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志友
(樅陽縣麒麟中心學校 安徽銅陵 246700)
2018年9月10日,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更是強調(diào)了勞動教育對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的重大意義。
其實在農(nóng)村生活的孩子應該是有很多參與勞動的機會的,但是由于家人的溺愛和錯誤的認知,導致他們?nèi)鄙倭吮匾膭趧渝憻?,久而久之對孩子會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因此,倡導勞動教育是大勢所趨。研究表明: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有著不同的特點,也有著對世界不同的認知。于是,我們就根據(jù)這些不同把小學生分為幾個不同的層次,進行分層教育。其中,一、二年級為低年級段;三、四年級為中年級段;五、六年級為高年級段。
學生的一生離不開老師的指導和家長的監(jiān)督,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教育,必然需要家校的配合。
對于上述所說農(nóng)村小學生缺少必要的勞動鍛煉,作為教師的我們需要認真地考慮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現(xiàn)如今農(nóng)村小學生缺少勞動教育呢?筆者個人認為有如下幾個原因。
首先,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形色各異的智能化產(chǎn)品不斷涌現(xiàn),人們寧愿用昂貴的價格購買智能產(chǎn)品代替自己勞動,也不愿意自己動手。這種情況長期出現(xiàn),孩子的思想就會形成一種定式。其次,經(jīng)過對學校的學生家長走訪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農(nóng)村有將近90%的家長認為“學生唯一要做的就是好好讀書,其他的任何事情都無須過問”。正是有這樣陳舊的思想觀念,而造成對學生勞動教育的忽視。于是,在社會上就會形成不良的風氣,助長了學生不熱愛勞動的壞習慣。
現(xiàn)在的大多數(shù)家長對孩子太過偏愛。例如: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穿衣、穿鞋、刷牙、洗臉、吃飯都是父母、長輩來幫助他們完成。或者說大人因為擔心自己的孩子弄不好而不愿意讓他們自己動手去做,這就會讓孩子完全缺少了勞動的機會。長期生活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環(huán)境中,孩子就會養(yǎng)成不愛勞動的習慣。尤其在農(nóng)村家庭里,很多小學生的父母為了謀生都去外地打工,把小孩留給家里的老人。家里的老人只想著孩子穿得好、吃得好、睡得好就行,不會更深層次地讓孩子增加勞動鍛煉的機會。
在國家的號召下,每個學校每周都增設了勞動教育課程,但是大多數(shù)的時間都被其他課程占用或者讓學生自由安排。勞動本就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雙手去體會、去實踐,這樣學生才能從中明白勞動的艱辛和不易。學校不僅是要教會學生知識的地方,還要教學生一些學習之外的事情。在農(nóng)村,大多數(shù)孩子都是留守兒童,那么教師不僅僅只是一名老師,還是學生的父母,所以更應該利用好這樣的課程來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不能讓它形同虛設。
每一個孩子從呱呱墜地開始,就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不管是城市還是農(nóng)村,家長對孩子大都是溺愛的。孩子在家長的溺愛下養(yǎng)出了惰性。一方面是家庭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學校缺少勞動教育課程,再加上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學生的勞動觀念就逐漸弱化,這就必然使學生的惰性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
第一,勞動分層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體質(zhì)。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擁有健康的體魄,我們才能去實現(xiàn)我們的人生抱負。然而近年來,學生在體育課、運動會、軍訓等戶外運動時因體力不支而暈倒的事例屢見報端;學生體質(zhì)健康測試成績中,甚至有學校學生肥胖率超過了40%。這些事件的背后,都是學生體質(zhì)的下降所造成的。學校學生體質(zhì)的提升,僅靠在學校每天的大課間、陽光體育鍛煉一小時,是無法全部達到的。這就需要學生參加勞動鍛煉,要讓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從而提高自己的體質(zhì)。這樣,勞動分層教育的作用就體現(xiàn)出來了。
第二,通過勞動分層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俗話說“實踐出真知”,“紙上得來終覺淺”。任何事情只有自己動手去做、去經(jīng)歷,才能知道如何去做、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對于農(nóng)村小學生來說,老師對不同學段的學生進行勞動分層教育其實并不夠,還需要家長的高度配合。例如,勞動課老師在學校教給孩子勞動方法和技能,在家中時,低年級段的孩子,家長可以讓他們?nèi)ネ系?、洗碗,從而把勞動老師教給孩子拖地、洗碗的方法運用起來。中年級段怎樣把衣服洗干凈、怎樣把被子疊得整齊,這都要學生在家中嘗試。對于農(nóng)村高年級段的孩子,家長可以安排一些難一點兒的勞動,周末去菜地里除除草、在家燒燒飯,同時還要從中總結(jié)經(jīng)驗。從知道如何去做到自己親手去體驗,從親自體驗到掌握如何去做,從掌握到不斷反復地練習到游刃有余地完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第三,勞動分層教育有利于學生雙手與大腦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有時候,學生想把某些事情做好,但事實卻是“有心無力”。究其原因,是因為處于低學齡段的小學生,本身智力還處于發(fā)展的過程中。只要對孩子進行一些基本的勞動教育和家庭配合鍛煉,就可以更好地讓孩子的雙手和大腦得以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因為學生在勞動的過程中,大腦也在不斷地運轉(zhuǎn),腦細胞會受到很多刺激,就會加快發(fā)育成長。
小學對于學生各方面的好習慣培養(yǎng)是最重要、最關鍵的階段,因此對小學生開展勞動教育,需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與途徑,特別是要高度重視家校的配合。我們深知:學生的教育離不開學校,更離不開家庭。作為一名農(nóng)村的小學教師,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在寓教于樂中去培養(yǎng)學生愛勞動的習慣;家長也需要配合好學校共同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學校是為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是教會學生知識的地方,也是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場所。在農(nóng)村有優(yōu)越的地理條件,學??梢岳锰镆啊⑻锏刈鳛檗r(nóng)學實驗基地,讓小學生真正地去體驗勞動的樂趣,從而養(yǎng)成愛勞動的習慣。
由于低年級段的學生對于父母的依賴性還是很強,很多學生生活還不能自理,沒有所謂的勞動習慣。針對他們這些特征,教師要做到有的放矢,有義務從最基本的勞動開始傳授。首先要讓他們在意識上有一個抽象的概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幫著做,集體的事情搶著做”,再通過每一個小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學會生活自理和一些基本的家務勞動,最后再通過不同的方式對他們進行鼓勵與激勵,以此來提高主動參與勞動的積極性。
中年級段的學生對父母的依賴已經(jīng)逐漸減少,基本可以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是“勞動興趣”向“勞動情感”的轉(zhuǎn)變,教師要抓住這一契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勞動情感教育。并且此階段的學生在勞動技能方面也有所欠缺。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在勞動中加入勞動情感教育。作為農(nóng)村學校,有條件的話可以帶學生去學校的農(nóng)學實驗基地,從翻土、播種、澆水這一整個種菜流程,讓學生在做中學,不再包辦代替,不束縛學生的積極性。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在教學的過程中,任何科目之間都是相通的,學生自己動手實踐的印象會比較深刻,可以讓他們把勞動的整個過程寫成一篇日記,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加深自己對勞動的看法,也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勞動的能力。
高年級段的學生已經(jīng)完全能夠主動地、獨立地去完成各種家務勞動,老師需要做的不僅是讓學生知道勞動是為了自己,還是為別人服務。這個時候除了帶學生去農(nóng)學實驗基地參加勞動,還要組織學生去農(nóng)村服務性的場所去幫助他人。例如:去養(yǎng)老院幫助老人打掃衛(wèi)生、收拾房間,在紅綠燈路口攙扶有需要的人過馬路等。學生在勞動中獲得了幸福感,從而提高了參與勞動的積極性。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校教育很重要,因為知識改變命運;家庭教育更重要,因為性格決定命運。培養(yǎng)良好的吃苦耐勞的勞動意識至關重要。
低年級學生的思想意識正處于啟蒙階段,知識水平低,自制能力差,此時的勞動培養(yǎng)能為他們以后的生活習慣奠定良好的基礎,受益終身?,F(xiàn)階段側(cè)重于對學生意識的培養(yǎng),尤其是勞動意識。一、二年級的小學生對父母依賴性強,生活還不能自理,沒有所謂的習慣,因此家長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及時轉(zhuǎn)變教育觀念,秉持“全面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理念,摒棄陳舊的溺愛觀念,更要發(fā)揮好榜樣的力量,注重身教,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固化其吃苦耐勞的勞動意識,并鼓勵、引導其基本家務勞動意識。
中年級階段的學生對父母的依賴性逐漸減弱,具備了一定的文化知識和自制能力,已經(jīng)可以參與基本的家務勞動。此階段重在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意愿、積極性和實踐活動能力,在勞動中體驗勞動的快樂。
因此,父母可以樹立崇尚勞動的家風,使孩子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獲得勞動知識,切實得到鍛煉。每周可設置固定的家庭勞動日,讓孩子親身參與家務勞動。例如讓孩子參與洗碗、洗衣服、收拾房間,尤其是獨立打掃房間。在勞動完之后可獎勵其適當時間的游戲玩耍等。在節(jié)假日或周末,可以帶孩子多出去參加各種勞動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父母不再參與,讓孩子自己體會自身勞動的成就感和喜悅感。
高年級段的學生已經(jīng)能夠完全獨立地去完成各種家務勞動,有自己的獨立思想,此階段重在培養(yǎng)孩子的“自強不息”“積極創(chuàng)新”的能力,對學生進行勞動責任教育。有些家長片面地認為,勞動課耽誤了孩子的學習,影響升學,因此就包辦了孩子的一切勞動,其實是束縛了孩子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勞動實踐活動能夠培養(yǎng)孩子的細心觀察能力,這對孩子的學習無疑會有巨大的促進作用。高年級段學生的家長確有必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勞動創(chuàng)造。
以學校為主導,以家庭為根基,深化勞動教育的研究,不斷改進勞動教育的方法和組織形式,提高教育效果。
首先,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保持孩子的自覺自律性,保姆式的教養(yǎng)是絕對不可取的。同時督促其保持書包和個人房間的整齊干凈,注重細小的細節(jié),如書本頁面保持干凈整潔,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培養(yǎng)好勞動意識。
其次,與老師經(jīng)常保持溝通交流,教師可通過向家長發(fā)放“勞動參與卡”,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家中的勞動表現(xiàn)。例如:孩子每周在家里打掃幾次衛(wèi)生,整理幾次家務,洗過幾次碗和衣服。與此同時,學??山?jīng)常性地召開家長會,讓家長和老師之間有更多的機會進行溝通交流。也可以舉辦相應的親子勞動實踐活動,如植樹造林、修建草坪、打掃公共衛(wèi)生等,讓家長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
最后,學校、老師、家長要凝聚共識,營造崇尚勞動的校風和家風,在小學教育階段全力滲透,為勞動教育和意識奠定良好堅實的基礎。
勞動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勞動實踐教育活動是一項嚴謹?shù)幕顒?,在活動教育中要根?jù)學生的成長發(fā)展規(guī)律,具體規(guī)劃活動。在農(nóng)村小學教育階段要從孩子的勞動情感入手,家校配合,實行勞動分層教育,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培養(yǎng)其勞動意識,使孩子愛勞動、勤勞動,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生活習慣,提高孩子的能力,鍛煉其意志,從而真正培養(yǎng)出新時代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