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晗
(黑龍江外國語學院英語系,黑龍江哈爾濱 150025)
慕課,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英文名稱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簡稱MOOC,其實就是在線課程[1]。從2017年起,國家教育部要求各科教師設計,并選拔出一定數(shù)量的國家精品慕課。據(jù)統(tǒng)計,慕課數(shù)量一共有12 500門,累計學習次數(shù)2億,教育部重點打造的國家精品課程數(shù)量為1 291門。我國慕課不管從數(shù)量上還是應用規(guī)模均排世界第一[2]。
翻轉課堂教學法是北京大學汪瓊教授及其團隊設計的慕課,于2014年在“中國大學MOOC”平臺推出,通過慕課教學形式成功將翻轉課堂教學法的本質以及教學原理分享給全國的學員們,在推出以來受到學員廣泛好評。目前這門課程已經開設過33期(包括翻轉課堂1.5),累計注冊人數(shù)35 5191人,獲得結業(yè)證書者22 473人,其中優(yōu)秀證書獲得者14 741人。這次課程取得如此的成功,在2017年被評為首批國家精品慕課。
本文選取教育部首批國家精品慕課翻轉課堂教學法作為個案,從學習動機的激發(fā)和維持角度分析本課程的慕課視頻和平臺設計,總結其中所采用的教學策略,希望能對講授相關課程或制作慕課的教師帶來一定啟示。
翻轉課堂教學法是從美國引入的新型教學模式,汪瓊教授根據(jù)中國的教育現(xiàn)狀,將翻轉課堂教學法融入我國的教育理念,以適應我國的教師和學生。本文將分兩點研究翻轉課堂教學法慕課課程:1.從學習動機的角度,從視頻分析和平臺分析兩個維度分析該課程。2.總結概括翻轉課堂教學法中激發(fā)維持學習動機的實施細節(jié)。
此次研究使用ARCS動機模型具體分析個案翻轉課堂教學法,分析其視頻和平臺設計。
教學視頻分析為研究教學和學習過程及其近因提供了獲取數(shù)據(jù)、提升研究實證水平的新方法和新技術,視頻分析的數(shù)據(jù)反映出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知識的及時性以及豐富性。利用后臺轉錄功能,對文字或者知識編碼,得出結論,分析出教學過程中要研究的概念在教學中出現(xiàn)及分布情況。
本次分析慕課教學視頻主要從課程的主題、視頻獲取、學習者背景等角度入手。并將設計編碼系統(tǒng)作為技術支持,教學方面的理論支持則選擇ARCS動機模型。
ARCS動機模型主要是講述學生學習動機的四個主要影響因素,分別是注意、相關、自信、滿意,英文即Attention、Relevance、Confidence、Satisfaction,所以稱之為ARCS動機模型,提出者是美國心理學教授J.M.Keller。動機策略的確定是動機設計的核心工作,Keller只列舉了一部分策略,為今后學者提供框架參考,因此本文將Keller設計的動機策略分類和國內基于ARCS模型的在線平臺設計策略相結合,從“視頻”和“平臺”兩個維度來分析動機策略的實施,“視頻”維度中共有4個一級動機策略、15個二級動機策略和36個三級動機策略,“平臺”維度共4個一級策略、17個二級策略和45個三級策略(其中3個三級策略為兩個維度兼有)。
翻轉課堂教學法視頻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中12個視頻、第二部分14個視頻、第三部分18個視頻,這44個視頻按呈現(xiàn)方式可分為錄屏PPT類、案例分析類和教師出鏡講授類,每個視頻時長5-15分鐘不等。我們根據(jù)每類視頻數(shù)量比例,從中隨機選擇10個來分析。在分析編碼時,將視頻按照30秒時長作為分析單位編碼,如表1。最開始需要記錄每個分析單位的具體內容,然后客觀地將教學過程記錄下來,完成后進行編碼,編碼按“慕課視頻”維度的第三級策略進行,某個策略占用多個時間段則合并處理。
表1 慕課視頻編碼方法和內容記錄
翻轉課堂教學法的項目名稱及主要內容見表2。
表2 慕課項目名稱和主要內容
翻轉課堂教學法的項目名稱及主要內容有:新學員必讀+課程公告、教學計劃、討論區(qū)、課件下載區(qū)、評分標準、測試與作業(yè)、考試和課程分享幾個部分,研究者查看每項平臺內容,匹配所對應的動機策略。此過程由四位教師分兩組完成,完成后核對,不一致之處,又邀請另一名研究人員編碼,進一步確定動機策略。
研究者查看每項平臺內容,匹配所對應的動機策略。此過程由四位教師分兩組完成,完成后核對,不一致之處,又邀請另一名研究人員編碼,進一步確定動機策略,如表3、表4所示。
表3 視頻中動機策略編碼統(tǒng)計匯總
表4 平臺中動機策略統(tǒng)計匯總
本研究結合定性和定量兩種方法,從“視頻”和“平臺”兩個維度分析國家精品慕課翻轉課堂教學法。
從ARCS四個維度來看,使用最多的是A類(注意)策略,其次是R類(相關)策略。從二級策略來看,使用較多的依次是A3(變化),A2(具體化),R1(經驗),A1(沖突)和R3(未來價值)。從三級策略來看,A34(利用空白、圖表、字體等手段使文字顯得錯落有致)、A21(課程中的關鍵知識、概念、多重關系直觀展示)、A22(用淺顯的例子詮釋重要的知識點或者概念)被使用次數(shù)明顯多于其他策略。由于本慕課屬于教學理論類課程,涉及的理論及案例較多,在教學視頻中根據(jù)學習內容使用各種策略幫助學習者理解。在平臺和視頻兩個方面,本慕課的策略使用特征可以概況為以下幾點:
1.在視頻設計上,沖突類策略與具體化策略共同使用
在很多視頻中,主講者先提出一個與學生已有經驗沖突的概念,然后具體解釋原因,最后列舉多個實證,將A1(不協(xié)調)策略和A2(具體化)策略配合使用。同時,主講人會通過變化聲調、使用身體語言和變化表達風等策略。
2.在視頻設計上,不斷使用相關類策略,強調教學內容的未來價值
由于翻轉課堂教學法屬于比較新的教學方法,真正全面使用的老師并不多,大多數(shù)老師都是第一次學習,所以在授課中,主講人經常使用R(相關)類策略,反復強調本課程與學員未來教學的關系,要求他們把本課內容和自己的未來教學目標相結合,目的是幫助學員學以致用,達到激發(fā)和維持學習動力的目的。
3.在平臺設計上,以激起學生的關注和信心為主要特點
本慕課平臺中的功能,大多與ARCS中的自信策略A和注意策略C原理相同,比如A策略中的沖突、變化以及C策略中的學習要求、期望和學習難度這幾方面,能夠有效地與課程視頻相結合,激發(fā)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信心。
同時,為了維持學生的注意力,平臺中的授課視頻形式多樣,有教師出鏡類、PPT錄屏類、國外短片、動畫演示類和具體案例展示類,符合A(Attention)注意策略中的“變化教育形式”這一策略。
4.在平臺設計上,生生互評是亮點
由于慕課的特點,教師與學生無法像線下授課般了解彼此,更由于學習人數(shù)太多,無法一一給予反饋,但本慕課平臺推出的課后作業(yè)板塊中,學生需要提交作業(yè)后,批閱另外5份其他學員的作業(yè),這符合S3(積極的結果)中S35策略:利用師生地位的變化,讓學生充當老師。如果這個部分再結合S5(強化程序)中的策略,給予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員持續(xù)強化或間斷強化,效果會更好。
在視頻制作上,本慕課常用的動機策略如下:
1.提出新奇的想法;
2.提出具有挑戰(zhàn)的問題;
3.告知學生本課內容是建立在之前所學的技能基礎上的;
4.在平臺設計上,主要從學習材料、學習支持、學習管理三個方面來總結策略;
5.對難點問題提供豐富材料;
6.學習者可以得到授課中提到的材料;
7.定期提供解決問題的機會;
8.提出多解或無解的問題。
本文以國家精品慕課翻轉課堂教學法為個案,分析了其視頻設計和平臺中所體現(xiàn)的ARCS動機策略??偨Y來說,平臺中使用較多的是C類自信策略和A類注意策略,視頻中使用較多的是A類注意策略和R類相關策略,兩個維度都關注了注意策略,即如何吸引并維持學生的注意力。慕課平臺設計和慕課視頻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特別是一些ARCS策略在正常的微課教學視頻中都很難體現(xiàn),更別說擁有如此龐大受眾的慕課課程,這時平臺通過課前(或學前)知識鋪墊、課中(課程視頻中)插入的習題、課后測試、討論、考試,材料下載等功能,保障了學生學習動機的建立和持續(xù)。當然,在研究中,也有一部分動機策略并沒有滿足,比如S類滿意策略,其中的很多內容都需要教師的親自參與或加入與學生的互動,而這些策略,無論是本課程慕課視頻還是平臺都尚有欠缺,如何提升學員滿意度是慕課設計者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未能實現(xiàn)滿意類策略,學員滿意度低,這可能也是造成慕課注冊者多,完成者少的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