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靜靜,高 炳,趙淑娟,徐豆豆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八九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河南 洛陽 471000
腦卒中為臨床常見腦血管疾病,具有致殘率高、致死率高的特點,患者由于腦組織受損,常伴有各種功能障礙及偏癱癥狀,對其日常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1]。臨床針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除使用常規(guī)藥物外,還會要求進行康復訓練,通過對患側(cè)肢體及神經(jīng)施加良性刺激,改善患者肢體功能,促進病情康復,但由于訓練時間長,患者無法將訓練效果帶入到日常行為中,其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效果較差[2]。針對此情況,臨床上提出采用強制性運動療法進行康復訓練,通過限制患者健側(cè)肢體的活動,促使患側(cè)肢體運動,以期提高康復效果,幫助患者改善運動功能。本研究選取106例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對比試驗,現(xiàn)將結(jié)果報告如下。
回顧性分析選取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八九醫(yī)院2021年1—5月收治的106例腦卒中偏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康復治療的方案不同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53例。對照組53例患者男女比例為28∶25,平均年齡(64.26±11.43)歲;腦梗死37例,腦出血16例;偏癱為左側(cè)26例,右側(cè)27例。觀察組53例患者男女比例為29∶24,平均年齡(64.17±12.03)歲;腦梗死35例,腦出血18例;偏癱在左側(cè)27例,右側(cè)26例。兩組患者基礎(chǔ)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納入標準:(1)存在語言、運動等功能障礙,接受CT或MRI檢查,符合腦卒中疾病診斷標準[3],且存在偏癱。(2)已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1)患有惡性腫瘤。(2)存在臟器功能異常。(3)無法與醫(yī)護人員正常溝通。(4)中途退出研究。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康復治療,其具體內(nèi)容包括:(1)制定訓練方案。由醫(yī)師針對患者實際情況制定不同階段訓練目標,并根據(jù)難易程度的不同為每一階段選擇合適的訓練內(nèi)容及運動量,如早期進行被動運動,而后逐漸加大運動量,并過渡到主動運動。(2)被動運動。由醫(yī)師協(xié)助患者進行握拳、翻身、按摩等被動運動內(nèi)容,幫助患者活絡經(jīng)脈。(3)起坐運動。當患者可對四周進行控制時,當加大運動難度,即在輪椅、扶手的協(xié)助下完整起坐訓練,并逐漸調(diào)高輪椅高度,直至患者可順利完成不同高度的起坐運動。(4)步行運動。當患者可下地活動后,醫(yī)護人員或家屬需協(xié)助其在室內(nèi)、走廊等地點慢步行走,并觀察患者耐受度,若其表示疲憊后可適當休息。
觀察組在常規(guī)康復訓練的基礎(chǔ)上,接受強制性運動療法治療,其內(nèi)容主要包括:(1)塑形訓練。針對患者發(fā)病后出現(xiàn)的功能缺陷,可采用擰螺絲、寫字、拿杯子等方式訓練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動作,在此過程中,可通過言語鼓勵等方式增加患者信心,此訓練內(nèi)容可穿插于其他訓練內(nèi)容當中,并保證每周至少進行5 d。(2)手功能訓練?;颊呓?cè)手部需佩戴聯(lián)指手套,以限制腕部和手指的屈曲活動,可在睡覺、洗澡等情況下將其脫下,并保證佩戴時間占其清醒時間至少90%。(3)強化訓練。監(jiān)督并確?;颊呙咳沼柧毩?,起坐訓練150~500次/d,單腿負重訓練2次/d,步行訓練1~10 km/d,并利用平衡杠桿等器材進行平衡訓練,2次/d,各項訓練內(nèi)容保證每周至少進行5 d。
(1)比較兩組患者接受不同方案治療1個月所獲效果。顯效:患者運動功能得到顯著提升,生活基本自理;有效:患者運動功能有所恢復,在拐棍、輪椅等物的輔助下可進行日?;顒樱粺o效:患者肢體麻木等各項臨床癥狀未得到緩解,生活無法自理,迫切需要家屬照顧。(2)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自理能力水平,即在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數(shù)(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進行評估,總分為100分,分值與生活自理能力呈正比。(3)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運動功能水平,即在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采用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xiàn)MA)對患者運動功能進行評價,上肢運動共33個條目,總分66分,下肢運動共17個條目,總分34分,分值越高則代表患者運動功能水平越優(yōu)。(4)比較兩組患者接受治療1個月后的病情狀態(tài),即采用護士用住院患者觀察量表(nurses 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對患者總積極因素(共14個條目,分值與恢復效果呈正比)、總消極因素(共16個條目,分值與恢復效果呈反比)進行評分,每個條目0~4分,總分=(128+總積極因素分值-總消極因素分值),總分越高則代表患者恢復越好。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χ2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情況 例(%)
治療前,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的治理能力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個月后,觀察組生活自理能力提升較對照組更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自理能力情況(±s) 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自理能力情況(±s) 分
組別對照組(n=53)觀察組(n=53)t值7.706 11.268治療前43.33±15.54 42.65±14.61 0.232 0.817治療后61.55±15.63 72.18±12.27 3.895 0 P值00 t值P值
治療前,兩組患者運動能力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個月后,觀察組運動能力提升較對照組更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運動能力情況(±s) 分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運動能力情況(±s) 分
組別對照組(n=53)觀察組(n=53)上肢運動下肢運動t值P值治療前26.52±4.58 26.42±4.54 0.113 0.910治療后36.32±5.29 41.59±5.85 4.864 0治療前16.01±3.24 15.47±3.33 0.735 0.465治療后20.13±4.04a 24.62±4.29a 4.819 0
治療1個月后,觀察組NOSIE評分較對照組更優(yōu),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1個月后NOSIE評分情況(±s) 分
表4 兩組患者治療1個月后NOSIE評分情況(±s) 分
組別對照組(n=53)觀察組(n=53)t值P值總積極因素41.03±11.25 47.08±8.34 3.145 0總消極因素29.00±9.64 21.15±7.77 4.616 0總分140.08±16.18 154.88±15.49 4.810 0
腦卒中作為腦血管疾病,指人體腦部血管破裂或血管血流受阻而導致血液順利流入大腦,從而造成腦組織及神經(jīng)受損,大部分患者伴有肢體運動障礙,而偏癱指的是患者同一側(cè)上下肢出現(xiàn)運動障礙的情況,若無法得到及時的治療,可能引發(fā)永久性癱瘓[4-5]??祻陀柧氉鳛榕R床針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常用治療方法,其利用了人體大腦自身具備的可塑性,通過不間斷、反復的肢體運動,對患者患側(cè)施加良性刺激,以改善其肢體運動功能,并促進受損神經(jīng)及腦組織的恢復,進而達到治療目的[6-7]。賈亮等[8]研究發(fā)現(xiàn),對腦組織偏癱患者采用康復訓練治療效果顯著,但患者會下意識利用健側(cè)進行日?;顒樱瑢е掠柧毿Ч麩o法體現(xiàn),而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升較差,為提高康復效果,需采用更為有效的干預措施。強制性運動療法是臨床常用康復療法之一,其具有全面性及針對性,可通過限制患者健側(cè)肢體活動,促使其增加患側(cè)肢體的使用頻次,從而讓患者逐漸習慣利用患側(cè)進行各項活動,由此促進了患側(cè)運動功能的恢復[9-10]。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在接受治療1個月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所獲療效更優(yōu)、MBI、FMA評分提升更為明顯、NOSIE評分更優(yōu)。通過分析可知,人體腦部細胞具有代償功能,當原本存在的細胞組織消亡之后,可通過刺激周圍細胞實現(xiàn)功能替代作用,常規(guī)康復療法以促進神經(jīng)發(fā)育、重組大腦功能為主,強調(diào)的是患者被動接受康復訓練,通過患側(cè)反復、持續(xù)的運動,達到恢復運動功能的目的,但由于治療時間過長,患者容易出現(xiàn)抗拒心理,且在訓練結(jié)束后,患者存在保護患側(cè)的心理,在進行日?;顒訒r盡量不讓患側(cè)參與其中,嚴重降低了康復效果,而強制性運動療法則以讓患者主動使用患側(cè)為目的,通過佩戴聯(lián)指手套的方式限制健側(cè)肢體活動,促進患側(cè)主動進行寫字、擰螺絲等日常基本動作,通過各種微小動作的強化訓練,幫助患者恢復患側(cè)運動功能能力,有效提高了治療效果,患者治療結(jié)束后的運動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均得到了提高,NOSIE評分也隨之得到改善。
綜上所述,強制性運動療法可提高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效果,幫助其恢復運動功能,提升生活自理能力,改善NOSIE評分,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