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佩靜 孔紅娜
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八八醫(yī)院泌尿外科 450040
腎上腺腫瘤是泌尿外科常見的腫瘤疾病,腹腔鏡腫瘤切除術是目前治療腎上腺腫瘤常用的方法,但腹腔鏡手術會傷及患者胃腸功能,導致患者術后出現(xiàn)腹脹腹痛、排便困難等癥狀,從而影響患者術后康復〔1〕。術后指導患者盡早下床活動可有效促進胃腸蠕動,改善患者胃腸功能,促進患者術后康復〔2〕。然而,臨床大部分患者由于對疾病缺乏認知導致其圍手術期容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情緒,而不良的情緒會影響患者胃腸功能恢復〔3〕。加之患者對疼痛恐懼,導致其術后不愿意盡早下床活動,因此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圍手術期間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可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及遵醫(yī)行為,糾正患者不良健康行為,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4〕。行為研究法是從計劃、行動、觀察及反思角度解決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而家庭式健康教育是指家屬參與導致患者疾病管理中并對其實施健康宣教,從而提高患者遵醫(yī)行為〔5〕。本研究旨在探討行為研究法聯(lián)合家庭式健康教育在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選取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八八醫(yī)院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患者80例。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符合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指征;②無心、肝、腎等臟器功能異常;③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血管疾病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②入組前3個月受過重大精神創(chuàng)傷;③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④合并認知功能障礙。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22~62歲,平均(48.2±3.2)歲;病程1~3年,平均(1.52±0.8)年;腫瘤位置:左側18例,右側22例;腫瘤直徑1~6 cm,平均(2.9±0.3)cm。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2~62歲,平均(48.8±3.7)歲;病程1~3年,平均(1.59±0.6)年;腫瘤位置:左側17例,右側23例;腫瘤直徑1~6 cm,平均(2.8±0.4)cm。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圍術期由責任護士對其實施常規(guī)性健康指導,向患者發(fā)放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圍術期健康指導手冊,以表格的形式詳細列出腹腔鏡腎上腺腫瘤患者圍術期注意事項、術前禁飲禁食的目的、圍術期保溫措施、術后飲食指導、并發(fā)癥監(jiān)測及預防、盡早下床活動的目的、術后促進胃腸蠕動的方法。責任護士每完成一項健康宣教,在相應欄目中打“√”。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行為研究法聯(lián)合家庭式健康教育,由研究小組按照發(fā)現(xiàn)問題-制訂計劃-行動-觀察-反思-再計劃的模式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1 行為研究法 ①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影響腹腔鏡腎上腺腫瘤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將促進“腹腔鏡腎上腺腫瘤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作為研究問題,通過查閱國內外文獻及咨詢專家,分析及歸納影響腹腔鏡腎上腺腫瘤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相關因素。②計劃: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及病情,并結合患者健康需求為患者制定護理策略及評價方法。③行動:患者病入院當天由科室為其舉辦專題知識講座,講座內容包括腹腔鏡手術治療腎上腺腫瘤的原理、影響患者術后胃腸功能的相關因素、促進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措施等,同時讓患者明確行為研究法實施的目的及意義,針對患者恢復情況及臨床表現(xiàn)向患者講解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圍術期護理要點,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及遵醫(yī)行為。④觀察及反思:共進行3次觀察及反思。①第1次觀察及反思:共80%的患者提出由于健康宣教內容不詳細及宣教時間過短,導致其對疾病缺乏認知,從而產(chǎn)生焦慮、抑郁情緒。該階段擬幫助患者提出目標,要求患者根據(jù)自身存在的問題提出糾正不良行為的計劃及步驟,建議患者采用記錄本記錄圍手術期心理狀況,提高患者遵醫(yī)行為。②第2次觀察及反思:經(jīng)過第1階段后患者疾病知識知曉率達到90%以上,但患者缺乏社會支持,不良情緒難以得到有效改善。該階段研究小組應深入了解影響患者不良情緒的相關因素,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社會支持,并與患者及其家屬保持良好的交流及溝通,設立確切可行的健康目標及實施方案,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疾病,如患者對術后盡早下床活動缺乏信心,可通過采用溫柔、平和的語言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疾病,增強患者治療信心,提高患者遵醫(yī)行為。③第3次觀察及反思:患者經(jīng)歷前面兩個階段時督促患者樹立正確的疾病認知觀念,但仍有部分患者會對疾病控制喪失信心,導致患者產(chǎn)生不良情緒。該階段主要幫助患者克服不良情緒,提高患者問題解決能力,通過為患者播放疾病相關視頻、指導家屬督促患者術后盡早活動及指導患者科學飲食等措施提高患者遵醫(yī)行為,促進術后胃腸功能恢復。
1.2.2 家庭健康宣教 研究小組鼓勵患者與家屬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指導家屬通過應用移情、投情的方式進行交流,與患者建立密切的溝通關系,給予患者心理支持。同時家庭式健康教育實施過程中為患者建立微信群,通過微信群定期為患者推送疾病相關知識,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疾病認識,給予患者居家護理指導,并鼓勵家屬參與到患者疾病管理中,提高患者遵醫(yī)行為,促進患者術后盡早下床活動及科學飲食。
比較兩組患者圍術期不良情緒、遵醫(yī)行為、預后情況、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護理滿意率。①不良情緒: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6〕、抑郁自評量表(SDS)〔7〕評價兩組不良情緒,SAS、SDS總評分均為0~80分,分值越高提示焦慮、抑郁情緒越明顯。②遵醫(yī)行為:應用自擬的患者遵醫(yī)行為量表進行評價,量表從飲食、用藥、日常生活、并發(fā)癥管理等方面評價遵醫(yī)行為,共10個條目,每個條目賦值1~4分,總評分10~40分,分值越高提示遵醫(yī)行為越理想。③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進行評價,總評分0~1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疼痛感越明顯。④預后情況:記錄兩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腹脹腹痛消失時間、恢復正常飲食時間、術后下次活動時間、住院總時間。⑤并發(fā)癥:包括惡心嘔吐、腹痛腹脹、發(fā)熱、下肢靜脈栓塞、泌尿系統(tǒng)感染等。⑥滿意率:采用自擬的《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價,問卷包含對基礎護理、并發(fā)癥護理、飲食指導等方面滿意度,共10個條目,每個條目采取1~4級評分,總評分>30分為滿意。
干預后觀察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較對照組明顯下降(P<0.05),而遵醫(yī)行為總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不良情緒及遵醫(yī)行為評分比較(分,
干預后觀察組VAS評分較對照組明顯下降(P<0.05),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腹脹腹痛消失時間、恢復正常飲食時間、術后下肢活動時間、住院總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患者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預后情況比較
表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滿意率比較(n),〔n(%)〕
手術作為應激反應源會增加患者生理及心理不適,從而引起患者不良情緒,增加患者術后疼痛感,影響患者術后早期康復鍛煉,因此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8〕。采取積極、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可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減輕患者圍術期不良情緒,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感,促進患者預后〔9〕。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較對照組明顯下降,遵醫(yī)行為總評分高于對照組。表明行為研究法聯(lián)合家庭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減輕腹腔鏡腎腫瘤患者圍術期不良情緒,提高患者遵醫(yī)行為??紤]可能由于行動研究法是以解決問題為核心內容,由研究人員分析患者不良情緒產(chǎn)生的原因,并針對相關原因制定針對性干預措施,從而有效減輕患者不良情緒〔10-11〕。家庭式健康教育是以家庭為單位并結合患者家庭背景及社會背景對患者實施延續(xù)性護理宣教,通過指導家屬參與導致患者疾病管理中,并對患者進行疾病監(jiān)督,可提高患者遵醫(yī)行為〔12〕。
腹腔鏡手術會導致患者胃腸功能損傷,而術后不良情緒、缺乏運動會影響患者胃腸蠕動,不利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13〕。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VAS評分較對照組明顯下降,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腹脹腹痛消失時間、恢復正常飲食時間、術后下肢活動時間、住院總時間短于對照組。表明行為研究法聯(lián)合家庭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腹腔鏡腎腫瘤患者預后。考慮可能由于行為研究法通過3次反思找出影響腹腔鏡腎腫瘤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因素,并相關因素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提高患者遵醫(yī)行為,從而改善患者預后〔14〕。此外,行為研究法用于腹腔鏡腎腫瘤患者能確保患者基本護理需求,促進患者采取積極的措施應用疾病,提高患者遵醫(yī)行為,從而提高患者干預效果,改善患者預后〔15〕。讓患者家屬參與到疾病管理中,可提高患者疾病治療積極性,促使患者術后盡早下床活動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胃腸功能,從而改善患者預后〔16〕。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而患者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表明行為研究法聯(lián)合家庭式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腹腔鏡腎腫瘤患者并發(fā)癥,促進患者預后??紤]可能由于行為研究法分析了影響患者下床活動的相關原因,如對早期活動缺乏認識、害怕疼痛均會影響患者下床活動〔17〕。針對上述原因制定相關針對性措施能有效提高腹腔鏡腎腫瘤患者遵醫(yī)行為,促使患者術后能盡早下床活動,從而有效預防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提高患者護理滿意率〔18〕。
行為研究法聯(lián)合家庭式健康教育可減輕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患者圍術期不良情緒,提高患者遵醫(yī)行為,降低患者術后并發(fā)癥,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提高患者護理滿意率。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