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東·孫秀斌
老張是個熱情開朗的人,十分喜歡結(jié)交朋友,在油田上班時,身邊總是粘著一幫人。周六周日或是在一起神聊閑侃,或是楚河漢界廝殺一番,偶爾也約三五好友,推杯換盞,暢談心曲,日子過得是有聲有色,十分愜意。
然而,自打退休后隨著女兒來到另外一座城市生活,當上了“看孫族”以后,他的生活頓時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zhuǎn)彎。沒有職場,缺少朋友,每天送完一對孫子孫女上學,也就是他一天中最難熬的時間,小區(qū)里的人基本不認識,很多時間就是對著天花板發(fā)愣。孤獨寂寞的日子使得他常常嘆息“這日子真難熬”。那幾年他最盼的就是寒暑假,好趕快回老家找老友們玩兒去。
這樣的生活大概持續(xù)了好幾年,一次在小區(qū)里的閑逛,終于打破了這種僵局。那天他看到有一戶人家在改造車庫,安上門窗,就如同一間房子。老張頓時大受啟發(fā),我家也有車庫,為何不能利用起來開個“茶館”,讓一些無處可去的“看孫族”來這里喝個茶,聊個天,下個棋,把退休日子過得有聲有色呢?
老張回家后,把想法給老伴和女兒說了,得到她倆一致的支持。至于家中的愛車,就讓它在外邊櫛風沐雨吧,生活還是要以人為本。于是一番改造裝修,又購置了一套茶具,茶館就這樣開張了。最先來這里的是老張的一位老鄉(xiāng),相同的境遇和愛好,使他倆在這里擺開了棋陣,攻城拔寨,相當激烈?!皠屿o”慢慢地吸引了左右鄰舍,有人來駐足圍觀,支招點撥,好不熱鬧。而對于那些不愛下棋的,老張則是沏茶倒水,熱情接待。慢慢地人氣旺了起來,茶館的“生意”十分興隆。
一日,小區(qū)物業(yè)主任路過此地,發(fā)現(xiàn)這里好不熱鬧,也進來聊了起來,因為他也是個話癆,臨近退休,正在為退休后的日子怎樣打發(fā)犯愁呢!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他發(fā)現(xiàn)這里的座椅不夠,當即從家里搬來五六個馬扎,算是友情贊助。后來他又向社區(qū)領(lǐng)導反映了此事,社區(qū)領(lǐng)導來視察茶館后,感到這種模式很好,要讓老年人晚年的生活過得豐富多彩,不能光靠政府的力量。他當即拍板為茶館訂了兩份報紙,讓大家不僅要下棋,聊天,喝茶,還要注重時事政治學習,發(fā)揮正能量。
從那以后,老張更敬業(yè)了。他一大早就從樓上下來,打開茶館門,接好水,沏好茶,靜候各路“圣賢”,頗有些孟嘗君招賢納士的風范。其實不光聊天下棋,老張還經(jīng)常組織老友們出去旅游,飽覽祖國的大好山河。在閑聊中,老張發(fā)現(xiàn),八位老友竟然有四位高血壓,于是他當即將電子血壓計放在茶館里,以便大家隨時測量。夏天到了,他又為茶館安上了空調(diào),弄得一幫老友直嚷嚷要為他交電費。
我也是退休的“看孫族”和這座城市的移民,多年來一直為沒有老年人的去處而苦惱。人常說,晚年要有“三老”,即老伴,老窩,老友。前兩樣一般人都具備,可是有幾位投緣的老友卻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還真的感謝老張這位熱心人,當我發(fā)現(xiàn)茶館后,就像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般成為了這里的常客,并加了茶館的微信群。我也喜愛象棋,但一直苦于無處擺陣,這下可好了,終于可以有人對陣廝殺了。寂寞和孤獨多年來一直如影相隨著我,如今終于被我擺脫了。
知道我平時愛寫作,有老友讓我寫寫茶館,我說寫寫不難,就怕知道的人多了,生意太火爆,老張招架不了啊。未曾想老張說,沒事,朋友多多益善,說不定以后還會出現(xiàn)第二家、第三家茶館呢,說完我們和他都自信地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