會層面的制度環(huán)境,排在第1位是的評價制度,占比為78.81%,其次為監(jiān)督不健全,占比達70.37%,排在第3位的是社會大環(huán)境,占比為66.56%。在自律問題上,認為研究者本身自律不夠占比為65.83%。在規(guī)范問題上,研究生認為處罰不嚴厲占比為40.1%,規(guī)范不明確占比為23.78%、教育不夠占比為16.72%。從總體上看,研究生對學術不端產生原因認識的一致性較高,主要為外部制度包括評價制度、監(jiān)督制度、處罰制度不完善,其次是社會環(huán)境誠信缺失,最后科研人員本身自律不夠,未能很好遵守學術道德、學術規(guī)范。這一調查結果與8年前趙延東、鄧大勝的調查結果總體一致,但也有些許變化。從排序上看,“評價制度”都是排在第1,“處罰不嚴厲”仍排在第5,“自律”仍排在第4,但“監(jiān)督不健全”從3到2,說明研究生認為監(jiān)督更為重要,“規(guī)范不明確”從7到6,也說明學術規(guī)范變得越來越重要?!吧鐣蟓h(huán)境”從2到3,說明青年一代不再過多地抱怨社會大環(huán)境,“教育不夠”從6到7,說明青年一代不大喜歡說教,單純的教育是不夠的。原來的調查有2.3%的人“不清楚”,本次調查也仍有0.24%的人“不清楚”。
圖2 研究生對學術不端產生原因的認識
總體來看,學術不端問題的產生由內外部環(huán)境導致。關于外部因素,有復雜的歷史原因,也有很多是現實的問題,包括科研誠信環(huán)境缺失、科研機構排名競爭壓力、人才評價制度不合理、科研成果評審制度不合理、職稱評審與晉升制度不合理、獎懲機制不合理、教育不到位等等。關于內部因素,更多與科研人員自身的道德素質與科研能力有關,如自身的科研能力與水平不足,對學術規(guī)范缺乏了解,自身缺乏道德約束,急功近利、不勞而獲、投機取巧、劍走偏鋒,個人競爭壓力以及法不責眾心理等。
如何有效治理學術不端?89.04%的研究生認為需要繼續(xù)加大懲戒措施,堅決遏制學術不端,9.82%的研究生認為當前的力度很大效果明顯,也有1.22%的學生認為無需再采取懲戒措施,依靠自律即可。近年來我國陸續(xù)出臺了一系列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政策,其中不乏懲治性的學術不端查處機制,其可查性與可操作性還有待檢驗,問卷結果顯示不夠樂觀。
本文進一步調研研究生關于治理學術不端最需要采取措施的看法,結果如圖3所示,43.26%的研究生認為需要完善學術規(guī)范體系,維護良好的學術生態(tài);25.97%的研究生認為需要加大懲戒性措施,堅決遏制學術不端;18.83%的人認為需要加強教育引導,自覺抵制學術不端;11.93%的研究生認為需要加強相關政策制定,形成全社會共識。調查結果表明,在研究生看來,完善學術規(guī)范是學術道德建設的重中之重。可以認為,一些學術不端的產生,與學術規(guī)范不夠健全有直接的關系。這就要求我國科學界強化學術規(guī)范的制定,明確科學研究的基本要求與基本規(guī)則,為科研人員在研究與成果發(fā)表中自覺遵守學術道德提供充分的參考。
圖3 研究生認為治理學術不端需要采取的措施
當前遏制學術不端問題可以歸納為兩個途徑:他律與自律。他律是指通過法律法規(guī)、政策制度、標準準則、規(guī)范指南等外在約束力來規(guī)范科研人員的行為,而自律是科研人員出于道德自覺等內在約束力來規(guī)范科研人員的行為。遏制學術不端行為,依靠他律還是自律,不同的人、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事件具有不同的選擇。本文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53%的研究生選擇了自律,47 %的研究生選擇了他律。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生認為遏制學術不端依靠自律超越他律,但自律和他律都是不可缺少的。
研究生對學術不端相關問題的認知調查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生群體對學術不端的認識還不夠深刻,也不夠到位。研究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參與者。他們對科研意義、學術規(guī)范、學術道德、學術不端的認識,必然影響他們當前和未來的科研行為,也必然影響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的水平與能力。加強科研誠信、學術道德、學術規(guī)范的教育與指導,在當前和未來仍然是不可缺少的。
基于研究生對學術不端相關問題的認知調查,我們認為要在學術道德建設、遏制學術不端中需進一步加強以下方面的工作。
自1982年,我國政府管理部門、科研機構、學協會陸續(xù)出臺了一系列的有關科研誠信的政策,特別是2015年以來隨著學術不端事件的頻發(fā),政策發(fā)文量增長迅速。我國的學術道德建設政策可以分為三種類別:教育與引導類、警示與懲戒類、教育引導與警示懲戒兼及。教育引導類的典型政策是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警示與懲戒類的代表性文件有2018年41個部委聯合簽署包含43項聯合懲戒措施的《關于對科研領域相關失信責任主體實施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和2019年科技部發(fā)布的《科學技術活動違規(guī)行為處理規(guī)定(征求意見稿)》和20個部委聯合發(fā)布的《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guī)則(試行)》,明確了學術不端案件中的各個主體責任、處理程序與懲戒措施。教育引導與警示懲戒兼及類如2018年兩辦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意見》是我國科研誠信建設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指導性文件,它從頂層制度對科研誠信治理進行了設計與要求,提出了5大任務、8項處理措施,為科研誠信建設提供了基礎框架,對后續(xù)政策文件的制定、相關問題的處理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只有教育引導或只有警示懲戒都是不夠的,單一手段措施都難以取得應有的成效。在當前的情況下,只有制定了強大約束力的政策措施,才可能產生強大的震懾作用,進而對那些有學術不端念想的人產生“不想、不能、不敢”的效果。
他律和自律是學術道德建設的兩個方面,正確認識兩者的關系有助于更好地認識和處理學術道德建設的主次輕重,因應施策。他律與自律是抵制學術不端的統一體,兩者不應對立,不可偏廢,缺一不可。僅有自律靠不住,但完全依靠他律也行不通。他律是手段,自律是根本。他律是通過外在的制度規(guī)范產生作用與影響,而自律才是內生的持久作用力。他律治標,自律治本。他律往往解決的是一時一事,而自律才可能解決根本上的問題。他律是外因,自律是內因。外因通過內因才能發(fā)揮作用,內因才是變化的依據,任何外在的因素都離不開行為主體的自覺踐行。他律的最終目標是內化為科研人員的道德自律。他律和自律具有不同的適用性。他律和自律的成效因人群、時期和情形不同,例如在學術道德建設的早期主要依靠他律的制約營造誠信環(huán)境,而在較為成熟的階段則主要依靠學者自律遵守相關規(guī)范。所以,他律和自律須并重。在他律方面,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制定包括正向激勵和負向懲戒的更加完備的政策,同時,政府、學術共同體、出版機構、科研機構應通過專門培訓和學術規(guī)范加強教育引導。在自律方面,個人應將學術道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覺遵循學術規(guī)范,避免學術不端,守住道德底線,不觸碰誠信紅線。
關于學術研究中出現的問題,學界有不同的表述:學術不當,學術失當,學術失范,有問題的研究行為,有害的研究行為,邊緣行為,學術失信,灰色地帶等。良好的科學研究一定是講究科研誠信的,國際上稱為“負責任的科學研究”。在負責任的科學研究與學術不端之間存在的“灰色地帶”,應屬于“學術不當”。也就是說,學術不當既不是負責任的科學研究,也不是學術不端,往往是由于科學研究不夠規(guī)范(比如方法不當)造成的,不是主觀行為。在實際判定上,學術不當也可能判定為學術不端,也可能僅僅是學術瑕疵。對于學術不當與學術不端,要明確二者的界限,不能對學術道德問題擴大化,將所有的學術不當都歸咎為學術不端,但也不能對學術不當置若罔聞,要認真分析學術不當的深層原因,及時從根本上糾正所出現的學術不當問題。
關于學術不當與學術不端的分野與判斷,可從以下6個方面加以審視:(1)相關的法律政策規(guī)定;(2)是否具有主觀性;(3)問題出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4)所涉問題的嚴重性;(5)已經產生的社會影響;(6)科學共同體通行規(guī)則。當然這6點也不是絕對的,需要多方面因素綜合考慮。一般來說,越是復雜的問題,越可能需要學術共同體的介入,因為科學的問題,需要專業(yè)人員作出分析與判斷。在當前公開的和未公開的學術失范問題中,既有學術不端問題,也有學術不當問題。學術不端問題就是要加強懲戒性處理,而學術不當問題則要加強學術規(guī)范的引導和教育,要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和處理手段。
學術道德建設既要加強懲戒,也要強化預防,不僅是懲處,更多的是正面的教育、引導以及過程監(jiān)督,堅持教育優(yōu)先,預防為主的原則,建立教育、預防、監(jiān)督、懲戒相結合的學術道德建設模式。增加針對學術不端行為的制度設計,強化院校在制度執(zhí)行方面的力度。為此,要求相關主管部門和責任主體嚴肅懲治學術不端行為,通過懲戒,讓失信者因失信行為付出巨大代價,遏制學術不端行為的蔓延。同時,健康的學術發(fā)展需要科學共同體自我糾錯與凈化機制,絕不能對錯誤行為置若罔聞、避重就輕、錯而不糾、將錯就錯。無論是外部懲戒還是自我糾錯,對學術不端、學術不當行為的調查處理必須經過嚴格的程序,進行科學、規(guī)范、公正、嚴謹的調查。學術共同體科研誠信自我約束以及自我糾錯的凈化機制,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維護:運用制度約束實現科研人員的相互監(jiān)督,建立健全本學科領域的科研行為規(guī)范,制定適合本領域特點的科研誠信守則,對所管理的期刊進行出版?zhèn)惱矸矫娴闹笇А?/p>
學術不端的治理需要覆蓋科學研究以及成果傳播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為此需要對學術不端行為實施前端、中端、后端控制。學術不端前端控制針對的是科學研究過程,要求重視對科研人員學術規(guī)范的培養(yǎng),加強對科研人員的科研誠信教育,培養(yǎng)科研人員對科學的敬畏之心,維護科學精神,形成角色意識、責任意識、底線意識。中端控制針對編輯出版過程,要求編輯部公開稿件學術規(guī)范與撰寫要求如論文結構、合作者貢獻聲明等,執(zhí)行嚴格的同行評議和評審程序,制定明確的科研誠信承諾、出版?zhèn)惱砺暶鳎捎孟嗨贫葯z測工具。對論文在編輯評審階段發(fā)現的學術不當、學術不端問題要及時退修或者退稿,并進行批評教育。在論文發(fā)表后發(fā)現存在上述行為要及時更正、勘誤或者撤稿,并執(zhí)行懲罰措施。后端控制針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懲戒措施,要求相關主體嚴肅對待學術不端舉報、認真采取懲戒措施,對學術不端行為不姑息、不遷就、零容忍。需要進一步加強學術不端立體化防控體系,通過他律的法律法規(guī)和懲戒措施使之不能也不敢學術不端,最后內化為自律的自我約束達到不想學術不端的效果。
學術道德建設、遏制學術不端問題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程,內部自律以及外部他律要常抓不懈,多種措施,綜合治理,從而達到遵循學術規(guī)范、恪守科研誠信、塑造學術人格、捍衛(wèi)學術尊嚴、摒棄學術不端、堅持學術道德、營造學術風氣、完善學術監(jiān)督、維護學術生態(tài)的最終目標,形成“科研—創(chuàng)新—評價—支持—可持續(xù)”的良性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