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萍 陳景艷 龍海燕 李 鶴 鄧倫秀
(1 貴州省林業(yè)科學(xué)研究院,貴州貴陽 550005;2 貴州省林業(yè)局,貴州貴陽 550000)
離蕊金花茶(Camellia liberofilamentaChang et C.H.Yang)隸屬山茶科山茶屬金花茶組,為貴州省特有植物,僅分布于貴州省冊亨縣海拔620~720 m 地區(qū),是金花茶組植物中分布最北緣、海拔較高的種類之一[1-2]。 離蕊金花茶野生資源僅存10 余株,極為珍貴稀少。離蕊金花茶花黃色,花型大,花量多,色彩艷麗,花期持續(xù)時間長,是少數(shù)具有香味的金花茶種類之一,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2]。同時,離蕊金花茶含有多種營養(yǎng)成分和多種微量元素,具有較高的保健功能。
自1997 年發(fā)現(xiàn)離蕊金花茶以來,人們先后開展了資源群落[2]、引種[3]、扦插繁殖[4-5]、實生苗生長節(jié)律[6]、芽苗砧嫁接繁殖[7]、礦質(zhì)元素[8]、不同部位微量元素及重金屬成分分析[9]等方面的研究。在離蕊金花茶繁育方面,扦插和芽苗砧嫁接的成苗周期長。由于資源稀少且無法提供足量的穗條,離蕊金花茶無法大量擴(kuò)繁。 離蕊金花茶大樹嫁接方法成本低、成活率高、生長迅速,能在較短時間萌發(fā)出大量枝條,為離蕊金花茶的快速繁殖提供必需的穗條。同時,離蕊金花茶大樹嫁接能快速完成油茶大樹換冠,提高野生油茶利用率,提高林下種植經(jīng)濟(jì)效益。通過對離蕊金花茶大樹嫁接成活率影響因素的研究,總結(jié)出切實可行的嫁接技術(shù),可大量快速繁殖離蕊金花茶,對進(jìn)一步開發(fā)利用離蕊金花茶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采用從冊亨縣引種至貴州省林業(yè)科學(xué)研究院的二十年生離蕊金花茶穗條與馬尾松林下10~30 年的油茶大樹進(jìn)行嫁接,探討不同因素對離蕊金花茶大樹嫁接成活率的影響,以期為相關(guān)工作者提供參考。
試驗地設(shè)在貴州省云關(guān)山國有林場蘋果山馬尾松林下油茶林,海拔高度1 100 m,屬于亞熱帶濕潤溫和型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5~18 ℃,年極端最高溫度為35.1 ℃,年極端最低溫度為-7.3 ℃,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7%,年平均總降水量1 129.5 mm,年平均陰天日數(shù)235.1 d,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1 148.3 h,年降雪日數(shù)少,土壤為黃壤,微酸性。 馬尾松樹齡約40 年,株高約20~25 m,郁閉度為0.3~0.8。油茶樹齡10~30 年,株高1.5~3.0 m,地徑2~13 cm,呈散狀分布,密度為450~750 株/hm2。
砧木選擇貴州省云關(guān)山林場馬尾松林下長勢良好的油茶,樹齡10~30 年,地徑2~10 cm。 接穗采用從冊亨縣引種至貴州省林業(yè)科學(xué)研究院的二十年生離蕊金花茶,選擇樹冠中上部外圍生長健壯、無病蟲害、腋芽飽滿的枝條作穗條。
試驗設(shè)嫁接時間、嫁接高度、砧木嫁接處莖粗、揭膜時間、截砧時間等5 個因素。 其中嫁接時間為2019 年5 月初、7 月初和9 月初;2020 年7 月初嫁接高度分別為≤50 cm、50~90 cm 和>90 cm;砧木嫁接處莖粗分別為≤3 cm、3~8 cm 和>8 cm;揭膜時間分別為嫁接后1 個月、嫁接后4 個月和嫁接后7 個月,此組試驗不截砧;截砧時間分別為嫁接后1 個月、嫁接后4 個月和嫁接后7 個月, 此組試驗不揭膜。 每個因素調(diào)查30 個芽,3 次重復(fù)。
試驗于2019 年5 月至2020 年4 月進(jìn)行,采用離蕊金花茶大樹嫁接方法[10]在油茶樹上進(jìn)行高枝換冠。每株油茶嫁接2 個離蕊金花茶穗條,第2 年4 月調(diào)查存活情況,判斷存活的標(biāo)準(zhǔn)為萌發(fā)新芽且新芽葉片綠色。
數(shù)據(jù)采用Excel 2007 軟件進(jìn)行統(tǒng)計,用SPSS 19.0 軟件進(jìn)行分析。
由表1 可知,不同嫁接時間對離蕊金花茶大樹嫁接成活率有一定影響。 7 月初嫁接成活率最高,達(dá)到75.33%;其次是5 月初嫁接,成活率為30.67%;9 月初嫁接成活率最低,為26.33%。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可知,7 月初嫁接成活率極顯著高于5 月初嫁接和9 月初嫁接(P<0.01),5 月初嫁接和9 月初嫁接成活率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
表1 嫁接時間對離蕊金花茶大樹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由表2 可知,嫁接高度對離蕊金花茶大樹嫁接成活率有一定影響。 當(dāng)嫁接高度為50~90 cm 時,嫁接成活率最高,為84.67%;當(dāng)嫁接高度>90 cm 時,嫁接成活率次之,為69.33%;當(dāng)嫁接高度≤50 cm 時,嫁接成活率最低,為54.00%。 通過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嫁接高度50~90 cm 與嫁接高度≤50 cm 的嫁接成活率有極顯著差異(P<0.01)。
由表3 可知,砧木嫁接處莖粗對離蕊金花茶大樹嫁接成活率有一定影響。 當(dāng)嫁接處莖粗為3~8 cm時,嫁接成活率最高,為84.00%;當(dāng)嫁接處莖粗>8 cm時,嫁接成活率次之;當(dāng)嫁接處莖粗≤3 cm 時,嫁接成活率最低(54.67%)。通過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嫁接處莖粗為3~8 cm 與嫁接處莖粗≤3 cm 嫁接成活率差異極顯著(P<0.01),與嫁接處莖粗>8 cm 成活率差異顯著(P<0.05);嫁接處莖粗>8 cm 與嫁接處莖粗≤3 cm 成活率無顯著差異(P>0.05)。
表3 砧木嫁接處莖粗對離蕊金花茶大樹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由表4 可知,揭膜時間對離蕊金花茶大樹嫁接成活率有一定影響。嫁接后7 個月揭除保濕保溫膜,嫁接成活率最高,達(dá)到88.00%;嫁接后4 個月揭膜成活率為72.67%;嫁接后1 個月揭膜成活率最低,為50.00%。 嫁接后7 個月揭膜與嫁接后4 個月、嫁接后1 個月揭除保濕保溫膜成活率差異極顯著(P<0.01)。
表4 揭膜時間對離蕊金花茶大樹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由表5 可知,截砧時間對離蕊金花茶大樹嫁接成活率有一定影響。嫁接后7 個月距嫁接口5~10 cm處截斷砧木主干,嫁接成活率最高,達(dá)85.33%;嫁接后4 個月截砧成活率為83.33%;嫁接后1 個月截砧成活率最低,為52.67%。 嫁接后4 個月截砧、嫁接后7 個月截砧與嫁接后1 個月截砧成活率差異極顯著(P<0.01),嫁接后4 個月截砧與嫁接后7 個月截砧成活率差異不顯著(P>0.05)。
表5 截砧時間對離蕊金花茶大樹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研究結(jié)果表明,嫁接時間、嫁接高度、砧木嫁接處莖粗、揭膜時間、截砧時間等5 個因素均對離蕊金花茶大樹嫁接成活率有一定影響。
不同嫁接時間對離蕊金花茶大樹嫁接成活率有一定影響。 7 月初嫁接成活率極顯著高于5 月初和9 月初,這與離蕊金花茶的物候有極大關(guān)系,一般4 月中旬離蕊金花茶抽梢;5 月初離蕊金花茶枝條木質(zhì)化程度低,雖然枝條分生能力強(qiáng),但抗性低,成活率不高;6 月初離蕊金花茶枝條木質(zhì)化程度高,枝條分生能力差,不易形成愈傷組織,故嫁接成活率不高;7 月初離蕊金花茶枝條處于半木質(zhì)化程度,半木質(zhì)化穗條營養(yǎng)充足、分生能力強(qiáng)、細(xì)胞分裂活躍,有利于愈傷組織形成,提高嫁接成活率。
3 種嫁接高度對離蕊金花茶大樹嫁接成活率有影響。當(dāng)嫁接高度為50~90 cm 時,嫁接成活率最高,原因可能是該嫁接高度可為穗條提供充足的水分和養(yǎng)分,嫁接口愈合較好。
不同砧木嫁接處莖粗對離蕊金花茶大樹嫁接成活率有影響。本研究中,最理想的砧木嫁接處莖粗為3~8 cm,此時嫁接成活率最高。 砧木莖粗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砧木生長勢,莖粗較大,砧木生長良好且代謝旺盛,能為嫁接穗條提供充足的水分和營養(yǎng),有利于提高嫁接成活率。
不同揭膜時間對離蕊金花茶大樹嫁接成活率有影響。 嫁接后7 個月揭除保溫保濕膜,成活率較高;過早揭除保濕保溫膜,離蕊金花茶萌發(fā)的新芽容易被冬季低溫和春季倒春寒凍傷,導(dǎo)致成活率下降。
嫁接后不同截砧時間對離蕊金花茶大樹嫁接成活率影響較大,其中嫁接后7 個月和嫁接后4 個月截除砧木主干,嫁接成活率較高。 本研究中,嫁接后1 個月、4 個月和7 個月,按時間推算,即8 月、11 月和翌年3 月,8 月砧木生長旺盛,正是儲存養(yǎng)分的主要階段,此時截斷砧木,養(yǎng)分儲存不足,無法給穗條提供足夠的水分和養(yǎng)分,影響成活率;11 月和翌年3 月砧木處于生長緩慢期,已儲備足夠的營養(yǎng),有利于穗條生長,成活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