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霞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腫瘤內科八病區(qū),河南 洛陽 471100
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飲食習慣、生活方式隨之改變,乳腺癌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嚴重威脅女性的身心健康[1-2]。臨床上常用放療治療乳腺癌,通過殺滅癌細胞,以達到延長患者生存期限的目的[3]。但放療在殺滅癌細胞的過程中,正常細胞會受到損害,導致機體產生放療毒副作用,使部分患者因耐受性差而拒絕放療,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4]。追蹤護理管理通過護理人員以追蹤的方式長期有效管理某一疾病,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的因素進行判斷及干預,針對護理工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糾正,提高護理質量。鑒于此,本研究以116例乳腺癌放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追蹤護理管理對其具體影響,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擇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收治的116例乳腺癌放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58例。本研究獲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對照組年齡41~76歲,平均年齡(52.37±4.11)歲;52例已育,6例未育;平均身體質量指數(22.10±2.13)kg/m2;病理分期:39例Ⅱ期,18例Ⅲ期,1例Ⅳ期。觀察組年齡43~74歲,平均年齡(53.14±4.27)歲;53例已育,5例未育;平均身體質量指數(21.98±2.09)kg/m2;病理分期:37例Ⅱ期,19Ⅲ期,2例Ⅳ期。兩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抗癌協(xié)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guī)范(2017版)》[5]有關規(guī)定,首次放療,放療療程>1個月,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伴有其他惡心腫瘤疾病。伴有認知、語言功能障礙。凝血功能異常。伴有感染性疾病。生存期<6個月。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包括入院指導(飲食、起居等)、心理疏導(與患者交流,舒緩其不良情緒,并鼓勵家屬多陪伴患者)、健康宣教(運用集中宣教、發(fā)放健康教育手冊的方式告知患者乳腺癌知識、放療原理、放療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及如何預防等)等,出院后叮囑患者定期入院復查。
觀察組采用追蹤護理管理:(1)成立追蹤管理小組。由2名放射科主管護士、2名腫瘤科護士、2名責任護士和放射科護士長共同組成追蹤管理小組,放射科護士長擔任組長,定期組織小組成員進行培訓、考核,提升專業(yè)技能及素養(yǎng),要求每名成員需熟練掌握追蹤護理管理的流程。(2)入院管理。護理人員按照追蹤管理操作流程實施護理,在患者入院后,建立個案登記表,主要包含患者基本信息、合并癥、病史、飲食情況、放療范圍、劑量等,依據患者文化水平、年齡、收入等分析其認知程度及依從性展開具有針對性的追蹤管理。(3)放療前,護理人員發(fā)放放療追蹤記錄單。掌握患者放療時間,評估患者放療前心理狀態(tài),針對恐懼、有抵觸心理的患者進行疏導,講解放療的重要性,告知其疾病知識、放療流程、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及預防措施,緩解其不安情緒,鼓勵患者遵醫(yī)囑完成放療療程。(4)不良反應。持續(xù)動態(tài)觀察患者的放療反應,遵醫(yī)囑指導患者服用止吐藥物,叮囑患者注重飲食管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鮮水果,適當增加蛋白質,保證營養(yǎng)均衡,必要時予以胃腸動力藥物,以免胃腸道出現(xiàn)不適癥狀。叮囑患者每周進行2次血象檢查,若血小板、白細胞明顯下降,應立即停止放療,適當服用改善血小板、白細胞的藥物,以防骨髓抑制。追蹤到放療導致患者出現(xiàn)皮炎、色素沉淀等癥狀,需使用皮炎在患處涂抹藥膏,避免抓撓。(5)放療后,實施獎懲制度。對于按時完成放療的患者給予表揚,對于未能按時完成的患者,要求其寫明原因,并制定針對性干預措施。指導患者填寫放療日記,詳細記錄當日飲食、心情、不良反應、運動及自我護理情況,在下次放療時交給小組成員,依據日記展開針對性護理。(6)出院管理。詳細講解注意事項,告知放療及復查時間,講明放療的意義。管理小組成員通過電話再次提醒放療時間。每周1次電話隨訪,每月2次上門隨訪,了解患者是否遵醫(yī)囑按時放療,耐心為患者答疑解惑,指導其生活技能。兩組患者均干預1個月。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自我護理能力、生活質量及不良反應。(1)治療依從性:使用醫(yī)院自制的治療依從性量表,以患者依照按時接受放療、復查為完全依從。以患者部分不遵醫(yī)囑、在護理人員監(jiān)督下接受放療及復查為部分依從。以未按時接受放療、復查為不依從。(2)自我護理能力:于干預前和干預1個月后運用自我護理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進行評估。量表共43個條目(自我概念8個條目、自我責任感6個條目、健康認知17個條目、自我護理技能12個條目),總分172分,評分高則自我護理能力高。(3)生活質量:于干預前、干預1個月后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評定,量表共計74條目,每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1~5分),共包括4個維度(心理、軀體、社會功能及物質生活),每個維度最終評分=(維度粗分-最低分)×100/滿分,每個維度均為100分,評分高則生活質量高。(4)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記錄兩組患者放療期間有無出現(xiàn)放射性皮炎、全身乏力、胃腸反應等不良反應。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依從性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情況 例(%)
干預前,兩組患者ESCA中各維度評分及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ESCA中各維度評分及總分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情況(±s) 分
表2 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情況(±s) 分
a表示與干預前相比,P<0.05。
組別對照組(n=58)觀察組(n=58)t值P值自我概念干預前15.38±4.20 15.47±4.35 0.113 0.910干預1個月后24.79±3.68a 27.96±3.01a 5.078 0健康認知干預前39.74±5.12 40.08±5.29 0.352 0.726干預1個月后49.56±6.10a 56.43±5.18a 6.538 0自我責任感干預前13.14±2.07 13.39±2.15 0.638 0.525干預1個月后18.67±2.16a 21.34±1.01a 8.528 0自我護理技能干預前30.26±3.61 30.02±3.57 0.360 0.720干預1個月后38.87±4.02a 42.56±3.69a 5.150 0總分干預前101.37±12.48 99.67±12.54 0.732 0.466干預1個月后132.64±15.73a 148.76±18.31a 5.086 0
干預前,兩組患者GQOLI-74中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GQOLI-74中各維度評分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s) 分
表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s) 分
a表示與干預前相比,P<0.05。
組別對照組(n=58)觀察組(n=58)t值P值心理功能干預前62.59±5.13 62.74±5.08 0.158 0.875干預1個月后73.84±6.29a 79.46±7.52a 4.366 0軀體功能干預前61.70±4.38 62.24±4.47 0.657 0.512干預1個月后75.18±7.56a 81.37±8.01a 4.280 0社會功能干預前64.67±5.14 64.38±5.20 0.302 0.763干預1個月后72.83±5.71a 78.54±7.03a 4.802 0物質生活干預前62.79±4.63 62.25±4.88 0.611 0.542干預1個月后74.43±6.19a 79.05±8.13a 3.443 0.001
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1.03%(18/58),其中5例放射性皮炎,2例骨髓抑制,8例胃腸反應,3例全身乏力;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62%(5/58),其中1例放射性皮炎,3例胃腸反應,1例全身乏力;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165,P=0.003)。
乳腺癌發(fā)生在乳腺上皮組織,由于乳腺細胞喪失活性脫落,使癌細胞擴散至全身并轉移,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6]。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全球乳腺癌發(fā)病率不斷增長,尤其近年來我國乳腺癌發(fā)病率增長趨勢更為明顯,對女性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放療是目前治療乳腺癌的重要措施,但放療會產生多種不良反應,加重患者軀體癥狀,從而影響患者積極性,導致放療效果不理想[7]。
而常規(guī)護理下各項護理措施較為普遍,忽略放療所產生的不良反應對患者的危害,加之各項措施缺乏依據,難以滿足放療患者的需求[8]。本研究結果表明,追蹤護理管理在乳腺癌放療患者中效果良好,對于減少不良反應、提高依從性及自我護理能力、改善生活質量具有積極作用。與常規(guī)護理相比,追蹤護理管理通過追蹤能夠及時對患者可能發(fā)生的不良反應進行干預,全程圍繞患者展開針對性護理,在保障治療效果的同時保證患者生命安全。成立追蹤管理小組并在患者入院時按照追蹤管理操作流程實施護理,可提高護理人員專業(yè)技能及素養(yǎng),使護理人員之間協(xié)調合作,充分考慮患者個體差異性,能夠保證護理工作更加規(guī)范、合理,利于提高護理質量。放療前進行心理疏導、健康教育,可緩解患者不安、焦慮等負性情緒,能夠及時糾正以往錯誤的認知,促使患者正確認識放療,樹立健康意識。溫和的態(tài)度能夠使護患之間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保證放療及護理順利進行。追蹤護理管理針對放療后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進行干預,指導患者如何預防不良反應,避免出現(xiàn)胃腸反應、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提高放療安全性。放療后指導患者填寫放療日記,出院后展開全面指導,強化日常生活管理,使患者更好地掌握放療知識,有助于進一步提高患者疾病管理能力,改善其自護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追蹤護理管理應用于乳腺癌放療患者中效果良好,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和自我護理能力,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