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菊英
(青陽縣實驗小學 安徽池州 242800)
何為數(shù)學學習的靈性?我認為就是對學習數(shù)學靈敏而有強烈的感覺、感受、感知能力,并能做出迅速的反應。孩子是天生的自由探索者,他們有著最本真最樸素的自由思考,喜歡與新知識自由暢談。充分激揚孩子個性、發(fā)揮孩子靈性在小學低年級段數(shù)學學習中十分重要。這是一種智慧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別于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下面結(jié)合自己教學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的實踐,談談如何保護與培養(yǎng)低年級孩子學習數(shù)學的靈性。
下面是一組學生答題的圖片: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圖7 圖8 圖9
這組照片是二年級某班某次測試卷最后一題部分學生的答題情況,學生的答題方式和過程出乎意料的個性化。是什么讓這些孩子這樣富有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推理力?總之是出乎意料的驚喜。我覺得這些孩子太有靈性了,一時之間我有了強烈的保護之心——沒有用標準答案去扣分,二是給了全對的分。
仔細看,他們每一種算法都極有“理”,成人是想不出來。這是一道找循環(huán)4567123,然后用總天數(shù)去除以7的除法題……低年級學生用他們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可以看出,他們的解題過程都是經(jīng)過一番思考的。圖1、2、3、5、7都用到了除法,各自相同又有所不同;圖1、3都是先用20天除以7的方法,二年級學生剛剛了解除法的意義,算出20里面有2個7天余6天:圖1學生接下來的解法是4+3=7,表示是今天周四的“4”加三天的“3”算作一周;接著6-3=3,余“6”天里扣掉這個“3”還余“3”,得到答案是周三。圖3學生的解法是:把周四的“4”加余“6”等于“10”再減去一個“7”,得到是周三;再看圖7同學的解法:余“6”沒關(guān)系呀,一周不是“7”天嗎?!周四往前扣“1”天答案是周三。圖4、6、8學生就是一天一天地推算,在知道一周7天這個時間知識的基礎(chǔ)上去不厭其煩地推算。特別是圖8,我也是費了一番力氣才看明白,他是用每次加1天的這樣計數(shù)去推算,盡管不能有那樣的連等式,我還是他判對了。因為我開始判他錯了,最后仔細看,看明白了送了個“笑臉”。再如圖9學生的做法是乘法和加法,如果說其他幾位學生的解法順向和逆向思維并存,那圖九就是用數(shù)學運算方法將順向思維簡化,這樣不規(guī)范稀奇古怪的算式是可以表達出孩子的思維過程的,一個個用他(她)的心里和能力夠得上的“理”順利地解決了一個本應是中高年級學生才能解決的問題,我不禁為之叫絕。
上述這件事讓我更堅定了,對于低年級孩子,不要過多去強調(diào)答題的規(guī)范,更不能用經(jīng)驗去教書、死教書。否則會教死孩子的思維、扼殺了他們的靈性,阻礙了動力,更談不上發(fā)展能力。
作家曹禺曾經(jīng)說過:一時強弱在于力,千秋勝負在于理。最近讀到《人民教育》上的一篇文章《數(shù)學思考力的教育學意義》,其中談到(=)式的學習方法,文章說要打破一般=的學習方式,因為孩子沒有完全形成概念,云里霧里,需要相當長的思考時間,當?shù)搅四骋豢棠馨研碌闹R與之前學到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之后,這時對信息的理解、問題的解決、知識的掌握會有急速的提高,也稱能應用知識的學習方法。設(shè)想這些孩子答題之前是經(jīng)過一番思考的,也正是想著想著突然將新的知識與之前學到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并用自己獨特的解題方式表達了出來。這個解題的行程好似接近拋物線,是經(jīng)過理性思考的情感交融。回過頭來看,上述九個孩子的思維就是經(jīng)歷了這樣一個過程。如果你判斷他的解題沒有按照標準答案的方法而打了×,也許你做得草率了,如果這些是你的學生,那你的課堂可能會因此失去很多燦爛。因此,當孩子有奇怪的想法與方法時,一定記得多問幾個“你是怎么想?說來聽聽!”
每所學校評價老師的工作都會把老師的業(yè)績與教學成績相捆綁,教學成績不排除學生的成績,老師要提高自己的教學成績,就要把學生的成績搞好。搞好學生的成績,一方面通過提高自身業(yè)務水平來帶動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另一方面就是搞題海戰(zhàn)術(shù),這在低年級段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低年級孩子思維方式以直觀、形象為主,過多的練習只會產(chǎn)生副作用。
一位老師跟我講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期末統(tǒng)考前一天,他們班搞了個模擬考試,其中有這樣一道題:三位老師帶56名學生去瀏覽南湖新城,風景區(qū)的游船每條限坐8人,7條船夠嗎?很多學生用56÷8=7(條),回答“夠了”,因而失去了6分。這位老師一想明天要統(tǒng)考,得趕緊補一補:老師3人要加上??!當時還有同學附和:對呀!要不也不安全??!臨了還加了同類題目予以鞏固練習,以確保萬無一失。估計回家家長看了試卷又講了幾遍:不能忘了,老師人數(shù)要加上。
第二天期末統(tǒng)考,試卷上果真有這樣一題:張老師帶學生去春游,買20張門票,買好門票后還剩30元,每張門票8元,張老師一共帶了多少元?交卷了,好多學生用20+1=21(張),21×8=168(元),168+30=198(元)??纱鸢甘牵?0×8=160(元),160+30=190(元)。因此又有許多同學失去5分。這樣一來二去,學生也暈了:到底要不要加老師的人數(shù)?可是因為“要加上老師的人數(shù)”這句話,學生牢牢記在心里,而忽視了問題的本身。類似的例子很多,成人經(jīng)常會覺得孩子不會舉一反三,而忘了我們的出發(fā)點——解決問題首先要收集與整理信息,對哪些是解決問題的必備信息和關(guān)鍵信息進行處理,然后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而不是生搬硬套死做練習。因此,我們要從考查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發(fā)展去設(shè)計動態(tài)的評教模式。
蘇格拉底指出,求知是每個人靈魂固有的能力,智育要發(fā)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輸知識。如果我們的老師心里裝的是評價的框架,就會有意無意地阻塞兒童的思維通道,扼殺他們的靈性。因此,老師們應消除攀比心理、實用思想和完美主義,以平常心靜待花開。這些年,我?guī)缀醪辉兕~外給孩子作業(yè),一手課本,一手教師用書,教起來輕松,學起來快樂。保護和培養(yǎng)好孩子的數(shù)學學習靈性,把考量孩子的靈性發(fā)展視同發(fā)展的鋪路石,充分尊重兒童的真實需求,真正把孩子作為學習主體。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臨床心理學博士麗莎米勒撰寫的《靈性孩子》一文中指出,靈性是人類獲得生活引領(lǐng)的源泉,無疑孩子學習數(shù)學的靈性也是孩子走上數(shù)學思維進行深度學習的快速通道。我們的主管部門少一點用成績評價老師的條條框框,多一些鼓勵老師的真情實意。只有教師不忘初心,心中裝著“學生”,將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到實處,學生才能在學習的路上走得久遠、快樂而靈動。
建構(gòu)主義學習理論強調(diào):知識是不能被傳遞的,教師在課堂上傳遞的只是信息,知識必須通過學生建構(gòu)才能獲得。教師的作用過度,對學生的控制過度,知識的高速累積,這些都使孩子們疲于接受被教師精心加工的知識,只能退化為知識的奴隸,靈性的自由思考就會被束縛。因此,低年級段教學特別要注重情境,注重體驗,注重實踐,讓兒童成為自己的主宰,讓兒童“探”出奧妙、“萌”出靈性。
比如在學習“千米”這樣大的長度單位時,教師可以帶學生去走“1”千米與走“100”米,讓學生去比較、去體驗“1”千米到底有多長。學習厘米時,讓每位孩子量一量身高、量一量桌子和凳子的高與矮、小床的長與寬等等。觀察“物體”時,就把家中的水杯與水壺帶到教室中讓每位學生都在不同的方位觀察,茶壺與茶杯每個孩子家中都有,他們回到家一樣可以和父母一起做這個實驗。曾經(jīng)“要過程還是要結(jié)果”這個令一線老師痛苦的選擇題,在我認為,只要舍得花力氣、花時間、花精力做過程,就有鮮活的經(jīng)驗流動、認知的頓悟、情感和思想的沖突、靈性的充盈萌發(fā)。
孩子是天生的自由者和探索者,自主學習是充分張揚孩子個性學習方式。低年級數(shù)學中有數(shù)形、有計量、有運算、有測量、有統(tǒng)計,有策略等教學內(nèi)容。靈性的發(fā)展不能僅靠教師步步為營式的課堂統(tǒng)一教學,應重視孩子表現(xiàn)力、主動性和自信心的培養(yǎng),鼓勵兒童在一定范圍內(nèi)做出自己的選擇,重視兒童主動按照自己的愛好和需要進行獨立的學習。
比如學習“中間物體與兩端物體”時,帶著學生在生活中找這樣的數(shù)學原型,去學校的花圃里、防盜門上、植物園里甚至教室的黑板報、窗戶上等去找一找,等到所有的孩子都會找,都找到了,再去抽象公式。比如學習大于號和小于號時,有的孩子總是分辨不開來,這時有的孩子幫助出主意:大于小于都是“魚”,張嘴對著大數(shù)字。邊說這些孩子站起來扭幾下,嘴巴還學著魚兒吐著泡。就這樣,自己去編兒歌,去畫條小魚做數(shù)字大小比較的游戲。尤其是低年級認識計量單位時,一學就會,再問不知道,用起來笑話百出。在學習“千克”時,把常見的水果和蔬菜都帶來1千克,讓孩子們稱一稱、拎一拎、數(shù)一數(shù),好過你在課堂上講解一百倍。盡管課堂已經(jīng)沒了課堂樣,可是孩子卻在“看、思、做”中得到啟發(fā)引發(fā)思考。孩子自存在起就具備自我生長和發(fā)展的積極能量,能夠利用自身本能和潛能自發(fā)地獲取各種信息和解決問題模式,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們應積極主動建立起寬松的求知氛圍,重視自主學習,從而激揚孩子的靈性。
多問幾個為什么、還可以怎么辦,讓孩子們的思維動起來。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一天,我出了一道口算退位減法題(也是二年級的課堂上)“44-25=”,教學用書的步驟是:14-5=9,30-20=10,10+9=19??墒钦n堂上,孩子們偏偏會找到這樣或那樣的方法,他們說:個位4-5不夠,用十位上“1”當“10”減“5”再加4得9,被減數(shù)十位上剩3個10,用30-20=10,10+9=19。當我表揚說“不錯”時,這邊有個聲音說:老師,我還有一個辦法,把44看作45,再用45-25得20,20中有一個是借的,得退了,結(jié)果是19;那邊又有聲音說:老師,我也知道,把25看成24,用44-24得20,少減了一個得再減一個得19。這就是低年級孩子學習數(shù)學的靈性。作為老師,我們要巧妙地保護好這種靈性,從另一方面來說也就是發(fā)展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能力,學生學習起來會更有樂趣;反之,如果你只是照著教學設(shè)計四平八穩(wěn)地完成教學步驟,你就無法看得到這些靈性,你的課堂勢必缺乏生機。
愿所有從事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教學的老師們能夠去功利心抱平常心,保護好孩子的靈性,給孩子一個活力四射、天性盡展的舞臺。也愿孩子們的靈性永存,待他日厚積薄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