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靜
(鄲城縣人民醫(yī)院婦產科 周口 477150)
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IH)是發(fā)生于妊娠期的高血壓疾病,約占妊娠孕婦總數的5%左右。臨床上PIH造成的應激反應、炎癥反應及內外循環(huán)障礙等,成為威脅孕婦妊娠結局及新生兒出生質量的重要因素[1]。目前,臨床上所應用的降壓藥物頗多,但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大量PIH患者在單一降壓藥物治療下其血壓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導致擅自增加用藥劑量非但沒有效果,反而會增加副作用,影響患者服藥依從性。因此,聯合用藥成為高血壓臨床治療體系的用藥原則之一[2]。同時,2017年,美國心臟學會(AHA)和美國心臟病學會(ACC)強調,高血壓作為一種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心血管綜合癥,聯合用藥更符合高血壓的發(fā)病機理[3]。硫酸鎂是目前臨床上治療PIH的常規(guī)降壓藥物,硝苯地平為鈣離子拮抗劑類降壓藥物,拉貝洛爾為β受體阻滯劑類降壓藥物,本文以我院收治的48例PIH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上述3種藥物聯合應用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48例PIH患者為研究對象。病例納入標準:(1)符合PIH相關診斷標準及規(guī)范;(2)所獲取的患者病歷資料能夠滿足本研究需求;(3)將本研究目的、方法等內容告知患者,并取得其同意。病例排除標準:(1)合并心肝腎腦等重要臟器疾病者;(2)妊娠期、哺乳期婦女者;(3)合并其他嚴重感染性疾??;(4)合并免疫及代謝性疾病者。根據隨機分組法將本組48例患者分為兩藥聯合組和三藥聯合組各24例。確定研究對象后,予以患者基礎病歷資料整理,并于統計學軟件上處理,差異比較(P>0.05),見表1。
表1 兩藥聯合組和三藥聯合組患者基線資料分布
1.2.1兩藥聯合組
兩藥聯合組24例患者實施硝苯地平+硫酸鎂治療。(1)硝苯地平片,口服,一次服用10mg,每天服用3次;(2)硫酸鎂,首先將25%硫酸鎂注射液(16mL)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mL)中,予以患者靜脈滴注,30min滴完;然后于5%葡萄糖溶液(500mL)中加入60mL的25%硫酸鎂注射液,以靜脈滴注的方式給藥,療程5d。
1.2.2三藥聯合組
三藥聯合組24例患者中硝苯地平+硫酸鎂治療方案同上組,同時口服拉貝洛爾,每次服用100mg,每天服用2~3次,療程5d。
1.3.1臨床干預效果
于兩組患者治療5d后,分別主要癥狀(蛋白尿、水腫、意識不清等)改善效果及血壓(DBP和SBP)下降水平評價臨床干預效果。評價標準:Ⅰ級療效:主要癥狀基本消失,DBP下降30mmHg以上,或SBP下降20mmHg以上;Ⅱ級療效:主要癥狀顯著改善,DBP下降20mmHg以上,或SBP下降10 mmHg以上;Ⅲ級療效:不及Ⅱ級療效標準。Ⅰ級、Ⅱ級療效病例均為有效病例[4]。
1.3.2血清炎性因子
治療前及治療5d后,分別檢測:白介素-12(IL-12)、C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3]。
1.3.3血液流變學
治療前及治療5d后,分別檢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
三藥聯合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5.83%,高于兩藥聯合組的79.17%(P<0.05),見表2。
表2 兩藥聯合組和三藥聯合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IL-12、CRP、TNF-α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三藥聯合組患者上述三項指標均低于兩藥聯合組(P<0.05),見表3。
表3 兩藥聯合組和三藥聯合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IL-12、CRP、TNF-α比較
在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指標值上,治療前,兩組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三藥聯合組患者上述3項指標均低于兩藥聯合組(P<0.05),見表4。
表4 兩藥聯合組和三藥聯合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PIH是誘發(fā)先兆子癇、子癇的重要病理因素,同時也是導致早產、胎兒發(fā)育不良、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及母嬰死亡等不良結局的重要原因[5]。臨床上采用有效的治療干預是預防PIH病情進展及改善母嬰預后的關鍵。而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患者心血管危險因素狀況、靶器官損害、并發(fā)癥、合并癥、降壓療效、不良反應等均是影響藥物治療方案制定的重要因素。選擇合理的藥物,設計科學的用藥方案是提高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效果、降低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改善患者遠期預后的關鍵。既往相關研究結果顯示,PIH患者在單一藥物治療下其有效率不會超過35%~40%,即表明60%的PIH需要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才能取得理想的降壓效果[6]。而選擇合理的藥物聯用方案是臨床PIH臨床干預效果的關鍵。
本研究中,兩藥聯合組實施硝苯地平+硫酸鎂治療,三藥聯合組實施硝苯地平+硫酸鎂+拉貝洛爾治療,研究結果顯示:在臨床治療有效率上,三藥聯合組為95.83%,較兩藥聯合組的79.17%高(P<0.05),即在硝苯地平、硫酸鎂治療的基礎上聯合應拉貝洛爾可有效提高PIH患者的降壓效果。硫酸鎂為目前治療PIH的一線藥物,硝苯地平為治療高血壓的常用藥物,而拉貝洛爾作為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可通過阻斷腎上腺素與其對應受體的結合,而起到抑制血管收縮及促進血管阻力降低的效果,進而發(fā)揮降血壓的作用[7]。《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血壓管理專家共識(2019)》強調,建議將拉貝洛爾作為PIH優(yōu)選降壓藥物。因此,臨床上在硝苯地平、硫酸鎂治療的基礎上聯合應用拉貝洛爾可有效發(fā)揮“協同增效”作用,提高PIH患者的降壓效果。同時,單一降壓藥物治療下,患者為取得理想的降壓效果,需增加藥物應用劑量,進而會不同程度地增加藥物不良反應風險。而拉貝洛爾的應用可在提高患者降壓效果的基礎上,不但能夠加強高血壓的控制效果,還能夠降低降壓藥的不良反應風險,加強心腎保護作用[8]。
臨床上,PIH因機體內環(huán)境破壞、高血壓引發(fā)的氧化應激刺激等因素的影響,多合并不同程度的微炎癥反應,在對孕婦生理功能造成嚴重影響的同時,也是誘發(fā)圍產期并發(fā)癥及威脅妊娠結局的重要原因[9]。本研究中,治療后,三藥聯合組患者血清IL-12、CRP、TNF-α均低于兩藥聯合組(P<0.05),即在硝苯地平、硫酸鎂治療的基礎上聯合應拉貝洛爾可有效改善PIH患者的微炎癥反應。近年來,隨著臨床醫(yī)學對降血壓藥物作用機理研究進程的不斷推進,諸多前沿文獻報道強調,一些控制血壓的藥可有效抑制有害的炎癥級聯反應,而拉貝洛爾作為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可通過改善腎上腺皮質功能,發(fā)揮減輕炎癥反應的作用[10]。同時,有研究報道證實,高血壓病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具有分泌炎癥因子的作用,在PIH患者臨床治療中通過拉貝洛爾的聯合應用可在提高患者降血壓效果的基礎上,更好地抑制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分泌炎癥因子,從而提高患者微炎癥反應的改善效果[11]。
另外,諸多文獻報道顯示,PIH患者血液流變學的改變是造成胎兒生長受限等疾病的重要原因[12]。而高血壓是增加血液黏度的重要疾病因素,且全血黏度增高程度和血壓升高程度呈正相關[13]。本研究中,治療后,三藥聯合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均低于兩藥聯合組(P<0.05)。因此,在拉貝洛爾的聯合治療下通過對PIH患者降壓效果的提高,可更好地改善患者全血黏度。同時,拉貝洛爾具有阻止血小板等物質黏附于血管內皮的作用,從而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的效果。
綜上所述,拉貝洛爾、硝苯地平、硫酸鎂三藥聯合治療可有效提高PIH的臨床療效,提高患者機體炎癥反應的改善效果,并能夠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對改善患者妊娠結局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